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战在边上不住的端茶倒水。萧炎打趣道:“都是统领了,还端茶倒水……”。
高战回来以后就把黄善去见杨太的事对萧炎说了一遍。原来杨太被官家特封为正六品的飞骑尉,临安府军器少监。十日后赶赴临安上任。
杨太接旨以后到时到军营找萧炎,但见萧炎正在忙着整军,不知怎的竟然没有去见萧炎。要在以往杨太从来不避讳,但是现在是怎么了!在接到高战传来的信说今晚到王元贵的店里给黄善接风洗尘,何为自己践行的邀请后,杨太在来的路上向着。
看着波光粼粼的秦淮河在两岸的光影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亮着。杨太借着微弱的照射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难道我这样做真的不对吗?想起以前的往事,杨太那稍显忧郁的面庞,慢慢地又变得坚定起来。他依然是我的兄弟,只是现在还不是告诉他真相的时候,终有一天他会理解我的……”。想到这里杨太看着被风吹得慢慢模糊的身影,抬起头来长叹一声,朝前走去…
黄善接到萧炎和陆琛联要为他接风洗尘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和守卫建康府库的卫兵在打嘴官司。原来黄善在给杨太传完旨后,便带着几个随从匆匆赶往府库。
他知道临来的时候官家的意思,任命萧炎乃迫不得已,但是又不放心。自己是官家的心腹,又想着来建康来捞点好处,便自告奋勇请旨来建康宣旨。谁知第一次便办砸了。到第二次的时候不但没推掉宣旨的差事,还又搭上了个建康留守,常驻了。
果然一来,萧炎就没给好脸色看。便是那些笑眯眯的建康官员也个个都是心怀鬼胎,明显是站在萧炎那边。想到这里黄善悔的肠子都青了,在临安好好的,为了捞点好处,弄到这步田地。要不是怕疼,他早就自己抽自己耳瓜子了。
临来官家的话还在耳边,“……,担任建康留守一职,此正国家危难之际,早日组建强军……,黄卿乃朕最信任之人,此次去建康,必不负朕望。”
当自己提出募兵的军饷和兵士的甲胄器械时,官家竟然说要自己自行解决。当时我是眼泪哗哗地!所以一来到建康传完旨意,黄善首先想到的就是府库。想凭着自己建康留守的身份,先把府库查点清楚,然后在控制起来。手里有了钱,那募兵也就不会问题了。谁知来到府库以后,那府库守卫说没有萧炎的命令谁也不得进去,任凭黄善威逼利诱就是不行。就在这时候那个在黄善眼里极度可恶的萧炎的亲兵高战又来了,说是晚上给黄善接风洗尘,这才作罢。
黄善虽然怒火中烧。但是从第一次见萧炎,看到那冷峻的眼神,和那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吃人的表情,好像留下了后遗症,每一想到就不由自主感到一阵寒意。
怀着两种复杂的心情,黄善带着几个随从朝着约定的地方赶来。老远,接着门口的灯光看到酒楼门口影影绰绰站着不少人。“怕是来迎接自己的吧”黄善的心情稍微松了一下,整了整衣服,有调整了一下表情,满含着微笑迎了上去。
“留守大人,终于等到你了。”陆琛站在前面含笑抱拳迎道。
果然是来迎接自己的,不由也笑着道:“陆大人客气了,黄某新来乍到,哪敢接受各位同僚如此厚意啊”。话锋一转说出同僚俩字,拉进一下距离,顺便也告诉一下众人,我才是建康的老大。
萧炎站在陆琛旁边也一改往日对待黄善的表情,一拱手满脸笑容道:“留守大人能来建康,那是建康百姓的福气啊”。
