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西行长马踏大同江,回首望着月色下的平壤城,恨恨道:“今天虽然暂时退兵,但是我们还会再回来的!”身边众将齐声叫好:“不错,今日暂且退避一时,他日不但要重渡大同江,而且还要跨过鸭绿江呢,北上攻明,一统天下!”
小西行长和众武士有意大声对话,以图鼓舞军队的士气。正说得高兴,忽听的身后一声炮响,众人愕然回头,只见江面上炸起了一团桔红色的火球,紧接着炮声连连,雨点般的炮弹落到了渡江的日军队伍里。
日军顿时大乱,争先恐后的渡江。大同江宽约10里,这个时候江面上布满了人群,江面被明军重炮炸开无数口子,众兵奔逃之下,不知有多少人掉入江里,加上马踏人踩,裂口越来越脆,到后来大片的冰面崩塌,日军也是成群地掉进去,在寒冷刺骨的江水里落水者马上就顺流被冲入冰面下,连呼救都来不及。面对明军大炮的狂轰,远藤又次郎所率的1200铁炮军根本无法作有效的抵抗,顷刻溃散,士兵们扔了笨重的铁炮,纷乱地向对岸跑去。
小西行长拍马疾逃,刚刚马踏南岸,忽听得黑暗中喊杀声四起:“不要走了倭酋小西行长!”刹时间箭矢漫天横飞。正惊惧间,内藤如安拍马来到小西行长面前,急道:“明军正在攻击大村纯忠殿的部队,我们被包围了!”小西行长派精锐的铁炮军断后,谁知明军并没有自后追来,而是用大炮轰击,同时派兵在前面堵截,这一点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这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大呼督战,试图杀开一条血路。
来袭的正是明军骁将查大受和李宁,二人奉李如松的将令,早早率3000精兵赶到江南岸埋伏,放过后藤信康的前锋营,拦腰将大村纯忠的军队冲开!黑暗中金鼓乱响,双方铁骑互冲,弯弓对射,挥刀抡剑杀作一团。
黑夜里也不知有多少明军,小西行长命大村纯忠断后,自己率4000部众绕过沙场夺路狂逃。
大村纯忠奋力冲杀,好不容易支撑了大半个时辰,2000人战死近半,最后实在抵挡不住,只得率残部死战突围而去。查大受等人黑夜中也不敢过分追赶,只在江边往来搜杀,又歼灭了零星日军300多人,将首级割下报功,凡是受伤的、投降的也都不留,活活割了头去。
小西行长狂奔20里,直到不闻身后厮杀声了,方慢慢止住阵脚,等待大村纯忠和远藤又次郎的到来。就在此时,听的山后一声号炮,紧接着平地里旌旗招展,斜刺里又冲出一队兵马来,呐喊着扑向日军,借着火把光亮,小西行长看得清楚对方打的是朝鲜军的旗号。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连朝鲜兵都敢来追?小西行长大怒,环顾左右道:“哪一位将军出马,将朝鲜人杀败?”
