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林龙并不知道敌情的变化,仍按照既定方案向前进军。两天后平安京出现在大军的视野里。
土墙上倭奴国的五色蛇旗迎风飘展,似乎有很多兵将驻守。
扎营休息一天后,远征军便向土城发起了进攻。按照功城的惯例,是先用投石车,然后用火引轰,再是上撞车和云梯。
投石车还在组装,欧阳光耐不住等待,手一挥,无数的火引呼啸着在土城上炸响,硝烟弥漫之后,土城一片狼籍,很多地方坍塌下来。
欧阳光有些目瞪口呆,太容易了吧?战马嗖地就蹿了出去。大军轻松越过土墙,冲进了城里。城内守卫的倭奴国后备军有几千人,战斗力虽不怎么样,斗志却很旺盛,大街小巷地拼死守卫。
欧阳光见自己手下将士有伤亡,红了眼,下令道:“杀光,杀光,破地方,放火,放火……”
唐军将士蜂拥向前,前队冲杀,后队弓箭掩护,倭奴人节节后退……
一名将士跑回来向李林龙禀报道:“大帅,城内倭奴残军全部清剿,但是没有发现粮食和当地百姓,看样全部迁移走了。”
一直幻想与倭奴人决战一场的李林龙感到了不安。如果倭奴人边打边撤,很容易拖住唐军一个月、两个月,时间到并不很长,可没有粮草补给的唐军却会度日如年。
“黑齿常之,你率领军队火速清剿难波方向。如果那里敌人多,就迅速回报大营,等大军支援,没有就夺取他,抢粮第一重要;摩尔金你率军进攻平安城,有战机就夺取那里。”
安排完,他自言自语道:“看来,倭奴国根据我军攻击变化,防守也发生了变化,原先的打算都要落空了。”
两军离开后,大队人马进城屯扎下来。
“龙龙,我看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倭奴人步步后退,我军地理不熟,只能小心前进,拖下去,粮草会断的。”雅婷很担心。
“是啊!现在军中粮草已经消耗一半,再不找到倭奴人的粮草,军心会动荡的。”李林龙也很忧虑。
“日本北部多山、多河流,按照现在状况,估计到处都是森林。我想,现在的倭奴国王一定想利用这些优势,把百姓和物资往北方转移,目的是拖垮我军,等我军粮草断绝,失去战斗力,再与我军决战。那时我军体力不支,很难挡住他们对我发动的群狼进攻。”孙雅婷帮助析道。
李林龙虽然比较了解孙雅婷,可是第一次听她军事分析,而且说的非常在理,不由得有些欣喜,高兴地拉住她的手道:“婷婷竟然有如此的军事才学,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雅婷被夸的不好意思,红着脸说道:“你别忘了在现代社会,我也是军人。”
李林龙笑着说道:“你说的很对,估计难波湾里的倭奴国水军也向北方撤退了。我想,要打破他们计划,当前要与水师联系上,让刘仁愿沿海直上,攻击本州北部,截断倭奴人的退路,而我帅军快速北上,强迫倭奴人与我军决战,双管齐下,争取几天内便与倭奴主力决战。”
雅婷想想说道:“把军粮分给将士们,轻车简从,主力直接向北进击。同时要竭力收买当地人心,只要有倭奴人帮助咱们,就可以更好了解敌情,击溃倭奴人的部署。”
李林龙点头道:“有道理,我原计划是要杀光倭奴男人的,现在看来不得不先改变一下,暂时通过分化瓦解等手段,使倭奴人抵抗意志减弱,个个击破他们。”
雅婷有些陌生的看着他,难以相信的说道:“你还有这样的打算?”
