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轮发言过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间歇,主持会的图书处长是一个纯业务型的人,他听到社长们的观点很觉对路,这时便搜寻着可能有想法的人。钱唯强在上述发言中本已一脸的愠色,这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偏偏图书处长就不长眼地点到了我,我不能不硬着头皮说。
我谈到了收入分配机制方面的一些想法。说局里通过收缴集中款进行二次分配,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觉得,这件事应该兼顾到下属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效益好的单位并非不存在自身布局调整的问题,特别是我们与全国好的省份比,原就有资金、实力的差距,那么一味均贫富式的整体推进,低水平的齐步走,就会连个别优势也丧失掉。再有是对经营者才能的评价,这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承认其贡献率的差异。为此,我提出了一个保守性的两全方案,即尝试将国有资产与新创价值进行双重考察的评价模式。也就是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将超额部分视为模拟的企业自有份额,借此一方面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加其自我调试空间;另一方面也可借机剥离笼统考核经营者的大锅饭式的奖励方式,使经营者有更多的价值实现感,避免创造激情的缺失。我解释说:“这不是谁独出心裁的创举。二战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随科技贡献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彰显,普遍采用了这样一种做法。不同在于,我们的剥离只是一种虚拟,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实际流失,资产仍属于国家,剥离的只是对经营者考核与评价的一种模拟参数。”
发言的最后,我还就古剑关于体制机制变革中存在诸多障碍的那些举证,以创新需要环境及政策保障做了理念性的策应。我说:“经济学认为,创新是对原有妨碍获得潜在收益的机制、体制或制度的一种突破,叫‘局部犯规’。定义是政府诱导下的微观经济组织的自发性行为。那么,从‘犯规’的限定来看,创新就需要一种环境的支持。换句话说,离开了政府,即行政领导机关的包容和默许,就不可能实现。所以我觉得,局里应该结合我们的现实状况组织这方面的研究,为下属单位提供适当的政策性引导和保障。”
总体说来,我的发言是站在全局立场并着眼于观念的,丝毫没有刺激领导神经的用意。但是,散会后,大家在楼下等车的空儿,有人看着我,先是神秘地一笑,随后撂了一句话:“你还真大胆!话虽都在点上,可……”说话人留了个尾巴让我自己去品。
我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过分之处,凭心讲,对于眼下这些问题,自己完全是平心静气当课题来思考的。即使是今天看来,那也应算得上是善意和负责任的。但是,后来竟是让那位留了半句话不说给我自己琢磨的人说着了,省略掉的“点点点”意味深长。
不几天,局里下发了座谈纪要,其中引用了一些人的话,但是对古剑和我们几个触及体制机制问题的发言却只字未提。
随着日子的延续,我发觉上面对我的态度日渐透出了一种味道。在不断冷却的气氛中,我终于明白,我的发自肺腑实际上是为自己设了一个绊,最终竟把自己给凉拌了。
惑 18(4)
这也算自作聪明的一种报应吧,回过头想想,那些话尽管说得理性、平和,没什么“犯逮”的,但其中哪一条不长着刺激现行当政者神经的刺呢!说他们不如我明白吗?若再引申一步,我是否就成了一种对领导的不满与抨击———权力与利益的放弃、主导者与“守夜人”角色的置换,哪里容得我来评说呢!
有时候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确实是不同的,换了我,是否也会在一番话中听出别的味道?我自我审视着,进行换位思考,但对真诚与别有用心,除了自己心知肚明外,还真是难于令他人明白。
所以,想想后面又要搞的大规模教育,想到点灯熬油换不来一种谋事、做事的共鸣,再想到那个磨人的过程———高于一切的形式,心里隐隐地有些犯怵。
惑 19(1)
2003…3…15(周六) 落伍的坚守
心里有事,起得依然很早。
昨天被彤非、顾卓、萧启、陈子凯拽着一起去了郊区的远水涧景区。一路下来随心所欲,晚饭吃了当地特色贴饽饽熬小鱼,饭后几人在山间散步。
初春的夜晚,空气中还透着沁骨的凉,山里就尤其明显。不过,脱离了凡尘琐事,大家都有解放了的感觉,空气的清冽便让人嗅出了新鲜醒人的味道。我和彤非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因贪恋山中的感觉,走出去很远,也不急于返回。
一行人就跟在身后,路上,细心的萧启一直打着手电,还不时提醒要注意脚下的路。陈子凯则早想着要如何安排第二天的活动了,只听他在身后大声嚷嚷着:“哥儿们,今晚咱打住吧,黑灯瞎火的。咱不如明天来次真正的爬山,事先租几匹马,等走累了就骑在马上看风景。那可比没辙想出的室内钓鱼要爽多了,过瘾啊!”他的声音在山壁上碰撞出了回声,一波一波地有种颤动的搔痒感。
看看天色已黑透,再走有些不安全了,顾卓便提议:“今儿咱就到这儿吧,去山脚喝茶怎么样?”
