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杨载福的水军退守湖口的当天,我的军队也紧随而来推进而至;杨的水师紧紧扼守住与湖口县城北面的长江水路通道与县城遥相呼应,同时总兵王明山也率领四个“山字营”的湘军陆师占据了湖口县城;杨载福与王明山一水一陆成为封锁湖口至梅家洲的水路屏障,只有击溃他们夺回湖口才能打通与陈玉成部的连接。
然而当前的形势却比想象的糟糕,王、杨二人是下定了坚守到底的决心,连日以来他们闭门不战,做出准备长期拉锯的态势。
对面的中军大营里,我焦急地来回踱步,上番的偷袭被湘军水师的强大火力瞬间逆转,我还是心有不甘,但现在敌人又坚守到底,该如何打破这道障碍呢?将领们陆续聚集到我的营帐中,我赶紧向他们问计:“如今敌人扼守湖口,我军推进受阻,不知大家有何建议?”
周竹岐对着地图道:“目前来看,增援围攻九江的彭妖后,湖口至梅家洲江上还有大约三万杨妖的水师,而县城里的王妖只有两千兵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先易后难,争取先歼灭王妖这两千陆师拿下县城。”
说的跟废话一样,城南地域起伏狭小,东北面又靠近长江,如果不是江上的杨载福水师在一旁策应,我早就率大军碾过去了;就凭王明山那两千兵力和那矮小的县城城墙,要拿下湖口县城是易如反掌。
“问题的关键就是那杨妖的水军,只要他的水师在江边一天,我的军队就无法安心向城内推进。”刘继盛摇摇头说道:“卑职以为,湖口易攻难守,杨妖他们坚守于此的目的就是为了拖住我军,只要我军晚一日与陈玉成将军会合,九江的形势就危险一日。所以卑职认为这一战应当打,而且要速战速决!”刘继盛的思路没有问题,这一战确实要快打,但具体怎么打他却不说出来。
我沉默片刻没想出啥来,转头又问黄文金:“黄将军,你坚守湖口这么久,对这里的地势地形应该很熟悉吧?”
黄文金指着地图说:“回殿下,湖口县城城小墙矮,不易防守,但县城西门与渡口连接,也就是说其实这渡口的地位甚至比县城重要,据此则可扼守住鄱阳湖的入口,屏障面很广,而且这里湖面较窄,极易渡河。”黄文金对着周边又介绍了一通,但我听明白一点,即县城与渡口及河岸之间隔着一片浅滩。
也就是说,湖口县城离渡口虽然不远但也隔着浅滩?不知怎地我突然心有想法,便问众将道:“王妖区区两千兵力为何敢死守湖口县城?”“因为有杨妖的水师在江上策应?”周竹岐不假思索地答道。
“如果我军绕过县城直接攻打渡口那会如何?”我又问道;黄文金不假思索道:“那我军将遭到江上的杨妖水师与城里的王妖陆师的夹击。”
“理论上说是这样的,但是王妖只有两千人,只能坐守县城,如果他们出击岂不是自取灭亡?”我说道,众将互相看看,都有赞同,我便继续说道:“兵法云:出齐必趋,攻其必救;我军绕过县城佯攻渡口,杨妖的水师必来阻击,若我军乘此机会夺城,那杨妖水师定来不及救应,两千守军定然守不住。”
对于我的提议众将都很惊讶,刘继盛道:“殿下的计策很不错,属下以为击破湖口的关键就是让杨妖无法及时策应县城守军,而属下以为殿下的计策应稍作修改,佯攻不是不攻,而改为袭击,如果杨妖真的识破不救,我军就顺势拿下渡口绕过县城直接进军梅家洲,此时料他县城里两千妖兵也不敢阻拦。”这真是个一箭双雕的两全之策,无论杨载福动与不动都会陷入被动,而我军则能一举夺过主动权,我当即表示赞同。
诸将也没有意见我当即下令,由黄文金率五千轻兵绕过城南远郊奔袭城西渡口,主力部队依形势待机。
黄文金当即率军出击,由于湖口城守王明山向城内收缩兵力,湖口远郊的村落根本无人守卫,黄文金用了半天便通过南面山区杀奔浅滩渡口,那里的几百守军大惊,很快便被杀散。
王明山在城头眼见对面的渡口被太平军攻占,又气又急几欲率军出战,但关键时刻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毕竟眼下手中只有两千兵力,他当即派人致书江上的杨载福寻求对策。几乎与此同时,杨载福也得到了太平军袭击渡口的消息,他甚是惊讶,本以为太平军会先攻打县城再向渡口推进,没想到敌人绕过县城直取渡口;关键时刻他定了定心神,扶须向幕僚们问道:“贼军不去攻城而去偷袭渡口,诸位有何见解啊?”