黄善见着萧炎表情,一下子还不习惯,但是脸上还是那千篇一律的笑容,拱手道:“萧将军年少有为,以后还要多多关照。”
然后其他的一些官员见萧炎陆琛都满脸堆笑的与黄善打招呼,也都纷纷上去寒暄。一时倒也气氛融洽。寒暄完了之后,萧炎招呼人安排好黄善的几个随从后伸手请黄善到楼山落座。
能来楼山的也不过就是建康府的几个五品以上的官员,落座后见菜已经开始上了。陆府尹作为建康的知府当然是主陪了,他起身亲自给黄善填满酒之后,又招呼大家填上酒,笑眯眯的开口道:“诸位同仁,第一杯酒我们先敬皇上,黄善大人作为钦差理当代皇上满饮此杯”。黄善听得心里舒服,笑眯眯的和大家一起喝了。
陆琛有给黄善倒上第二杯酒,说道:“第二杯酒,我们敬留守黄大人。不辞劳苦与我等共守建康,为国为民,此乃我等之楷模。
“第三杯,留守大人乃我们建康最高长官,深的官家信任,乃我建康的的定海神针那,我们建康大小官员必将全利配合……”。
不愧是宦海老手,几句话就说的黄善心里像猫抓的似的,喜悦难耐。几杯酒一下肚,再加上在座的刻意逢迎,萧炎也是了哈哈的不住的敬酒,一来二去现场的气氛就热闹起来了。
酒酣耳热,话也就多了。一时间屋内“是唾沫与马屁齐飞,谎言与虚伪一色”。
与此同时,建康府库。一支长长的队伍拖着黑色的影子正从府库内手拉肩扛的慢慢向外移动着,不是还出来一身轻和“快点,轻点”。
第四十九章:杨太走。黄善怒
一大早起来,在帐外练了一通拳脚,出了一身的汗,萧炎觉得舒服了不少。昨晚上的一通海喝,让萧炎早上起来是头疼欲裂。昨天到底说了些什么,根本就记不清了。
坐在大帐里吃完高战打来的早饭,萧炎盯着挂在帐后的建康地图不停地在琢磨着什么!
“这建康的城池应该说是建的不错的,北面紧邻长江,西北方向是高约一百多丈高的狮子山,狮子山的余脉向南绵延,一直到秦淮河的长江入口处。高大的城墙就沿着山势修建而成,山下是十几丈宽的护城河,从秦淮河沿城下一直贯通到玄武湖,玄武湖的。整个建康城是被宽阔高大的城墙团团围住,这可称得上是易守难攻。萧炎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好似固若金汤的建康城屡屡被金人攻破呢!
萧炎望着地图思索着,高战进来看到萧炎望着地图出神,悄悄地把吃剩的东西收走。萧炎听到高战拿碗的声音,随口问道:“什麽时候进来的?”
“刚进来”。高战回道。
“啊哦,我怎么没听到呢!”萧炎自言自语道,然后又在盯着地图。
“你入神了将军”。高战临出门说了一句。
萧炎的脑子好像一下子清醒过来了。“是啊,太投入了。”喃喃自语着退了几步。
“北面,没问题。西面,江宁县在建康的外围。只有一道篱笆围的墙,应是最薄弱的地方,但江宁县里港汊纵横,金人善骑射,不善操舟水战。而且过了江宁,不远就是秦淮河的内河,河对岸是建康城高大的城墙,金人的优势在这儿发挥不出来。只要加强警戒,没问题。北边,嗯萧炎自问自答的点了一下头,对面的将军山只要筑上一座小城,屯上两千人马,就没问题了。东面,对。为什麽金人每次都是从东北角的马家渡登岸。这一片地形开阔,利于金人展开攻城的一些大型器械。
萧炎顺着城墙往下看,在东北角玄武湖,旁边是蒋山(钟山)。对就这里,一定要建一座外城,最少要容纳一万人,而且要顺着玄武湖的东北角在修筑一道城墙,和建康城连起来。做到互相支援,互为犄角……
正在想着,帐外传来高战的声音,“杨军师是您来了。”
萧炎一听,心里一愣。本来昨天晚上萧炎准备找杨太好好聊聊的,但一时喝多了也就没去,还准备今天去找他呢!
