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皇且涣腿搜拔兜囊晌省�
  10。古城堡:鬼斧神工之作南美洲在欧洲人来到以前是印第安人的王国。在印第安人的历史中仍有数不清的谜团缠绕着我们。1956年,一些科学家乘飞机飞越安第斯山脉时,发现了位于海拔6000米高处的塞拉加兰古城堡废墟。于是,科学家们对此城堡进行了科学考察。经过鉴定,这座城堡的历史比闻名的印加帝国还要久远。城堡有坚固的围墙,里面有许多高12米的堡垒和塔楼。它们全是用大块的打磨平整的石块砌成的,并且没有使用灰浆。堡垒和塔楼都没有门和窗,惟一的进出口是房顶上正方形的口子。可以想见,修建这座城堡的人们不需照明、取暖、食品和饮用水,因为方圆数百公里内没有森林、动物、河流和湖泊。他们不用梯子就能爬上塔楼,并且能够生活在海拔6000米、几乎缺氧、就连秃鹰都很少问津的地方。而且,只有乘坐直升飞机才能到达古城堡,因为该地区没有足够宽阔的平地可供其他飞机降落。再者,城堡周围密布着峻峭的山峰和危险的深渊,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可以行走的路。对于科学界来说,在这样海拔的高度上,巨大的石块如何能够加工和垒砌,甚至城堡的居民如何生存,都是无法解释的。
  在智利圣佩特罗沙漠中,人们发现了长达数十米的石刻布满在坚硬的岩石上,表现的内容是长翅膀的人物和圆、三角形、正方形、七边形等几何图形,以及几篇二米多长的石刻文字,其形状与古代北欧语言的字母表相似。然而,虽有图案存在,却在圣佩特罗沙漠中没有发现人类活动的踪迹。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白天气温高达零上50℃,而夜间的温度则在零下10℃以下,方圆数百公里内没有任何水源。在南美洲秘鲁的拜迪那拉布兰卡山中,矗立着查文多王塔尔古堡。古堡坐落在群山之中,常人几乎是无法涉足的,但古代的堡垒、墙垣、内室的建造方式都是完全特殊的。确切地说,墙壁是用雕刻和打凿深谷、高峰和山洞的岩石而成的。古堡的防御非常坚固,入口处布满无穷无尽的机关陷阱。科学家们解不开的谜在于新石器文化时期的人们如何能用他们拥有的惟一工具———石头去开山凿岩?查文文化时期,当地的居民人口极少,因此,古堡的建设不可能像古埃及法老建造金字塔那样,动用成千上万的奴隶。古城堡的中央矗立着一个堡垒,外人只有经过在山岩上凿出的无数迷宫一样的地道才能进入堡垒。在堡垒的中央大厅,有一根被称为“石头匕首”的石柱,高5米,呈尖头短剑的形状,石柱的尖刃牢牢地插在地面的花岗岩里。3500年过去了,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至今没有找到科学的解释。石柱和其地面都是由无比坚硬的花岗岩构成。在重达数吨的“匕首”刀锋上雕刻着一个女人的形象,她的面孔奇特,仿佛是人和美洲豹的结合体,头上没有头发,而是盘踞着几条凶狠的蛇。它非常像希腊神话中蛇发女怪墨杜萨。女人的形象非常令人费解,因为安第斯山中根本没有美洲豹。
  1979年,一支科学考察队乘飞机飞越秘鲁阿雷基帕省时,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些巨大的图案,图案分布在利马东南1000公里的马赫斯和西华斯沙漠中。1980年,科学家开始对这些图案进行仔细的考察。这些图案有3000年的历史,图案有鸟类、爬行动物、猴、猫科动物,它们的长度均在20-60米左右,其中有一条巨蟒竟长达72米,宽2米。同时,在这里还发现了14个巨型圆圈,最大的直径有40米。实际上,它们是圆形平台,当中带石子的土层的硬度几乎与混凝土一样,只有在500米的高空才能看清楚。在附近的一些不大的土岗上,发现了两个坚固的古堡。古堡的墙有5-6米厚,用火山熔岩砌成。考虑到火山熔岩坚硬无比,而古堡的墙垣又坍塌和侵蚀得厉害,古堡的历史估计在6000年以上。印加人之前的什么人能够在没有生命的沙漠中(最近的水源在300公里之外)修建起这些雄伟的古堡呢?不知名的建筑者们是用什么方法把重达10吨的巨大石块从数十公里远的地方运来、起吊和砌成墙的?
