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异国星空下:外交官看世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苏联篇 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墓的建立过程

    列宁墓的建立过程

    列宁墓始建于1924年,几经变化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逝世,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往莫斯科,群众请求永远保存列宁遗体。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当即通过决议:永久保存列宁遗体。由于时间紧迫,决定先在红场修建一座临时陵墓安放列宁灵柩。临时陵墓由著名建筑师舒谢夫紧急设计,人们冒着零下40℃的严寒昼夜施工,在列宁葬礼举行前,完成了这座用木板搭制而成的陵墓。27日,莫斯科天空阴沉而昏暗,寒风呼啸,普天同悲,红场聚集着国内外无数悲痛的人们。在为列宁送葬的人海中,也有中国的代表,他们就是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萧三、任弼时、蒋忠慈等。

    同年春天,苏联政府对陵墓进行改建,把木板改为橡木结构,并增加了观礼台,这座陵墓一直保留了五年。

    1929年,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决定将陵墓改为石质结构,仍由舒谢夫设计。1930年,一座花岗岩列宁墓高高矗立在红场上,陵墓高10米,体积5800立方米,内部空间2400立方米,重达1万吨。陵墓以灰色为背景,覆以黑色拉长石和红色花岗岩。红色是苏联国旗的颜色,象征着革命,黑色代表人民对列宁的无尽哀思。入口刻有〃列宁〃字样的墓碑,是一整块黑色拉长石,重达60吨。从前门来到前厅,沿左侧石梯向下,即进入大厅,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大厅中央的黑色底座上。

    在修建列宁墓的同时,对红场也进行了改造:在陵墓两旁修建了可容纳一万人的观礼台,并将民族英雄米宁…波扎尔斯基纪念碑从红场迁出。后来又在列宁墓上方为领导人修建了观礼台。列宁墓占据红场最高点,成为红场上的中心建筑。

    自列宁墓建成以后,每年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瞻仰列宁遗容的人络绎不绝。每逢节日庆典,列宁墓便成为苏联的政治活动中心,每年〃五一〃游行和11月7日国庆节阅兵都在列宁墓前进行。4月22日是列宁诞辰,这一天机关、部队、学校和各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向列宁墓献花,整个列宁墓花海人潮,成为一大景观。在莫斯科凡新婚夫妇都要到列宁墓前献花合影、瞻仰列宁遗容。各国代表团向列宁墓献花圈,毕业生在列宁墓前举行毕业典礼,老红军在列宁墓前聚会,多年来这已成为传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百万大军向莫斯科逼近,希特勒狂叫,要将纳粹旗帜插在克里姆林宫,他要站在列宁墓上检阅德国军队。斯大林当即作出有力的回击:〃希特勒要想看到莫斯科,就如同要看到自己的耳朵一样,永远不可能!〃就在这年的11月7日,斯大林在列宁墓前举行阅兵式。当日清晨人们冒着严寒,来到白雪覆盖的红场,所有的人都静静肃立,将目光投向列宁墓——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仿佛列宁就是胜利的象征。一队队苏联战士迈着庄严的步伐,从列宁墓前穿过开赴前线,参加莫斯科保卫战。所有将士英勇奋战,希特勒的军队终于被击败,莫斯科安然无恙,迎来了战争的胜利。1945年6月24日,斯大林又在列宁墓前,检阅了胜利之师。

第二部分:苏联篇 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墓前的哨兵

    列宁墓前的哨兵

    列宁墓前的哨位,被称为莫斯科第一号岗位。

    哨兵主要来自三个斯拉夫共和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共和国,须经苏联中央军事委员会、克格勃总局和苏共中央委员会联合挑选。据统计,在100万新兵中通常只有36人能够入选。入选者大多出生于普通工农家庭,政治上绝对可靠,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而且要五官端正,双腿修长,身高在1?郾76米至1?郾89米之间,至少受过中等教育。

    入选者还要在莫斯科近郊进行集训,再筛选一次,最后才可以把人选定下来。由于哨兵都是成对站岗,须要协调统一,因此还要考虑人选对象按脸形、身高和腿形是否能够配对,一旦两人结对,就很少会再分开。

    每位哨兵每四天中有一天到列宁墓前站岗,这一天要五次上岗。领岗员不站岗,但他一昼夜要领24次岗。哨兵站岗时要像塑像一样纹丝不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入口处进行监督,如果有人想非法进入,他们就会用手指甲敲打枪筒,发出警告,守候在墓后的候补哨兵马上就会出来应急。

    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钟楼的大门每天要开关24次。在每次自鸣钟敲响前三分钟,沉重的大门开启,列队走出身着高级呢料军服的三名士兵(一名领岗员,两名哨兵)。他们沿着克里姆林宫墙,以210步正步走到列宁墓前。两班哨兵汇合在一起,立正静候钟声。钟声一响,正式接岗,下岗的两名哨兵由领岗员带领以210步正步返回钟楼。这种庄严的换岗仪式自1924年1月27日起,持续了70个春秋,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望。

第二部分:苏联篇 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遗体的防腐

    列宁遗体的防腐

    列宁逝世后,如何长期保存列宁遗体,苏联当局将这一任务交给著名解剖学教授沃罗比耶夫和生物化学家兹巴尔斯基。他们经过精心研究,采取了独特的防腐办法:用一种物质注入肌体取代水分,每周向面部和两手喷洒两次特制的药物,以此防止细菌的出现。水晶棺内恒温恒湿,温度保持在16℃,湿度70%。每18个月将遗体送入〃实验室〃放到一种神奇的药水中浸泡一次。80年来先后由三代人采用这种技术保存列宁的遗体,其配方绝对保密,从未向外界透露。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中国驻苏使馆曾两次到列宁图书馆查找有关保存列宁遗体的配方,但均无收获。

