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生活各个领域工作的共产党员贯彻执行苏共自己的政治方

”;党的机关“不能作出含有对国家机关、经济机关和社会组织
直接指示的决定”
“;所有党组织都应严格地在苏联宪法和苏联法
律范围内活动”;等等。如果不考虑党别因素,不难发现,这些提
法和我们党现在推进改革的许多观点有相似之处。
但是,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又确实是苏共由盛而衰的转折
点。这个转折从何而来?我认为,问题主要不在于其间提出的个


第 234 页
别观点,而在于改革的思路和步骤。这次会议的根本失误有两条。
首先,这次会议错误地转移了改革的重点,把政治体制改革放
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使改革背后埋下了衰退的危机,使改革失去
了成功的基础。简单地断定政治体制改革应当超前还是应当滞后
都是不对的。正确的看法应当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要配套进行。所谓配套,就是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反作用)的原理,根据经
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这个改革以不影响
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其次,这次会议的失误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地全面
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自身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彻
底改变了过去
年一直奉行的传统党建模式,同时也带来了许多
问题。从理论上看“,根本革新”所依据的理论并不成熟,不但与
传统的理论和观念相矛盾,而且自身也存在不少矛盾,显示出新旧
体制在更替过程中的猛烈撞击。例如坚持党的领导作用与党政完
全分离的矛盾,党内民主化与派别产生的现实性的矛盾,对党的历
史的否定与今天需要党站在改革前列的矛盾等,都未在理论上得
到解决。从实践来看,苏共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动摇了党发挥作
用的传统方式方法,同时又未能使广大党员和党组织掌握新的活
动方式,这就在党内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正是这些因素,促进了后一阶段苏共朝衰落的方向发展。
有步骤的改革
尼克松从资产阶级政治家的立场,描绘了戈尔巴乔夫,同时也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将会遇到的困境
“:为了取得进步,他必须
允许人们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允许更多的自由却威胁着他的权
力。过度集中是苏联经济的主要问题。但是,下放经济决策权则

第 235 页
有引起要求政治权力下放的风险。而政治权力下放将意味着共产
主义制度的解体。
”如果不把这种议论当做是诅咒,而是从有益
的方面去理解的话,那么的确可以说,政治方面的改革是难度最
大、失败可能性也最大,同时又早晚要进行的改革。对于这样一个
改革,除了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而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正确
的步骤。
在这个问题上,苏共和戈尔巴乔夫的立场最初是正确的。直

年年底,戈尔巴乔夫和苏共仍然强调对步骤的控制。例
如,民主派领袖之一波波夫当时提出了立即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
求。他认为“:过去
年已经表明自上而下的改革观念行不通,需
要另找出路。中央必须准备不去全力以赴地挽救濒临倒闭的企
业,而应该把扭亏工作移交给其他更了解情况和有兴趣从事这项
工作的人,即各共和国和地方苏维埃,最重要的是,交给那些深受
其害的人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的企业经常处在被‘淹没’
的状态,并不是因为它们不懂得如何游泳,而是因为中央缚住了它
们的手脚,在它们的脖颈上系上了磨石,然后再指手画脚地教其如
何浮出水面。
”“我最近发现了一份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的统
计报告,报告显示,年前
个月,每只母鸡平均产
个蛋,
年同期平均产
个蛋。或许现在该是政府停下来、并理解
在一个鸡蛋丰富的国度无需决定一只母鸡该下多少蛋的时候
了。
”在指出这些问题时,波波夫是对的。但是,是不是立即放弃
所有计划,完全由市场来调节经济?苏共否定了这种主张。雷日
科夫在发言中说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样设想一下吧。
年,我
[美
尼克松:年: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美]小杰克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年
版,第页。
[美]小杰克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年
版,第页。

第 236 页
们告诉大家从现在起中央将不会再控制资源的分配,你们都自己
找米下锅吧。接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不想去吓唬大家,但那
的确会是一场经济危机。不出两三年人民就会无工可做。”当时
戈尔巴乔夫支持了他的观点。
在对党本身进行改革的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同样持这种观点。
美国大使马特洛克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戈尔巴乔夫在很长的时
间里把苏共作为推进改革的工具。这种观察是对的。戈尔巴乔夫
认为:“如果我们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就必须继续加强党,
强化其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
”在他看来
“,党在改革阶段是社会
发展的富于创新的政治力量”,“党的凝聚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党才是社会正在发生的民主进程和深入变革的保证。当国家正
处于自己历史的转折阶段,当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正在形成时,党作
为政治先锋队的作用在今天尤为重要。”他指责多党制的主张是
“政治投机”。在


