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备给特区空降师使用的制式装备。

戴燕军事基地已经处于大规模建设期,战车工厂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按照规划要求,戴燕的战车工厂到1937年底的生产能力是重型坦克年产一千辆,中型坦克生产两千辆。到35年底,估计能够生产重型坦克一百辆左右,伞兵战车五百辆左右。

宁海涛他们此次过来的主要任务是来看德国购买的三万吨级锻压机的,这东西费时费力,特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来搞这东西的,怎么算都是买来的核算。

特区的造舰和造飞机的计划中都离不开这种大型装备。

戴燕海军基地造船厂。

项目已经施工到搭建船坞钢结构厂房,宁海涛一行戴着工程帽进入了锻造车间。迎面就看到了高达十米的巨型锻压机,机械专家马斯强教授正在带着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以使设备能够满足连续锻造能力。

等马思强忙完,他才看到边上围了一堆人,其中还有宁海涛。伸出油污污的手握住宁海涛。说道:“宁总,咋来了也不支一声。”

宁海涛笑道:“马工,你这总工没啃声,我们那敢打乱你哦。怎么样,这个大家伙搞的定吧?”

马思强一瞪眼睛,说道:“这种老古董,我都搞不定,还混个屁啊。不过,话说回来,汉斯出品的机械还真不是吹的,各项指标都稳定的不得了,不比原来昆山那个10吨级的差。那可是天国21世纪的技术。德国人牛。”

宁海涛听马思强这么说,心里也放心了。说道:“马工出马,果然非同凡响。那我们不打扰你了,我们去基地看看刚到的潜艇。”

马思强也没空多搭理他们,一边看图纸一边头一不回的说道:“行,你忙你的大事。在这里你也是添乱。”

宁海涛差点没被口水呛到,这技术牛脾气也牛。

潜艇基地,潜艇部队总司令官是731号潜艇的政委叶继祖。正在对海军学院的菜鸟们讲U型潜艇在一战时的光辉事迹。

宁海涛等叶继祖解散那帮学院,参观潜艇的时候,才跟叶继祖打了招呼。

宁海涛说:“老叶,这些学生行不行,能不能参加接下来对印度支那的海战?特区人力资源珍贵,我不希望他们只有一次出海机会。”

叶继祖说道:“本本上的东西他们都掌握了,但是要形成战斗力,估计还需要很长时间。要这些新兵参加接下来的海战,我非常担心。”

宁海涛:“老叶,形势很明确,我们必须要打掉印度支那的剩余舰队,既不能使用已经送给南京政府的南海舰队,也不能让我们的舰队公开入面。唯一能够出面的就是这一批潜艇。”

叶继祖说:“要他们单独参战,无疑是去送死。只有一种办法,让预警机引导攻击,这样鱼类也需要进行一下改进。”

宁海涛道:“就这么办,潜艇要干的就是开到预定海域,发射鱼类,然后返航。只要潜艇自己不出乱子,任务算完成。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叶继祖听宁海涛这么说,松了口气,笑道:“要是这样都做不好,我这个司令也就没脸当了。”

这次特区从德国进口的是U-IIA型,一种过渡性潜艇,德国一批新型的U-VII型即将服役,也愿意把这批鸡肋低价卖给特区。

其实U-2A型去年才开始服役,舰体保持的很好。各项性能能够满足特区的训练和控海使用。

U-2A排水量水面254吨/水下303吨/总计381吨,动力采用2×MWMRS127S6缸柴油引擎,/2×SSWPGVV322/26双动电力发动机。最大航速水面13节、水下6。9节,航程水面1600海里、水下35海里,最大下潜深度150米,下潜时间35秒至水下10米,装备有3×533mm鱼雷发射管,5枚鱼雷,全舰22-24人。

这种潜艇特区是以每舰一百万美元的价格采购的,每舰只采购了五枚鱼雷。这种垃圾鱼雷价格死贵,投下来每条三万美元,简直属于坑爹货。

批号为G7a的鱼雷采用动力装置为一台100马力的电动机,鱼雷尾部安装两个反向旋转的螺旋桨进行推进。G7e鱼雷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明显的尾迹,即使白天发射也有很好的突然性。但是以30节航速航行时射程只有5千米。

这种射程意味着己方的潜艇将不得不进入敌方水面舰只的鱼雷射程之内,一旦被发现,以水面舰只的高速,潜艇只能接受深水炸弹的招呼。

必须改造G7a鱼雷内部的蓄电池,使得鱼雷的电动机足够把鱼雷送到十公里以上的距离。这样才能增加潜艇的存活概率。

宁海涛有点焦急,从收集的情报看,印度支那发动大规模入侵的日子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特区这边的相关准备还没有完成。

宁海涛当然不是怕法国兵,他是担心特区的新兵遭受重大损失。目前特区的人力资源经不起任何重大损失,现在的这些兵,经过实战考验之后,就是特区的军队基干。

宁海涛很清楚别看特区现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错,但实质上周边局势非常紧张,英美都是冷眼旁观,等待特区出现致命错误,这些狼会毫不犹豫的扑将上来。必须通过与印度支那的战争告诉英美,特区政府不是软柿子,是仙人掌。

同时,特区也不能太张扬,从而把英日美拉到了一块,调转枪头对付特区,这样特区也就没有时间发展了,即使打赢,也动不了英美日的根本,自己则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目前特区必须如履破冰,继续实行低调、防御、外交政策,为特区赢得一年半的战略和平期。

