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作者:陈辉亭-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间战士们起来方便,或是站岗值勤,谁都怕一脚踩在蛇上,不用手电筒照明不敢下床。半夜三更,一个班起来打蛇的事经常发生,闹得大家哭笑不得。

越害怕,狼来吓。技术保障连启封装填对接排的技师李超群最怕蛇,他一见到蛇就要休克。有一次他晚上查完了岗哨后,回到帐篷倒头便睡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叠被子时,一拿枕头,底下盘卧着一条尺把长的小蛇。他一看是条蛇,还没等他喊出来,就把他吓昏了,没等他醒过神来,蛇已经钻到草丛中去了。

而南方的战士就不同了,他们只要见到蛇,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它捉住,剥了皮,送到炊事班,请炊事员做上一盘清炖蛇肉,或是做一盆蛇汤改善生活。

部队第一次机动作战,作战对象变了,战前训练必须跟上。所以,针对打U-2飞机的战斗训练任务很重。

场地训练时,战士们头顶火辣辣的骄阳,进行战斗操作,衣服一天到晚都是湿漉漉的,不几天,各个都是生一身痱子,脱一层皮,浑身瘙痒难耐。

车内训练时,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只有三四平方米的面积的车厢内训练,门窗封闭又严,车内又没有制冷降温设备,在高温天气下,再加上车内电子元器件的烘烤,车内温度高达四十五六摄氏度。一场训练下来,衣服的边角直向下滴水,下车后脱下衬衫用手一拧,汗水能把地面淋湿一片。有不少干部战士,因长期穿着被汗水湿透了的衣裤操作,大腿根部溃烂,走起路来东歪西撇地走外“八”字,遇有敌情,则咬着牙、忍着痛跑战斗警报。

人不适应,兵器装备也不适应。因高温、潮湿造成的线路短路、元器件打火、焊接点脱焊、绝缘降低而引起的兵器故障也比在北方明显多了起来。一些使用时间较长、已经出现衰老现象、尚无备份零备件更换的元器件,作战参数起了变化,影响着射击精度。还有的兵器参数出现了不正常现象,还没等抓住现象本质,又正常了,成了技师们既头疼又棘手的问题。

一向不轻易出现故障的75千瓦柴油发电机,也有时出现供电不稳和偶尔停机的故障,这种时隐时现的故障现象最叫技师们伤脑筋,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彻底故障了,花点儿功夫找到原因解决了,心里也就踏实了。而这种现象,它又不经常出现,偶尔出现一次,抓不住也就过去了,但下一次出现,还不知在什么时间,就像是一个人偶尔发生一次心脏漏跳一样,等看上了医生,它也不漏跳了,用心电图机测也测不出来了。但这偶尔的一次出现,又是不能忽视和容忍的,因为万一偶尔出现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如在导弹追杀目标的瞬间,全营的战斗力就会戛然瘫痪。即使是这样的故障发生在柴油发电机上,又有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可供转换接替,也要影响兵器参数的稳定,对战斗十分不利。

为了做到战斗中万无一失,各专业技师天天闷在高温的车厢里,观察、测试、调整。车外是骄阳照,车内是火炉烤,天天就像是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蒸烤一样,各个大汗淋漓,使人难以忍受。身体不支了,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有病了,一边吃着药,一边检查测试。

油机技师程再坤,为保证他的发电机不出现瞬间供电不稳和偶尔的停机现象,天天钻进柴油机车内,和油机手一起观察捕捉供电不稳的征兆,分析原因。在北京时,本来是个比较高大粗壮的小伙子,十几天下来变得又黑又瘦,但他终于排除了隐患,并摸索出来在高温潮湿的环境条件下,保证柴油机可靠供电的办法。

