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长江下游的工厂物资得以撤退。

第二,国际上对我之印象为之一新,也使我国在外交和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第三,打乱了日军的作战构想,强迫日军将主力转到湖沼山地间与我作战,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形之中,从而使我军处于有利的地形之中。

第四,使华北的我军处于有利的形势之中,尤其是山西的我军有充分的准备抗击进犯的日军,使山西的日军始终不能西越黄河,而这一点,是我方战略上最大的成功。

在这部抗战总结中,陈诚说了上海会战的四大好处,但他一句没提“四大好处”是怎么取得的,他忘了上海会战中伤亡的四十万将士。

而且,就是这所谓的“四大好处”,即便是真实的,面对四十万将士的伤亡也是极其不值得的,何况,这“四大好处”没有一样经得起推敲。

第一条,长江下游的工厂物资得以撤走。

其实,为防止战争爆发后兵工厂被敌轰炸、破坏或沦于敌手,国民政府已在两年前就开始将东部沿海的兵工厂西迁或归并他厂。

至于其他的工矿企业,一来上海本就不多,二来当时黄浦江和浦东沿海一带布满了日本军舰,因此,上海的工业和物资基本撤不出来。

长江下游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几个城市中,无非是一些纺织工业和轻工业,仅仅为了撤出这些少量的轻工业和某些军用物资而牺牲几十万人的生命,值不值得,傻子也能算得清。

第二条,国际上对我方的印象为之一新,并使我方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取得了成效。

这一点,倒是说对了,淞沪之战,使欧美各国对我国的抗日决心和部队的战斗力评价很高,但是,仅仅为了博得英美等国的称赞就不惜扔掉我几十万官兵的生命,值不值得,只有伟大的蒋委员长以及一些小小蒋委员长们认为值得。

至于我方在政治上取得了成效,也是说对了,淞沪战役之后,全国各党派、各势力、各阶层民众看到了蒋介石政府是真心要抗战的,因此,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可是,仅仅为了这一点,就必须付出我几十万官兵的生命吗?用别的方式,或用较小的代价就不能唤起全国人民和各党派势力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热情和决心吗?

第三条,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迫使日军将主力转到华中湖沼山地之中使日军处于不利的地形之中,使我军处于有利的地形之中。

这种寡廉鲜耻的话也只有以蒋委员长为代表的精英们能说的出来。

第四条,使我军在山西有了充分的准备来抗击日军,使日军不能西越黄河一步,乃是我方战略上最大的成功。

这一条,其寡廉鲜耻的程度不逊于第三条。

综上所述,淞沪会战只给我国的抗战带来了一个好处和成效,这就是陈诚所说的“政治上之成效”。

但是,显而易见,要达成这种政治成效,是绝不需要四十万奋勇将士做出此种惨烈的牺牲。

韩立洪写这个开篇时是带着气写的,他气的不是蒋委员长,也不是陈诚,而是某些砖家叫兽。

其中之一,是杭州大学某历史系教授出版了一本《蒋介石传》,其论调完全是抄袭五六十年前小委员长陈诚的原创成果。

真是可悲又可耻。

在文稿中,韩立洪明确提出了我军应主动撤出上海战场,并弃守南京,同时,彻底毁掉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以及所有主要的公路,然后在武汉和徐州组织大会战。

在上海,日军补给方便,没有后勤压力,但战线一旦拉长,拉到徐州或者武汉,那日本就将面临极大的后勤补给压力。

如果日军进军武汉,补给线只能走长江航道,而国民政府是完全有能力截断长江航运的。

如果日军南下徐州,战场将无限广阔,那我军就可以运动战袭扰攻击日军的补给线,必将给日军以极大的牵制,分散日军相当一部分兵力。

在这一部分,韩立洪着重提出了弃守南京的问题,他指出,如果统帅部通过了守卫南京的决定,那一旦造成严重后果,谁做的决定谁就必须要负起责任,而做出这种愚蠢之极的决定的,不论是个人,还是党派,都将失去领导国家起码的资格。

接下来,韩立洪又具体分析了上海会战中存在的问题,他主要提出了…。

第一,是战术观念上的问题。

我军的战术观念陈旧、落后和官兵们不具备现代战争的常识,仍然抱着以往国内战争的老一套战法和日军作战。所以,在日军的立体战法之下,不知疏散和伪装,仅凭一腔爱国热血和勇敢而招致了许多无谓的伤亡。

第二,战场上,我军的后勤跟不上。

官兵往往空腹作战,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而且更严重的是战场救护不及时,医务人员少得可怜,担架队也较少,许多伤兵躺在战壕任其日军炮火轰击,往往轻伤变重伤,重伤者自生自灭。

在自己的国土上,尤其是上海这个全国经济中心、最繁荣的地区,又准备经年,出现这种状况,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第三,战役期间,我军始终没有设立预备兵团。

我军是一个部队一个部队逐渐加入作战的,每个师在第一线上只能打三、五天,然后另一支部队接替过来。

这样一来,各个部队是轮番挨打,各个都被打烂,造成了战斗力的极大损失。

上一世,就是因为这样,弄到后来无兵可调,只好从我军两翼的沿海沿江防御日军登陆的部队中逐渐抽调出来增援第一线,以致两翼空虚,被日军从金山卫方向包围过来而导致全线溃退。

这一世,虽然阴错阳差避免了这种危险,但这么打,仍旧是极为危险的。

看完了,总理放下文稿,道:“立洪,你们的情报工作做的比我们细多了。”

韩立洪道:“关注点不一样,这些并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

总理点了点头,思索片刻,然后道:“蒋介石不大可能弃守南京。”

容颜似铁,韩立洪道:“除了这份文稿,我还让人给蒋介石带句话,如果他敢继续这么胡闹瞎指挥,我会认为他没有资格当中国的领袖,我将在一年内帮助你们多发展出二十万的兵力。”

总理一愣,看着韩立洪,问道:“你真有这个能力?”

