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庙东轶事 作者:垂钓老人-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淹没了门楣,一口一口地吞噬着支撑屋顶的土墙,继而浪头又一下一下,不停地舔噬着屋檐,就这样,黄水还在一寸一寸,不停地往上涨。遭难的人们目睹着眼前这触目惊心的情景,心急如焚,害怕极了,一时没了主意,不知怎么办才好。有些急中生智的人连忙把自己的娃就放在被水漂浮起来的大锅或者是大木盆里。这时,本能的求生欲望压倒了一切,他们什么都不想了,心里整个只装着一个字,那就是“活”—“我要活!我得想办法活!”
  然而他们最害怕、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在他们还没想清楚眼目下到底该怎样“活”的那一刹那间就发生了。四面响起了一声接一声的“嘎巴”、“扑通”,“嘎巴”、“扑通”,让人一听就毛骨悚然的巨响。支撑房屋的墙壁被水浸湿透了,原本很坚实的墙基开始变软,再也支撑不起它上面那沉重的屋面及屋面上那些危在旦夕的人们而坍塌了,组合在一起构成屋顶结构的大梁、檩条、椽全部散架甚至折断,在水中散乱地漂着,不由自主地互相撞击。无路可走逃到屋顶上的人在绝望中也纷纷掉进了水里,他们在水里扑通了没几下,有的当即就被黄水灌饱肚子,沉没下去,再也没能浮出水面—淹死了。有的情急之中竭力挣扎着,鬼使神差地抓住了里面放着自己孩子的木盆或者大锅边沿,他们在凶猛无比的黄水里,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始终不忘拼命地护持自己放在盆里、锅里的亲骨肉,和浑浊的黄水恶浪殊死搏斗;这些不计其数的落水人也有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意外地给抓住了水面上因房屋倒塌而漂来的一根木头,于是立马就把自己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它的上面—总之他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死里逃生。也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黄水里挣扎困了,乏了,体力消耗尽了,实在无力支撑了,不得已也就被这黄水打翻,卷进漩涡里,瞬息无情地吞没了。
  世代相传,都说秦始皇暴虐,焚书坑儒死的人多,灭绝人性,可是那事谁见过?即使那事是真的,现在看来秦始皇暴虐的程度也远不及蒋委员长此举之万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蒋委员长的扒花园口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蒋委员长比秦始皇,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据说秦始皇的焚书,所烧的只是关东六国的政治类书籍,至于秦国的书和社会上(包括关东六国)的那些自然科学类书籍,却一点儿也都没烧;秦始皇的坑儒,活埋的也只是关东六国那些日夜想着要颠覆秦王朝政权,复辟关东六国的士人。秦始皇这样做目的完全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情于理还都能说得过去,掩卷遐思,让人气愤之余多少还觉着秦始皇此举不乏明智。更不要说他所活埋的关东六国那些读书人也只不过区区三五百。从这些方面说来,他就更远不及蒋委员长扒花园口之举的惨烈了。蒋委员长扒黄河花园口就根本不能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考究蒋委员长扒黄河花园口的初衷,当然或许是为了抗日,这尚可勉强能自圆其说,听起来间或也还能让人感愤:抵御外侮,无可厚非。