日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
报告中,他还强调
“:共产党作为改革的首创者和主要动力,今天
是这一革命进程的保障和保护革命进程不出现保守分子和极右分
子的保障。正是共产党才有履行一体化力量的作用,没有共产党
就不能胜利完成更新社会主义的事业。”
因此,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改革还是在苏共的控制下有步骤
地进行的。由于改革速度上的分歧,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还曾出
现了争执。从被免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以后,叶利钦开始以激
进改革者的形象出现。在
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
叶利钦系统地表达了自己关于党的改革的观点:党落后了,民主化
已严重地向坏的方向转化了,领导机关至今仍是不受人民群众批
[美]小杰克
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

版,第
页。
②戈尔巴乔夫


日会见新闻界领导人的讲话。
③《戈尔巴乔夫一叶利钦政治对抗
天》,新华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237 页
评和监督的,选代表是按老框框进行的。他主张:重要草案应提交
全党和全国讨论,并实行全民投票;选举应当是普遍的、公开的和
无记名的,其中包括中央书记、总书记,自下而上的,包括各州常委
会或政治局成员,由全体共产党员通过这种方式来选举;这也应当
适用于最高苏维埃、工会和共青团;在更换总书记时,也改组政治
局,中央机关也要大体上进行改组;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工作,应当
让广大党员知道;党内经费的使用应当由中央委员会来确定;取消
给那些所谓“饥饿的官员们”的食品“特供”,废除社会上的等级制
度;把党的州委机构裁减

同时要取消各专业部。戈尔巴乔夫则针锋相对,强调“反对一切
假革命的脱离生活的口号,盲目冒进的过高要求,想一蹴而就改革
一切的尝试”,认为“任何一种极端,从科学的观点看都是错误的,
从政治角度看则是不负责任的
”。他指出,有些人“逐渐地抛出了
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乃至私有制的思想。还说什么通过改革挖掘
社会主义的潜力似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这种或那种情况,都是
对我国的制度、对我国人民、对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体制的不信
任”
,把党中央裁减


当然,理论服从于实践。理论上看来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不等
于实践也没有问题。从苏共这一阶段的实践看,党的作用事实上
的确在不断弱化。
戈尔巴乔夫逐渐弱化了政治局、书记处的作用。据利加乔夫
说,到

月,书记处已有一年左右没有开会。党内各种委
员会建立后,书记处的会议便自动停止了,虽然谁也没有明确说过
要取消书记处会议。这样,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苏共就失
去了指挥中心。
①《戈尔巴乔夫一叶利钦政治对抗
天》,新华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238 页
戈尔巴乔夫对事关苏共政治声誉的毁灭性舆论显得软弱,抵
制不力。反对派抓住苏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某些错误和失
误,对苏共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有人把列宁描写成暴君,说他策动
了恐怖行动,建立了集中营。有人根本否定十月革命的必要性。
对这些舆论,苏共由于怕压制民主而没有给予必要的反击。
削弱了组织力量的苏共,颓势渐显。


日,举行
了首届苏联人民代表选举。选举首次实行竞选制。参加竞选的苏
共党员干部中,大约
的人落选。其中,参加竞选的
名党
委书记中,有
名落选。在列宁格勒州和列宁格勒市,州委第一、
二书记,市委第一书记,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市计委主席落选。
在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记和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落选。在基辅
市,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落选。对于党组织在选举中的表现,利加
乔夫称之为“共产党候选人自相残杀”。雷日科夫在评论这个选
举结果时认为“,党在选举中输了。理由是有
个按民族区域性
选区和区域性选区提名的地方党组织领导人落了选,而且败得很
惨,败给了资历不深、名气不大、但自信心很足的对手”
“。从表面
看,落选的只是
个人,实际上落选的是整个苏共。因为这

人代表的是苏共。
”就选举本身而言,这句话讲得不全面。因为
在竟选的条件下,落选是正常现象。没有落选才是专制体制下不
正常的现象。如果因为过去从来没有过落选、现在有了便是不可
容忍的失误,甚至是没有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这恐怕是一个观念
还没有转变的问题。不过,如果这段话目的在于提醒党的领导人
对苏共威信正在下降的事实予以重视,那么它是对的。
①[俄]雷日科夫:《背叛的历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页。

第 239 页
第十三章
从改革走向毁灭

来了个转弯,使本来有可能出现的良好趋势没有变成现实。虽然
这个转变原因复杂,但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个因素,即多党制取
代一党制和党内派别的泛滥。它使苏共无法担负起改革时期执政
党应当担负的繁重责任,因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在老百姓心中垮掉的苏共,最终也从组织上垮台了。
年开始,风云骤变。看上去有希望的改革,在

从一党制转向多党制
如果根据实际情况把苏共党的建设改革划分成不同的阶段,
那么大体上以
年年底和
年年初为界,可以分成两个大
的阶段:年
年年底是苏共探索新路的阶段,
年年初至
月至

月则是苏共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