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听惯了这些陈词滥调,皱眉道:“东山岛突击之前, 你们的情报说对方不堪一击,结果你们自己明白!今天我找你 来,就是问你一声,如果我们的游击队出发大陆,究竟有无希 望?”
  “游击队长”鼓足勇气说:“有希望!”
  “根据什么?”
  “根据大陆反共情况,毛泽东早给他们反掉,生死存亡都不 知道。目前只能用替身露面!”
  蒋介石并不惊奇:“毛泽东用替身这个情报,是中美专家先 从东京播发出来,再传到外面去的。你司职情报,把这个消息当 真,我对你所提供的情报材料,多少有些怀疑。”蒋介石见“游 击队长”有些自惭形秽,便软下声音,问道:“如果乘第七舰队的军舰出海,到广东沿岸换乘橡皮艇,能否被发现?”
  “游击队长”又有把握:“广东海岸线很长,他们不会发现。”
  “登陆之时,会不会受到冷枪射击?”
  “他们决不可能沿海通通驻兵。”
  “确有把握?”
  “报告总统,由于计划周详,准备充分,经过恃殊训练的游 击队分批登陆后,绝无可能被发现。而后深入山区,民众定会望 风来归,迅速建立起游击基地。而国军到达之时,无论什么地 方,都会受到隆重欢迎。他们盼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天。”
  蒋介石喜欢这个部下描绘的前景,但也不无顾虑:“大陆民 众盼的是国军开到,可是现在去的只是零星的游击队,不是正规 军;他们会失望吧?”
  “不会。”受到鼓励的“游击队长”信口开河:“我们在金马 前线放出去的心战气球,下面挂了不少总统的照片,好多大陆居 民接到后就拿回家珍藏,还有的在夜里拿出来挂……”
  蒋介石终于被这伶牙俐齿的“大特务”说活了,吩咐道:“我限你90天之内,给我拟一个游击登陆方案,登陆地点不少于 20处,都要有详细说明,风向潮汐,沿海情况都要一一考虑; 不得马虎潦草。其他如粮食供应,空投地点等,都要详尽说明。这个方案我要拿给美国人看的。”
  ●2。毛泽东考虑释放战犯
  多事之秋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和蒋介石 的作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当蒋介石训练了一批又一批的特务准备 派往大陆时,而毛泽东却在考虑释放关押的国民党高级战犯。
  解放之初,昆明、抚顺、北京等地,关押了大批国民党战 犯。1950年春天,周恩来召集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司法部长史良前来中南海,说有要事相商。等他俩坐定,周恩来告诉他们,今 年2月间,他随毛泽东主席访苏期间,与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 互助同盟条约》,那条文早已公布了。在会谈中间,中苏双方还 商定,被苏方俘获的日本战犯、伪满战犯,继续押在苏联巳经不 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既已成立,理应把这些家伙交给中国作 为主权国去按照自己的法律进行处理。毛主席考虑得很周密,决 定这件事不对外公开,以防移交期间发生种种不测。
  罗瑞卿嘴角露出微笑。他是个直率、性格活跃的人,他希望 能将这些罪大恶极、血债累累的战争罪犯予以审判,量刑处置, 既能大快人心又能提高新生的人民中国的威望。
  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周恩来,仿佛透视了兴奋的罗瑞卿和沉默 的史良的内心语言,特为郑重其事地宣布了政策:
  “我们把这一批战犯罪犯接收关押起来,进行改造,要做到 一个不跑,一个不死!将来也可以考虑一个不杀。”理由是:“民 族之恨、阶级之仇,是不该忘的。可是今天,形势不同了。别说 杀掉一个,一百个也容易得很嘛。我们还把他们改造好,让他们 变成新人,变成朋友。这对我们国家、民族会有长远的意义。我 完全有信心,我们能把他们改造好。”
  周恩来又从《共产党宣言》最后那句话讲起,说,共产党人 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自然包括这些战犯。我们的统战政策是在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利于民族和人民,具有深 远的历史意义。旧中国的西太后、袁世凯以及蒋介石都不能容 人,因为他们都是封建统治者,他们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所以 不会“大公无私”、胸怀宽阔、高瞻远瞩。
  两位部长注意到,周恩来对“一个不杀”没有明确,总理是 用了 “将来” 二字,因为时机尚未成熟。
  转眼到了1956年年初。这年1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的工 作报告中提出: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当天,周恩来在陆定一起草的《为配合周恩来同志在政协所 作的政治报告的意见》上批示:政协会后,可放十几个战犯看 看。这是中央准备特赦战犯的重要信息。
  3月中旬,周恩来根据毛泽东主张的对国内战犯“一个不 杀”的原则,具体说明了这一决策的意义。周恩来说完对日本战 犯的处理后,把话题转到国内战犯:
  “对于国内战犯的处理,也可以有两种设想,一种是判刑, 甚至判死刑,当然也要按其罪行来判,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是合 理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若设想一下,大陆上的战争结束 巳经六年到七年了,国内人民过上了和平的生活,战犯的罪行已 经成为过去,又经过六年到七年监狱生活的改造,他们也已经起 了变化,这时就可以考虑到底是不是要杀他们。杀他们是容易 的,杀了他们,他们就不能再起积极作用,只能起消极作用,对 台湾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觉得战犯的下场总是要杀的,增加了 恐慌,这不符合我们的政策。”
