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地方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来过了。还是那个山洞,让我想起了木青,回去之前,一定要到木青坟前祭奠一次——我在心里提醒自己。
“海滨别墅”已经是大元海盐工业的生产基地,不再像当年隔半个月才来制一次海盐,而是有了“常住人口”了。
洞中的族人看到规模如此之大的骑兵队伍。都吓了一跳,从洞中跑出来看热闹,待看到族长也在,忙跪了下去。
我让族人们立即将几口锅架起来。用洞中的木桶挑来海水倒入锅中。
这时多数族人都猜到我要煮海盐了。
但这一次用的工艺要复杂一点,不仅是煮干而已。
第一锅海水煮到只剩一小半时我就叫人“釜底抽薪”了,第二锅则直接煮干。第三锅是煮到一半又加入海水继续煮,反复多次。
结果,第一锅冷却后逐渐析出了白色的盐晶粒,但量很少,和上一次我用地方法一样;第二锅很快得到了较多的海盐,但和晒出来的盐一样,杂质较多。不过这也足以让族人一阵欢呼,毕竟比他们晒盐快得多了。
第三锅里面,盐的数量更多,而且比较纯地盐和杂质是相对分开的。盐在面上,杂质沉了底,煮干以后可以比较容易地将盐和杂质分开。
比较了一下,最后一种比较可行,这一点其他的族人也看出来了。
不用我交待,七八口锅都架了起来,所有地族人都忙开了。挑水的挑水,伐木的伐木。
第二天,一半的骑兵被我带到稍高一点的坡地上,找了一块土质较松软的地方,开始平整出一方“盐田”。
但这个实验却很快宣告失败。
海水很快就渗干了,田里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水渍。
我不甘心,叫来骑兵,骑马踩了一通,将田底踩实,再人工修平了一下。倒入海水后。我就蹲在盐田边,一直到看见水基本不渗了才放心。接下来是照葫芦画瓢,在稍低一点的位置也做了一块盐田。
天色渐晚的时候,已经做出了“梯田”式的四块盐田。除了第一块田里放满了海水,大约有10厘米深,其他几块田都只放了不到一半的容量。
初秋地太阳还比较火暴,两天过后,最高处的那块盐田里,海水的总量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下面几块田已经基本上干了,土面上有一层明显的盐霜。
我没让木恩他们去刮那层薄薄的盐霜,而是把最上一层已经澄去多数杂质,浓度大大提高的海水放入下一层的盐田,继续曝晒,最上一层地盐田里,又重新装入新的海水。
再过两天,在最低层的那块盐田里,终于看到了“白花花”的盐,口感跟后世的还有很大的区别,不知道是不是后世的盐加了碘还是眼前的这个盐多了什么东西。但盐田里厚厚的一层盐已经可以直接装麻袋了。
木恩看得乐开了花,这个盐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以前的好多了,杂质比煮出来地更少,纯度更高,关键是在不费柴的情况下,产量大大提高了。
但土土作为“非专业人士”,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下雨怎么办?”
木恩瞪了他一眼:“下雨我会用煮的么?”
看来大元的海盐工业要腾飞了。
放下了这个心结,我才能全力的投入到太昊族的秋收中去。
一路上走过去,没有时间到有穷了,但我还是从贸易城经过以后,抽时间去了一趟建设中的汉土城。
元昊正忙得不可开交,他的汉土城规模并不大,正方形,边长就800米左右,但精致的程度却超越了我的想像:所有的墙,从城墙到里面的房子,都是采用的砖砌,城墙顶部厚度都达到了近2米,不包括箭垛都达到了3米多高。
护城河也不是挖的土槽,而是砖石混砌的结构。
城内到城外的排水通道也全部采用了预埋的陶管,从城墙脚下通入护城河。
城内的主要通道全用较大的石块铺平,看得出来,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心选择,朝上的一面比较均匀而平整。
就在这第浩大的基础建设同时,汉土城外还种了7000多亩粟!
我看了看一身泥的元昊,他不好意思地用一双泥手挠了挠头。
这小子,早就知道他不一样,谁知还是给了我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木驼在一边直嚷:“哥哥啊!咱俩换一换行不行?要不我把那贸易城交给你重修一遍行不?”