    列宁遗体保存得如此完好,令人难以置信。有人说列宁的遗体是用塑料做成,甚至有人说是木偶替身,各种谣传从未间断过。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辟谣,特指派兹巴尔斯基教授当着美国记者路易斯·费舍尔的面,将水晶棺打开用手轻轻捏了捏列宁的鼻子并转了转头,告诉他:〃这千真万确是列宁本人,不是人们传说的塑料模型、木偶替身。〃眼见为实,费舍尔默默点头,从列宁墓走出,后来他如实报道了这一情况。苏联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保护列宁遗体的专家谢尔盖·德波夫曾对人说:〃有一件事是确实的,那就是我们在做遗体处理时,给列宁染了发。在列宁去世的前一天,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列宁理了发,把头发剪得太短了,从整体上看好像有点秃。不过其余部分都是原来的样子。〃

第二部分:苏联篇 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墓的厄运

    列宁墓的厄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曾派出飞机轰炸莫斯科,企图炸毁矗立在红场上的列宁墓。苏共中央、苏联政府为了保卫列宁墓,于1941年采用亚麻布搭起约两层楼高的布景,布景对误导敌机轰炸起了很大保护作用。尽管如此,仍有15枚炸弹落在克里姆林宫周围,92名卫戍战士为了保卫列宁墓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苏联当局为确保列宁遗体的安全,先后两次用专列将列宁的灵柩转移到东部比较安全的地区秋明。这是两次秘密行动,当时秋明无一人知晓此事。专列到达秋明后,所有护送列宁灵柩的人员都被安排在共和国大街实验中学的七号楼内,不许与外界接触。列宁的灵柩安放在二楼礼堂,入口处派有卫兵把守,整个大楼与世隔绝。

    列宁虽已长眠,但他的遗体得不到安宁,曾不止一次发生过企图毁坏列宁遗体的事件。

    第一次事件发生于1934年3月19日。这天,一个歹徒身藏短枪混在瞻仰列宁遗体的队伍中,当他走到与列宁玻璃棺并排的位置时,企图向列宁的遗体射击。但他的可疑举动被警惕的哨兵发觉,因而未能得逞。这名歹徒当场开枪自绝。

    第二次事件发生于1959年3月22日。一名歹徒身怀铁锤混入参观的人群,在走近列宁水晶棺时突然取出铁锤狠命地向玻璃棺砸去。灵柩的玻璃被砸碎,但列宁的遗体未受到损伤。歹徒当场被抓获,列宁墓不得不暂时关闭。

    第三次事件发生在1960年7月14日,一名歹徒突然从人群中跳入灵柩周围的防护栏内,用脚狠命地踢玻璃制的灵柩。碎玻璃渣落在列宁遗体的脸和手上,遗体受到损伤。右眉上方留下了长1厘米、深3毫米的伤口。专家们很快完成遗体的修补工作,列宁墓对参观者又重新开放。在这次事件后,专家采用特别坚固的防弹材料制造的玻璃,可以防止爆炸。

    第四次事件发生在1973年9月1日,这天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学生们一队队地前来参观。一名歹徒身藏爆炸装置,假扮成学校老师跟在学生的后面,通行无阻地进入停放列宁灵柩的大厅,当歹徒行进到与灵柩并排的位置时,引发了爆炸装置,列宁墓内响起了吓人的爆炸声,巨大的爆炸气流直冲玻璃棺。好在棺体早已采取了防护措施,才幸免被毁。

    但爆炸造成了严重后果:一对参观的夫妇当时正在歹徒身后,当场被炸死,有四名学生受重伤,保卫灵柩的几名卫士全被炸死。歹徒自己也被炸得只剩下一只胳膊。

    当时我正在莫斯科,事情发生后,特地到红场去看列宁墓被炸情况,那里早已围满了人,人声鼎沸,群情激昂,只听苏联人在讲:〃谁胆敢损伤列宁墓,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还有人在说:〃神灵永远会保护列宁。〃

第二部分:苏联篇 风风雨雨列宁墓…今日列宁墓

    今日列宁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列宁墓怎么办?引起各界关注。

    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在第五次非常人代会上,列宁格勒市市长索布恰克就主张把列宁墓从红场迁走。他巧妙地说:〃我们要遵照列宁的遗嘱把列宁的遗体安葬到列宁格勒的沃尔科夫公墓。〃索布恰克的话音未落,即遭到苏联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后来又有人提出把列宁的遗体迁往他的家乡乌里扬诺夫斯克,同他的祖先葬在一起。这话同样遭到苏联人民的强烈反对。苏联各界人士纷纷上书,发表文章,对索布恰克等人的倡议进行猛烈抨击。当局感到众怒难犯,对迁动列宁墓一事缄口不语。遂向全苏宣告列宁墓仍维持现状。

    1991年苏联解体后,于1993年10月发生了议会流血事件,索布恰克等人再次提出将列宁墓从红场迁走,并得到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的支持。他们把迁走列宁墓作为〃消除前政权错误的一项措施〃,不仅如此,他们还准备把克里姆林宫塔顶上的五角星摘掉,把米宁…波扎尔斯基纪念碑重新迁回红场。

    这在俄罗斯顿时引起很大震动,各界人士和政府官员纷纷表示反对。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说:〃当初保存列宁遗体的决定不是某个人,而是由人民委员会作出的,对列宁遗体如何处理,应由联邦议会来决定。〃文化部长表示:〃历史是不能改写的,应当尊重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列宁作为一个不仅对俄罗斯历史而且对整个世界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人物,将永远载入人类史册。〃

    此后,俄当局对列宁墓如何处理,一直举棋不定。

    据1994年4月13日《真理报》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