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也不是。”裴成奇扁了扁嘴。给出了一个根本不是答案的答案。
陈博不无幽怨地望向裴成奇。显然对他的冷淡极是失望。裴成奇一直没有答应他入仕为官,这对陈博来说倒真是个不小的打击。谁说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裴成奇不就是根本不甩他吗?每每想起此节,他便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足实有些窝囊:四个辅政大臣里有三个合起伙来造他的反,还逼得他成为大陈第一个被迫离开长安的帝王。好不容易逮到一个裴成奇,可人家只记得与章盛地协议,眼里根本没有他这个皇帝,更可气的是,他竟然拿他没办法。
“让他们进来吧。”陈博无奈地叹道,显然已经不再指望裴成奇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有用的建议了。说到底,他现在还得依靠这些让他有些失望有朝中大臣们,没有他们,他根本办不成任何事。
裴成奇仍然是那副老样子,没吭一声便转身而去。没过一会,表情凝重而又带着一丝茫然的六部尚书便鱼贯而入。陈博的火发得每个人都感到莫明其妙,荆州一行的见闻以及杨诚在前方捷报频传的情况都让他们内心产生了极大的不安。本来今天地朝会六人几乎已经达成默契,就是要尽力参倒杨诚,哪怕他立下了再大的功劳。
于公来说,不论是沿途的亲眼所见还是听到的各式传闻,都让他们杨诚心存戒心。他们可不管那些举措到底出于何种目的,只要你违反了朝廷的律令那便是天大的不该,特别是杨诚私铸钱币和创立钱引这条上,六人更是取得了惊人地一致:此举已经等同造反,不论杨诚立下多少功劳又或者对于现在地局面有多重要,都得召回来审判问罪。可是没想到段齐锦才开了个头,还过错没轮到其他五人出列进行弹劾,却意外地发生了陈博拂袖愤然而去地事。
于私来讲,作为庶族士人的代表,被陈博委以重任地他们,自然是踌躇满志地要取代之前一手遮天的豪门世族。驱逐三家后,本以为可以顺手接过三家权势,可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杨诚。忠勇侯、招讨大将军,陈博力排众议的超格封赏让他们心中有了强烈的不安
|是进入消息相对灵通得多的荆州后。杨诚节节胜利:铺天盖地而来,更让他们的不安开始转变为恐惧。
十万对百万,这场并不被他们看好的长安大战,竟然被杨诚轻描淡写般的取得了完胜,而且速度快得惊人。他们前面可是力主抛弃长安,巡幸巴蜀的,杨诚却在他们差不多刚刚抵达成都时便肃清了关中。可以想像,他们这些人回到长安后,还有多少颜面可存。而此时就已经封侯并掌天下兵权的杨诚。声望和权势又将会到达何种令人恐怖的程度。毫无疑问,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这些人都将被掩盖在杨诚的光芒下暗淡无光。他们来荆州本来就是要找茬地,就算鸡蛋里也要给他挑出骨头来,更何况在他们眼里,荆州简直没有一处不存在问题。
“到底是谁该值得羞愧?”陈博的这句话简直让六人有些莫明其妙: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荆州官员的不对。怎么听陈博的语气反而是他们这些人错了。思前想后,六人一起合计了一下,到底还是不甘就此而去,便一同来探探陈博的口风,顺便继续那被打断的弹劾之事。杨诚现在风头已经太盛了,若是等他顺利地完成了平叛的任务,那就更难以扳动了。
陈博却不知道这些人心里打着这些主意。着令六人免礼赐坐之后,语气稍有缓和地说道:“六位爱卿所为何事啊?”六部尚书心里想着如何参倒杨诚,他心里想地却是如何改变朝中官员空谈务虚的作风。毫无疑问,若能获得这六人的支持,进展自然会顺利得多。他心里其实隐隐有了一个计划,不过一时却没想好如何开口,连他自己也觉得,这个办法实在是离谱了一些。
六人欲言以止。对视一眼后,还是段齐锦领头说道:“皇上委臣等以重任,不过臣等却有负所望,还请皇上治罪。”有了刚才的教训,他当然不会再那么直接了,便来了个以退为进,先探探陈博的态度再说。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弹劾完全是光明正大的。不过到底还是需要顾及一下皇帝地心态。若是失了圣宠。一切都完了。
“刚才的事不提也罢。”陈博摆了摆手,显然不希望再继续纠缠在那个问题上。“诸位爱卿到荆州也有几日了。不知此行有何感想啊?”他这一次来荆州的目的很简单:借鉴。荆州和交州的繁荣他在巴蜀便听了不少,亲自一行后更是有了切身的体会,虽然其中也不乏有些让他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不过相比于天下大治来说,却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若说从前仅是一种蒙胧的志向让他想要打造一个强盛地大陈的话,那么经过此行后,他更有了一份身为帝王的责任感:他从来没有想到,大陈的百姓们竟然已经苦成了这样。小孩子的同情心往往要胜于成人,虽然身为天子,显然也是不例外的。
见陈博一来就让不再提刚才的事,精心准备着如何弹劾杨诚地六人都有些发愣。他们不知道为何这些在他们看来如此大逆不道地事,竟然不能引起陈博丝毫地兴趣,不过显然经过这次微服私访后,陈博已不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人了。这个变化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地感觉,原本准备好的说辞不得不暗自掂量一下,看看是不是该说出口了。
见六人一时没有回复,陈博便直接点将了。“古爱卿,还是你先说说吧。”他第一个点的便是户部尚书古存孝,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荆州的诸多举措中有大半都与他有直接关系。古纯孝当初在长安可是颇有些雄心壮志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可惜因为三家的叛乱,根本还来不及实施。详细考查过荆交两州后,陈博倒还发现两者其中有不少相似之处,相信古存孝的感触必然更深一些吧。
