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神授”说。在这种条件下,政党是难以生存的。随着人们政治
意识的觉醒,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的发展壮大,人们
渐渐不满足于对国家的神权政治的解释,而把国家权力与人的天
生权利联系起来,认为“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用民主政治的观
念取代了神权政治的观念。这之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卢梭的《社
会契约论》对国家权力来源的解释。他认为,国家权力并不神秘,

第 13 页
不过是人们为了组成社会,让渡出自己的部分与生俱来的权力,构
成了公共权力。人们可以把这些权力授权公共机关来行使,也可
以在认为必要的时候收回它们。
很显然,这种解释并非个别智者的遐想,而是资产阶级这个在
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在政治上提出掌握国家权力的要求的
理论体现。所以,这些解释虽然今天看来显得有些粗糙,却始终是
主张民主政治的现代国家赖以立足的基石。当代最有影响的国家
理论,如政治多元主义、政治精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等,无不与此有深厚的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也深受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这些民主政治基本理念的影响。
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不能不采取组织化的形式。掌握权力的
阶级为保住自己的权力和既得利益,同样以政治组织的形式相对
抗。这种组织,就是政党。政党是各阶级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组织
化。可以说,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产生了近现代政党。
因此,我们的第一个论点是: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
民主政治是参与政治。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政
党的产生,是和政治参与密切联系的。这里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专制统治者凭借手中掌握的权力,拒绝民众(或一部分
民众)的参与要求。这时政党就不得不首先领导民众进行争取民
主权利的斗争。斗争的方式依统治者的状况而定。如果统治者慑
于民众的力量,被迫作出让步,逐步施行民主,民主政治就能通过
和平过渡的方式逐步确立。如果统治者顽固地对抗民众,甚至以
暴力对付民众的要求,代表这些民众的政党就往往诉诸暴力,带领
民众用革命手段来推翻专制统治,为民主政治扫清道路。马克思
主义关于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论断,揭示的就是这一本质。
在上述情况下,往往是政党的建立在先,民主政治的确立在后。
二是,在民主政治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条件下,政党积极参与和

第 14 页
推进民主政治,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民主政治的原理
其实很简单:民众作为国家事务的最终决定者,决定权力的使用,
决定直接执行权力的人选,对施权者进行监督,对施权结果进行评
价。这就是所谓的直接民主。但在实践中,直接民主的实施有很
多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国家规模、公民素质、操作成本等。实践的
结果,就是出现了和直接民主相匹配的间接民主形式。民众通过
选出的代表来代替自己行使一部分(不是全部)权力,即代议制民
主。政党作为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代表,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
有效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了代议制民主的主角。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论点是:政党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
政党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之所以不可少,是因为政党有
着许多独特的功能。在民主政治中,国家作为民众授权的公共权
力机关,分散的权力如何科学地变成集合在一起的有机的权力,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公共权力大于个人力量,民众个人是
无法控制它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趋势的。这又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看到,政党作为自愿组成的政治组织,
逐渐具备了这些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这是政党虽然为许多人所讨
厌、却又能在讨厌情绪的包围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者对政党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中
包括对政党的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应当注意的是,这里面概括出
的一系列比较深层的内容,有许多方面是作为政党共性的东西来
勾画的。有的学者认为,政党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功能上:一方面,
政党向社会作出反应;另一方面,政党对社会进行控制。几乎所有
政党都表现为两种功能的结合。有的学者一一列举了政党的各个
方面的功能:目标制定功能,利益表达功能,社会化和动员功能,精
英形成与录用功能等。无论列出多少种功能,政党都越来越具有
这样一种共性:它一端连着民众,因为只有得到相当一部分民众的
支持,政党才能生存和发展;另一端连着国家、政府、权力,因为只

