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滔知道,这一刻,彤非是真希望自己更像个好妻子,于是一笑,情愿地把习惯动作像接力棒一样地转交出去了。
陈滔坐在夕阳浸染的书房里,这时,他感受着几天来彤非身上正发生着的微妙变化,不禁也就想到很多年前他们一帮人认识与交往的那段经历。
说来有点怪诞,或者说也叫运气使然。那是70年代末,陈滔放暑假回家———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年月这身份可不同于今日,有着百倍的身价。于是,大院里的几个发小便凑到一起,决定聚聚。几人中惟陈滔不穿军装,别人都在部队,但他也叫羊群里出骆驼,行伍堆中冒出个秀才。为着这点,几人打算换了便装去外面撮一顿。
也算是有过一些经历的人了,在命运淡去希望却又伸出了橄榄枝后,大家自然都好像成熟了不少。饭桌上,几个人谈起早年在干俱(干部俱乐部的简称,曾经是部队和地方干部子弟最常光顾的地方)风流潇洒的壮举,说着非同一阵营的子弟为着各自的“根据地”或女孩火拼的莽撞,语气中带出对当初少不更事的单纯与豪情万丈的留恋。与此同时,人也变得开始有理想。现在,除陈滔外,在座三人都已是四个兜的部队基层干部了。援朝已是舰艇的指挥员,陈子凯在军政治部当干事,孙飞是侦察连的副连长。陈滔在几人中最小,当初因眼睛近视,没能参军,为了和表哥江川彼此有个照应,俩人一起去了内蒙兵团。这次聚会,说起分别后这些年各人的际遇,故事自是不少,但面对当今国家欲意改革并进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时,每个人也都雄心勃勃,大有我辈当先的劲头。
从饭馆出来时,孙飞提议带陈滔去过过枪瘾,弥补一下没当成兵的缺憾。一行人正打算奔靶场去,恰巧遇上了到街对面那家全市最好冷食店去吃冰淇淋的彤非和林黎。林黎也是从军医学校放假回家的,她那时吃冷饮的本事一流,每逢夏天几乎拿冰棍当饭吃。所以彤非见着好友,第一件事自然是请她去吃冰淇淋。两个一身军装的女兵很是招眼,彤非一如当今,个性张扬,林黎则是气质夺人。陈子凯一眼认出了彤非,他曾在她工作的体系医院住过院,便过来打招呼。
彤非见来人一身便装,于是打了一通哈哈:“陈大干事,怎么这么一副扮相?我还以为又是哪个太保随意搭讪呢。”早几年,彤非和林黎外出,总有这类要主动“交个朋友”的人,林黎不喜欢这种随便的认识方式,也看不上那种所谓“子弟”优越感的浪荡气。
陈子凯忙做解释,那一脸坏相却又表现出煞有介事的郑重,让彤非大笑起来。其后,陈子凯一一介绍了身后的伙伴,彤非也把林黎介绍给大家。这一帮人,便算认识了。于是,大家一起进到冷饮店,彤非请客,再后是一起去了靶场。
惑 56(3)
援朝、陈滔和林黎,还有几个常年在苇城的人,在整个假期中又聚了几次气氛融洽。那段日子,陈滔与林黎聊得最多,他俩趣味最相投,但之后就各回各的学校了。
春节,陈滔的妈妈到临居家拜年,正好遇上了也去那串门的林黎。林黎是去看望老首长的,当初地震林黎幸免于那夜毁灭性的一劫,正是送这位首长回来看病的。那一眼偶见,林黎给陈滔妈妈的感觉相当不错,一经打听是林家的女儿,老首长说:“这丫头可是才貌兼具。”她就动心了,一心想给儿子撮合。
毕竟都是军队系统的,不深交也没多大妨碍,何况自己的儿子那么出色,不知多少人惦着呢。老太太便托人给林叔叔捎了话。事情偏有不可预测之处,林叔叔把这样一个事说给林黎听时,林黎竟说:“太可笑了吧,我需要这样认识人谈恋爱吗?”她连对方是谁都没问。
林叔叔自是从不拗着女儿,更何况凭心论,他还舍不得让女儿那么快地去交什么倒霉的男朋友呢。听林黎如是说,他心里自是美美的。其实曾经也有过一次类似的事,当时林黎甚至有点恼,说:“谁要想让我这样去谈恋爱,没关系,但千万别指望我会对谁负责。别让我遇上我喜欢的人,否则到时我可管不了谁心里不舒服。”如此一来,这样一次美意的撮合也就告吹了。
后来,林黎从军医学校毕业,回到苇城的部队医院当医生。那时,陈滔已读大四。
又值放假,一拨人决定在陈滔家聚会一回。那天,正玩着,从外面回来的老太太诧异地见到人堆里有林黎,便偷偷地拽过儿子,问:“你们认识啊?”
