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体农庄和反对上面派来的全权代表而被判刑
年。村里的民
警不愿意、也没有时间送他到监狱去,他就收拾了行李自己一个人
去。表面看他是对自己的命运无所谓,实际上他有自己的农民的
聪明打算:在监狱里他不至于饿死。事情已经严重到这样的地步,
苏共如何使农民相信,它还代表着农民的利益?
列宁确立的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利用市场关系,建立共产党

①[苏]罗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46 页
与农民之间的正常关系。但是,这个过程由于斯大林发起“社会
主义的进攻”而被破坏了。农民获得土地(即使这块土地的所有
权不属于他),便会迸发出骇人的干劲,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
展。斯大林却用国家权力的利刃生生地把农民和土地割离开来。
农民在失去了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积极性,失去了对共产党的信
任。可见,斯大林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以党和群众关系的严
重对立为代价的。伴随重工业基础的迅速建立,共产党执政的合
法性也大大降低了。对于共产党来说,这种代价得不偿失。

第 147 页
第八章
党内集权:体制和活动方法
党内关系的状况,是检验一个党是否真正有力量的重要指数。
如果拿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的党内关系状况作个比较,就不难
看出二者之间的重大区别和反差。在斯大林时期,党内民主逐步
消失,确立了高度集权的体制,同志关系逐渐被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的等级关系所替代。党内关系的这种严重变形,使党由一个志同
道合的人们组成的党蜕化成了一个由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领袖独断
专行的党,由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党蜕化成了一个故步自封、墨守
成规、垂垂老矣的党,由一个为人民大众的党蜕化成了一个官僚主
义的党。以后的改革和垮台,都应该从这个事实出发来理解。
党内民主的消失
斯大林时期党内机制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缺乏民主。
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对任何一个政党来说,都关系到党的长远
存在和发展。在当今时代,各种类型的政党都特别重视党内民主,
道理即在于此。自然,党内民主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和发
展所必需的。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党内民主还关系到社会民主的
健康发展。列宁本人是遵循党内民主的典范,而且十分看重民主

第 148 页
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如前所述,在列宁在世的大部
分时间里,充分实施民主、从制度上保证党内民主的条件是不具备
的。而且往往由于极其复杂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还不得不对
党内民主有所限制。党内极端集中制几乎横贯整个列宁时期的党
的建设实践。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斗争中捍卫了列宁阐明的一些基本原
则。但是,他没有看到列宁的比较完整的、把夺取政权作为首要目
标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他的比较不完整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在捍卫它的同时也把它教条化了。列宁
建党理论中关于集中的思想被从当时的具体条件下剥离了出来。
我们知道,列宁是把极端集中制(他也称为战斗命令制)严格规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国内战争条件下的。而斯大林时期这一概念则
大大泛化,极端集中制被看做共产党执政的固有特点。到了


年代,甚至有人明确地把极端集中制说成是党达到最终目标
的组织手段:“实现根本改造社会的任务要求在共产党的整个组
织机构上实行最严格的集中制。只有集中的组织才能有计划地领
导工人阶级为消灭资本主义和争取共产主义胜利的革命斗争。
”①
后来斯大林对党内持不同意见者进行压制乃至肉体消灭,实行个
人专断,导致个人迷信盛行,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都同这种过度集权的党的建设模式有关。
斯大林把列宁时期不适宜发展党内民主的特殊情况当做无产
阶级政党的固有本性继承下来,就使缺乏民主成了一种常态。例
如,斯大林把禁止党内派别的规定扩展到对付党内不同意见。列
宁曾就党内民主和集中作过一个明确的界定
“:行动一致,讨论和
批评自由。”他对派别下了严格的定义。按照这一定义,在当时
《苏联共产党党的建设论文集》,学习杂志社
页。
《列宁全集》第
年版,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149 页
各派别宣布解散之后,列宁便没有再对任何一个仍然持不同观点
和意见的人采取措施。斯大林则不然。一开始,斯大林在划分派
别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例如,当布哈林等人的观点受到批判时,
斯大林反对把他们看做是派别:“右倾分子有没有派别组织呢?
我认为没有。能不能说他们不服从我们党的决议呢?我认为我们
还没有根据拿这一点来责备他们。能不能断言右倾分子一定会组
织自己的派别呢?我对这一点是怀疑的。。”
但到后来,情况就
完全不同了。他强调集中就是观点和意见的一致,纲领观点、策略
观点和组织观点的一致是党赖以建立的基础。只有这些观点的一
致才能把党员结成一个集中的党。反过来,观点和意见的不一致
必然与派别有关。这样,不同意见和观点在党内就失去了立锥之
地,党内以清洗和镇压为手段对付党内不同意见的极端行为愈演
愈烈。不是派别的布哈林等人也很快成了派别:“布哈林说三人
团不是派别集团。同志们,这是不对的。布哈林集团含有派别活
动的一切因素。这里既有政纲,又有派别性的小圈子,既有辞职政
策,又有反对中央的有组织的斗争。还需要什么呢?