第 15 页
有掌握权力,或对政府的运作施加影响,政党才有存在的价值。政
党不同于民众,因为它是民众的组织化;政党也不同于政府,因为
它代表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控制。
因此,我们的第三个论点是:政党是沟通民众与政府联系的桥
梁。
政党从许多意义上说是一个桥梁。但是,如果政党仅仅限于
“桥梁”作用,那它就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
种作用可以为其他社会组织工会、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压力
集团等所代替。政党不同于这些组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它除
了起政治桥梁作用之外,还以获取和掌握政权为基本目标。政党
不只是要维护自己那部分民众的利益不为国家权力所侵害,而且
要通过掌权,利用国家机器来为本集团的民众服务。这是政党掌
权的目的所在。无论是哪个阶级的政党,都必然以此为头等重要
的目标和任务。
掌握了国家权力之后的执政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解决
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在掌权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与其民众
的联系。权力在手,对推行这个党的主张十分有利,但同时党本身
也由于靠近权力而有被权力腐蚀、同化的危险。所以,政党在政治
体制中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在西方国家这不成问题,因为政党是
在民主体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但在有些国家,政党先于民主体
制而出现,政党不仅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也参与了国体和政体
的创建。旧的政治体制向新的政治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真空,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党来暂时填补的。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
是,政党代行国家行政权力,而当国家行政体制健全之后,政党把
权力逐渐归还政府;二是,虽然政权机关重新建立,政党却并不把
权力还给国家,而是继续占用,从而形成了政党与国家、政府关系
的一系列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政党可能会由民众政治参与的工
具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这是政党的错位。这种错位,几乎包

第 16 页
含了政党变质的全部危险。政党始终应当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工
具,而不应当变成政府和国家权力本身。
因此,我们的第四个论点是: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之手的延
伸。
政党因着影响和控制权力的需求而产生,而权力又有凌驾于
社会之上的可能,有被滥用的可能,这就是掌握权力的政党有可能
腐败变质的根源所在。“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这个公理,说的不是权力本身会变质,而是掌握权力的人有变质的
可能性,不管这些人是由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由此而论,权力必
须受监督和制约。时时与权力有着摆脱不掉的干系的政党,尤其
是执政党,无疑也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为了监督和制约权力,西
方国家设计出了一整套的机制和办法:三权分立,多党制,舆论监
督等。这些机制和办法都是建立在西方社会所特有的那套文化、
价值观念基础上的,任何别国都不应照搬照抄。但是,权力必须受
到监督和制约,以掌权为目标的政党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却是政
治运作最一般最起码的游戏规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政权,还要利用政
权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以往政党的特
点,例如成员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自我约束的能力强等。但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抽象概念。既然它要掌握权
力,就不能不同时会受权力的影响。所以,和夺取政权一样,对马
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执政既是实现目标的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考
验。并非只要性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一定能经受住这个
考验。只注意权力利于贯彻执政党主张的一面,忽视其对政党性
质和功能可能扭曲的一面,从而不愿意接受监督,往往会使政党误
入歧途,失去正确的方向。
因此,我们的第五个论点是:政党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不能也不应体现在它可以违背政党

第 17 页
活动的共同规律。恰恰相反,它的伟大在于它能够科学地认识规
律、遵循规律、掌握规律。离开了这一点,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历史这样告诉我们。
苏共以自己的失败这样告诉我们。

第 18 页
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成了执政党后,许多新的问题和
任务摆在这个党的面前:怎样发展经济,使走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成
为全体人民的共识?怎样处理作为领导的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
系,从根本上体现布尔什维克掌权的合法性?怎样处理党与其社
会基础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怎样使党切实成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手段和工具?列宁针对上述问
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有一些问题解决了,但有一些重大的问题
没有解决,或在认识上有失误。概括起来就是:对在执政的条件下
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党和搞革命暴动时期的党有
什么区别,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 19 页
第一章
任务、方向和道路
布尔什维克党把自己执政后的根本任务定位在发展经济、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上。这是十分正确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是,
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党没有完全摆脱
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的观念。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把没有商品货
币的计划经济看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惟一正确手段,甚至想通
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后来在列宁的倡导
下推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但就全党而
言,多数人的观念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为列宁之后党的路线
的改变埋下了种子。
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掌握了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这个
问题,列宁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
中,列宁明确地指出
“:现在成为俄国执政党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发
展特别明显地表明,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构
成目前政治局势的特点,要求苏维埃政权确定新的方针,就是说,
以新的方式提出新的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发展经济“。目前时

第 20 页
局的全部特点,全部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