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纳赛尔主动让出了埃及占领下的加沙地带的二百五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多次与约旦国王商谈,使约旦让出了其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四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近半土地,叙利亚也接受了纳赛尔的建议,将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所占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人终于有了建国的土地。

而失败者则当然非英法和以色列莫属,英法殖民者的面目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国际地位相当孤立,而且其自以为傲的空军遭到了重大损失,对其心理打击是相当巨大的;而以色列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在道义上受到指责,更遭到了军事上的挫败,其在中东的形势更是岌岌可危,随时有被埃及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进行秋后算账的可能。

当然,作为隐形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南洋联邦可谓是名利双收。其制造的武器从飞机、雷神,再到火箭筒、机关枪、突击步枪,在战场上都表现不俗。在埃及的影响下,立刻成为中东各阿拉伯国家争相购买的产品。相对于靠近苏联的危险性来说,南洋联邦的武器与之相比并不逊色,而且购买增洋联邦的武器装备,不会引起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仇视和打击。

埃及与南洋联邦的关系已经不是普通的亲密,战争刚刚结束,南洋联邦便派出了大批医护及工程建设人员,并运来了大批救助物资,帮助埃及政府开起战后重建的工作。战前输送大量新式武器;战争中顾问团精心筹划,还有技术人员与埃及人并肩作战;战后又雪中送炭,马上展开援助。这种“无私”的帮助,使南洋联邦在中东,特别是在埃及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202章 祝苏加诺长命百岁

中东硝烟刚刚散去,南洋联邦生产的武器装备便成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抢手货。一艘艘大型运输船载着阿拉伯国家所需的军火开出港口,又给南洋联邦拉回一船船的石油,不断充实着南洋联邦的战略储备。而文莱至南洋联邦的输油管建成竣工,使得南洋联邦的油田可以开始限制产量,尽量将宝贵的石油封存于地下。

军火交易不仅使南洋联邦获得了一个巨大的获利渠道,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南洋联邦综合国力的飞跃式提高。“枭Ⅰ”式和“鹞Ⅰ”式飞机,跻身于国际一流喷气飞机行列,再加上威力惊人的“雷神”式火箭炮,已经向世人毫无疑问地提供了证明。

南洋联邦在东亚国家联盟的老大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且愈加自信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这只限于经济和技术援助,对联盟内各国的内政事务,南洋联邦很少指手划脚,只是以提建议为主。因为,仗着国家强大,横加干涉别国内政,是最令人诟病、最能引起别人反感的事情。

相比于南洋联邦在东亚国家联盟中的宽和大度,南洋联邦对领土的扩张也基本采取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策略。但随着国力的飞跃提升,以及不声不响的移民控制,有些问题已经开始迎刃而解。在西新几内亚岛,从马来亚迁移而来的华裔,以及前期从越南移民过来的越南人,再加上南洋联邦的驻军,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随着南洋联邦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已经在当地居民中扶持起一股亲南洋联邦的力量,并将筹备成立巴布亚议会。

不管荷兰人愿不愿意,面对印尼共和国的叫嚣和军事准备,以及南洋联邦在西新几内亚岛势力的增强,他们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十一月十五日,荷兰与南洋联邦达成协议,将西新几内亚岛正式委托南洋联邦管理,而南洋联邦则答应在西新几内亚岛给予荷兰人相当多的优惠和照顾,保障荷兰人在西新几亚岛的现有经济利益,同时增派部队,镇压印尼共和国在岛内制造的骚乱,保护该岛秩序的稳定。

将这块地广人稀的地区纳入南洋联邦版图,是黄历早就筹谋并且一直在实施的计划,哼哼,历史上的一九六一年,这块地方才被印尼强行出兵占领,但现在,印尼也只能暴跳如雷,气炸肺腑了。

西新几内亚岛目前只有一百多万土著居民,而且巴布亚人的种族结构复杂,光各族使用的语言就有七百多种。这使得西新几内亚岛难以形成一个主体民族,也使南洋联邦的进入不会引起太大的骚乱。

而且西新几内亚岛矿藏丰富,有世界最大的精矿铜产地,其他重要的矿藏还有金、镍、铬、铝矾土、石油和天然气等。由于经济落后,交通运输困难,西新几内亚岛绝大部分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南洋联邦不仅增加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还平添了一个充足的矿产供应地,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台阶,放眼亚洲,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与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一争长短。

而印尼共和国总统苏加诺一直对伊利安,也就是西新几内亚岛耿耿于怀,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荷兰与南洋联邦的交易再一次使他愤怒异常,并使他对西新几内亚岛一直提出的领土要求再一次破灭。荷兰势力在东印度群岛的退潮,并没有给印尼共和国提供任何扩张的机会,反倒给印尼共和国提供了一个比荷兰更强大的对手——南洋联邦。

苏加诺把政府当作在政治上和肉体上炫耀男子气概的场所,而在他执政以来,便一直以毫无约束的私生活以及向新几内亚进行大叫大嚷的威胁来显示他的这种气概。荷兰殖民者曾使他个人蒙羞受辱,而南洋联邦一再对他的蔑视和冒犯更是对他男子气概的一种挑战。

而就在他对伊利安问题大叫大嚷、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印尼共产党人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国内的贫穷和动乱、印尼与大陆中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苏加诺愿意接纳共产党人进入其政府的态度,都使共产党人大受鼓舞。