不过陈博却注定要失望了。他们六个人都一心准备着弹劾杨诚,不过现在那些全然不能说出,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足足憋了好一会,古存孝才嚅嚅地说道:“荆州限制个人土地不可随意买卖,这实在是,呃。出发点虽然是好,不过实行起来却有些不太现实……”这本来是他弹劾的一个重点之一,不过因为要顾及陈博的反应,临时改起来便让他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了。
这里便不得不顺便提一下荆州的土地政策了。杨诚出身贫寒,深知土地于百姓是何等重要,是以升任交州刺史时,便将其视为头等大事。交州诸多制度里,也唯有这方面制度地制定是他参与最多的。交州的土地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其中私田又分为三种。
交州刚刚平定时。人少地多,百姓按人头每人由官府划给五亩,是为人头田亩。人头田亩不可买卖,不可继承,拥有者一旦死亡或迁徒,便由官府收回作为官田。另外为防止田地放荒,还规定凡放荒一年以上的田地。便自动收为官田。当然,收回的田也可以重新申请回来,不过要根据情节给予一定的处罚。交州这几年勤劳之风极盛,这种情况倒是极为少见,即使是家中缺乏劳力,自有邻里官府相助播种、收割。
另外一种则是百姓自己开垦所得的田地,交州以前荒地极多。官府大力鼓励垦荒。所开垦的田地即为垦田,垦田三年不用交纳任何赋税,归开垦者所有。不过却不是永久性的所有,一般来说只能传三代,三代之后则转为官田。不过若是拥有地家庭人丁兴旺,可以享受优先租用的权力,除了应缴的赋税外不用给付任何租金。这些田地也不可买卖,只可以租出。同样放荒或迁后收归官府所有。这些田地几乎占去交州所有田地过半之数,虽然以后要收回,不过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后一种私田是因立功获得官府奖励的田地,是为赏田内免除任何赋税,可租出也可自由买卖,拥有永久的所有权。不过卖出之后,买地到人却不能享受减免赋税的待遇。当然。这永久所有权也只是相对的。如果一块田地长期荒芜。即使是赏田也是会被收回的。这也相当于是给予立功者的特权,就目前来说。八成的赏田的拥有者都是在战场上立功或伤亡地将士。剩下的两成则多为各方面有杰出贡献的能工巧匠所得,比如老程请的那几个大师级的工匠,每人几乎都拥有几十上百亩的赏田,多的甚至有数百亩。
由于赏田是唯一可以私自买卖的田地,虽然买到后一样要交纳赋税,不过在交州却极是抢手,特别是那些迁到交州地大户们,更是趋之若,价格更是炒到了惊人的高度,不过肯卖的人却并不多。交州百姓绝大多数已经可保温饱,对他们来说白花花的银子远没有田地来得实在。
至于官田,则归当地官府所有。除了用作奖赏外,同时也向外租出,只是租金极低。对于那些劳力富余而又无处垦荒的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两年交州军战事不断,官田不断缩水,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如此一来,任何人想要拥有大量田地便极为困难了。至于像中原那般一郡一县地土地集中在几户甚至一户大族地情况,更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而百姓由于拥有固定地田产,只要官府不征收太重的赋税,自己又不是太过懒惰地话,基本上一家大小一年的温饱是不用愁了。若是勤劳一点的话,还能过上不错的生活,目前交州大多数百姓便属于这一类。
荆州大多数政令几乎都是照搬交州,土地制度当然也不例外。除了因人口太多,人头田亩数仅为三亩外,其他的完全没有差别。
可是这却与大陈的制度有着巨大的冲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论上讲大陈一切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大陈夺取天下后,除了收回前朝皇族的土地外,也大肆圈地。皇家的皇庄遍布各地,而且是想占就占,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可讲。而下面的权贵商贾们,当然也是有样学样,只要能吞下的,不管是巧取还是豪夺,都拼命的鲸吞。至于最底层的百姓,哪里争得过他们,按朝廷的法令,土地是完全可以自由买卖的,除了都得向朝廷交税外,没有任何的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根本就是必然了。而没有一寸土地的百姓,为了生活便不得不沦为佃农,遇上心好一点的,辛苦一年倒还勉强能吃得饱;若是运气不好,也就只能维持生存罢了。很多百姓甚至还被迫成为带有奴隶性质的部曲佃户,连人身自由也没有。就如之前的郑氏,便拥有上百万的部曲佃农,他的洛阳大军之中,有不少便是由这些人组成。
不过在交州和荆州,就算想成为佃农也是极为困难的。除非放荒不种,官府是没有任何权力收回百姓的土地的。而交州互助之风大盛,就算想要放荒也不太可能,除非极是懒惰而且与全部邻里交恶。这样的人虽然不是没有,不过数量却少得几乎可以忽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此一策,便可令荆、交二州百姓稳定。少了夹在中间盘剥百姓的豪门世族,除非朝廷有意要逼反百姓,又或者遇上极大的灾害,官府又不作为,任何人想要煽动百姓闹事,都得先掂量掂量。
“有何不现实之处?”陈博表情转冷,皱眉问道。对于杨诚这一土地制度,陈博可以说是极为欣赏,以他的眼光,当然看得出其中的巨大作用。身为帝王的他,当然知道百姓稳定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