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良、杨虎城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陕北的中共中央,邀请派代表到西安工商团结抗日大计。
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以便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为首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列强,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避免陷入新一轮的内战。包括十九路军在内的各地方势力对此的反应也非常一致,坚决要求和平解决。
然而,夺权心切的何应钦于12月16日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调集十几个师的中央军向西安逼近,并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为了挽回事态,宋美龄和宋子文紧急飞往西安,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东北军西北军展开三方谈判,经两天讨论,三方达成了六项协议。第一、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第二、释放被押的上海爱国运动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力。第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第四、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的方针。第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第六、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而中共方面向国民政府作出的承诺是:第一、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第二、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第三、在特区内实施普选的民主制度;第四、停止没收土地政策,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24日晚,周恩来亲自会见蒋介石,指出不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必自速灭亡。蒋介石当即表示:“只要我生存一天,中国决不会发生反共的内战”,并以“人格”担保履行三方在谈判中达成的协议。25日,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蒋介石返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内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日本政府获知协议的内容后,知道中国政府已经决心采取强硬的对日政策,以往那种逐步蚕食的策略很难再能得逞,于是开始疯狂扩充军队,抓紧时间储备战略物资,把大量原本生产民用品的工厂转作军事用途。同时,命令在中国的华北驻屯军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和潜伏的间谍配合,四处搜集中国军队的情报,紧锣密鼓地做着战争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在抓紧调整对内对外政策,在1937年2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确定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在对外政策上,公开表示,一旦‘如果让步超出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之一途’。
第六十二章 中国国籍
‘诺亚’号客轮缓缓驶离福州港,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甲板上的旅客们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向岸上送行的亲友告别,轮船巨大的身躯慢慢变成天际的一个模糊的黑点,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天际。
罗思柴尔德静静地伫立在码头上,望着客轮渐行渐远,心中感到一丝惆怅。这艘开往美国的客轮上载有三十多个犹太同胞,他们刚刚拿到了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就匆匆离开时刻面临着战争危险的中国大陆,前往美丽富饶的美洲大陆。当初,由于时间紧迫,而世界各国又畏惧德国纳粹的威胁,不敢大规模接收犹太人,发放签证非常缓慢,自己和同胞们只好选择了不需要任何证件和手续的中国作为临时的目的地,打算在这里暂避一时,等待新的签证。然而,自己刚刚登岸就被这个充满着机会的地方所吸引,重新开始创业,完全违背了初衷。现在,第一批赴美的同胞已经启程,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签证,自己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留下来,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前往美洲大陆?
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触觉,罗思柴尔德认为目前的福建遍地都是机会,而这里的领导人和他的政府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开明,使每个投资在福建的商人和资本家都感到非常安全,同时,这里的人民也非常信任自己的政府,看不到游行和集会。根据自己的推断,几年之内,包括欧洲大陆和亚洲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将卷入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战争当中,其他几个洲也未必能够完全置身事外,离开这里不一定就是安全的。虽然罗思柴尔德对日本的强大略有耳闻,但是却不相信能够轻易击败福建的军队,因为他曾经见过由德国教官培训的福建陆军大学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已经明显带有德国军官特有的气质:自信、骄傲、对荣誉的重视甚至超过生命!尽管犹太人是被德国政府驱逐出来的,但是平心而论,罗思柴尔德不得不承认德国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以其为楷模整编的十九路军也同样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自己是否应该继续留在这里,在赚取巨大的商业利润的同时,参与一个政权的建设,为犹太人取得一个牢固的立足点?现在,德国政府的犹太政策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被驱逐的人不但必须立刻离开,而且不能携带任何财产,德国政府也不会提供护照,这样一来,世界上就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去了,不需要任何证件的中国就变成了最佳的选择!
罗思柴尔德思虑再三,终于下定决心:留在这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同胞争取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机会!
“你说什么?要我为所有已经抵闽和即将抵达的犹太人提供中国国籍!”孙百里诧异地看着罗思柴尔德。
罗思柴尔德郑重地点头说道:“是的,我请求将军答应我的要求!”
孙百里若有所思地问道:“为什么呢?现在福建的大门是完全向你们犹太人敞开的,而且政府也为愿意留下来工作生活的犹太人提供了相当多的便利,难道还不够吗?”