而这些都使英美等国深为恐惧,中央情报局向国务委员会提供了《东南亚是下一个十年的麻烦地区》的报告,称“印尼社会已不能抵挡共产主义的激烈竞争。”“对印尼共产主义最好的抗衡力量,从内部力量来说,是印尼陆军军官集团的成员,从外部力量来说,是与印尼共和国积怨甚深的南洋联邦的强大军队”。

显然,美英等西方阵营国家对印尼共和国的态度影响了印尼共和国的重建,也使南洋联邦与荷兰的交易变得顺利,除了印尼在叫嚣抗议外,国际上应者寥寥。

因为印尼是一个极端多样性的国家,在荷兰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尼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单一的政治实体正是形成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虽然室利佛逝和满者伯夷王国的存在对“大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实体的观念有推动作用,但并没有使东印度群岛的所有地区和民众继承共同的身份与认同。

换句话说,苏加诺等人极力鼓吹的包括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大印度尼西亚”既缺乏法理基础,又不能给所有人民以认同感。作为新生的后殖民国家,苏加诺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任意挥霍着国家的财富,在群众集会上挥发着他的激情和狂热,却没有想到,印尼共和国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发展出一种人民共享的社会文化属性,更没有意识到国家多样性所隐藏的危险。

激情、狂热和愤怒正在吞噬苏加诺的理智,他认为所有的失败都是他的权力还不够大,使他的意志无法通过政府得到完美的体现。于是,他迅速地向独裁的深渊滑去。在南洋联邦的军队开进新几内亚岛,并迅速稳定地方局势后,苏加诺也展开了行动,他解散了国会,提出制定“指导下民主”和“指导下经济”的政策。他煽动印尼群众,称他为“伟大的革命领袖、终身总统”,并且开始扩军备战。

在殖民主义结束之时,新兴国家中那么多新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蛊惑民心的政客,这可能不是偶然的巧合。摆脱殖民统治是一种单打一的运动。它为蛊惑民心的宣传提供了合适的场所;蛊惑民心的宣传,又特别适用于这种运动。它要求相当大的、激起人们感情的力量。实际上,苏加诺正在故伎重施,把一个国家变成了全民皆兵的国度,至少是造成一种可能出现全民皆兵局面的威胁。

黄历冷冷地注视着印尼共和国的变化,对苏加诺叫嚣的要用“几百万印尼士兵踏平新殖民主义者、新帝国主义——南洋联邦”的口号不屑一顾。

打仗,你拿什么和我打,丫的脑袋进水了吧就凭印尼共和国那几十架螺旋桨飞机,就凭印尼共和国那可怜的海军,就算你那几百万印尼士兵都是游泳健将,也不可能够武装泅渡辽阔的大海吧?论经济,印尼共和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倒是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生活费指数1953年为100,1956年已经上升为1800,令人十分吃惊的数字。

从苏加诺身上,黄历发现了一条关于领导问题的可叹的真理:那些最善于在感情上接近人民的人,其纲领往往却是最糟糕的。尽管苏加诺蛊惑人心的行为还是起作用的,因为象他这种人缺少责任感,所以可以信口开河,选择那些最具有感染力的词语,以便触动听众的感官最基本的机能。但抛给民众虚假的希望,诱骗那些非常愿意相信这种希望的人们,使他们把对于未来的希望寄托在空想之上的做法早晚会失败,就象一个骗子总有失手被抓的时候。

说实话,黄历虽然命令海空军提高警惕,命令情报部门加紧搜集情报,但却不认为印尼共和国能对南洋联邦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他不想去占领印尼共和国盘踞的爪哇岛,也就没有必要害怕由苏加诺煽动起来的全民皆兵的局面。

说实话,苏加诺在某种方面来讲,对于黄历甚至不是威胁,而是助力。是他使印尼共和国的民众陷入了贫困,是他使印尼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步履艰难,是他使英美等西方国家更加倚重南洋联邦的镇压之力,是他使印尼外岛对并归于印尼共和国感到害怕和担忧,这一切都是有利于南洋联邦,有利于黄历的。这样的“好朋友”实在是很难得,黄历衷心希望苏加诺能长命百岁,对印尼共和国的统治能日久天长。

嗯,嗯,这绝对是黄历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愿望,没有苏加诺,哪能衬托我的睿智领导,哪能突出我的丰功伟绩。

第203章 史上第一次维和行动

印尼共和国在短期内已经不构成威胁,除非从苏联购买到先进的战机和军舰,否则动员再多的陆军也无济于事。

中东已经不是打开了一扇窗,而是敞开了一道门,南洋联邦提供的先进武器不仅使埃及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新的作战思想和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埃及军官和士兵的头脑。

在南洋联邦的大力援助下,埃及军队的实力终于超过了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掌握的原来阿拉伯国家唯一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阿拉伯军团。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是因为阿卜杜拉心怀鬼胎,只想占领划给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抢先占领耶路撒冷,不与其他阿拉伯国家配合作战,使得当时还非常弱小的阿拉伯国家丧失了完全胜利的机会。

现在,埃及的纳赛尔已经俨然成为了阿拉伯国家的新领袖,并开始宣传他的泛阿拉伯主义。战争结束了,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每年增加收入一亿美元,足以支撑阿斯旺大坝的修建。阿斯旺大坝是纳赛尔一生的梦想,也是当时埃及人民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希望所在。对于英美等国当年的毁约撤资,以及南洋联邦的贷款援助,纳赛尔是极其感激的。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