韩立洪站起身来,兴冲冲地道:“先生,我请您去个地方。”

看着韩立洪,总理笑了,这一刻,韩立洪就像一个要跟他献宝的孩子。往外走的时候,总理不由摇了摇头,怎会有韩立洪这样的人,这真是不可思议。

燕子陪着,三人下到地道里,坐上吉普车,开了大约十几分钟,他们进了一个地下研究所。

看着一部部崭新锃亮的机器,总理虽然是大才,博闻强记,但没人是全才,总理也不认识这些机器都是干什么用的。

指着一部机器,韩立洪介绍道:“先生,这是我们研制的子弹机,可以日产子弹三万三千发。”

总理大惊,稍停片刻,问道:“立洪,你是说我们可以自己制造这种子弹机?”

点了点头,韩立洪道:“现在生产制造武器弹药的设备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我们的钢铁和铜的产量跟不上。”

这时,全国的钢铁年产量只有四万吨,日本是中国的一百五十倍;铜的年产量更少,仅仅为零点零七万吨,日本是中国的一百二十倍;石油年产量只有一点三一万吨,日本是中国的一百三十倍。

至于飞机、汽车、舰船、重武器等方面,日本更是中国的无限倍,因为这些中国根本就不能生产。

这也就是蒋委员长的“三日亡国论”的理论依据。

韩立洪最腻味果粉吹捧老蒋,吹捧什么黄金十年,主要就在于这方面。

九一八是三一年的事儿,但老蒋直到三五年才开始对日备战,做什么五年备战计划,早干什么去了。

总理兴致盎然,蹲下身子和技术人员、大师傅攀谈,时不时就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总理的笑声是世界上最感人的,会感染一切。

一旁,看着总理,韩立洪心头酸楚,他又想到了总理吃饭的那副照片:这一世,他能为总理做些什么?

――――

“健生,你觉得如何?”待白崇禧看完文稿,冯玉祥问道。

“冯公,大才啊,大才难怪黑神军能有这般惊天成就”拍着沙发扶手,白崇禧由衷地赞叹道。

“你看能不能说动老蒋?”冯玉祥问道。

摇了摇头,白崇禧道:“难冯公,蒋先生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

从一开始得知在上海修筑国防工事,白崇禧就很不以为然,像中国这样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弱国跟日本这样现代化强国打仗,唯一的办法就是拖。

日本虽然是现代化工业强国,但同时又是小国,战争的潜力有限,经不起消耗,所以,不能跟日本在上海硬碰硬,而应该把日军放进来,引到内陆广大的腹地去打。

像蒋介石这样,把七十余万国军精锐集中在宁沪杭三角地带,任敌方海、陆、空军尽量发挥其优越性能,而且其更无后勤补给的问题,这种打发真是要多愚蠢,就有多愚蠢。

顿了顿,白崇禧又跟着道:“弃守南京,或许还可以做到,但现在就从上海撤军,这几乎不可能,蒋先生向来是见到棺材都不落泪的主儿。”

又和白崇禧谈了一会儿,冯玉祥告辞,他要接着去游说其他大员。

当这份文稿到了蒋介石手里的时候,气的他是脸色铁青。

除了气这份文稿,他也气冯玉祥,因为冯玉祥不先把文稿拿给他看,而是去搞窜连。

这是什么行为?

――――

一个月后,三月七日,上海国防工事首先在福山一线被日军第十三师团突破。

直到这时,蒋介石才不得不下令撤退。

好在,这次蒋委员长不必再瞪着天真的老眼等国联的裁决了,所以撤退从容有序,没有造成上一世的那种灾难。

不过,这一月的代价是十万将士的伤亡。

韩立洪的文稿不是秘密,很多军中高级将领都知道了其中的内容,所以,也就不待蒋委员长下令,他们自己就把沪宁之间的铁路公路全部彻底毁坏。

仅此一举,一个小小的举措,就使得撤离战场的数十万大军免遭了日军的追击。

――――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谢晋元,这一世尤在,而且结果也和上一世一样,退入英租界,被解除武装,困在英租界。

――――

三月十一日,天津,英租界。

凌晨四点,三千黑神军闯入英租界。

杨大光最喜欢租界,尤其是英租界,他觉着抽英国鬼子的大嘴巴子格外的舒坦,而且那姿势,怎么想怎么觉着自己特帅。

杨大光既然来了,那干这活儿的自然还是票儿的突击大队,这次的领队是副大队长刘君亭。

当土匪那会儿,刘君亭是大队长票儿的保镖队长。

杨大光轻车熟路,带着一队人直扑霞光路三十八号。

上次来的时候,有个英国大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英国大妞是英租界工部懂事理查森的大女儿,不知这会儿还在不在。

杨大光也没存别的心思,有他也不敢,只是心里存了这个念想,就特想过来看看。

这么闯进来,自然就不会客气,没有丝毫礼貌,也就更别提什么绅士风度了。

杨大光失望了,大妞不在。

大妞不在,弄得杨大光心情非常不好,所以就容易抽人嘴巴子。

理查森作为工部局懂事,平时那是大爷中的大爷,所以就没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