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风云-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复这话带着几分挪揄之意,可在黄俨听来,却犹如天籁之音。史复说完,黄俨心头一宽,不过仍有些顾忌地道:“万一狗儿是引而不发呢?”

“哈哈哈哈……”史复放声大笑道,“他引而不发,只能证明他也明白这事拿到皇上那也扳不倒你,所以索性不提,免得与你伤了和气。既然狗儿都明白你在皇爷心中的分量,那你自己还杞人忧天作什么?”

“嘿嘿……”黄俨不好意思地笑着,脸颊犹如一朵绽放的菊花。其实他也觉得凭自己的圣眷,皇爷不至于这么绝情。只是这事毕竟牵涉到身家性命,黄俨惊慌之下,难免乱了阵脚,这才急不可耐地来寻高燧。此时听了史复条理清晰地分析,黄俨心中顿时大安,紧绷多日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

黄俨如释重负,高燧却不能安然无忧。史复接下来的话,又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过其他人就没黄公公的好命了。现宫里内官中,原行在旧宫的不到两成,其余都是从南京迁来。可东厂抓的对食之人中,这两处几乎平分秋色。如果这果真暗含着东宫清洗我赵府势力的意图,那迟早王爷在老南京内官中的线人也会相继被发。到时候别说赵府在宫中的势力会被一铲而尽,铁证如山之下,王爷被冠上个‘窥伺宫掖’的不敬罪名也是很有可能的。”

“那本王该怎么办?”高燧脱口而出。

“上中下三策!”史复十分干脆地伸出三根手指头。

“哪三策?”

史复眼光一寒,幽幽道:“上策,趁迁都未久,北迁京卫将士水土不服之机,纠集旧部,发动兵谏,诛太子太孙,逼皇上逊位!”

“什么!”高燧倏地从椅子上蹦起,满脸惊慌地摆手道,“这不行!这不行!”

“为何不行?”史复反问道,“王爷召臣入幕,不就是为的此事么?”

“话虽如此!”高燧擦擦额头上的汗水,道,“可兵谏非同小可。现仅北京城内就驻着二三十个卫所,再加上京畿和附近边塞,总兵力不下三十万!本王仅有三护卫,就算加上那些老的行在京卫旧部,也不过十卫。凭此举事,兵力不足不说,只要父皇出面,登高一呼,我部立刻就会土崩瓦解!”

史复继续撺掇道:“可现在不动,将来机会更加渺茫!待朝廷在北京安定下来,肯定会逐步削弱王爷势力!”

“那也不能如此鲁莽!”高燧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此事需从长计议!没有万全把握,不可轻动!”

“这种事怎么可能有十足把握?”史复苦笑连连。这位赵王和史复之前侍候的汉王性格完全不同。汉王高煦是典型的武人,本身不谙谋略,但只要下定决心,便敢不管不顾的干到底。史复入其幕,正好可以弥补其不足。而赵王高燧正好相反,这位皇三子思虑之缜密、计议之周详虽不能说出类拔萃,但在永乐的三个儿子中也算佼佼者。可惜的是,此人优柔寡断,缺乏成大事者所必须的果决和胆识。史复在他手下,远不如在汉府时畅快。只不过史复之所以入赵府,一多半是受其胁迫,所以就算觉得高燧难成大器,但也无法袖手而去。

史复的目光中明显透露出恨其不争的意思。但高燧只当没看见,他一挥手,不容置疑地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谋定而后动,方是正理!”

“就怕是时不我待!”史复暗中嘀咕,但面上却也不再争辩。高燧接着道:“先生且将另外两策说来!”

史复无可奈何地咽了口唾沫,继续道:“下策,王爷主动上奏,请求就藩。只要您离开北京,便就算勾结宫中之事被发,东宫因着您已放弃争储,多半就会既往不咎;至于皇上那边,更就不用说了!”

“那不行!”史复一说完,高燧便断然否决道,“东厂这次是不是针对本王都不一定呢!本王这就归藩,未免也太杯弓蛇影了吧!再说了……”高燧嘿嘿一笑,道,“二哥犯下那么大的罪,也不照样还是藩王?既然就藩能被当做后路,那真到那一步时,再做此计较不迟!”

