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似乎从来就没有过平等友好的关系。什么一衣带水的邻居,有着悠久的世代友好的有中国特色,都是他妈的在骗人。”

“唐朝是有遣唐使的。”郑苹如说道:“你是不是有点太偏激了。”

“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吴铭使劲拍了下船上的栏杆,愤愤不平地说道:“虽然我只是匆匆浏览,细节没有细瞅,但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

郑苹如沉默了半晌,无奈地一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准则去估量别的民族,不能假定别的民族有着和我们类似的善恶观念,日本人的行为好象无法理解,这只是我们研究的不透,我们应当从他们的行为总结出他们的习性,研究他们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是啊,不从实证态度出发,总是以自己民族的善良宽厚来看待他人,这亏吃得太多了。”吴铭叹了口气,“你的日文读、说能力比我强,搞来的这些日文资料还是由你来整理翻译吧,这个职业比你当特工要有前途,而且对民族国家的贡献也要大很多,希望中国以后不要再走老路了。”

郑苹如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很耗费时间的,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场所,你想好地方了吗?上海,香港,国统区……”

“上海肯定不行。”吴铭扳起手指,一一分析道:“香港是英国佬的地盘,恐怕英国佬害怕日本人,不会让公开发行的;国统区呢,条件好象不太好。”

“而且,我的意思是先用手头的资料尽快弄出个东西来,警醒一下现在的国人,然后再慢慢补充,最后弄出一本完整的。”吴铭慢慢解释道:“而且这个工作不会局限于南京大屠杀,只要是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罪恶,以后都要搜集整理,用血淋淋的事实来教育这一代和下一代。”

“这个法子不错。”郑苹如赞同道:“要想尽善尽美恐怕等打完仗也编不出来,我看就把书编成号,以第一本,第二本,这样的形式慢慢增发。”

吴铭伸出大拇指,赞扬道:“果然有学问,快赶上我老婆了。”

“呵呵。”郑苹如轻笑着,“是不是在嫂子面前觉得自卑,所以才在外面鬼混不回家呀?”

“哪有。”吴铭申辩道:“在家里,我就是天,她有学问也得给我藏着,她是头虎也得给我趴着。”

“真的假的。”郑苹如摇头不信。

“不说这个了。”吴铭摆了摆手,“我们还是在香港把初期工作完成吧,先编辑出来,然后或者到国统区,或者到别的地方再印刷发行。”

“也好,我早想把全家人都搬离上海这个是非之地,如今也算有了合适的借口了。”郑苹如点头表示同意。

经过日本之行,让吴铭思想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前世听到的一些中日友好言论彻底被他所抛弃,中日友好的说法从中国人嘴里说出来只能让日本人感到可笑,更加加深对中国人的轻视:受害者跟逍遥法外、否认罪行的日本人讲友谊,莫非是被杀怕了,要忘却不共戴天之仇,想求皇军日后留条生路?

那种认为日本人其实跟中国人差不多,他们的暴行只不过是因为受了军国主义的灌输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将一切归咎于军国主义的说法颠倒了因果。日本的残暴由来已久,从中国历史看至少可以追索到明朝的倭寇,如果从日本本身的历史来看,嗜杀的血腥特质其实是其文化固有的一部份,军国主义的产生实际上是这种特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相反。

大谈中日友好,自己捏着鼻子哄自己,不仅淡化了日本罪行的严重性,还麻痹了我们应有的警觉,实在是愚蠢之极。

中日友好既没有历史的根据,也没有现实的基础。向中国人民宣传中日友好的观念,必然造成思想上的错误和混乱,不是导致人们思想麻醉,就是引起国人对政府的不信任。

象日本这样的民族,如果没有受到沉重的教训是绝不可能自动反省的。从这样的现实展望中日关系,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生死搏杀。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吴铭由此想到了前世网络上的所谓“愤青”,不禁微微笑了起来,虽然说多数愤青都是口头上的不服气,甚至被某些人骂成无知浅薄,但那却代表了一代人的精神,比那些颠倒黑白、引经据典的汉奸文人要可爱可敬的多。

第三卷 不惭世上英,意气紫霓生

第001章 北平的冬天

1941年12月5日,细雪纷飞交织着凛冽的西北风。

北平的天空,被一层浓重的乌云笼罩着,遇上了这样的鬼天气,除了寒流刺骨,它还给人们平添了一种郁闷、烦躁和不安的感觉。

北平……祖国历代的故都,她好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阅历了人间的春色和痛苦。在她的生活史上,几经沧桑,几度凌辱!过去,她曾经遭受过八国联军的浩劫,如今她又呻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命运如此多舛怎不令人为之凄楚!

街道上行人寥寥,冷冷清清。一队队头戴钢盔,脚穿大皮靴的日本士兵,不时沿街而过,给人们的精神造成了一种恐怖的感觉!

夜色中,有两个人肩并着肩,臂擦着臂。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由西向东而去。这两个人都是中等身材都着同一式样的服装。他们同穿棉絮裤褂,罩一件灰长衫,头戴一顶灰礼帽,颈上围着一条深蓝色项巾,脚蹬一双黑色溜尖儿皮鞋。从装束上看,他们好象完全是一付商人模样。

他们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地朝前走着,轻声交谈着,还时不时地传出嘻嘻哈哈地笑声。

“大哥,你真行,把我扔在上海,你自己去逍遥快乐。”韩寒很不满地说道。

“呵呵,你是不知道我的苦啊!”吴铭嘴上说着,表情却不是那么回事,“我白天要和玉霜、苹如她们一起整理资料,编写撰稿,晚上还要陪好两个老婆,真的是很辛苦呀!”

