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醉气体不仅无色无味,对人体无致命伤害,而且具有挥发快,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吸收渗透的特性。从理论上讲,大约1公斤“R1”型麻醉晶体所释放的麻醉气体足以在瞬间瘫痪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不过受大风雨雾等气候条件制约,麻醉气体常常不易控制和持久,这使“R1”的麻醉效力会大大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特击战士们通常采取大剂量饱和攻击和矩阵多弹点控制的方式,冯克形象地把这一战术比喻为“牛刀杀鸡”和“蚂蚁啃象”。在实弹演习中,一座大型飞机场在这种战术攻击下,警备和地勤人员如果没有配戴防护面具,不到1分钟就全部陷于麻醉昏迷状态。
不过冯克也知道,用麻醉弹可以瘫痪一座军事基地,但是要摧毁一座基地就离不开炸药枪炮,那时候就免不了流血和杀伤,不过既然是战争,美军可以坐在飞机里向城市投掷声波弹杀人于无形之中,中国军人当然也可以使用麻醉弹杀人于睡梦之中,这也符合特击军的“等量攻击”原则。在冯克看来战争的道德有时候是非常虚伪的,美国人一边向全世界销售军火,大发战争财,一边又称那些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抵抗为恐怖行为。一边研制更高效、杀伤力更大的高科技武器,一边又宣传精确打击,零伤亡。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冯克相信人性的存在,尊重生命的可贵,但是绝不会愚蠢到像宋襄公一样对敌人讲道德仁义,美军的零伤亡就意味着中国军人的流血牺牲,所以当有人问道,杀死那些被麻醉弹迷到的敌人是否有违战争的道德?
对此,冯克冷冷答道:“战争的道德都是由生者规定的!”
第三章 地裂天崩
太阳缓缓沉落,当最后几抹余辉消失在遥远的海天一线后。大片大片的乌云封住了黄昏的天空,使夜色来得又早又阴沉。阵阵疾风鼓荡着波涛狠狠拍打着墨西哥海湾海岸线的礁石,激起一簇簇雪白浪花,从天空看仿佛是给黑沉沉的海岸线镶嵌了一道滚动的白色花边,看起来是那么的妖艳和诡秘。
一架美军警戒飞机沿着海岸线作例行飞行侦察,机舱内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穿着军便服,正透过机舱窗口看着窗外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神情凝重忧郁。他就是潘森中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守护者。
美国的石油产量不到世界石油产量的10%,石油消费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4,进口石油成为美国石油消费的主要来源。为了防范石油供应中断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威胁,美国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简称SPS(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对美国来说是一场黑色的噩梦,美国的石油运输线路被切,这对当时的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饱受缺油之苦的美国人开始考虑石油的“备战备荒”问题,这就是后来建立石油储备问题的缘起。
1975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福特签署《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T),开始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对于战略石油的存储,美国利用了4个天然形成的巨大地下岩洞(盐穹地质),地点在靠近墨西哥湾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纳州的海岸上。这些岩洞最多可以存储约7亿桶的石油,目前共存有约6亿桶原油,这些石油基本是在1970…1995年期间购买注入的,共花费约160亿美元。
为什么设在这么容易受到攻击的海岸,而不是放在深深的内陆呢?这是因为,美国石油战略储备的第一原则是“成本最低”。美国国会认为,尽管影响美国经济安全的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绝对存在,但这种中断的数量和严重性几乎无法预测,中断为经济带来的损失以及利用战略储备平抑油价谁会受益、受益多少等等问题更是无法解答的,所以无法将它们代入决策模型当中。而且如果国家受到全面攻击,炼油厂和运输管道必然是攻击的对象,如果这些设施被摧毁,即使有再多的原油也毫无用处。美国能源部给SPR办公室的指示是“成本最低”,因为这个指标最好衡量和控制。
将石油存储在岩洞的做法正是遵照了这一原则。首先,在墨西哥海湾一带的地海岸线上,集中了500多个可供储备油的盐穴。盐穴结构为长久储备石油提供了提供了安全、低成本的方式,由于盐穴是在地下2000~4000英尺,地层压力将封闭任何裂缝,盐穴上下2000英尺的落差形成的自然温差,将保持原油在盐穴的循环流动,有利于保持油品的质量。用盐穴结构为长久储油,每桶容积平均成本只有1。5美元,每桶储备石油每年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为25美分,而同样容积的地上油罐造价需要15…18美元;另外,这些海岸还是美国石油管线和炼油厂最集中的地区,墨西哥海湾有21家炼油厂,还有便于供油品运输的油罐、管道、驳船和码头,通过这些设施可以与中部和中西部的28个炼厂相连,这49个炼厂的产出能力几乎达到美国炼厂总能力的50%。紧靠油品生产企业,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释放储备时的运输成本。美国石油储备的建立用了近10年时间。目前储备量为5。67亿桶,这个储备量相当于美国50天进口量,加上美国石油企业的储备,可以维持最多150天的紧急状况。
中美战争爆发前,潘森中将就敏锐地察觉到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将成为中国报复的重点目标,在他的大力呼吁下,美国国土安全部对所有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加大了防护措施。果然,当中国本土遭到美军全面轰炸和“伽马弹”突袭损失惨重后,迅即实施了反报复,两艘中国核潜艇向美国的8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发射了战术核导弹,美国本土遭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战火的蹂躏,并且升起了恐怖的蘑菇云。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严密的导弹防御体系,也事先做了各种防御措施,但中国核潜艇是潜伏在美国近海岸发起的攻击,而且还使用了具有变轨技术的新式导弹,因此8枚导弹无一例外击中目标。面对核武器的打击,原有的防御措施显得那么脆弱不堪一击,当遮天蔽日的浓烟升腾而起,昼夜燃烧的烈焰冲天不熄时,整个美国都似乎感觉到了天塌地陷的恐惧……