只要特区的各项军工走上轨道,即使产量比不过英美,但是特区有信心在质量上胜过对方。

宁海涛一直有这样的怨念,非常羡慕以前美国想炸谁就炸谁的军事实力。所以,在特区规划的时候,战斗机的开发和生产是整个军工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戴燕空军基地,宁海涛充满了期望。

九十九、军工(二)

九十九、军工(二)

即便是宁海涛早就看过戴燕空军基地的总规效果图,但是当从直升机从基地上空掠过,也被吓了一跳。

亚文泰地处戴燕的腹地,有着大片大片的平原,现在这片几万公顷的平地全部变成了空军基地的产业,两组长达4。8公里的实验跑道,横穿平原,把整个亚文泰平原分割成巨大的三块,两组跑道中间的地块已经建起了纯钢结构的巨型厂房群,宁海涛记得这个厂房群是戴燕飞机制造厂的厂房,占地面积512公顷,据说做这份设计的自然科学院的专家称,这种规模可以领先一百年。

直升机在戴燕飞机制造厂的停机坪上停下,宁海涛下了直升机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这个停机坪据说可以容纳三百架后世空客380超级客机。从停机坪的一头到另一头,走路需要花五六个小时。

在这个制造基地都采用了小型的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可以直接进出厂房,即方便人员往来,又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货物。作为现代化的飞机制造厂,必不可少。

这个飞机制造基地的核心班底是原谭门岛军事基地的战机维修大队,原来只有两百人左右,现在硬生生扩充到了两万五千人的巨大的规模。这些人很多都没有任何基础,只是识字和懂点基础数学,如果从工序上来说,唯一对点口的就是油漆车间的油漆工。

不过,说难也不是很难。真正的问题是在飞机制造厂的流水线设计,一些复杂的技术被合理的分割之后,即使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能很方便的熟练应对。生产线上真正的技术活,就是一些质量管理、各种电路调试、各种模块测试。这些活路需要一些计算机基础的技术人员,幸好特区的中专院校已经有部分优秀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技能,被飞机制造基地直接调了过来,每个工程师带十个,技术人员的规模就上升到了两千多个。

学生在这里边学边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宁海涛问飞机制造基地的负责人王动:“王工,你这里是特区未来的依靠,无论如何要把特区的航空能力搞上去,多带一些人才出来,没有制造我们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强国,想追上美国永远就是梦想。尤其是飞机制造工业,事关特区根本。我们有成熟的机型资料,甚至连风动实验都不需要就能直接上,铝合金、钢和工程橡胶这些基础工业特区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飞机制造的所有瓶颈都在你这里了。”

王动都记不清楚自己有多久没有打理自己了,胡子拉杂的说:“宁总说的对,现在的瓶颈就是人,机型、材料、生产线都是按照后世标准直接上的,没有一点问题。制造基地这段时间就是在抓落实生产线上的质量管理,成效还是不错,每道工序现在都实现了操作守则中的要求。现在整个总装过程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技术人员,如何测试运来的涡轮增压喷气发动机,如何调制各种参数,还得我们自己来,学生们现在还上不了手,航电系统的安装测试也很费劲,现在制约我们快速发展的问题就在这里。”

宁海涛说道:“技术人员的事情急不得,也不能慢,留给我们的时间很有限,这批学生中有掌握技术的,马上安排上线,并让大学城安排更多的实习生过来,争取在1937年,我们特区有合格的航空技术人员不少于2万人。王工带我去看看我们的宝贝。”

王动说起新生的宝贝,马上眉开眼笑,说道:“宁总,有一架已经测试完毕,今天第三次试飞,我带你去。”

听说是试飞,宁海涛笑道:“看来我来对了。”

今天试飞的型号为“土星1号”,原型机是“空中霸王V运输机”。特区目前急需的是大型运输机,坦克、大炮、步兵车、空降兵都需要实现快速投放,才能快速干预周边局势。

按照特区的实战要求,这种运输机应该满载航程达到6000公里,这样就能够对整个亚洲、澳大利亚、南极全部纳入事态干预范围。按特区的想法初期应该能够有一次性空投一个标准空降师的能力。以特区一个师的规模,应该可以控制住局势,最起码可以实现自保,以待第二次空投。

要一次性空投一个空降师的能力,就需要六十架能够一次运载三百人的运输机来运输空降兵及小型件,以每架装载二辆虎式坦克计算,就需要六十架运输,每架十台运输步兵车需要八十架,运输炮兵及弹药需要一百架,再加上备用二十架。也就是说。特区应该具备320架大型运输机的能力,才能够达到战略要求。

“土星1号”试飞机型,全身已经涂上了浅黄绿色,标示系统还没有涂漆,其实也没必要,这年头在天上飞的有比它大的吗?

巨大的翼展达到了50。29米,机身长度达到53。02米,高度16。79米,这种体积相当于好几栋六层楼楼房合在一起的大小。人在在它的小面,谁都会才生敬畏感。

高达592立方的机舱容积,最大起飞载重达77。9吨,这种容量和载重完全可以一次性装上十辆伞兵步战车,或者一次性带走一个连的兵力。这种高空巡航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890公里的飞机,连这个时代最快的战斗机都追不上。超低空巡航极限低速可以到达213公里每小时,以实现低空空投物资。满载情况下,航程可以达到6200公里。空仓可以实现9000公里航程,即使没有空中加油机的支持,土星1号也能实现5000公里满载空投及空仓返航。

土星1号标配五名机组人员,两门航炮以及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