  关于战犯,人们的心理承受是复杂的,又有些矛盾:想起国 民党军队涂炭人民,尤其是想到“白公馆” “渣滓洞”等处弥漫 的血腥,真是十恶不赦,杀了也不解气;可是,这些高级战犯, 高高在上,并没直接欠下血债。可是又有人会问:没有上面的命 令,具体执行的人敢如此暴戻恣睢。
  于是出现了两种意见:有人主张立即全部释放,另有人主张 逐步释放。周恩来赞同后一种意见:“虽然前一种意见处理起来 简便,但工作不完满,收获也不大,一下子轰动一时,过去后就 没有下文可做了。我们要影响台湾,还是一步一步地来做好。所 以照罗瑞卿部长提出的办法,先放少数的试一试,看看效果。”
  周恩来想到仍活在台湾穷途末路的蒋介石,不免有些讽刺意 味:“在押的国内战犯总数是926人,你如果都送去台湾,台湾 是不会接受的,很可能有一部分人还要被蒋介石杀掉。这批人中,将官有460位之多,现在在台湾,连孙连仲都开饭馆子,我 们送去那么多的高级将领,蒋介石哪里能养得起?蒋介石消受不 了!相反的,蒋介石越是穷途末路,他狐疑鬼猜的事就特别多, 他会想我们送一个人去都是有鬼的。他什么都怀疑,送去那么多 的人会送死的,我们让他们去送死,也不对。因此,我们对国内 战犯的处理要分步骤进行,要研究让他们怎样去影响台湾。”
  问题的确有些复杂。连一向举重若轻、大气磅礴的毛泽东, 在此事上也很慎重。4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 十大关系》的报告时,曾就宽大战犯的政策作了说明。毛泽东指 出,党的政策总的精神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杀了这些人, 一不能增加生产;二不能提高科学水平;三对我们除“四害”没 有帮助;四不能强大国防;五不能收复台湾。如果不杀或许对台 湾还会产生影响。毛泽东考虑再三,在5月2日的一次会议上又 说到:目前马上释放,时机尚不成熟,其理由是:“放早了,老 百姓不那么清楚,我们也不好向老百姓说明,还要过几年,老百 姓的生活更加过得好了,我们再来放。……不讲清楚这个道理, 一下子把他们放掉了,人家就不了解,也没有这个必要。”
  大政方针是定下来了,具体步骤还得小心翼翼。
  中共中央甚至向各省市党委及中央一级国家机关、群众团体 党组发文,征求对溥仪等汉奸、满奸罪犯和康泽、杜聿明、王耀 武等内战罪犯的处理意见。《通知》中的语气极为诚恳:究竞是 从严处理,并且把其中罪恶重大的杀掉一批为好,还是从宽处 理,不处死刑,按其情节,分别判处适当的徒刑,不需要再判刑 的则陆续释放,并且陆续特赦一些已有悔改表现、愿意立功赎罪 的较大的战犯,把他们当作政治资本加以利用为好呢?这个问 题,是值得慎重研究的。但《通知》又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从 大道理上讲:估计采用后一种处理办法,会有助于我们孤立、动 摇、瓦解国内外敌人,首先会有助于孤立蒋介石集团和解放台湾的斗争;会有助于安定社会上同统一战线内部对我们还抱有疑惧 的分子一一主要是右翼分子和有过政治劣迹的民主人士,使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通知》又从“小道 理”上说:从这批国民党犯人本身的情况来说,他们过去虽然多 是一些“死反革命”,有过重大罪恶,但多半是高高在上、同群 众直接接触较少,不像直接压迫群众的恶覇土匪头子等那样,不 杀掉一批,群众就不敢起来。再说他们已经被关了六七年(蒋军战犯)或者十多年(日伪战犯)必在关押改造过程中,多数已经 有了不同程度的悔改表现,有些并且要求立功赎罪,重新做人。 因此,现在对这些罪犯并没有一定杀一批或者从重处刑的必要。
  《通知》认为:从总的方面权衡利害,中央觉得似以这样处理为好。
  也是在1956年,毛泽东宣布集中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党、政、军、特战犯,对他们进行加速改造。于是公安部门到全国各地监 狱、劳改单位挑选被俘战犯中武官军长一级、文官省长一级、特 务将官级共200多名,集中到北京战犯管理处,即通常所说的功德林。
  功德林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原是一座庙宇,清朝末年被改 造成监狱,北京军阀时代,这里是著名的全国第二模范监狱。新中国成立后,公安部接管了这座监狱,改名为北京战犯管理处。
  这400多名高级战犯中,不少人是黄埔生。而黄埔生是靠蒋 介石栽培的,这些人“效忠校长”的信念即使在战败之时,也没有泯灭过。
  一期生杜聿明可以算得上是蒋介石的宠将。国共双方三大战 略决战,他参加了辽沈和淮海两大战役,实际指挥了一个半,可 见蒋介石对他的倚重。在淮海战役中,他指挥的几十万大军全军 覆没。他想化装逃跑,可跑不出解放军布下的天罗地网。绝望之 时,他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企图自杀。幸亏跟随他的副官眼疾手快,把手枪夺了下来。他当了解放军的俘虏。解放军没有 认出他时,他谎报是第十三兵团的军需,叫高文明。可他连十三 兵团六大处处长的名字一个也写不出来。他深知罪大恶极,系中 共权威人士宣布的43名罪犯之一,被査出后,必死无疑。与其 被处死,不如先自杀,为蒋介石尽忠。他乘警卫人员离开之机, 拣起一块石头往脑袋上乱打,顿时血流满面,不省人事。幸好看 守人员及时发现,送到卫生处抢救,才免一死。为了防止他自 杀,一段时间里不得不给他带上沉重的脚镣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