导弹的飞行动力,先是有一级火箭靠燃烧火药柱助推起飞,四五秒钟后,一级火箭脱落后坠地,二级火箭点火继续飞向目标。二级火箭的飞行靠两种液体推进剂:一种名叫氧化剂,氧化剂腐蚀性很强,加注不慎,将氧化剂滴漏在水泥地面上,就会把水泥地面烧得像蜂窝一样;若滴到人身上,就会一直烧到骨头,而且不易治疗;另一种名叫燃料,燃料有毒,这两种液体碰到一起,就是一团火。二级火箭的飞行,就是靠加注在导弹内的这两种液体的混合燃烧产生的热量,推动二级火箭飞向目标。

第一任加注排的排长吴桂华曾偷偷地把两种液体放到一起,观察导弹推进剂的燃烧。

吴桂华是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参加革命部队的一个老兵,原本是学医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实施细菌战,防生物化学问题提到了部队的编制表上。为适应防生化作战的需要,组织上让他改行到防化学校学习防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兵师当防化参谋。

二营组建时,需要懂氧化剂和燃料的专业人员,但当时我军没有这种专业,苏联顾问建议可从防化人员中选择,于是就把他调到二营技术保障连任加注排的排长。

他很好玩,也很好奇,受防化专业的影响,凡事都愿意亲自搞搞试验。他学了氧化剂和燃料的特性后,一直在想,这两种液体放在一起会是个什么样子?对它能产生动力,他不怀疑,不然导弹飞不起来,但那是在导弹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动力,人看不见。他想,我当排长,光口头上给战士们讲这两种液体的放置如何如何要求严格,不能靠近在一起,战士要问我:排长,你看到过这两种液体掺和到一起是什么现象吗?我只好回答说:不知道。要想回答知道,只有亲自把这两种液体放到一起做个试验。他知道,这么做是违反规定的,要请示连长批准,那是不可能的,要做试验也只好偷偷摸摸地干。

一天晚上,他准备了两个小罐,一个人偷偷地到阵地上,分别从氧化剂和燃料槽车内取出了一罐氧化剂和一罐燃料,放到一个没有人看见也不可能引起火灾的地方,把两个罐子放到一起,每个罐子上拴上一根绳子,他牵着绳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趴下,用手一拉线,将两个罐子拉倒,两罐液体流到一起,“嘭”的一声,瞬间腾起一团火焰,蹿上天空。他自言自语道:“乖乖,这么厉害!怪不得导弹飞得那么快。”

从此以后,他要求他排的战士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不得有丝毫马虎。

向导弹里加注氧化剂和燃料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加注得不能多也不能少,操作难度较大。加多了,溢出导弹壳外,既要伤人又要损坏弹体。兄弟营有一位干部就是因加注时,没有掌握好加注的数量,多加了一点儿,造成氧化剂外喷,出了事故,把脸烧得面目皆非,无法整形,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加少了,就会缩短导弹的飞行距离,U-2飞机飞得高,导弹的飞行时间长,必须加注足够的数量,才能使导弹在末端追杀飞机时,有足够的动力,去击中目标。

物体的特性是热胀冷缩。加注数量的多少,也受温度的影响。苏联没有高温地区,对液体热胀冷缩的影响不太在意,所以在苏军的操作教令中,没有在不同温度下加注数量的修正数据可供参考。部队来到长沙,第一次进入高温区,究竟影响多少,老师没讲过,教材里也没说明,部队没有实践经验,技师们心里没底。

为了保证导弹推进剂加注的数量准确,氧化剂技师郭普和燃料技师魏立才头戴防毒面具,身穿厚厚的加注防护服,脚穿高筒橡胶防护靴,各带领着加注班的战士,反复苦练在高温条件下的加注技术,摸索加注数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每搞一次加注训练下来,全身就像刚被大雨淋了一场,脱下防化靴子,能倒出半靴子水来。

参谋吴桂华担任过第一任加注排长,他也和加注技师们一起,摸索、试验不同温度对加注量的影响。经过反复苦练,终于准确地掌握了高温条件下的加注数量,保证了导弹在追杀敌机时有足够的推进动力。

