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剿易詈玫恼搅薪⑾群笤獾街卮矗な奔涞奈匏淙荒芄蝗盟侵胤岛Q螅噬畹暮>ḿ叶贾溃俸玫慕⑼В不嵋蛭林氐拇瓷硕思敖罟牵蚨还苋绾涡薷匆参薹ɑ指吹桨俜种俚恼蕉妨Γ蹦暧凶拧安怀林ⅰ泵烙摹叭吕摹焙胖悦荒茉谌盏吕己U胶蟛渭右怀≌蕉罚舱鞘艿搅四谴沃卮吹睦牛�

“塞德利茨”号依然静静的躺在斯卡帕湾冰冷的海底,人们或许只能从海军部资料馆里的记录中再去搜寻事实的真相,然而这对于“警号”行动及相关的人事变动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海军副司令冯·芬肯施泰因元帅平静的接受了新的任命——全权监督以及综合协调德国的新一轮造舰计划,尤其是尽快让代号为H、J、K的三艘战列舰恢复建造。

三艘同级战列舰,在海军内部亦被称为H39、H40和H41,是比现役的俾斯麦级更为强大的水面舰艇,16英寸舰炮和柴油推进系统的应用,将使它们成为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攻击型水面舰艇。若不是战争的爆发,凭借德国在战前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实施它们的建造,但1939年入侵波兰的行动打乱了海军高层的设想,由于德国舰队与英国海军的巨大实力差距,就在战争爆发的第二个月,建造中的H39和H40宣布停工,部分钢材被拆走用以紧急建造潜艇。随着战争进程的深入,这艘命运坎坷的大型战舰曾两度复工——1940年法国投降,以及1941年欧海之战,都给了德国元首夺取海权的庞大野心,但不列颠空战的失利以及全面入侵苏联,又两次让H39和H40的建造计划搁浅,如此反反复复,以至于到了1941年底的时候,庞大的船台上依然只有最基本的龙骨和少得可怜的构架。

至于H41这条同级战舰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它随着H39和H40的第一次复工而铺设龙骨,最初的建造颇为顺利,但随着H39与H40的二度下马而继续在船台上沉沦,在欧海之战结束后短暂而美好的两个月里,德国海军三条H级战列舰同时处于建造状态,这着实让海军官兵们美滋滋的憧憬了一下未来,可是这些战舰按照正常进度建造对钢材、人力以及资金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德国的进攻矛头一转向苏联,钢材补给首先中断,随后大批工人被抽调去其他船坞或是工厂,资金的划拨也随着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一同中止了。

许多人已经对这样的反复感到厌烦,但在如今的德国,没有几个人敢于将自己对统治者的不满说出口,更不用说付诸行动了。

一周之后,圣诞节来临了,随之降临欧洲北部区域的,还有一股强悍的冷空气。于是短暂的晴朗天气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工人们根本无法继续在露天船坞正常工作,得到负责人的批准,三艘庞大战舰的建造工程再度中断了——这一次,总算不是来自柏林的直接命令。

“元帅,请恕我直言,如果您直接向元首面陈利害,他应该是会收回成命的。毕竟以大家的了解,实在想不出吕特晏斯将军有胜任那样一支舰队指挥职务的理由!”

基尔市区的一处高级餐厅内,数名海军军官聚在一起,语气激愤的这位,年纪还不到五十岁,却已经是海军中将军衔。或许论大舰队作战经验的话,那位新任的主力舰队指挥官还不如他。

“雷蒙,有些事情你看得太浅了,这趟浑水比你想象的要深!”在这个外观上并没有特殊之处的餐厅之内,张海诺之所以能够畅所欲言,只因为他作为这里的幕后老板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

“是啊,以元帅和元首的关系,若不是得到了元首的同意,最高统帅部是不可能向海军司令部作出那样的指示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曾经的传奇人物“疯子赫森”,一脸平静的喝着暖酒,面色微醉,心里却亮堂着。

“我不明白,实在不明白!”长期担任主力舰队参谋长职务的雷蒙·冯·舒伯特,随着冈瑟·吕特晏斯的到任也失去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主动申请调离并很快得到了海军司令部的批准,轻舰队副司令的职务看似是对他长年尽职尽责的一种奖励,但在波罗的海无谓活动的几艘小型舰艇,永远是无法和俾斯麦、沙恩霍斯特以及齐柏林之类的大型战舰相提并论的。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了!”赫森慢慢悠悠的喝着酒,从场面上看,他也是张海诺之外这个包厢内最泰然自若的人——在关于潜艇部队指挥权的竞争中,他或许早已熟悉了这杯苦酒的滋味,以其特立独行的性格,能够屈于资历、战绩均不如自己的邓尼茨之下,必然是有所内涵的。

“相信元帅吧!他从来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事情!”西蒙·普拉廷斯上校,潜艇技术部门的重要官员,也是从U…171时期就追随张海诺的元老级人物之一,继续投以百分之二百的信任。

“不,西蒙,人人都会犯错,只是有些事情的对与错需要由后人去判定,而那时候,我们或许都成了一堆骨灰了!”

与赫森一样,张海诺慢悠悠的喝着酒,但长时间下来,他也已经续了好几杯了,眼神中似充斥着迷离,但话语一字一句却不含糊。其实早在面见阿道夫·希特勒时,他便已经从元首的措辞之间听出了些变故,“诚实的小布伦迪”,莫不是在暗指自己的“不诚实”?