李林龙知道女孩子心地软,所以赶快闭嘴。
雅婷又说道:“多派密探,先去北方了解敌情吧!咱们现在两眼摸黑,这样打仗是兵家大忌。”
李林龙点头道:“你说的对,地理情况一定要掌握清楚,我这就去安排。”
第三十四章 热血鏖杀(一)
难波、平安城的战况很快汇总过来,正如李林龙所担心的,倭奴人只留下了少量人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大队军队、百姓、物资早都已经转移了。
派往北面的密探陆续带回来一些消息,沿路发现很多倭奴人转移时丢弃的物品,也发现了少量游动的倭奴侦骑和军队。
无奈之下,李林龙只能调整部署:黑齿常之率领本营人马为前队,他亲率摩尔铁、邵斯两部人马为中军,陈援修所部为后军,迅速北上逐寇。而雅婷、欧阳光、摩尔金等人率领一万军队、大部分民工暂时回撤到平安京驻防。
同时,他派孙哲出海,尽快与刘仁愿水师联系上,令其北上抄袭倭奴人后路。
另派人返回金城求粮,加急信鸽也放了出去。
各路人马接到命令后,分别出发。
……
黑齿常之的军队作为先锋,轻装急行。沿路不断遇到倭奴人骚扰阻拦,但每次人数不多,不成规模,大多一触就溃,没有发生象样的激战。
两日后,大军到达赤石山脉,这里地形开始崎岖,而右侧的山峦则一片葱绿,覆盖着低矮的灌木。
黑齿常之在百济国时也算一名名将,喜爱唐学,粗读孙子等。看着地形如此险峻,他心忧遇到伏兵,故让军队找到一处开阔地方暂时扎营,等待李林龙的后续大军。
五千人马分兵警戒,其余兵丁原地休息,而火头军们则忙着埋锅造饭。
他们屯扎的地方,是有些起伏不平的高地,脚下是一片草地,前方则是崎岖的山路,右侧是茂密的森林,后面刚刚经过的地方则是平原。
对于这样的地形,黑齿常之很放心,倭奴人无法发动突然袭击而不被他们发现。
这次远征倭奴国,因为考虑到地形不利于骑兵展开,唐军以步兵为主,但装备很精良,每个士兵的武器基本配置是十三铠、羽箭五十支,弩弓各一,弩矢百支、横刀一把。另外各队按编队分别配有大盾牌、长枪或者陌刀。以此装备和倭奴人的毛盾、竹甲、皮甲、大刀、长矛、箭羽等比起来可是强了百倍。
刚吃完午饭,散布在几千步远范围的游骑便陆续发来预警,四周方向都出现了倭奴人的军队。
“整队、整队迎敌……”命令次序传递下去。
将士们阵形成了圆形防御阵型。
黑齿常之从游骑不断传回的消息估算,倭奴人来的确实不少,瞧架势是想吃掉他们这支先锋军队。他想起临出发前李林龙的话语:敌人要是包围他们,就要象一个楔子,死死地钉在那里,吸引拖住倭奴,逼迫敌人与我军决战。他暗思:“自己现在就是楔子,死死钉在这里,把倭奴人主力全部吸引过来!”
有大战,才有显著战功;有战功,才能升迁。他感到一阵激动,觉得在唐的前途更加风顺了。
倭奴国方面,得知唐军一支孤军与后军距离百里之地的消息,将领们很兴奋,认为可以先集中兵力歼灭这股唐军。女天皇见众将心齐,就下了战令:调集五万军队,七万后备军,其中三万军队和四万后备军围攻唐朝孤军,而其余人马则绕过去,担任伏击唐朝后续援军的任务。
倭奴人按照计划漫山遍野地从唐军四个方向同时出现了,如蚂蚁般的人流一步步压向中间的包围圈。
黑齿常之的军队列成战阵,岿然不动地等待着敌人的进攻。
时间飞逝,看着远方的敌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阵阵地激动和紧张。
呜——,倭奴人的号角连天,整齐踏步前进的声音和兵器碰撞发出的铿锵声逐渐充斥了整个战场。
“呼嘿、呼嘿……”唐军将士面队临阵敌人气势地压迫,也都竭力整齐地呼喊着排解心里的震撼和紧张。
黑齿常之手心也有些冒汗了,打了无数的仗,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双方的兵力如此悬殊的战斗,要知道对方看起来七八万人之众,而自己一方只有五千人。
他回头看了看来时路的方向,期盼大帅率军快点出现。
“信鸽放出去了吗?”他问自己身边的一名校尉。
“将军,连放了三只,只要有一只到达,李大帅就能看到。”校尉应答。
“但愿援军快点到达。”黑齿常之说着,又看了看眼四周的将士,他问道:“弟兄们,咱本来是准备了一个锅,想炖只羊,结果来了头猪,咱这锅能不能炖下?”