“我来!”“我来!”随着话音,两骑日本武士跃马横刀冲了出去,身后百余骑兵紧随其后。
来的这路追兵是朝鲜黄州判官郑晔的1000人,在李如松等明朝将领的眼里,朝鲜军战斗力低下,只是一支不受重视的友军而已,但是柳如龙看到日军新败,强烈要求给自己国家军队一个机会,李如松不好驳他的面子,便同意朝军派出人马参加截击行动。柳如龙和李溢大为兴奋,从全军中挑选出1000精锐骑兵,连夜过江于南岸设伏,此时见日军败退过来,发一声喊麾军冲出。
突击朝军的日本战将是松浦镇信和有马晴信,二人马快刀利,闪电般切入朝军队伍里,舞刀乱砍,朝军也都是骑兵,虽然一开始被日军冲得有些散乱,但随即稳住了阵脚,展开猛烈反击,双方刀来剑往,胡乱放箭,胡乱纵马冲突,摸黑大战了半个多时辰,谁都不清楚自己和对方的损失有多少,乱战中没有阵法,也无法使用火器,两军展开了一场纯粹的冷兵器交锋。
大规模的混战直持续到亥未子初时分,大村纯忠和远藤又次郎部队的加入,使得战局渐渐向有利日军一方转变,郑晔看到敌人越聚越多,只得鸣锣收兵,率军边战边退,小西行长生怕背后明军追来,命松浦镇信领兵断后,自己统率大队人马继续奔逃。
松浦镇信杀红了眼,把一肚子的火气全撒在朝鲜军身上,领本部六七百骑兵紧追不舍,脱离了和日军大队接触。郑晔这才发现,经过方才一战,自己身边只剩下不到500名朝军,其余的想必不是战死,就是被冲散得不知到哪里去了。
两军交战,勇气非常的重要,乱战中朝军虽少,但因为不知道敌军多出自己数倍,反而不怕,敢于冲锋向前,现在忽然看清形势,心中存了敌众我寡的念头,这一股子勇气顿时泄了,看日骑狂扑过来,大家面面相觑,都有心逃跑。这时只要有一人当先拍马逃走,朝军阵势非得崩溃不可,那时被强敌在后追杀,死伤定然极重!
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忽然从路边树林中射出无数弩箭,日军骑兵纷纷落马,紧接着数百人冲上官道,当先一条大汉手使长柄镰刀,手起一刀将有马晴信劈下马来!日军惊得一时怔住,稍一迟缓,被这些步兵冲到近前一通乱砍,双方绞作一团。
郑晔见了大喜,高呼道:“援军来了,大伙冲啊,杀倭子!”朝军士气大振,拍马反冲过来,松浦镇信大惊,暗骂自己愚蠢,这个时候逃命要紧,明知敌人设下重重埋伏,还恋战什么,不是自找死么?想到这儿哪敢再战,救了负伤的有马晴信,率残部落荒而去。朝军这一仗,虽然损失了500多人,可也斩杀了日军三四百人,战果不小。
众军打扫战场,郑晔满面微笑走上前,向那大汉道:“多谢将军相助,在下黄州通判郑晔,现在李溢将军帐下听令,不知这位将军尊姓大名,是哪一路的军马?”
那大汉闻言单膝跪下,朗声道:“草民李福男参见郑大人,俺是咸镜道的义兵首领,和倭酋加藤清正作战失利后转进至此,听说倭子被明朝大军围在平壤,正想着带大伙投军杀敌呢,不想却在此处赶上战斗,先杀了个痛快!”
“好啊,果然忠勇,眼下杀倭复国,正需壮士这般人才,让咱们今后并肩作战吧,一定要把倭子全都赶下海去!”“正是!”二人欢颜相谈,合兵一处回归北岸。
小西行长丢弃了大量粮草武器,一路败退,沿途被明军、朝军、朝鲜义兵连番截杀,最后总算在开城日将小河信章的接应下退回黄海道。
日军在朝鲜荼毒过甚,为天道所不容,朝鲜人民因此恨到了极点,听说日军战败,也自发地组织起来袭击入侵者,日军掉队的散兵游勇,只要被朝鲜人看见了,全部赶尽杀绝。
1593年1月,在中朝联军共同努力下,平壤城被一举收复,此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黄海道、开城等地的日军闻风丧胆,不经战斗即向汉城方向撤退,加藤清正部也被迫放弃了辛苦攻占的咸镜道,退守汉城。朝鲜的半壁河山因为此役的胜利而迅速光复,日军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帝国的梦想,随之破碎!(注:这一仗,明史中记载,共得日军首级1646颗,那么是不是说,平壤之战,只杀死了这1000多日本兵呢?当然不是,明史中也说了,这是除烧杀溺毙之外的统计。
另据钱一本编著的《万历邸钞》'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卷'记载,平壤一战明军斩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淹毙溺杀五千有余。
《万历邸钞》是明朝官府间传递的新闻快报,是否权威我不好说,但毕竟这是当时一段历史记录,说不可信也要拿出理由来。