“还好意思说。”韩寒白了吴铭一眼,“国难当头之际,你还沉浸在温柔之乡。”

“少来,让我当个忧国忧民的清教徒,做梦去吧!”吴铭摆了摆手,“再说我也没闲着,你以为我让你到北平来是干什么的?我策划了很长时间,而且我已经来了快三个月了,这可是一次大行动,很有意义的大行动。”

“我相信你。”韩寒郑重地点了点头,“那本《绝不宽恕之南京血泪》真的很好,是件很轰动的事情,不仅让日本人在国际社会颜面尽失,而且汪伪政府也大失人心,最关键的是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血性,认清了日本人残忍的禽兽面目,真的是很有意义。”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书的作者叫铭霜如了吧!”吴铭搓了搓手,感慨道:“这一年多来发生的事情还真是不少啊!”

蒋介石于1939年末在长江下游两岸发动的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使日军看到了蒋介石军队的强大和对侵华日军构成的严重威胁。于是,招致了日军一系列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残酷报复。这就是1940年以后的近两三年的艰难时期。

日军为了摧毁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倾其海陆军航空力量,对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根据地、进行了连续半年之久的狂轰滥炸。

受到冬季攻势沉重打击的华中日军,决心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于1940年5月1日,发动对李宗仁第五战区的进攻。5月下旬,占领枣阳,第五战区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6月,日军攻占宜昌,国府都门宣告丢失。宜昌以上的长江三峡段,成为拱卫重庆的最后一道屏障,重庆国民政府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局势。

1940年8月22日,当国民党长江方面战场遭到重大打击,陪都重庆正处在危急之时,八路军突然来了场百团大战,从背后狠狠捅了日本人一刀子,大大减轻了长江方面的压力。

日军从中央统帅部到侵华日军上上下下,对八路军发动的这场突然袭击,尽皆大惊失色。惊呼“日军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完全出乎日军意料。”中国派遣军总部急忙从武汉,从上海地区抽调兵力,转属华北方面军,对“过去一直潜伏地下的八路军”进行反扑。

1941年春,华北日军在对太行山的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之后,迅速回过头来、集中了七个师团的兵力,向蒋介石在黄河以北的最后地盘——中条山进攻。中条山守军同敌人展开了空前悲壮的殊死搏斗。许多山头阵地被敌机轰炸削平。三百里中条山上,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都在怒吼,都在淌血!血战一星期,中国军队死伤竟达数万人之多!各集团军总司令以下各级将官,都持枪在第一线战壕工事里同敌血战。中条山血流成河,终告失守。

1940年秋季,德、意、日三国签订了意在恫吓美国,阻止其援助被侵略国家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中用十分露骨的字眼警告美国。罗斯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警告,认为美国已无法避免一战,美国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参不参战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参战才最有利的问题。罗斯福认为正在进行着的世界大战,好比一场橄榄球比赛,现在场上冲杀的第一梯队有俄国人和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美国要大力支持他们更加英勇地同对手冲杀。美国则应做好一切准备,预定充当球赛进入高潮后得分的跑手。

美、英此时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也开始态度明朗起来。10月8日,丘吉尔政府宣布重开援蒋的滇缅公路;12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华借款一亿美元;12月10日,英国批准对华贷款一千万英镑。

至此,蒋介石敏感地意识到,中日战争与世界大战终于沾上了边,挂上了号。此一变化,对孤军奋战的中国是很有利的。蒋介石借正式明令重庆为抗战首都之事,向国内外庄严宣言,困难再大也将毫不动摇地抗战到底,中、日战争只有通过战争的胜利才能得以解决。因此,即使是最体面的和平条件,中国也断然拒绝,日本把战争强加在中国头上,中国就只有反侵略直至最后胜利。

“正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才使得那本书能在美国顺利印刷发行。”吴铭吐出一口浓重的白气,“当然,这也多亏了多萝西的四方奔走和游说。”

“无论从公从私,我也该来北平一趟。”吴铭笑着说道。

“恐怕不那么简单吧!”韩寒用手揉搓着耳朵,“要是只带走那个洋妞的父亲,你都来了这么时间了,怎么还没成功,难道一个倔老头你还对付不了吗?”

“来都来了,一个也是救,一群也是救,索性做件大好事吧!”吴铭搂起韩寒的肩膀,“这些日子我帮着抗团训练了些人手,燕大里比较进步容易引起注意的学生也撤退了不少,现在就等着把一些老外给弄出去了。”

“很麻烦吗?为什么还不动手?”韩寒问道。

“当然麻烦,那些老外可是很显眼的,如果不安排好逃跑的路线、接应的人员,哪敢轻举妄动?”吴铭苦笑着,“幸好有些人已经提前转道上海走了,就剩下几个人了。”

“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韩寒有些不解地问道。

“几个老倔头。”吴铭翻着眼睛,无奈地说道:“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老倔头,不过,我已经都布置好了,明天晚上就开始行动。不过,你到底是怎么搞的,怎么迟了好几天才到。”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