紧张的战备训练中,也有让人开心的事。故事发生在参谋吴桂华的身上。

建军节前夕,长沙市的党政领导带文艺团体,到大托铺机场慰问航空兵师。师政治部通知二营一起到礼堂参加慰问大会,观看文艺演出。在二营的干部战士中,有不少是湖南人。湖南人爱看花鼓戏,就像河南人爱看豫剧一样,如痴如迷。他们一听说有花鼓戏,都很想看一看,一饱家乡戏的眼福。二营到长沙一个月,因忙于战备训练,节假日没休息过,电影也一场没看,今天,地方送戏上门,领导决定都去参加慰问大会,观看演出。

在航空兵部队,飞行员是天之骄子,干什么事情都享受优待。今天看演出,就把前排最好的位置留给了飞行员,并在飞行员的座位前,临时加了桌子,摆上饮料、水果、冰棍、茶水、擦汗的毛巾,穿着整齐的女服务员为其服务。

参谋吴桂华、陈辉亭陪着营长去看节目,走到礼堂门口,检票员一看吴参谋长得粗壮结实,走起路来有飞行员的架势,就把他误认为是飞行团的领导干部,向站在旁边的女服务员使了一个眼色,服务员心领神会,走向前去对吴参谋说:“首长,您跟我来。”

吴参谋以为是叫营长,就叫营长跟服务员走。

服务员说:“不,是叫您。”

吴参谋不解其意,就跟服务员走了。

陈参谋一看,这分明是冷落了营长,就对营长说:“人家不款待我们,咱们只好对号入座吧!”

吴桂华坐在飞行员的位置上,因左邻右舍都是飞行员,自然一个人都不认识。但他是从航空兵部队调来的,对航空兵部队的那一套熟悉,也不拘束,服务员送什么,他就吃什么、喝什么,足足地过了一把享受飞行员待遇的瘾。

吴参谋的这一段两小时的经历,一时成为全营的头号新闻。

这一年还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部队机动作战,不能搞农副业生产了,伙食很差,净吃从北京带来的高粱面饼子、窝窝头。吃顿南方产的像草籽一样的大米,算是改善生活。副食品供应也很差,有供给的一点儿定额,但没有东西可供。吃的菜只能买到一点儿空心菜(大家都叫它是无缝钢管)、南瓜和老苋菜,都也吃腻了。吃不好,睡不好,天气又热,训练强度又大,战士肚子里缺油水,再加上有的人水土不服,体质很弱,病号也多了。没有东西供给,给病号做饭都成了炊事班的一大难题。

为了给病号改善一下生活,岳振华用竹竿做成钓鱼竿到阵地旁边机场的池塘里钓鱼。钓鱼是岳振华的拿手好戏,钓什么鱼,用什么钩,下什么饵,他都很在行。更拿手的是他根据水漂的起伏变化,判断鱼上钩的程度很准。因此他每次钓鱼,总不会空着手回来。

这一天去钓鱼,走到池塘边后,他对跟着他去钓鱼的通信员小姜说:“去捉几只蚂蚱来。”

小姜说:“捉蚂蚱干啥?钓鱼不是要蚯蚓吗?你昨天晚上说去钓鱼,今天早晨一起床我就去挖蚯蚓了!你看,我都挖了快一罐头瓶啦!”

他把罐头瓶拿到岳振华眼前晃了晃,显示了一番。“有了蚯蚓了,还要蚂蚱干什么?”

岳振华说:“这你就不懂了,叫你去捉,你就去捉,捉回来再给你讲。”

小姜到池塘边草多的地方,很快捉到了几只又大又肥的蚂蚱。对岳振华说:“营长,给你。”

岳振华拿着小姜给他的蚂蚱,一边把蚂蚱的翅膀和腿各掐去一半,挂到了鱼钩上,一边对小姜说:“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蚯蚓是钓鲤鱼、鲫鱼的,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