平壤之战历时一天一夜,参战双方5万多人,仅牡丹峰一役,就全歼日军2000人,攻城时六座城门都是经过激烈战斗打下来的,还有城内的巷战,然后是大同江狙击战,江南追击战,可说战斗无数。
以日本人的个性,背倚坚城只伤亡1000多人就放弃了平壤,恐怕也很难让人相信。至于那些被炮打死的、土堡中烧死的、落入江中淹死的、南岸之战被杀死的,大多是无法找到首级的。
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消灭日军1万余人,俘虏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再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相关记述:在《日本战史 朝鲜の战》第4章97~98页;第7章251~252页中指出,平壤战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转进到王京时只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
三国资料对照分析,有力说明了日军在平壤之战中的损失惨重。我不知道日本人这里说的“减员”、“转进”是什么意思,既然人家打死也不说,事情又过了400多年,那咱们就不必再深究了罢。)
正文 第十章 南渡
攻克平壤之后,李如松立即派出快马,传捷报给在后方急盼佳音的宋应昌和朝鲜国王,然后决定歇兵3日,在城内大摆贺功宴席,以慰诸将劳苦,又从军需中颁发银钱,赏赐众军。
柳成龙也想代表本国有所表示,可战乱中实在筹不出钱来,心中颇感歉疚,酒席宴上,只有不住口地称颂明军武力强大,仗着他文学深厚,赞美诗一首接一首地琅琅吟出,倒也让诸将欣喜非常。
内中惟有一人斜眸看着众人,神情颇为不屑。柳成龙认得这人正是宋应昌帐前赞画袁坤仪,知道他的心思,便端起酒杯故意走上去道:“袁先生为何闷闷不乐?今日攻取平壤,全赖天朝大军神勇,使得倭寇胆寒,穷遁江南,如此大捷可喜可贺,来来,老夫敬你一杯。”
袁坤仪明知他有意挑逗,却哪里忍得住,霍地起身冷笑道:“有甚么可贺的?堂堂上国,对倭人用兵多使诡计,胜之不武啊,胜之不武!”
他说话声音虽然不高,但满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当下全都停杯不饮,面面相觑。李如松大怒,暗说你这厮前次无礼,看在宋经略份上,本帅已多有遮顾,如今大胜倭贼之际,又来出言乱我军心,这般可恨,却饶不得了。
想到这陡地沉下脸来,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冷哼一声不语。袁坤仪自恃是宋应昌帐前赞画,不归李如松统属,按他的想法,这个李提督是不敢把他怎么样的,所以见状倒也凛然不惧,嘿嘿冷笑对视。
大厅上一时间鸦雀无声。半晌,李如松忍住怒气缓缓道:“袁先生为何这样说话,岂不闻兵家多诈,自古有之。孙子三十六计,计计有诈,两军交战,那是拼命的事情,玩笑不得,难道敌人就不用计谋了么?只不过我今次略胜一筹而已!倭贼侵犯朝鲜国土,掠杀其人民,本就不是诚实君子行为,先生却要我对这等人以诚相待,岂不是与虎谋皮之举么!”
“将军所说差矣!”袁坤仪振袖出席,朗朗道,“我为上邦大国,对倭国小民,当以教化为先,兵法虽有三十六计,也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既然开战,那么所图就不该是多杀伤人命,而是要通过堂堂战阵交锋,让其识我大国风范,知我大国天兵乃仁义之师!古人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是国家之间的交涉!利用倭人对我国的信任,欺骗并击败他们,难道是大丈夫所做出来的吗?我看这样只能让倭人心生轻视,对我中华文明不齿也!”
李如松一边听着,一边上下打量他,思忖若是别人,只凭今日所说,定要当做倭人的奸细当场推出斩了,但此人不过是个书本先生,看在宋经略面上,却和他纠缠些什么。
想到这里强压住心头怒火,摆一摆手道:“你出去吧,明天我会派人送你回义州去。先生雄才高论,留在我这里实在是委屈了啊。”袁坤仪书呆子劲上来,还要再说,李应轼忙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