史复知道高燧不会轻易放弃,所以此策也就是一提罢了,见他不纳,遂道:“那便只有中策了。咱们可以想个办法,让皇上放弃追查对食。这样王爷在宫中势力便可保全!”

“这倒不失为稳妥之策。可是父皇整肃后宫之意甚坚,想让他放手,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也没个准!”史复脸上露出一丝阴笑,“眼下已是三月底,马上就要入夏。立夏一过,北京雷雨便就多了起来。咱们可以借此天时,给皇上送份迁都大礼!”见高燧一脸迷茫,史复遂将腹中想法说了出来,末了得意洋洋地道:“上天震怒,看皇上还敢不敢为所欲为!”

史复说完,高燧立时面白如纸,他呆若木鸡般立了许久,方呐呐道:“这也太狠了吧!多年心血化为一旦,这对父皇可是致命一击啊!”

“非如此不足以使皇上罢手!何况……”史复嘴角浮出一丝狞笑,“要他真就一命呜呼,那反而更好!”史复意味深长地道,“皇帝暴卒,朝中又人心浮动,殿下正好火中取栗,打东宫一个措手不及,一举鼎定乾坤!”

高燧目瞪口呆,半晌,他突然上前,揪住史复衣领,怒喝道:“杀不尽的建文奸臣!尔这是要借本王之手,为朱允炆报仇!”

“王爷放手!”史复一把将高燧的手架开,毫不畏惧地望着高燧扭曲的脸,道:“您要这么想,臣也无话可说。不过就算如此,可最后也是您赚了大头!”说着,史复回到自己的凳子前坐下,冷冷看着高燧,一字一句地道:“臣只是建言,是否采纳,全由王爷决断!”

狂热、畏惧、愤怒、贪婪,各种表情在高燧脸上不停变换着。直过了一盏茶功夫,他才默默走回案后坐下,淡淡道:“先把第一步做成。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说完,他又把目光对准黄俨,和颜悦色道:“黄伴伴,这事还需你相助!”

黄俨猛地一哆嗦,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滴落下来。这些年,这位大太监没少给高燧通风报信,但今天史复所言之事太过骇人。别说黄俨一向处事谨慎,就算他胆大如斗,想到此事失败的后果,也不禁汗如雨下。见高燧死死盯着自己,黄俨愈发胆寒,犹豫了许久,方嗫嚅道:“王爷,这可是要凌迟的啊!”

“黄伴伴!”高燧一脸无奈地道,“本王也是没有办法!不如此,¨‘w‘é‘n ‘r‘é‘n‘ ‘sh‘ū‘ ‘w‘ū‘¨我赵藩这次难逃大劫!”

史复却不似高燧这般温和,见黄俨畏惧,他冷冷一哼,道:“你和我赵藩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赵藩要倒了,您也没有好下场!”

“可是……”黄俨被逼得都快要哭了。

“黄公公!”史复重重地叫了一句,又语重心长地道,“公公也该为自己的将来想想。皇上已经六十二了!一旦他驾崩,太子登基,你该是如何下场?”

黄俨一下子面如死灰。迟疑许久,他终于无可奈何的一咬牙,道:“也罢!老奴这次就为王爷豁出去了!”

“黄伴伴高义!本王感激涕零!”高燧大喜,赶紧上前,一把抱住黄俨的臂膀,鼓励道,“你别担心,咱们好好谋划,必能万无一失!”



用过晚膳后,永乐在乾清宫御书房与瞻基叙了会话,又和随侍的杨荣下了两盘棋,待亥时一过,便打发他们告退。二人出去后,江保凑上来,道:“皇爷,今夜要不要去哪位娘娘那?”

