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肫鹚闹鲋鳎睦镆徽竽压唤焕嵯隆�
过了一会儿,詹谷镇静下来后,从木柜中取出十年的账簿。陈公子看了一下,见所记账目清清楚楚。然后,詹谷又带陈公子清点实物,一一交接清楚。陈公子大受感动,立即算清詹谷十年薪水,并另赠他四百两银子。
詹谷收下了十年的薪水,但对赠送的银子却坚决不收。他说:“受人之恩,理当相报;受人之托,理当守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你也不必再言谢。只是我已经出来十年,如今你来了,还请公子允许我回老家去与家人团聚。”
詹谷临行前,还向陈公子殷殷叮嘱当铺的业务,然后背起自己简单的行李,告辞而去。陈公子十分惋惜未能留住詹谷,他看着詹谷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真是诚信君子!”
“受人之恩,理当相报;受人之托,理当守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詹谷受陈老板之托,为其管理当铺,而且把当铺经营得很好,大有发展,不想这一诺竟让他用去了十年的时间,难得啊难得!詹谷,真是诚信君子!
巨额的特殊应用
大宇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大宇的意思是“巨大的宇宙”。大宇集团在世界五百强中,1994年居五十二位,到1997年便升到第十八位。
1980年,金宇中又创造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神话”。他宣布,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除了住宅外,全部捐赠给国家。捐赠的数目是一串天文数字:它包括了总值为一百七十亿韩元的股票,价值二十三亿韩元的不动产和两亿韩元的现款,总计达二百亿韩元。
消息传出后,立即震惊了韩国财经界并引起恐慌。当时正值新政府要求“净化社会”,许多人忧虑,政府会拿金宇中作榜样,要求企业家自动“放血”。各种各样的言论也应运而生,有人认为金宇中是在向政府当局作表演,想以此换取政府对大宇更大的财政支持,因为在之前不久,金宇中曾要求政府给予巨额贷款以扩充大宇所属韩国重工业的发电设备。也有人说,金宇中是发现形势不妙,在作出姿态。这时的金宇中也一反常态:只知发狂工作、从不涉足娱乐和运动的他竟然到海边垂钓了。
在金宇中宣布自己捐赠决定后的第十天,韩国经纪人联合名誉会长金容完召集工商企业界元老集会,要求金宇中说明他的决定。
金宇中解释说,他的事业观就是应当把个人的财富回归社会,造福大家。他自己一个人无力支配这么大的产业,而且他早已不认为大宇单纯属于他个人所有了。他强调这个决定是他经过半个多月的深思熟虑后作出的,目的也很单纯,绝非另有所图。
但是金宇中的决定仍招致一片攻击。大家普遍认为,他这样做,是“蔑视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在众议之下,金宇中被迫改变主意,改为将自己的财产以“追加”的名义捐赠给成立于1978年的“大宇文化福利基金会”。由“捐赠”而引起的一场风波至此才告一段落。
在此之后,金宇中马上着手淡化大宇的家族企业色彩,力图使它成为社会化的现代企业集团。他的几个兄弟原先都是大宇的关键人物,如今或弃商从教,或另起炉灶,逐步与大宇脱离了关系。金宇中自己尽管是大宇的董事长,却没有大宇的一张股票,仅有每年六百万韩元的年薪了。
不要把追逐财富当成是毕生的理想,赚钱只是生活的手段而已。当手中聚集了太多金钱的时候,更不要像守财奴一样以数钱为乐,这样生活所有的激情都会消磨殆尽。美国很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捐献给慈善机构或教育机构,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人人想当别人
〔美国〕克罗瑟斯
这种人人想当别人的天然欲望往往正是人生当中许多细小不快的背后原因。它使社会不能组织得圆满合理,它使人们不能各明其职和各安其位。想当别人的欲望每每引得我们去舍己为人,去操持一些严格来说并不属于我们自己范围的事务。我们所具有的才干本领有时也确乎超溢于我们自己行业与职务的狭小范围之外。每个人都可能认为他自己是才过其位,大才小用,因而他时时刻刻都在做着那神学家们所常说的“额外余功”。
一个态度认真的女佣人是决不满足于仅仅做几件人家吩咐她去干的事的。她身上还有着使用不完的剩余精力。她希望成为一位家庭方面的改革家。于是她来到她那徒有其名的主人的书桌面前,对之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革。一切文件材料完全依照她的整洁观点重新作了归置。她那位主人回来后见到了他那乱惯了的地方已经面目全非整齐得要命时,他简直成了日夜梦想复辟的反动分子。
一位秉性严肃的市街铁道公司经理是决不满足于在运送乘客时仅仅尽到使他们感到价廉舒适这一简单责任的。他的志愿是要发挥一般道德促进会宣讲人的那种职能。于是,正当一位受载的乘客在皮带扳手下面被弄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时,他却抓紧机会给他读上一篇东西,劝告他要发挥基督徒的美德。遇事不可与人相争,等等。
一个人进了理发店,目的不过为去刮刮胡子。但是他所遇到的却是那理发师的一番雄心壮志。这位志行高超的理发师是决不满足于仅仅对人类幸福作这点卑微贡献的。他坚决认定,他的顾客除此之外还另须洗头,修指,按摩,在热手巾下面发汗,在电风扇下面降温,并在这一切进行期间,他的皮鞋还必须再上油重擦。