这样,一行人奔着摇曳的灯光去寻那间“山角茶坊”了。
山角茶坊其实就紧挨着山根,是一处仿古院落,内里的陈设极为简朴、清雅。在还没走到近前时,我们就已听到了古筝的弦音,余音袅袅的。这感觉不像平时听音乐的味道,声音在山壁间环绕,带着空谷回声的悠悠余韵,有曼妙空灵的感觉。
我们几人进到里面后,坐下来,要了壶上好的铁观音。待茶叶泡好,开始慢慢品着那浸了悦耳之音的香茗,观其色、啜其味,体会着铁观音独有的醇厚和那种极品中的“观音韵”。渐渐地,茶使每个人都神清气爽了,人也温暖过来,这时,彤非和陈子凯打开了那憋了很久的话匣子,聊起了有关两会的话题。
于是,大家随着他俩见闻的叙述,开始了一番正经的议论……
不无遗憾的是,意犹未尽时被点点的电话给搅扰了。为了帮她查资料,我不得不连夜返回。
今天,一早起床后,没顾上其他的,先自为点点忙了起来。大约弄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她要的东西整理好,然后存入电脑,用E…mail给传了过去。
干完这个,按习惯给自己泡了杯茶,坐下来歇着。其实,在拿茶叶的时候,我已不由得就想起远水涧的那几个人了。想着置身乡野,他们不知会玩得多开心呢,心里有些羡慕。不过,随后想到萧启,又不免有点担心起来,昨晚折腾得太晚,不知他今天开车还有没有精神头儿。另外就是他那临别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心里猜,他究竟要说什么呢,难不成是遇上了什么特别的事?接着是想到了这次出行的原由,本想借此多听点正面的信息,也好让自己在轻松中有个喘匀气的机会,可是,偏偏就我这个主角半途退出了,真不知彤非回来要拿我怎么垫牙呢……不过,最后还是想回到点点身上,心说反正已经回来了,就当自己没散心的命吧。倒是这个小丫头,关于她,后面还有事要为她做呢。
说来也真是,点点这个宝贝从小就让人不省心,好像随时都需要关注。我有时候纳闷,她长大的方式似乎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是一点一点地长,而是跳跃式的。通常一段时间中你看不出她有任何变化,以致在某个时期你会觉得,她在行为方式上要比同龄的孩子幼稚、单纯。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她的感悟力又比同龄孩子强,致使她常常会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状态,麻烦也就特别多。
在国内时,她是那种不受老师喜欢的一类,因为她做不了老师要求的“一致化标准”下的好学生。记得上小学时,这么大的孩子还都在爱听故事的阶段流连,而她却对纯散文有一种领悟。有个星期天,我至今回忆得出那画面———她坐在小板凳上,膝上放着本《外国名家散文精选》。书厚厚的,显得她那么稚嫩娇小。我在一旁干着活,听到她自言自语,便凑到近前去看,原来她在读莫泊桑的《雪夜》。我问:“你喜欢这种文章?”
惑 19(2)
她仰着头,带着悲悯的表情:“妈妈,这个作家的文字太美了。可是,雪夜那么冷,好凄凉啊。”随即她像是在跟自己说话:“要是我在那儿的话,一定会给无家可归的狗,还有孤单的月亮、小鸟盖一个童话一样的大房子。那样,一切就完美了。”
女儿用了“完美”一词,脸上也写满了眷顾与怜惜。
我知道,她这个年龄其实是还不能读懂其中深喻的那层哲理的,但是,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描写,以及文字间充满了魔力的神奇意向,却是深深打动了她的。孩子的心是一片纯净的沃土,充满了自然的和超现实的气息,也有着对一切美好的冀望和同情。多少年后,当她读《小王子》时,她仍带着那样一种纯挚的神情和悸动。
之后不久,在学校学了一篇什么课文,老师布置了一个题为《根》的作文。点点那次非常令我吃惊,她的年龄不足以写出一种灵性的文字,但那个篇幅精短的小文,竟带出了一点散文诗的意味,让我足足激动了好一会儿。
几天后,我照例去接她放学,但是女儿却满脸沮丧,低着头像犯了什么大过失。我一问,才知道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当着许多人的面问她文章是从哪抄来的。她说是自己写的,老师不信,当场教育她做人要诚实。这件事后,女儿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好像有了污点,开始抬不起头。偏巧,接下来的期末考试让她又遭受了一次打击,那次全班数学考试只有她一人得了100分,老师对班级成绩不满意,认为丢了她的脸,所以对全班狠狠呵斥了一顿。然而她也没有放过女儿,凶巴巴地说:“得100分的那个同学你也别得意,还不知道是怎么蒙的呢!下次就不见得有这么幸运了!”好好的一件事,得到的不是鼓励,却是一种公开的贬损,女儿从此对学校和学习再提不起兴趣。
点点毕竟是孩子,有时会丢三落四。其实这也怪不得她,别人家都是一家人忙一个孩子,而江川在海南,我又忙得不得了,点点常常是看着我伏案的背影睡去,第二天早上我俩也常是赶落得什么似的。有几次她作业忘记带去学校,交作业时才想起,为此挨了不少训,也受了不少委屈。那天,她恰巧忘了带班主任老师的数学作业,老师说:“你没写就说没写,不要撒谎找借口!”这激恼了点点,顶了她。结果闹到校长那儿,班主任叫板:“这学生我教不了了!”自然孩子受到了更严厉的训斥,直至把我这个家长“请”到学校。
进了校长室,我看到女儿被罚站在一边,那小小的身影蜷缩着,真的是让人可怜。女儿一见我,眼泪哗哗地就流了下来。
校长和班主任历数女儿的罪过,我听着听着忍不住急了,便说:“我们都是搞教育的,应该懂得,孩子即使有过错,但也不致被你们说到如此不堪。”我讲了前面的几件事,校长缄默了,不再说话。但从此,女儿却真出了麻烦。
她开始拒绝写班主任老师的作业,对上学也充满了厌倦情绪。有好一段时间,我费尽心思但怎么也解不开女儿的心结。她甚至自己说:“我是‘问题小孩’,反正别人都这么看。”
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