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运…20巨大的机身从低空掠过的感觉充满了震撼,尤其当亲眼看到这庞然大物降落的时候,你会由衷敬佩能让它飞起来的那帮家伙。
在巨大的机身衬托下,建议跑道显得单薄而瘦小,仿佛不堪重负一般迎接着运…20机群的降落。
起落架和减速带让飞机从滑动到静止只用了很短一段时间,而飞机堪堪挺稳,一群地勤就如同蚂蚁一样围拢上去将整架飞机团团围住。伴随着庞大的机腹舱门被开启,一具具身穿着装甲的士兵从机身内部走了出来,整齐的齿轮声为他们的动作增加了一丝震撼,也平添了一点威武。
随着飞机的不断降落,装甲步兵也在逐渐增多,很快的原本空旷的停机坪就站满了全副武装的装甲步兵。
张曙光作为接收者很快来到现场,看着在巨大的飞机衬托下显得有点渺小的士兵们,他迈步走了过去,而当对方看到他,并且开启面罩后,原本从容的张曙光却也变得不淡定起来。
面罩下面,是一个个面容肤色各异的士兵,从他们的外貌和气质可以明显地分辨出他们绝非中国人,而当他们开口之后,也印证了张曙光的猜测。
领头的一名上士用一口根本不标准甚至很难分辨清楚的中文向张曙光报告着,后者费了很大劲才听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含义——已经全员到达请指示。
张曙光没有下达指示,而是低头看了看对方胸口的电子铭牌,上面显示着一个日本名字。张曙光的感觉变得更加怪异了。
“所有人都有了,按照预定编队,分别进入以下集结点,等待下一部作战命令。”张曙光一边说着,一边用自己的指纹解开电子密令,将其中的内容通过广播方式发送到各个装甲的电脑上。
原本整齐划一的装甲编队在命令下达之后迅速分成几个区块,而后很快脱离停机坪向各自的集结地点进发。
张曙光一直目送着所有人离开,心中的疑惑才一下子从面孔上表现出来,他思索了片刻,却始终无法为自己找到答案,最终重新解开电脑锁,向殷勇发出自己的疑惑。
短报文在稍后得到了回应,殷勇的回答只有几个字,回来再说!
看到这回答,张曙光苦笑了一下,转身钻进一直等待着他的车内,迅速驰出临时机场向殷勇所在的位置奔驰而去。
车子很快到达了伪装下的指挥部,张曙光刚刚走进去,殷勇就招手将他叫了过去。
“兵源不足,我们只能这么做。”还未等张曙光开口,殷勇就率先回答道。
“他们可不可信?”张曙光反问道。
“不知道,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了。”殷勇说这话的时候,刚刚用手指在沙盘上画出一个圈,而圈的中心则是德黑兰。
“下一步,我们要进攻德黑兰。”殷勇终止了之前的话题,转而说道。
“那里除了驻守的一千名装甲士兵外,还有从两伊边境支援过去的五千个士兵,我们的兵力即便包括补充过来,恐怕都无法与敌人匹敌。”殷勇的计划张曙光早就知道,但他一直不认为可以成功。
“知道为什么要让你撤下去吗?”殷勇抬起头看向张曙光,后者点了点头。
“敌人从一千增兵到六千,意味着他们的补给也将扩大一倍,当补给线没有在预想中打通时,无形中将他们的消耗扩大六倍。”张曙光思索片刻后说道。
“不仅仅如此,实际上,这是一次我们逼迫敌人进行的一场决战,在我们具备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完成一次决战。”殷勇看着张曙光,同时按动按键,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力量对比。
“时间对敌人有利,如果给他们以时间,那么他们可以积蓄出足够的力量,将整个伊朗纳入手中,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他们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斩断其一指,无限拖延他们可能发动的针对伊朗的作战。”屏幕一边,显示出双方的兵力对比,四千五对六千,虽然获得了增援,但双方仍然有着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差距。
“如果欧盟需要,可以投入一万到两万名士兵进行作战,但他们目前的补给情况最多也只能维系现在这个数量的士兵进行一场中等强度的局部对抗。虽然兵力上有差距,但至少不用面对数量更庞大的敌人,所以,值得一试。”殷勇说到这里,重新开启了电子沙盘,在那上面,各个部队已经进入到预定地点等待着下一步作战命令。
“总参如果给我们足够的兵力,我想现在恐怕我们已经在巴黎了。”张曙光想到这里,不无叹息地说道。
“你很清楚情况到底怎样,我们都知道,我们大部分的力量到底被谁牵制着,贸然投入的话,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再来一次仁川登陆。”殷勇说到这里,用力跺了跺脚,张曙光很清楚,他所指的敌人,就是地球背面的美国。
没人知道美国人现在到底作何打算,至少现在看来他们完全没有出兵的意图,但张曙光却很清楚,美国人不会作势欧洲被中国吞并的,他唯一不清楚的是,美国人会在什么时候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四千五对六千,那么,动手吧!”身边,殷勇在最后看了一次力量对比之后,调出命令下达频道,下达了作战命令。
※※※
欧盟指挥中心,伊斯坦布尔的战局就在刚刚才被控制下来。
中国人的突袭部队在完成破坏活动后,再次回到他们的船上,跨过海峡深入到土耳其亚洲部分的国土内。也正是因为敌人的离开,局面才被称之为得到控制,实际上,在敌人离开后很长时间之后,援军才姗姗来到城市外围。
可惜,援军的到达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海峡的交通早已经被中国人破坏殆尽,当然,最让欧盟指挥部的指挥官们感到愤怒的是,中国人做出了比破坏桥梁更坏的事情。
就在刚刚统计报告显示,在敌人的刻意攻击下,工兵团全团一千余人只有三十人在攻击下幸存,所有架桥所用的机械都被敌人破坏殆尽,这样彻底的破坏,让打通补给线变得遥遥无期。
“我们的其他工兵团在那里。”终于指挥官不耐烦的大声质问道,他从没想过,这一桥会有如此大的波折。