你难道对有些人在被迫接受许多他们并不需要的服务时所表现的那副绝大忍耐不曾感觉过惊异吗?他们之所以接受,不过为了不伤一些愿意额外多于的服务人员的感情罢了。你也许注意过卧车上一些乘客在他们站起身来接受人家给刷衣服时脸上的那副坚忍表情。十有八九是他并不想让人去刷的。他宁可让尘土留在他的衣服上也不愿被迫去忍受这个。但是他明白他不能太使别人失望。这乃是整个旅行仪式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它的正式祭典之前所必不可少的。
人人想当别人这种思想也是造成许多艺术家与文人学士好出现越轨现象的重要原因。我们的画家、剧作家、音乐家、诗人以及小说作者也正如上面说过的女佣人、铁路经理与服务员那样,在这点上犯着同一毛病。他们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多的方式为尽可能多的人们做尽可能多的工作”。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常常感到厌烦,而喜欢去尝试种种新奇的结合。于是他们不断把事情搅乱。一种艺术的实践者总是企图去制造另一种艺术才能制造的那种效果。
于是有的音乐家一心想当画家,想使其操琴的方式犹如挥动画笔。他硬要我们去欣赏他为我们所奏出的落日奇景。而画家则想当音乐家,他要画出交响音乐;并常会因为一般凡人之耳听不出他图画中的音乐而深感扫兴,因为那画里的色彩不是明明在互相咆哮喧腾着吗?另一位画家则想当建筑师,其构图造型的方式活像他是在砌砖铺石。再如一位散文作家散文写得厌倦起来,因而想当当诗人。于是他在分行与大写之后,继续照写他的散文不误。
再如观剧。你带着你那简单的莎士比亚式的观念走进剧院,以为剧院主要就是演戏。但是你的剧作家却要当病理学家。于是你发现你自己身坠诊所,阴森可怖。你本来是来此寻点轻松舒散,但是你这位不入流的人士却误入了这等场所。因此你非得坐观到终场不可。至于你有你的苦衷这点并不成其为可以豁免的理由。
又如你拿起一部小说来看,指望着它会是一篇什么故事。殊不料你的小说家却另有他的一番见解。他要充任你的精神顾问。他要对你的心智有所建树,他要对你的基本思想加以整顿,他要对你的灵魂进行按摩,他要对你的周身进行扫除。他要对你进行所有这一切,尽管你并不想让他给你作什么扫除或调整。你不愿意让他动你这颗心。真的,你自己也只有这么一颗可怜的心,你在你自己的工作上还离不了它。
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怎样在无限中求有限,对于财富和权势的观念,我们应该获取那些可能和应该的结果。
太小和太大
有个很懒惰的流浪汉,整天做着发财美梦。他总是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成了百万富翁,一定要坐全世界最豪华的游艇周游世界,因为他喜欢大海。
有一天,上帝来到他面前,说:“年轻人,我可以回答你两个问题,并满足你一个愿望,不过你要仔细想好了再说。“流浪汉听了十分高兴,他想,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仔细地想了一会,然后问上帝:“一万年对您来说,是多长时间?”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
“那么一千万美元对您来说是多少钱?”流浪汉又问道。
“就像一美元”,上帝笑着说,“你的问题已经问完了,你有需要我帮你满足的愿望吗?”“我的愿望非常简单,给我一千万美元吧,它对您来说只是一美元啊!”流浪汉兴奋起来,好像自己已经坐上了豪华游艇,开始了自己梦寐已久的环球旅行。
上帝看着他,笑着说:“这太简单了,你只需等我一分钟。”
流浪汉的眼神慢慢地暗淡下去,是啊,那对他来说可是一万年哪。
有很多人像寓言中的流浪汉一样做着财富梦,他们从不指望自己的努力,只是沉浸在美梦中,等待上帝把财富送到手中。上帝果然是万能的,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是,前提是:需要等一万年的时间。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任何事情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财富也是一样,不会从天而降,要获得财富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财富就在左右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成为同学,实是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如果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理想是会很有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从未想到的。
同学有时会在很关键的时刻帮上你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与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甘心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关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这是很错误的一种看法。
无论从实用主义,或从情感价值角度去看,同学的友谊都值得我们保持和维系。
三国时蜀国的创建者刘备的一段经历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石全读完书后,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融洽,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不断地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