元昊一阵嘿然,没发一言。
说得难听一点,咬人的狗不叫——这小子的聪明在木驼、马齐这帮家伙之上。
汉土城甚至为我将要建设的太昊城提供了一条“精品化”的新思路。
第九十六章 … 太昊建城
带着眼红的木驼,我得赶快回到太昊。
太昊的丰收已经在即。
站在神山背后的山坡上,五公里内,十多座大小丘陵上,1000多亩粟地澄黄一片,沉甸甸的粟穗将粟杆压弯下了腰。
金秋的微风在粟地里掀起涟漪,向神山送来粟粒的清香。长老们和我站在一起,不需要我再说什么,秋风中已经有粟米饭的味道。
这片粟地,不过花了族人一个月的时间开荒和播种,除了薅草,少量的浇水,平时也没有什么管理工作,粟的田间管理比稻要少得多,也比较耐旱。但就这一季的收成,将满足神山下的太昊族人近两年的食物需要,可以替代超过一万只牲畜所能提供的肉食。
工匠们正在赶工,将在开镰前完成所有粮仓的建设工程,由于洪水耽误了工期,风余已经加派了人手协助建房,为此基本把狩猎工作停了下来。这个阶段不足的肉食,我让风余放心地安排宰杀一些牲畜。
刚开始风余执行我的命令还有一些犹豫,但秋收临近,他终于放心的开始下令宰杀部分牲畜。
在粟粒入仓之前,我还是不能放心,一方面天天到工地督促仓库建设,另一边密切关注粟地里有没有虫害,一场小规模的虫灾就可以将这一季的收成化为乌有,让我不敢掉以轻心。
但劳动人民就是历史的推动者啊,我对此有极深感受。
在我为粮仓工期担忧时,几名“伐木工人”发明的新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以前因为主要工具是采用石斧,将一棵近30厘米的树砍倒需要一名强壮劳动力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大大制约了工程进度。
后来一名“伐木工人”受到采石场用牛驮石块的启发,试着将一头牛牵到森林边。将一棵树砍到只剩一半的时候,套上牛一拉,树干“咯嚓”一声就倒了下来,将牛背也砸伤了。
但其他的族人却帮助想到了补救办法,第二次实验的时候,就使用了两头牛。分别朝不同方向拉,这一次成功了——树干倒在两头牛中间。
新方法的使用将伐木速度加快了一倍。也保证了在秋收前五天,所有的粮仓就已经落成,并做好了所需要的木仓斗。
开镰的日子到了。近2000劳动力分成收割组和运输组,先随我和长老团一起用三牲祭谢过祖神,再开始紧张地收割工作。
割下来的粟穗在神山的石台和粮仓的屋顶上晾晒,仍然显得地方不够。最后只得让木工们赶制木架用于晾晒,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入仓的速度。幸好我也早有心理准备,将收割分为三期,大约十天左右才将所有粟穗入仓。面对山堆海积地粟穗。原来大元过来的工匠和骑兵们早就已经有了免疫力,却让太昊各部族和新来的姜族人目瞪口呆。
近2000吨粟穗,加上牲畜放牧。足够支撑族人两到三年,不再需要进行狩猎。不用再冒生命危险获取食物。
太昊族人不用再饿肚子了!
但我要这么多粮食却不是为了两年食物充饥而已,其中至少一半将花费在太昊城的建设上。
我带着长老们先到施工计划用地上进行最后一次方案论证,规划了新城大小、方位,并确定了采石场、伐木区等具体事项,还考察了用于供护城河活水的一条位置较高的小河,以及引水方案。
吸取了前几座城的建设经验,以及汉土城的“精品化”思路,太昊城边长为1200米,大小还不到大元城地一半,但施工质量就会高出很多倍!主体建筑都采用砖砌结构,地基以砖石混和为主体,同样采用了大元的五大块布局,分别是宗庙区、匠作区、军营和畜栏区、文化卫生区、居民区。
文化卫生区的一部分规划了居住用房,而畜栏则采用了盖顶的半室内式,在战时或灾时用于安置牲畜。匠作区按大元城的方式,也安排了商业区,从长远来看,还是得让手工业与商业结合,以实现手工业者地率先私有化,这一点继续贯彻了大元城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工程方案制定以后,我负责组织施工,而风余负责组织周边各部族的劳动力。对每一个提供的劳动力的小部族,我都承诺按人数给部族提供粟米,以补偿因为人手减少造成的猎物或畜牧损失。
十月初,太昊城终于动工,祭祀过祖神以后,我第一次引入了后世的“奠基仪式”——率长老们挖开了筑城基的第一锄土,然后进入了正式的施工阶段。
这一次由于积累了建设四城的经验,人员分工比较明确,3000建设大军分为烧砖组、土建组、采石组、伐木组、木工组、后勤组等六个部门,我和各小部族长老们组成总指挥部,负责人手的协调,发现哪一组人手相对较多,就向人手紧张的那一组调剂。
木驼和他的骑兵独立成一组,没有算入建城部队,但无论从协助伐木组运输,还是保卫建设大军的安全(防御猛兽),实际上比哪一个组都不轻松。
成千上万块土坯砖在大火中烧成,同时按我的要求,陶匠们用平窑烧制了大量的“精品砖”,用于城内建筑房试用,为将来的全面高品质砖房建设积累经验。
实际上还有一个计划我没有急着宣布。
太昊城的作用不仅是向太昊族人进入城市文明作一个跨越式的准备,更是为我这个太昊族长利用手中的权力,大量而快速地集中人口作准备。
看着墙体一天天建起来,我心中的农业时代梦也一天天成熟。
当人口大量集中以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才能体现出对畜牧、渔猎的相对优势,发挥出真正的威力。
生活基本物资的高度过剩,将会催生文化、技术的全面提高。
正在为建城后的生活yy时,十一月下旬,少昊族的由又来了。
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个新的部族。
第九十七章 … 羊毛代棉
##次由带来的还是“姜”族的兄弟部族,我猜想这几个部族应该都是同一个大族下的小部族,而由应该是这个大族的宗族,所以由的全名应该是“姜由”。
但他刻意不说,我也不方便问。
新来的族长叫“姜渭”,让人感到特别的是,他的长像跟姜巨居然有几分相像。
跟姜巨一样,姜渭在由面前也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而由对他和他的族人则是随意叱骂,也没有人表示不满,反而每当他靠近,所有的族人都肃容躬身。
这让我对由的身份更加感兴趣了。
但目前的工作则是安置姜谓的近150名族人更为重要,还好工地上为了给族人提供住宿,赶制了一批麻布或兽皮帐篷,刚好有福余的一部分,加上姜渭族人自带的一部分,基本上够用了。
为难的是这批族人比上一批还可怜,居然连牲畜也没有剩下几只,看得出来,一路上已经吃够了苦头,甚至为了生存,将平时视若生命的保底的牲畜都杀掉充饥了。
不过让我感受到吃惊的是,这族人居然带了石镰!
这可不像是用来给牲畜割草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