又如,列宁关于中央委员会可以开除自己委员的特殊条文也
被拿出来变成了“常规武器
”,尽管列宁一再强调“尽量不用它
”。


月党的第十三次代表会议上,斯大林公布了党的十大
中关于中央委员会可以开除中央委员的条文,并且把这条措施作
为惩治党内不同意见的基本手段。年
月,联共(布)中央首
次动用这一条款,把候补中央委员拉舍维奇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此后,这一条款就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起来。事实上,托洛茨基、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人都是首先被
中央委员会剥夺中央委员资格的。
①《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第 150 页
斯大林还把文章做到了党内民主这个词的含义上。他把党内
民主与党的统一和纪律混淆起来,对党内民主作了如下解释
“:党
内民主是什么呢?党内民主就是提高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并加强党
的统一,加强党内自觉的无产阶级纪律。”这实际上是用党的统
一和纪律取代了党内民主。
缺乏民主不是完全不谈民主。斯大林时期苏共对党内民主的
论述并不比列宁时期少。

月,苏共发布《关于自我批评》
的公告,其中讲到党内民主:只有彻底实行了党内民主制度和工会
的民主制度,才能建立经常性的群众监督,才能消除官僚主义、互
相包庇、官场奉承、愚昧无知、忘却群众利益、庸俗的自鸣得意等现
象。在党内,必须保证党内批评的自由,保证实行党的机关的完全
选举制。党和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真正由选举产生,任何一
级的书记、常委会、委员会等都完全能够撤换。但是,对党内民主
的抽象肯定,往往在实践中被具体否定,根本落实不到机制上,这
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譬如,斯大林不反对党内讨论。但是他又
认为,党不能沉溺于争论,上层所发生的每一个小争执都会在国内
引起对我们不利的影响。既然哪怕是微小的争执都必然“不利”,
那么最好就连党内讨论也不要有。斯大林就是这样理解问题的。

月联共(布)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党内辩论明确加以限
制,规定只有在以下三个条件下辩论才有必要:第一,若干省、共和
国一级的地方党组织提出要求;第二,中央委员会内部在党的政策
的各项最重要问题上没有十分稳定的多数;第三,虽然有稳定的多
数,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符合这种限制的辩论太少了,事实
上在整个斯大林时期也从来没有过。类似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叠
加起来,就架空了党内民主,使它变成了毫无实质内容的空洞言
辞。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第 151 页
党内民主既然已经完全成为形式,那么,随意践踏一下这种民
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斯大林做了。米高扬
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年,党的十七大选举
中央委员会。当斯大林看到选举结果是基洛夫只得了
张反对
票、而他的反对票达
张时,竟毫无愧色地要求把他的反对票也
降低到
张。
民主流于形式的另一个例子是中央委员会的扩大。列宁原来
设想扩大中央委员会是用来防止党内分裂的。但后来这逐渐被看
做党内民主的一种表现。所以,后来中央委员会的人数逐年增加:
年十三大有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年十七大已

名,到
名。但形式上的扩大恰恰掩盖了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一方
面,由于中央委员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召集全会也就越来越困难,
次数越来越少。从
年到
次全会。
中央委员会的工作,组织方面完全依靠书记处,书记处则依靠组织
局;政治方面,依靠政治局。到后来,政治局又被斯大林分成若干
个专门问题委员会(通常称为小组)。这样,实际上许多重大问题
连政治局都不讨论,而只是由个别委员来决定。例如外交问题就
是由政治局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六人小组”来讨论决定的。或许
是托洛茨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年列宁主张扩大中央委员会的
时候,他是表示反对的。在他看来“,中央委员会必须保持它严格
的形式和能迅速作出决定的能力。由于这个原因,没有再扩大的
必要”
年,年只召开过

另一方面,由于变相任命制已经侵入到中央委员的选举,任命
制和变相任命制取代了选举制,中央委员的人选实际上越来越由
组织局和书记处(年十九大撤消组织局,其职能归并书记处)
[美]罗伯特
文森特
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党内反对派》,北京
出版社
页。
年版,第

第 152 页
确定,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书记处的关系被完全颠倒了:本来政
治局、书记处应当向中央委员会负责,实际上却是中央委员会向政
治局、书记处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委员会完全失去了决策的
能力,逐渐变成了批准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决策、为这些决策叫好的
机构。
无论如何,党内民主并没有随着中央委员会的扩大而增强,这
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对党内缺乏民主的现象及其后果,最初并非没有人提出批评。
早在
人声明
”中,就
提出了批评意见:“在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