  11。金字塔巨石是人造的吗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之多,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20多万块巨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人多高,约2500公斤重。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起来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象征拉姆谢斯二世权势的最大纪念碑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科学家还发现,金字塔似乎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物体,会产生某些奇异的效应。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进入大金字塔里考察时,发现塔内温度较高,但残留于塔内的生物遗体却不腐烂,反而脱水变干,保存久远。因此,鲍比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卢克苏尔神殿。塔门前面的一对雕像是拉姆谢斯二世,左面是方尖塔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衡,意识模糊。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他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帝王谷位于连绵不断的荒凉岩石之间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十分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惟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迹译”,马尔卡达南方的鱼的巨大遗,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12。南越王宫署五大谜团南越王宫殿遗址位于广州市儿童公园东南面。这一堪称中国文物考古史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备受海内外人士瞩目。与此同时,随着南越王宫署“露脸”的部分逐渐增多,留给人们的谜团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大谜团:“番禺城”存在之谜埃及金字塔,沉睡在无声的世界里,隐藏着难以一一解答的谜就目前所知,南越王宫署由南越王宫殿和御花园两大部分组成。目前只挖掘出一号殿的一部分和二号殿的一角,350多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只占儿童公园东南一个角,整个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还在2万多平方米的儿童公园下面。1998年4月,南越王御花园出土后,麦英豪就曾断言,南越王宫殿就在御花园附近的儿童公园下面。两年后的今天,麦英豪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但是,南越王宫署出土得越多,人们心里头的一个谜团就越大。现在南越王的御花园有了,宫殿也找到了,但是在宫署之外还有没有一个城?据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时期全国有十多个商都,而岭南就只有“番禺”这一个重要的商都,来这里经商的人不少都财运亨通,发达者众。按照考古专家推测,南越王宫署之外应该还有贸易区(市)、老百姓生活区(坊、里),以及城墙等等,然而这些东西目前却一点出土的迹象都没有。南越王宫署只是番禺城的一部分,当时的城在哪里?城墙修建在什么地方?这也同时是所有广州人的一个历史心结———古番禺城的存在仍然是一个谜。二大谜团:印章上的“老外”头像之谜这次南越王宫殿“露脸”的部分有一个有趣的考古现象———在不大的宫殿发掘现场,人们可以看到多个朝代的珍贵遗迹错落交叠: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井、1000多年前的唐末漫道等等。在堆积成山的出土物件中,最令考古学家感到兴奋的是一枚大约5厘米高、质地坚硬、未完成的象牙印章。别看这枚象牙印章只有一只核桃大小,上面还有一道裂痕,来头却实在不简单。首先,这枚象牙印章刚好出土在唐代的漫道上,在它的周围还有一些象牙材料、水日、外国玻璃珠等文物,按麦英豪的说法,这里曾是唐代的一个特种手工艺作坊。广州出土的唐代文物向来非常有限,令广州的考古学家有“盛唐不盛”之叹,它的出土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南越王墓曾出土过五根象牙,明清时期的大新路是有名的象牙作坊,这枚唐代象牙印章也使广州的象牙工艺制造史中间的空白得以填补。其次,该印章虽然没有打磨完成,也没有挑字署名,其上却大有乾坤———上面的头像无论从脸形还是发式来看,都是一个明显的外国人头像。从形状上看,这枚印章不是中国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椭圆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椭圆形为主。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枚给外国人刻的印章,反映了当时广州外国人的存在。这一意义非同小可,因为据文献记载,唐代广州聚集了数万外国人,尤其以西亚阿拉伯人为多,但苦于缺乏具体物证。但这枚印章上面的“老外”到底是哪一国人?当时的广州外国人的数量有多少?这些谜底仍待揭开。三大谜团:南越王宫“石头城”之谜在考古学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西方古代建筑则是以石结构为主,一木一石,形成中国与西方在建筑文化史上的分野。过去一般认为,中国建筑在唐宋以后才大量使用石质材料,但是在刚刚出土的南越王宫殿和以前出土的南越王御花园,都发现了大量的石质材料,诸如石柱、石梁、石墙、石门、石砖、石池、石渠等等,不一而足。有人认为,整个南越王宫署的石建筑普及程度,可以用“石头城”来形容,甚至有的结构与西方古罗马式建筑有相通之处,这在全国考古界都是罕见的。有行内人士提出,南越王宫署独树一帜的石建筑,是否意味着当时的广州(番禺)已经引进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人才?如果这些“外籍建筑工程师”真的存在,那么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就得重新谱写了。当然,这些猜测都还只是一个谜。四大谜团:石渠流向图形之谜有专家预言,当南越王宫殿全部出土后,将可以见证南越王宫署当时的辉煌。其实,早前在王宫一侧发掘的御花园,光一条曲流石渠就可以见到“皇家霸气”之端倪。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