身边哄笑声四起:“这几天吃的都是什么呀,总算有新鲜的,还怕多?”
“咱的大刀片子一抡就能剁烂他们,每个人杀十几头猪没问题吧?”
“大帅的援军正在挺进这里,只要坚持两个时辰,咱们回去就少不了封赏!”
喊音刚落,倭奴人发出地惊涛般的呐喊后便席卷过来,他们在距五百步远的地方开始密集冲刺。
“放……”随着一道道将令的下达,将士们梯次射出的弩箭密集地飞了出去,一道道黑色的流星刹时把三百步远的地方变成了死亡的禁地。
冲锋的倭奴人,被飞快的弩箭成批地掠倒,但因后面不断地涌上来,没跌倒的人依然按照惯性往前冲。
将士们开始交替射出箭羽和弩箭,倭奴人简单的盔甲挡不住凌厉箭羽,倒下的人越来越多,前进的道路很快堆满了死去地尸体,不知道哪位倭奴人发了喊,掉头往回跑,跟着掉头的人越来越多,全线很快崩溃……
倭奴人第一次冲锋被打退了,而将士们的四周成圆形密密麻麻躺下了三、五千名倭奴人的尸体。
……
李林龙接到了黑齿常之发回信鸽带来的消息,查看密探勾画地简易地图,他认识到,倭奴人一定会在前方派军队阻挡自己的援助,从而吃掉黑齿常之部。
“摩尔铁,你率领本部人马绕走御岳山救援黑齿常之,我与邵斯继续沿直线往前走,估计再走十余里必会与倭奴伏兵相遇,我们想要突破他们的阻拦一定很难,到那时只有等到后军到来,才可能集中兵力突破他们,而这样怎么也耽搁六、七个时辰了,恐怕黑齿常之部已被歼灭。但是如果你部绕道走,情况将大不相同,虽然多走四、五十里,却有可能比我们早到两个时辰,并与黑齿常之部内外夹击倭奴人,取得此战胜利。”
摩尔铁看着地图说道:“后军陈援修所部到来有两个时辰路程,大帅率领五千人可要面对几万,甚至十几万敌人的军队,这个仗很难打呀!”
李林龙笑道:“五千人够杀他几万人了,这仗怎么打咱都赚,特别是在咱目的是逼迫他们与咱决战的情况下,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只要多消耗他们生力就可以了,以后的仗自然好打。”
摩尔铁接了将令,指挥着军队绕道出发,而李林龙则带领邵斯部继续赶路。
……
黑齿常之指挥军队打退了倭奴人三次疯狂进攻,圆圈外横七竖八躺着一万多倭奴人的尸体,而带伤逃回去的也有一万多人。倭奴人被惨重的伤亡弄傻了,一时半会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僵持下来。
“都尉大人,将士手中的弩箭和箭羽已经不多了,倭奴人再发动两次进攻就得告罄,这样下去,最后只好硬拼,末将建议组织几百人出去捡捡外面散乱的箭羽,还能多支持一会。”一名校尉在旁说道。
黑齿常之看了看四周战场散落的密密麻麻的箭羽,又看了看一千步远围的铁桶似的倭奴人,点头道:“好,你带些人出阵收集散落箭羽,如果敌人进攻,立刻归队。”
校尉应答:“遵令。”
几百名唐军出了战阵,开始在外面地上和死尸身上拾捡弩箭和箭羽。
……
指挥这次战斗的倭奴国大将上毛野稚子看见唐军的举动哈哈大笑起来,对周围将领说道:“唐军的羽箭不多了,吹号,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