罗思柴尔德回答道:“现在,德国政府正在驱逐迫害犹太人,并且拒绝为离开的犹太人提供身份证明,不许携带自己的财物,也就是说,我的同胞只能两手空空地离开,寻找愿意接收的国家。您和您的政府的确为我们犹太人提供了很多便利,我对此非常感激,但是,为了避免再次遭到驱逐的命运,我们必须拥有中国国籍!这样,我们才能够使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受到贵国法律的保护,才能够在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可以向其他国家申请签证,给饱受欺凌的民族留下一条退路!”
孙百里缓缓地点点头,表示对他的表述完全了解,说道:“罗思柴尔德先生,我非常感谢犹太人对中国的信任,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来看,并不是十分适合你们,但是你们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留下来,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军工企业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愿意接纳你们加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面的,德国犹太人曾经生活在德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于工业化国家的认识和了解不是我们这些落后国家的民众所能够比拟的,你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您也要理解,一旦你们加入中国国籍,就必须和这里的四万万同胞同呼吸共命运!”
罗思柴尔德说道:“孙将军,我知道中国和日本之间随时会发生战争,我们犹太人绝对会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的一边!”
孙百里轻轻地摇摇头,说道:“您还没有完全理解我的话:给与中国国籍是政府给与犹太人的承诺和保护,而犹太人成为中国国民后必须履行中国公民的职责!在未来的中日战争中支持中国政府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他们也同样要参加军队,保卫‘自己’的国家,并且,政府以前为犹太人提供的所有优待条件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获得中国国籍的犹太人将完全和中国普通公民一样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罗思柴尔德听完之后立刻陷入沉思之中,孙百里的解释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福建政府在接纳犹太人方面给与的种种优待政策使他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现在必须慎重地考虑。
孙百里背着手在房间轻轻地踱步,给罗思柴尔德充分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自己也趁这个机会认真考虑接纳犹太人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好几分钟后,罗思柴尔德终于考虑清楚,问道:“孙将军,您能够保证我们犹太人在加入中国国籍后完全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吗?能够保证不会因为无端的猜忌而迫害我们吗?”
孙百里微笑着回答道:“我可以向你做出承诺:我们的政府会用立法的形式来保护犹太人的权益!保证你们在欧洲几百年来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对待不会发生在这里!”
罗思柴尔德说道:“我就代表已经在这里的和即将从德国赶来的同胞做出承诺:加入中国国籍,履行公民的义务!”然后他又说道:“现在,德国的迫害行动日趋严重,孙将军能不能施以援手?”
孙百里说道:“没有问题,目前福建非常需要拥有丰富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犹太人加入!我会在近期安排客轮到德国去接愿意来闽的犹太人,同时所有从德国返回的福建货轮都可以免费搭载犹太人,希望他们愿意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开始全新的生活!”
第六十三章 新式武器
解决了犹太人的国籍问题,罗思柴尔德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福建政府开始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在1936年底到1937年七月的大半年时间里把将近五十万德国犹太人接到福建,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留在中国,成为中国公民。
大批犹太人的加入对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银行的贷款激剧增加。由于德国政府不允许被驱逐犹太人随身携带财务离境,他们登岸后只得向福建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先期抵达的罗思柴尔德等人则负责提供担保。其次,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工人。虽然犹太人都具有经商的天赋,但是在缺乏足够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到工厂去从事技术工作,在维持生计的同时来积累创业的资本。再次,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犹太人获得中国国籍后,开始大规模从事工商业活动,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非常了解,他们创办的工厂大都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和中国资本家热衷投资的初级原料工厂互为补充,使福建的工业体系趋于完备。第四,带来了先进的商业观念。犹太人把世界先进的商业理念和规则引进福建,使当地的商人开始了解国际商业的基本准则,熟悉国际贸易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真正走向世界。最后,犹太人聚居区和犹太教堂的出现对当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带来很大的变化,福建民众开始慢慢习惯这样一群白人同胞。
此时的福建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控制下的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使银行的资金非常充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同时,犹太人的加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工人。孙百里紧紧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对政府名下的企业尤其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