陈滔说:“是啊。”他不明白老妈所问何意,后来妈妈给他讲了前面的那段事。这可让陈滔郁闷坏了,倒不是林黎没答应,他知道林黎也不清楚其中底细,否则她不会那么坦然了。他只是嫌妈妈太管闲事了,这不有好也弄出没好了吗?
后来彼此都成了家后,彤非把这段讲给林黎听,可把林黎笑惨了。她见着陈滔不住地说对不起,还说:“大学问家,我真是该死,当初实在不知道那人就是你,否则无论如何我也不敢那么失礼呀!”大家自是一通玩笑,过去了也就没事了。
不过,当初陈滔是真喜欢林黎的,林黎对他也显然比其他人更好。记得面临大学毕业时,陈滔还征求过林黎的意见。他说想找一个实务的职业,因为刚刚开始的经济改革,正是投身的大好时机,应该能有一番作为。但林黎建议他,还是做学问好,因为他的性格以及自身特质,搞教学和研究会有更大发展,也更适合。陈滔听了林黎的建议,这么多年下来,他还真是做出了一番事业。江川出现后,打破了以往他们之间的一种平衡,陈滔为此可是苦闷了些日子。但是陈滔人就是好,他知道那是林黎的选择,把自己的心事也就埋在了心中最隐秘的一隅。好在彤非是林黎最要好的朋友,他不仅能经常看到林黎,也同时能体味彤非所给他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另类感受,他觉得上苍对他不薄。
但是,当陈滔想到林黎今天的境遇,心里还是有万般感慨。他觉得,他的那个表哥实在是太过分了。像林黎这么个捧在手心都唯恐给磕着碰着的人,他竟然忍心伤她。然而,陈滔当时也没法说什么,他此刻想的,是这回一定要和彤非一起尽全力帮林黎渡过精神上的危难。
陈滔心里清楚,像林黎这样的人,内心是特别的,她所要不多,但那一点点却又不是一般人可以给予的。她的那个一点点,其实比通常人索要的巨大还难满足,因为那不是一个物质量的概念,也不是用那样一种方法可以衡量的。他在想,究竟怎么办呢?心中有些愁。
此时,彤非还在厨房忙活着,陈滔难得闲着不用插手,他看到彤非放在写字台上的那本日记,于是拿了起来。
他把前面的内容大略地翻阅了一下,接着彤非读到的地方,开始认真读下去……
惑 57(1)
2003…7…15 全速前进
2号,北京宣布双解除,“非典”终于过去了!