既然是来自高层的任命,张海诺知道即便自己全力抗争,也不会有太大的机会,冷静下来,他觉得以自己目前的功绩,过于在乎得失反而会惹来“功高震主”的麻烦,不如就将所有的悲愤藏在心中,冷眼看待这世间的一切变化。

“那我们就这样等着吗?”舒伯特还是有些气不过,他虽然是在张海诺重新回到德国海军后才“入伙”的,却早已是张海诺的心腹大将和左右手了。

“等等看吧!”张海诺缓缓说道:“急也是没有用的,反而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纳粹的统治手段众人再清楚不过了,明着和元首作对没有任何的好处,舒伯特也只有泄气的喝着酒。

窗外,鹅毛大的雪花漫天纷飞,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

“其实……”张海诺温吞吞的说道:“我们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了,何不安下心来养精蓄锐,静静等候国家的召唤呢?”

“会吗?”舒伯特从嘴缝里挤出一句。

“当然,而且不会太久!”张海诺闷下杯中最后一口酒,“相信我!”

第9章 欢迎参观

整个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张海诺和他的整个造舰工程人员都缩在暖和的房间里足不出户,事实上,12月间后勤部门只运来了4000多吨钢材,而1月上旬更是一吨钢材都没有运抵基尔。据说德国元首再一次因为东线战局对陆军将领们大发雷霆,并且一口气免去了好几位集团军级指挥官的职务,由于许多军官都将进攻失利的责任归咎于俄国寒冷的冬天以及敌人所装备的重型坦克,阿道夫·希特勒暴怒之余向国内各兵工厂下达了追加指令,要求将年底定型的虎I坦克的产量从目前的每月20辆提高到200辆,也就是说要在1942年第一个季度制造出可以装备两个装甲军的重型坦克。

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德国坦克原本是在1942年秋天才正式投产的,但由于汉斯·洛梅斯特领导下的党卫队及其情报人员赶在德国全面进攻苏联之前就获取了有关苏军T…34坦克的资料,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兵器部门有机会作出提前应对。阿道夫·希特勒虽然没有更改“巴巴罗萨”计划的时间表,但还是下令让兵器部门加紧研制足以与苏军“新式坦克”抗衡的重型坦克,这个时代的虎I便应运而生。相比之下,这款由亨舍尔公司设计制造的重型坦克在重量上要比多出整整11吨——也就是43吨。这样比历史上的虎式坦克更轻,但同样装备一门威力巨大的88毫米炮,吨位上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装甲防御方面的削减,其炮塔正面装甲为100毫米,加上炮盾后能够达到125毫米,侧面和背面装甲为72毫米,车体装甲厚度则与炮塔基本相当,由于采用一台650马力的迈巴赫汽油发动机,公路时速能够达到36公里以上,但行程方面不尽如人意,加满燃料一次只能运动120公里。

尽管在设计和具体性能上与历史版本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德国最高统帅的严格要求以及德国兵器制造者们的传统特点,使得这种威力巨大的重型坦克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存在造价高昂、耗时巨大的缺陷,在加大产量的同时,对钢材和人力的依赖也会相应增大,再加上德国元首对其他兵器——例如FW190式战斗机、改进型He…111型轰炸机、装备长身管75毫米反坦克炮的IV号F型坦克等等,德国看似可观的钢铁产量又一次面临供不应求的境地……

雪从12月底一直下到了1月中旬方才告一段落,在这段时间里,战场的重心仍然在东线。尽管德军海陆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拿下了摩尔曼斯克,并于月初击退了苏军声势浩大的反扑,但列宁格勒依然是一块无法撼动的磐石,在莫斯科战线,德军中央集群在苏军的强大反击面前处处被动,这自然要令德国元首大发雷霆。在如此节骨眼上,也没有多少人再来关注三艘距离完工还遥遥无期的H级战列舰。

雪停之后,张海诺继续监督已经为数不多的造船工人们继续这漫长而乏味的建造,更多的时候,他宁可与船舶建造方面的高级监督官员、顾问、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呆在屋子里喝茶聊天,也因此和海军军械总监兼基尔造船厂厂长厄恩哈德·梅尔滕斯中将、海军军械部火炮发展与制造主任海因里希·汉克、海军本土舰队总工程师沃尔特·库恩等人成了几乎无话不谈的好友。

1月的下半旬对于东线的德军而言无疑是相当糟糕的一段时期,苏军得到后援部队加强的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接连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和博尔霍夫进攻战役,从德军手中夺回了大片领土和人口,而到了1月末,苏军突然在维亚济马以南地域实施空降作战,这不仅大大出乎德军统帅部的预料,甚至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一度陷入绝境——若不是苏军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兵力兵器特别是快速不对,德国人恐怕会在1942年初就招致战争爆发以来的最惨痛失利。不过,即便是在中央集团军群成功保存了主要兵力的情况下,阿道夫·希特勒还是怒不可遏的将统帅部高官和集团军群主要指挥人员狠批了一通,好在英国海军的溃败让他可以较为放心的西欧和北欧抽调战略预备队,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超过40万人被调往东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法国和挪威的驻军部队。

1月底,从西亚方向传来消息,苏、美、伊在德黑兰签订同盟条约,这意味着苏军和美军将与英军一道在伊朗范围内对东进的德意军队实施阻击,事实上,在越过苏伊士运河、占领埃及全境之后,德国非洲军团和意大利派遣军已经形如强弩之末,尤其是因为东线战事告急,隆美尔手下两个主力师被抽调走,这支“百战之师”短时间内根本无力继续进攻英军在西亚的殖民地!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海诺从海军战时军需总监卡尔·霍夫曼得到一个非常机密的消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受损战列舰“提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