一位幕僚说道:“提督大人,发匪们不敢攻城就是害怕我水师策应,如今他们去攻渡口就是为了引诱我军去渡口增援,如果我军去了那湖口城没有照应就危险了。”杨载福点点头,但另一名幕僚又说道:“大人,若我军不去渡口阻截,那岂不是放任这里的长毛与对岸陈匪首打通联系,这岂不是与我军阻截长毛的目的不符啊;若我们放任他们过去会师,那九江那面就真危险了。”这位幕僚说得也有道理,众幕僚开始交头接耳,还有人提出分兵御敌,这时杨载福开始犹豫了。
经过短暂的沉默,杨载福终于下定了决心,高声对众人说道:“我军只有三万水师若是分兵御敌将很难取胜,杨某不才,现在被贼人逼得进退两难;诸位要知道,这次九江的会战主力是彭帅和李帅他们,我们只是负责堵截安庆援军的,现在进退两难,就只能有所取舍,失一县城事小,让贼援军会合事大;在下已决定,放弃协守湖口县城,立即前往湖口渡口堵截,誓要将贼军挡回东岸!”
于是杨载福立即挥全军赶往湖口与梅家洲之间的渡口,这样直接把湖口县城的东北面暴露在了我军的火力面前。
此时县城外的江面上已空空如也,我马上意识到杨载福是决定放弃县城去渡口堵截了,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等于是将湖口县城拱手相送,那我自然是不会客气了,当即令全军用东面向湖口县城发起进攻。
县城内的没有得到具体回复的清军总兵王明山在杨的水师撤走的那一刻就知道杨载福已决定放弃他,于是他当即带领两百亲兵在南门集结,就在我大军开始攻城的同时即开城门向南方奔驰而去,逃跑之急,甚至不曾回头看一眼。
失了统帅的清军很快放弃了抵抗,我军非常轻松的就占据了县城,半个月不到湖口城又被我军夺了回来。
就在我军重新占领县城的同时,杨载福也率他的水师抢在黄文金之前堵在了湖口渡口对岸的梅家洲,又一次堵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夺下了县城,打跑了王明山本让我有些许喜悦,但眼见杨载福的水师抢先一步又堵到了面前我顿时觉得十分不爽!