可是让人无比钦佩的蒋委员长,也不知道想没想过,自己所豢养的几百万正规军,强悍无比,天下无敌,尚且在肆无忌惮的日本军队面前一筹莫展,无济于事,而区区的黄河水,毫无主观意识,更谈不上有什么理智,也没吃你的一颗皇粮、花你的一分钱军费,能为你把横冲直撞、肆意妄为,加之装备精良的日军怎么样?你这样做岂不是在掩耳盗铃、画饼充饥吗?你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用黄河之水去淹日军,结果淹没淹得了日军?也不知道想没想过,这黄水到底淹的会是谁?我可亲可敬的真命天子呀,堂堂的民国大领袖!这些你可曾知悉,事后又是否心安理得?你再高明我想也不至于“高明”到如此地步。这难道是“蠢”?蠢,我想你大概还不至于如此之蠢。解释只有一种,在这位道貌岸然的伟人心里,可能庶民百姓根本就不值一文,对他来说,弃之就如弃草芥,根本就无所谓。纵然如此,但也不能南辕北辙,脊背痒痒挠腔子—难怪最后落了个逃之夭夭的结局。他做国君可能压根就不懂得“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载舟以覆舟”的道理。看来再一世他还得好好再读一读《荀子》,以提高自己做国君的素质。
  话说位于华北平原上的安徽、河南一带的百姓被一发而不可收拾的黄河水瞬间淹得哀鸿遍野,无家可归,叫苦连天。他们有的拼死拼活,好不容易从黄水里拣得了一条性命,心里怨谁?恨谁?能去投诉谁?都不能。而只能自己涕泪涟涟,携家带口,四下里逃荒寻求生计。难民一时到处都是,简直多如蝗虫一般。这些难民们当时要想让国民政府救助救助,那恐怕是做白日梦。国民政府此时内外交困,连连迁都,犹如泥菩萨过江,连自身都实在难保,甚或一再在求救国联,哪有余力救助他自己属下,由他自己高明之举一手所造成的这些灾民呢?难民们只有扶老携幼,沿途乞讨,适彼乐土,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寻求自己早已模糊了的那伊甸乐园。为了活命,他们在逃难的路上拼命挣扎着。无以充饥,他们吃剥下的树皮,吃挖出的草根……大凡难民们所经过的地方,四野的树就都被剥去了皮,白哗哗一片,尸横遍野,老鸹乱飞,野狗肆意啃着死人吃,让人看着无不寒心而闻风丧胆。
  这些被从花园口冲出来的黄水淹得流离失所的难民们像潮水一样,顿时向着四通八达、繁华似锦的郑州市蜂拥而来。郑州尽管再怎样富饶,物阜民丰,可怎么也禁不住这么多蝗虫般的难民进入。人满为患,郑州市立马就超负荷了,社会秩序随之也就紊乱起来。
  在这蝗虫般多的逃难人里,夹杂着一家有幸四口—父母、姐弟—都逃离了水患而离乡背井的人。老汉姓刘,女儿叫碧霞,儿子叫大勇。他们一家人随着逃难的人流,也来到了郑州市。可是此时郑州市里满街都是难民,台阶上躺的、街当中坐的,把来往行人的路都已经阻挡住了。讨饭吃的乞丐们一个接一个,像走马灯似的挨家挨户走着要饭吃,简直让郑州的住家户应接不暇。他们即使再乐善好施,哪里有那么多的食物来施舍给这么多的难民吃?这么多的难民谁又能都供给得起他们饭吃?可想而知,讨饭人自然也就有不少成天都讨不着吃的东西而空着肚子的了。他们要想讨到饭吃,也就只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你看,这时他们光讨饭的形式就五花八门,异彩纷呈起来:有靠唱小曲讨饭吃的,有靠吹笙箫等乐器讨饭吃的,也有靠摆摊卖艺讨饭吃的,还有靠谝快板、耍杂技或者说山东快书讨饭吃的。这些难民们一进门口里就热情洋溢,滔滔不绝地念叨起来:“来得巧,来得妙,老爷吃饭也来到。”这话让人猛一听倒还觉着顺耳,可是细一琢磨,反而弄不清这行乞的和施舍的,他们之间究竟谁是“老爷”了。不过讨饭的难民们不管怎样挖空心思,花样翻新,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厄运的。他们整天还是饥肠辘辘,饿得眼花、腿软、心慌、气短,走不动路。