墨西哥海湾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在这次反击中首当其冲,90%的炼油厂、油品运输的油罐和管道,以及其他石油附属设施被彻底摧毁,虽然深藏在地下盐穴的原油没有太大损失,但这也使得美国这个庞大的耗油巨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心脏“供血”不足的状态,没有了石油,美国经济几乎陷于半瘫痪,沉重的打击让美国高层一直对是否实施全面入侵中国的本土计划争吵不休,犹豫不决。
不过,最后政治因素还是压倒了军事因素,在白宫的暗示强压下,美国国防部最终还是决定出兵远征中国本土。当第一双美国大兵的皮靴踏上中国的和土地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子弹,而是核弹。五日核战期间,中美两国展开了疯狂的核报复打击,虽然最后双方鉴于无法承受的损失都不约而同停止了核报复行为,没有战争升级为世界核大战,但几乎所有不了解真相的人在那段时间都绝望地以为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不过,在一片恐慌中,潘森中将是少有的持乐观态度的人,在他看来中美两国的核报复只是一种彼此相互摸战争底牌的冒险试探,如果针锋相对的结果,让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对方不畏惧核大战,也不会屈服于核恐吓,那么作为两个理性的核大国只有各退一步,毕竟核大战的结局是人类的共同毁灭,没有最后的胜利者。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战事的演化过程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中美两国一直把核战的规模控制在战术一级,最终在两败俱伤后不得不达成默契,彼此不再使用战术核武器攻击对方的军队,让战争模式又回归到常规战争的轨道上来。
然而随着美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快速推进,节节胜利,中美常规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潘森中将又一次对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可能遭受袭击深感忧虑。虽然,在他的主持下美国战略石油基地的恢复生产进度很快,但是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如果中国方面再发动一次核偷袭,不要说远在亚洲的美军,就是美国本土也会陷入“供血”不足的石油恐慌,而且他强烈的预感到中国人发动的新一轮打击力度会远远超过第一次,毕竟开战之初两国还没有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打算,更多是希望通过有限战争和武力的炫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现在核战争已经打响,美军也占领了中国的大面积领土,此时中国龙如果不愤怒咆哮的话反而不正常了。
一想到这里,潘森中将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望着着飞机下面泛着幽光的海面,那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深不可测的陷阱,随时可以吞噬一切……
在大西洋海平面下,一艘中国的元级核潜艇正紧张地工作着,潜水蛙人将一枚枚导弹小心翼翼地安装在一个悬浮发射器平台上,这个悬浮发射器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机器人的变形装置,它以动力定位技术悬浮于水中,能在水中任意方向做自由运动,水下作业深度可达300米。可以对水下表面连续扫描、连续成像,探测速度每小时不小于8000平方米,同时也能对水下物体的内部进行剖面连续成像,穿透深度最高可达20米,作为一种全天候工作的机器人,它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当潜水蛙人完成最后一道安装拼接工序后,彼此打出了一个胜利的V手势,然后纷纷游回潜艇。不久潜艇启动驶向下一个目标,它还要继续重复同样的工作,而被安置好的悬浮发射器平台则开始了倒计时。
5月2日23时,由3艘中国元级核潜艇布设在大西洋美国近海的12个悬浮发射器平台同时启动浮出水面,随后36枚远程导弹破浪而出,导弹上装载的是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新近开发研制出的“伽马弹”,在遭受美军“伽马弹”的打击后,中国军方痛定思痛,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伽马弹”的研究中,并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研制开发、试验生产、实战装备等一系列复杂浩大工程,这次为配合特击军对美国本土的打击,海军专门组建了一支潜艇远征编队,远赴大西洋潜伏,当在中国本土的反击战打响后,接到命令的潜伏核潜艇也开始了行动,它们的目标是美国设在墨西哥海湾海岸线上的那500多个盐穴战略储备“油罐”,虽然这些盐穴深藏在地面2000英尺以下,而且其表面也作了防核打击措施,但是36枚“伽马弹”持续不断的重磅叠加攻击,引发的地理结构严重扭曲变异,其损坏程度丝毫不亚于发生了一次7级大地震,硬生生把美国的战略石油罐震开了无数条裂缝,地下盐穴的崩裂坍塌让黑金一般珍贵的原油或是渗入地下,或是涌上地表,或是喷向天空,或是流向大海,因原油泄漏燃起熊熊的大火让大地燃烧,让海洋沸腾,让天空炙热,火场边缘的温度高达1548摄氏度,火柱高达200多米,即使是专业石油灭火队也无法靠近,美国设立在墨西哥海湾海岸线上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彻底被烧毁。
更为严重的是,原油大火产生了大量烟云烟尘月排出量高达300万吨,大量烟尘在大气层内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内累积,使地表光照和平均气温明显下降,墨西哥海湾地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