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还得从2003年香港的七一游行说起。香港的游行并不新鲜,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都会在7月1日(回归纪念日假期)游行至政府总部,表达加快中国和香港民主步伐的诉求。因香港政府想赶在2003年7月9日将《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通过的争议,2003年的游行,改变了原定的计划。反对政府立法的民间人权阵线(简称“民阵”,其前身是于1997年组成的香港民间团体630另类回归联席)接办了7月1日的游行,号召市民上街表达反对立法的意愿。最终成了香港继六四游行后最大型的一次游行活动。
游行的举办者,呼吁参与者穿着黑色衣服,以示抗议立法。游行队伍原定在下午2时30分,由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的足球场出发,经怡和街、轩尼诗道、金钟道、皇后大道中,最后抵达位于炮台里的政府总部。
实际参加游行的人数,以至游行的路线,都远远超乎主办团体的意料。当时大批身穿黑色衣物的市民由铜锣湾和天后地铁站湧入指定集合地点。有鉴于对上一次游行进行期间,警方指大多数游行人士不过中途插队,然后中途离开,把游行人数大幅削减的缘故,为了让警方点算正确游行人数,不少市民坚持要进入维多利亚公园范围,令人龙挤在维多利亚公园周边道路,一直东延至炮台山地铁站附近。游行队伍在2时半出发,龙尾到了晚上接近10时才抵达政府总部。由于人数太多,大部分的游行人士改于中环雪厂街附近作终点。主办团体估计游行人数超过50万,警方公布的数字是35万人。事后警方承认低估游行人数。游行虽以反对23条立法为主题,游行人士同时提出不同的诉求,如要求董建华下台、官员梁锦松、叶刘淑仪辞职、加快民主步伐等。游行和平进行,普遍认为反映香港的公民素质良好。
7月5日,为减少民怨,香港政府就23条立法作出3项让步。董建华宣布修改原草案条文,……
7月7日,行政会议成员自由党主席田北俊突然辞去行政会议成员一职,自由党宣布不再支持政府的草案。政府明白草案无法在立法会通过,宣布撤回草案。
7月9日,仍然有5万多人于立法会门外举行“七九烛光晚会”,以示对整项运动的支持。
民建联因贯彻支持尽快立法,违背了“七一游行”反对立法的诉求,使部分市民对民建联产生负面评价,导致民建联于2003年11月23日的区议会选举惨败,主席曾钰成引咎辞职。
随后,香港政改的主题改为“争取07、08普选”。争拗的焦点也集中到了《基本法》的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的第七条:“2007年以后各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如需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的第三条:“2007年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法案、议案的表决程序,如需对本附件的规定进行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两条规定。
人大常委会的这次释法,确认“2007年以后”,含2007年。但是“如需”修改,是指可以进行修改,也可以不进行修改。是否需要进行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基本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这实际上是把启动香港政改的“按钮”交给了“特首”。
针对《基本法》的解释权到底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的质疑。全国人大副秘书长乔晓阳指出:中国是单一制而不是联邦制的国家,地方的权力都是来自中央的授权。在联邦制的国家,地方授予联邦权力,没有给联邦的权力保留在各州里。而在单一制的国家里,香港没有“剩余权力”可言。根据《基本法》,香港享有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给予的其他权力。也就是说,香港本身没有权力,如果有需要,还要再由全国人大或中央政府授予。这种解释完全是符合法理的。
'思维教练'看到传统媒体对人大释法的高度称赞,如:《人大释法解香港争拗很必要》、《发展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重归政制发展的正确轨道》、《拥护人大决定循序推进民主》、《港工商界人士:港政制发展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等等。
但是在网络论坛上,'思维教练'却看到不少的不同声音。包括他所熟悉的'读书狼',竟然写了篇《香港——你的需要谁知道?》。看后,'思维教练'用QQ给对方发了句:“没想到我们这个培训班,竟然还有你这样一个‘自由主义’者。”
'读书狼'回了个鬼脸说:“我这个‘自由主义’根本不算严重,只是说毕竟香港人民的需要,只有香港全体人民才最清楚。行政长官不能简单地代表。如果香港行政长官不向中央反映、提出香港人的‘需要’呢?按照没有修改的行政长官产生办法,香港人能换掉行政长官?这样一来岂不是陷入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悖论?香港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香港现在还没有全民普选的类似众议院的机构,那么香港的需要到底谁最知道呢?”