  可惜刘老汉一家景况更惨,这些诸多讨饭吃的门道他们全都不会,因此就总想能够找一个出力下苦的活儿干着混饭吃。可是郑州市一瞬间被难民给拥实了,能够有多少下苦出力的活需要人干?劳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刘老汉一家辛辛苦苦地找了好长时间,也没能找到一个实在的活儿。靠碧霞、大勇讨饭,青年娃们要饭很少有人给;靠刘老汉、老婆要饭,怎能养活得了一家四口人?好不容易女儿刘碧霞在一家纺纱厂找到了一份活儿,但是在纱厂干活时间长,噪音大,空气十分的干燥污浊,更不要说一个人还得要看好多台纱车,一天到晚连喘口气的空儿都没有,能累死人。刘碧霞把脚都跑肿了,一回到家腰疼腿酸,躺下身子就都站不起来了。这些都不消说,为了养家糊口刘碧霞她什么苦都能吃得下,可是毕竟工钱给得太少,一天累死累活才能挣人五毛钱。你想想,一家子四口人,这点儿钱能够用来干什么?就这样还是干一天算一天,一天不去干就没钱了。反正日子还是没办法混得下去。
  他们一家人看看实在在郑州市呆不下去了,就四处打听,想另外找个地方去谋生。后来刘老汉听人说陕西关中地方好,有人已经去那儿了,在那儿的日子还能稍微好混一点儿,于是就毅然携家带口,离开了郑州市,不远千里,随着逃难的人群又向着八百里秦川的关中颠沛流离而来。从郑州千里迢迢要到关中而来,单靠步行那是不行的,如果步行,沿门乞讨,到不了关中,人早就会被饿死在路上了;坐火车他们又没钱买票。刘老汉一家人就看其他难民的样儿,晚上乘着火车站上的工作人员不防备,在火车离开车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鸣了最后一声长笛之后,就急速爬上了往西开的货车车篷顶子,身子紧贴着车篷,两手死死地抓着车厢篷顶上的某个东西。
  火车一瞬间就开动了。刘老汉一家人和其他同路逃难的人一样,提心吊胆地趴在车篷顶上,双手扒紧车篷,随着火车的西开,向着关中逃条活命来了。火车开到了灵宝、阌乡一带,突然又给停了下来。刘老汉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连忙惴惴不安地向周围的同伙儿打听。同行的伙伴们这才有人告诉他,这里是离陕西的东大门—潼关最近的地方,再要往前走不了几站路就是潼关了,一过潼关就算是进入了陕西的关中。刘老汉听着这话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多少有了一种欣喜,禁不住说:“啊,总算是快到了!这下可有盼头了。”不想,这些人又接着说:“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其实最难走的一段路才在后头呢。火车现在之所以在这里停下来,不再往前开,是因为白天不敢从这儿开往潼关—再往前走不多远,与山西就只有黄河一河之隔,黄河北岸的山西省早已都被日寇占领了。日寇在黄河北岸的风灵渡架起了很多门大炮,虎视眈眈,整天都在窥伺着黄河南岸陇海铁路沿线的动静。他们一旦发现有情况,立即就会开炮,猛烈狂轰烂炸。这一门门大炮就像是一只只凶猛的老虎,已经把我国横贯东西的铁路运输大动脉-----陇海线的交通基本上阻断了。火车白天一开到阌乡这里就只能停住,必须等到天黑以后,才能试探着偷偷往过溜—人们把这一举动叫作‘闯关’。”
  火车车厢顶篷上趴着的那些难民们此时又饥又渴,但是他们惟恐火车站上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赶他们走,所以都只好悄悄地潜伏在那里,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好不容易熬到了天黑,西逃的难民们一个个紧缩着颤抖的心,捏着一把冷汗,准备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闯这生死攸关的一关。火车这时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加足了水,上饱了煤,憋足了气,开始缓缓启动了。火车一开动似乎就憋着一股子劲,像是一匹脱缰的烈马,“噗嗤、噗嗤”,豪迈而急促地喘着粗气,迅速地在提速,发疯地奔驰了起来。它每驰过一根铁轨和另一根铁轨的接茬处,就都要发出一声让人魂飞魄散的“喀嚓”声,随之车身也就会有一下剧烈地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