萧炎掀开帐篷迎出来,见杨太正走过来。不由笑道:“大哥,这麽早。我还打算一会去找你呢。”
杨太看着笑容满面的萧炎,眼睛一酸,道:“我是向兄弟来辞行的。其他兄弟都说过了,昨天没见着你,今天一早就来了。”
虽说知道杨太要走,但是一旦听他自己说出来,心里还真不是滋味,萧炎的眼眶一红,没控制住眼泪下来了。杨太看到这种情形自己也是控制不住的流下泪来,什麽话也没说,两人一下子抱在了一起。
过了良久,萧炎控制好情绪,道:“大哥,朝廷里的人太狡诈,大哥此去多加小心。”
“放心吧兄弟。”杨太安慰萧炎道:“大哥你还不相信吗?”
“大哥,到底……”萧炎欲言又止。
杨太知道萧炎要问,为何要离开水寨,去做这么个芝麻绿豆小官。于是叹了口气道:“兄弟,我也舍不得离开水寨,离开众兄弟。更是舍不得离开你啊!不过大哥还有些事情要去做,不走不行啊。‘萧炎看着杨太,也没问他,只是说了句:“我理解,但是不论大哥将来有任何难处,那就是我萧炎的难处。”
想了一下然后又问道:“我看大哥带来的那六个兄弟,还都精明能干,带上他们还能有个帮衬”。
“我带杨钦和黄佐两人就行了,一个芝麻绿豆小官,前呼后拥的容易惹人关注。你这边也去缺人手,他们四个留下来帮你。”杨太说道。
萧炎沉吟了一下道:“也好,毕竟临安离建康也不远,有事两天就到了……“说到这里萧炎迟疑了一下。
杨太问道:“兄弟有什么为难的事吗?”
“没有”。萧炎接过来,道:“大哥还记得王伦吗?”
见杨太点了一下头。“王伦现在是朝廷的参政知事,权力很大,大哥万一有什麽事可以去找他。”
看着一脸不解的杨太:“大哥不必问了,说来话长,等有机会我会细说给你的。”杨太点了点头没再问什庅,:“兄弟,你自己多加小,我这就走了。”见萧炎要送自己摆摆手。
转身就走。看着边走边耸动肩膀的杨太,萧炎又不争气的留下了眼泪。
在杨太的身影即将转弯的时候。萧炎突然想起了什么,再高战耳边说了句话,吩咐高战速去告诉杨太。
送走了杨太,回到帐棚里,萧炎脑子是一片混乱。什么都想不进去,干脆躺下睡觉。
萧炎在睡觉,那一帮建康府的官员,可就没这么舒服了。一大早,黄善不顾昨夜宿酒那还在炸的脑袋,就来到位于东城的建康府衙,把陆琛给叫起来,要他带自己去府库。
陆琛昨晚也是宿酒未醒,这时头还昏昏沉沉的。见黄善来了,没办法一边吩咐人去叫府库司的主事,一边强忍着睡意陪着黄善朝府库走去。带到了府库的办公的地方等着。
过了好久才见那主事挺着个大肚子气喘喘嘘嘘的跑来。过来之后陆琛望着一头是汗的主事先是假意训斥了几句,知道黄善打圆场,才吩咐主事把府库的账本拿出来,供留守大人查看。
那主事招呼人和他到隔壁的房间,搬出了一摞摞的账本。在放下的时候还激起了一阵灰尘,呛得黄善好一个咳嗽。
黄善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对着陆琛道:“陆大人,这些账本我就不看了,还是到库里看一下吧!”
陆琛听了黄善的话看了一下那府库主事,强忍着憋住心里的笑意,道:“府库里阴冷潮湿,还脏乱。府库里的东西都在账上,在这儿看一下实在不行再到库里。”
黄善一听也不好说什么,于是用手抚了抚账簿上的灰尘拿起一本,看了起来。
陆琛坐在那里纹丝不动,面无表情的看着黄善。过了好大一会,黄善看到账簿实在太多,就站起身来道:“陆大人这几年在建康真是劳苦功高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