这还真的把最崇尚逻辑的'思维教练'难住了,虽然这比那些在网上整天高喊“民主”、“普选”的自由主义者温和的多。
'读书狼'继续说:“我认为,应该采取这样的一种设计:如果香港人能征集到足够的签名,或有足够的社团联名,就应该视同香港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行政长官就必须向中央政府提出‘需要’。当然,香港人提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由行政长官提出,只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最终的权力。最终决定的权力还是在全国人大,是没有错的。因为除了考虑到香港的‘需要’之外,还需要权衡全国的政改进程。这才是单一制的国家的体现,才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体现嘛。”
“你这叫‘矛盾上交’。”'思维教练'说。
没有容两个人继续聊下去,'陈新'反驳'读书狼'的帖子就放出来了。'陈新'说的很尖锐:“香港现在的民主,是殖民统治时期所无法想象的。现在那些争取民主的人,在港英时期有说过什么吗?你的爷爷、奶奶、父母有过民主吗?在英国统治下,香港没有民主。英国说什么了吗?美国说什么了吗?”
这下可让'读书狼'抓住了把柄:“你别忘了——首先,在1997年之前香港处于类似于殖民地的地位,港人向英国政府争取民主没有法理依据。其次,港人如果在1997年之前争取民主,将被大陆视为不能与中方很好合作,破坏平稳过渡、破坏政权顺利交接。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于1992年7月上任后不久,便推出了一个与中方对抗的香港政制改革方案。在那时,港人如果争取民主,那就与彭定康为伍。就是‘三违反’……”
'陈新'不甘示弱地继续反驳说:“你别忘了——你也不知道香港人的‘需要’。香港一些人声称‘大部分’市民支持急改的普选,但证诸商界,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近日本地各家大财团的主席就纷纷表态:
要求政改需先寻得共识,才可以讨论怎么改,以免造成政治不稳。”
“商界?切!……”'读书狼'只能是不屑地撇撇嘴。
这时候'思维教练'在QQ里劝他不要再争下去了。因为香港人政改诉求的背景很复杂。很大原因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赶上亚洲金融风暴。此后六年,香港出现了经济衰退,民生凋敝;失业人口剧增;中产阶级的资产在大大缩水;店铺、公司纷纷关张;私营机构、政府与大学都已经实行了连续减薪……。空气污染戏剧性地大大增加;近海红潮多次出现;禽流感,特别是SARS的冲击;社会福利也大大缩减,过去民众免费享受一般公立医院的服务反而取消;都让香港市民感到生活质素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政府赤字却在急剧上升,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社会的一大包袱。而这是在1997年6月30日政府预算大量盈余的背景下发生的,在那之前据说香港政府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财政赤字的政府。
还有就是香港的中资成份正暗暗地,但却急速地增长,特别是在媒体方面。据称与北京关系密切的所谓“亲中”资本,已经大部控制了香港媒体,而另一些所谓“自由媒体”,则不断遇到来自“港区政协委员”们的责难和批评。所以一些人更担心“23条”立法。
'思维教练'劝'读书狼'说:“现在网上有一些台湾人,就是拿香港的政改问题说事儿,反对‘一国两制’。还有一些人是想用香港的政改,来推动北京的政改。你最好不要瞎掺合。”
'读书狼'说:“我看一些台湾人说‘一国两制’不是大陆出于对香港的照顾,而是出于自我保护,是怕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冲击了大陆。我看照这样下去,‘一国两制’还真的对台湾人还真的没什么吸引力了。”
“知道中国为什么不敢轻易地撤除香港与深圳之间、深圳与内地之间的‘一道关’、‘二道关’吗?”'读书狼'继续说:“深圳除了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外,另外一个更重要作用就是作为香港回归以后的‘缓冲区’,减少对内地的冲击。1979年决定建深圳特区,5年以后刚刚初具规模,中英香港谈判就开始了。等到1997年香港回归后,深圳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通过深圳这个窗口,更多的内地人和香港人彼此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了十多年的了解,经历了十多年的变化,加上大陆无论是在人口总量,还是在经济总量上,都远远超过香港,中国才能把香港回归的政治冲击化解到了最低的限度。现在香港这一要求政改、普选,冲击又来了。”
'思维教练'也不得不承认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与此同时,4月1日中新社报道了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的一篇专访。透露行政区划改革规划今年激活,改革方案料于2005年完成。总体思路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此项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无异于对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动一场大手术。新规划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行政区域布局,是关乎中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四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有些地方达到了五级管理层。管理层次之多,居世界之首。分省、缩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戴均良认为,省的规模过大,既不利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也没好处。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
50个省的新行政区划图已通过部分媒体和网络流传甚广。一幅地图上,辽宁省一分为二,分成了“辽东省”和“辽宁省”;山东省分成了“胶东省”、“淮海省”和“山东省”,新疆分成了北疆和南疆两个自治区;还把现在的香港、澳门及广东珠海合并成了“香港都”……制图水平非常专业,显然是很有背景,言之凿凿,并非空穴来风。因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