经过了十来天心理与工作状态的调适,一切渐渐走入秩序的正常。被“非典”闷了两个多月的人们,早耐不住寂寞,冲劲十足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去了。这两天迎来送往的事情也特别多,数日不见如隔三秋,彼此的问候及交谈都有种挡不住的热烈和激情,好像终于找到了释放口。
前天,刚从新疆参加完那个被推迟了的“复合型人才研讨会”的我,晚上就被顾卓拽上,参加了一个私人聚会。客人是顾卓生意上的朋友,人很爽,从小陪祖父母住,长在北京,也在北京发展,这次他主要是回来看望父母的,自然也有生意上的事要与顾卓大哥谈。席间,他讲了很多“非典”期间自己和身边人的趣事,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顾卓大哥的朋友像他一样,也做钢材生意。他讲,“非典”来了之后,他和几个哥们顾不上再管生意的事,命要紧呀,便决定带着家眷从城市转向农村,开始学习老毛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投奔的那个村子,进村的道口全都有铁丝网路障阻拦着,严密盘查的架势不亚于抗战期间的红小鬼联防。真要有人硬闯的话,恐怕还会出现放倒“消息树”的情节,招来整村的壮小伙,跟你拼命。不过,他说:“我几年前曾打算在那儿开发一个小型休闲度假区的,事先在那儿买了块地,建了几间房,对那个村子也有过贡献。所以,村里人还是痛痛快快地放我们一行人进去了。我们开着大吉普和高档轿车,车内拉的全是吃的用的,住下来,过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吃的用的还是很快就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时,是既出不去又进不来,弄得一帮人抓耳挠腮的。你们知道怎么着?我们就到河里去抓鱼,后来开始高价买老百姓家的鸡吃,到最后一村的活物都快被我们这些饕餮大怪给吃光了……”
我们听着像重温儿时看抗战电影那会儿的兴奋,心中也充满了那个瑞典老太太林格伦笔下专门搞怪的顽童卡尔松似的放纵快感。
接着,他讲到“非典”后期,SARS趋势见缓,北京的一些工程又逐渐开始启动了。他说:“不能老过世外桃源的日子啊,我就一个人先回了市里。这期间政府的一些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措之中,我那时想的已经不再是个人能赚多少钱的问题了。在农村住的时候,我曾向红十字会捐了一些钱,这时候只要是能看到国家又复原起来了,那就比什么都高兴。于是,我天天吃着人家机关食堂简单的饭菜,整日里上上下下地忙。这期间还去了趟江南,要联系原材料啊。你们想不到,那边的朋友请我吃饭,听到我们这桌满口的北京话,所有在饭馆吃饭的人,竟都吓得一个个提前跑了,偌大一个餐馆最后就剩我们一桌人了。哈哈哈哈……”他爽朗的笑震撼着吃饭的餐馆,也震撼着我们沉闷太久的心。
我忍不住说:“这是近段以来从未有过的开心一刻!”大家尽兴畅聊。
聚会后,顾卓随他的朋友去北京了,说是要忙有关环路建设钢材招投标的事。
喧闹归于平静,聚会的气氛很快被日常工作所代替。社内在最初几天兴奋情绪淡化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快速地降下温来。
一切如远野所料,回复到旧有的样子。
上周,胡威也心急火燎地出了趟门,去了在局工作会上大加渲染说“抓了一大套教辅”的那个地区教研室。回来后,事情也随之来了。昨天出版科长一肚子火地找到我办公室来,说胡威跟他闹翻了。
出版科长不满地说:“老毛病又犯了!当初,谢社长还在时,他就来过这么一手,甩开出版科自己操控印刷环节。结果有人反映他在里面有猫腻,后来折腾了一两次便自己撤了火了。现在,又老戏重唱,还弄得跟真的似的。也不知陆局是怎么想,这次他可有了靠山了,跟我大吵大闹的。”
我说:“以前的事陆局显然不知底细,局里就更不清楚了。胡威要的就是这个劲。现在你先不必跟他较劲,他既然可以越过我这个分管,直接去给你下指示,那就谁也顶不住。你让他折腾吧。”
惑 57(2)
出版科长说:“那好,我就仍采取老办法。他爱做就做,反正所有程序都不是从我这儿走的,最后也别想让我为他签印刷费的单。他倒是明白,最后谁签了字,出了问题也由谁担着,他自己倒可以脱得一干二净了。我才不当这个冤大头呐!”
我说:“你就别制气了,过后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