“我们只在这里布置了一个团,其他州桥部队还在内陆,调他们过来,至少需要二十四个小时。”身后有人回答道,而这个回答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前景一黯。
“那么,二十四个小时之内,前线部队要怎么办?”指挥官愤怒地质问道,所有人都没有想要回答他提问的意思,纷纷将目光转向别处。
“现在,看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祈祷敌人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虽然很清楚祈祷对不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毫无作用,但指挥官仍然低声说了一句。
或许是配合他的感叹,大屏幕上,一直播放的前线画面在闪烁了几下之后,忽然变成蓝屏,而同步的扬声器却在之后响起一片密集的枪炮爆炸声。
“敌袭!”喊声从扬声器里传来,之后戛然而止。
※※※
伊朗首都 德黑兰
刚刚退却敌人再一次出现了,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似乎没打算再次离开。
在几乎相同的攻势展开之后,军工们开始跟随在锋线部队的身后修造起工事,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在与中国人对战的战场上,习惯于灵活的中国部队从没打算让自己固守在一些他们认为毫不重要的位置。而现在看来,中国人似乎对于德黑兰已经志在必得。
战斗在经过简单的等待之后随即拉开序幕,伴随着清晰的号声,德黑兰已经千疮百孔的公路上,忽然出现一排排排列整齐的装甲步兵。
战斗在刚一接触之后就迅速爆发,组成锋线的装甲士兵很快在敌人的攻击下分散开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进攻方就此放弃,实际上,随着部队的散开,整个德黑兰锋线上顿时响起密集而嘈杂枪炮声。
欧洲人没想到,战斗刚一开始,中国人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与他们打起消耗最大的巷战,但作为防守一方的他们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在敌人分散兵力之后,很快也尾随着分散,双方的兵力随着放大,迅速融合到一起,惨烈的装甲搏斗也随之展开。
中国人全新投入的作战装甲,在刚与敌人接触之后,就表现出不俗的战斗力,相比于曾经的作战装甲,这一批装甲的尺寸似乎要小一些,但作战能力却并没有丝毫缩水,不但如此,每具装甲都在配备了足够的火力之外,还装备了一只锋利的铁锹。
而这铁锹也成了欧盟士兵们的梦魇。
所有人都知道一具装甲所能具备的战斗力,但却没几个人知道,当一具装甲挥舞着铁锹出现在人群之中又有着怎样恐怖的破坏力?
第三十二章 中国目的
说服一个人所要耗费的能量恐怕要比打一场激烈对抗的篮球赛还要多许多。至少对于现在的丁文彦来说,他全身已经疲惫的有点虚脱。
不过可惜的是,虽然累的想要在床上躺一会,但这也仅仅只能停留在念头上,因为接下来,他还要参加至少两次会议,其中的一次则是决定作战计划是否能获得通过的委员扩大会议。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即便这个国家是由独裁者统治的,他也需要找到一群与他志同道合的疯子,更何况对于中国来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能让计划获得通过,恐怕并不仅仅是通过一定的口才和详实的资料,对于统治国家的政治家们来说,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战争。
没人喜欢战争,丁文彦也不喜欢,但他很清楚,对于中国来说,战争是必然的事情,它的发生与否和喜好没有任何关系。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进而说服这些人,首先要让他们知道的,就是自己不是一个战争狂人,虽然他自认为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战争贩子。
就在丁文彦思索着自己的措辞和配合发言的每一个动作时,门被推开,身材欣长俏丽的服务人员对他微微点点头,做出邀请的手势,丁文彦见此情景,扔掉手里的电脑,深吸了口气走进微微敞开门的会议室。
会议室内,有烟,但不浓郁,围坐在长桌两旁的人多数都在电视上耳熟能详,即便有几个陌生面孔,但细细回想一下也都能从某个记忆里找到回忆,而这些人,就是主导着中国走向强大的人。
丁文彦走了进来,迎向他的是齐刷刷的眼神,这让他心头萌生出一股少有的拘束感,连带着动作也有点僵硬,不过,在不引人注目地吸了口气之后,他缓步走到唯一的空位上,敬了个军礼后坐了下来,将手里的发言稿放在面前。
“直接说吧,不要看稿子了。”就在丁文彦准备将自己已经熟稔的开头照本宣科念出来的时候,声音已经传来,他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在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面孔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是啊,我们不需要被说服,你只要把理由告诉我们就行了。”另外一个‘熟人’接口道。
“不要吓坏小朋友,有些事情不一定要按照你们的意思那么直截了当嘛。”一个人打了个圆场,这让丁文彦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下,但对方随后的一句话却有让心情重新绷紧,“但是,你要为你的话负责任。”
“好吧,你说吧。”终于,坐在最前面的一号首长开口道,众人也都重新将目光聚集到丁文彦身上,“你应该很清楚计划意味着什么,国家将维持付出一个五年计划,并且很可能收获的是一个失败,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由,还有值得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