永乐望了望窗外的天空,但见黑云密布,星月无踪,遂摇摇头道:“算了!明天还要上朝。叫马云把香汤准备好,朕沐浴后便就歇了。”

“阿!”江保答应一声,随即推门出去。永乐从书架上拿起杨士奇编的《历代名臣奏议》翻了会,待马云进来回禀香汤备好,方在他的侍候下进入澡房。盥洗过后,永乐穿了件轻薄的绸衫,返回暖阁休息。

进阁后,永乐命马云将蜡烛灭了出门,自己躺在舒适的卧榻上,一时睡不着,便在脑海中梳理近期的朝政。

经过数月的喧嚣和忙乱,大明朝廷终于步入正轨,各大衙门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公务,从南京迁徙过来的贵戚官吏们也在北京城里扎下了跟。尽管私下里,还是有不少人暗中怀念烟雨秦淮的富庶和繁华,但永乐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人终将习惯燕赵的朔风。

而随着朝廷的迁入,北京城内的营造工程也接近尾声。为了这次规模浩大的建设,天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甚至引发了山东的白莲教之乱。不过这一切终于告一段落了。工程结束后,大批工匠可以回乡安居乐业,户部也可以卸下一笔沉重的负担。而这座耗尽心血打造的大明新京,将大大改变天下的气运。从此以后,朝廷可以更加有力的经营东北,逐步将白山黑水间的万里沃土纳入华夏文明的版图。而数千年来屡受胡人威胁的北疆汉民,也会因为天子戍边的壮举,获得华夏朝廷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是他们在之前数千年中从未享受到的!每次,当永乐乘坐舆驾走出乾清门,看着巍峨庄严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他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这三座崭新的大殿,牢牢矗立在北京城的正中央,他们的存在,就如三根定海神针,体现出大明朝廷保卫华夏子民的坚强信念,象征着他永乐皇帝君主华夷、抚御天下的至尊地位!

不过,辉煌的背后,也总有着扰人心烦的忧患。当初二征漠北时,永乐本是打算在重挫瓦剌之余,也趁机扫荡漠北,间接削弱阿鲁台,从而造成瓦剌和鞑靼二部皆弱的局面。但在击败瓦剌的过程中,永乐却突然发现沈文度向瓦剌走私精铁,进而察觉到高煦有谋反之意,于是不得不提前班师。而正是这次仓促的班师,给后来的局势发展留下了隐患。明军退兵后,阿鲁台趁瓦剌元气大伤之际东山再起,接连对其发动猛攻,掠夺了大批人口牲畜。鉴于早年狂妄自大,触怒明朝从而引得永乐一征漠北的教训,这次阿鲁台乖觉不少。他一边攻打瓦剌,一边毕恭毕敬地向明朝称臣纳贡,并严禁部属袭扰大明疆土,以避免再度引起朝廷不满。

对阿鲁台的小算盘,永乐也不是不清楚。只是一来其持礼甚恭,二来这些年朝廷开运河、修报恩寺、建武当道观、营建北京,土木工程是一个接着一个;交趾连绵不绝的叛乱和郑和下西洋,也极大消耗了朝廷的财力,所以永乐也不想再和鞑靼开战,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朝廷的这种慰抚,使阿鲁台得以夺回漠北霸主的地位,而几年生聚下来,鞑靼实力大有恢复,对朝廷也逐渐不再恭敬。今年初,鞑靼使臣脱脱木耳入朝纳贡,竟在边境劫掠行旅!消息传回北京,永乐敏感地从中察觉到阿鲁台态度的变化,立即敕谕阿鲁台,饬其约束部属。

现在去鞑靼的使者尚未返回,也不知阿鲁台是何态度。想到这里,永乐不由一阵心烦——阿鲁台就是一头桀骜不驯的草原孤狼,当初自己除恶未尽,给了他死灰复燃的机会。现在,鞑靼已经重新壮大起来,如果阿鲁台就此翻脸,那自己要不要再征漠北呢?如果不征,那不仅朝廷威风扫地,阿鲁台骄横之下,没准愈发下定决心南侵中国。可要是征,那又将大大消耗国力。虽说现在北京工程已经告毕,但朝廷用钱之处依然不少,北疆百姓为营建北京已经辛劳有年,现在亟需生息,再征发他们为役,必致民怨沸腾。

“难啊!”躺在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