我当即令古隆贤率兵五千镇守新打下来的县城与周边村镇,我亲率近四万大军开赴城西渡口,与黄文金部会合;黄文金虽拿下了渡口抢下十几艘渡船,但杨载福的水师很快便赶往对岸梅家洲,抢先一步堵住去路。
我在湖边集结了三军,虎视眈眈地望着对面的敌军;正面强渡一定打不过杨载福凶悍的湘军水师,我犹豫再三也想不出个好办法。不能让手下将士拿生命开玩笑,我只得暂时收兵,辗转会大营再想办法。
不通过梅家洲就不能与陈玉成会师,不与陈玉成会师就不能速解九江之围;一旁的刘继盛、周竹岐和黄文金也想不出啥好办法了;就在我们犹豫无果之际,武昌那面传来了迟来的好消息。
张乐行率十万捻军南下入鄂,刚刚攻陷汉口北面的孝感城,直扑武昌而来。孝感失守,武汉震动,这对九江战局来说十分有利,现在到了湘军重要的抉择关头了。
我有些气愤张乐行接我命令为何这么久才赶到,据说捻军根本没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南下时还顺便去西面随州“玩”了一圈才过来,不过既然能来,及时威胁到湘军后院我也不说什么了,毕竟还没正式收编人家。
捻军大举南下,武汉震动;这其中最紧张的当属刚刚入主武昌的湖北巡抚胡林翼,说来胡林翼与这座城市也真是有缘,之前他历任湖北按察使和湖北布政使,但由于那时武昌尚在太平军手中,他只能在别处办公。现在刚刚升任巡抚,入城不超过半年就面临重大考验。
而此时的湘军首领曾国藩正在他的湖南老家为其父守孝,虽然不在前线,但曾依然通过书信与前线将领保持紧密联系,密切注视着战局;他虽然已经料到围攻九江的战役会十分漫长,但局势的急转直下却是让他也没有想到。现在捻军南下威胁重镇武昌,是不是放弃攻打九江回援就成了头等问题。
考虑到与自己交情甚笃的老朋友胡林翼尚在武昌城,曾国藩不禁愁云满面,最终他亲笔书信一封,飞速发往武昌胡巡抚公署。
曾的这封信意思是让胡林翼召集周边所有乡勇,动员一切力量坚守武昌城,曾国藩指出当前战局全都围绕九江展开,捻军兴盛于中原,南下入鄂无非是“围魏救赵”逼湘军回援,不见得真有攻打武昌的意思,曾国藩认为当务之急是坚持围攻九江直到夺取九江城。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胡林翼也致书曾国藩,他在书信中力劝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不要中“长毛”之计,让曾国藩等继续攻打九江,不要回援他武昌。
他们在收到彼此书信时都不禁露出笑容。
两位湘军头领同一时刻取得了一致的见解;断绝了支援,胡林翼立即开始率守兵连夜抢修城墙,囤积粮草;摆开架势准备迎接这些来自北方的大汉们的冲击。
捻军已经南下,但九江城下的湘军丝毫不见退兵回援的迹象,九江城下的湘军大将李续宾甚至在这几天加紧了进攻;看来清军不想就这么放弃对九江的围攻。
搁在湖口的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九江的救援战的形势已犹如一场无限扩大的赌局,现在武昌城成为新的赌注被清军压了进来,湖口、九江到武昌,事已至此就看双方谁先被自己那最后一根稻草压倒。###第六章 双拳合璧
十万捻军南下入鄂,武汉震动;然而无论是坐镇武汉的湖北巡抚胡林翼还是守孝在家的湘军首领曾国藩都识破了这“围魏救赵”逼湘军回师企图。所以他们毅然决定继续对九江城的围攻,而胡林翼则要以不足万余的守兵对抗十万南下捻军。
武汉三镇一日三警,随着湖广总督官文早已南下避难;胡林翼作为城内的最高指挥官,此时心里也是极为忐忑,他在半天内快速召集了周边的豪绅与团练组织防务,由于这里曾长期处于战争拉锯地带,胡林翼费尽周折只勉强凑足了一万多守兵。胡林翼虽然不确定捻军会不会全力进攻武汉,但他深知九江的战事已进入白热化,在此关键时刻,他这里是绝对不容有失。为了稳固武昌城守,胡林翼甚至做出放弃江北的决定,重点经营武昌防务。
于是捻军在张乐行的率领下轻松进入汉口,与武昌城形成对峙之势。
与此同时九江的湘军水陆之师也加紧围攻九江城,九江城守贞天侯林启荣率守军顽强抵抗,九江的攻坚战依然处于胶着。而我这来自安庆的援军依然被杨载福拦截在湖口梅家洲无法向西推进,我不由地望向中军大营内高挂着的地图,目光不自觉地移向一个粗点,重要的不是这一点,而是这一点上的那个人,即戚家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