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遇难者献花,鞠躬行礼,表达哀伤。
杨志远随同省长走过街口,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难怪林原的许多花店都没有鲜花可卖,因为林原所有的鲜花只怕都已汇集于此,但见10桥墩至15号桥墩总长125米的废墟之上,层层叠叠都是各色的鲜花,以白色的花种诸多,间或镶嵌有黄红蓝紫的各色鲜花,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花的海洋人的海洋,现场庄严而肃穆。而点点的烛火成椭圆形,在六个桥墩的外围围了一圈。林原人的祭奠习俗其实和各地一样,从来都是用白幡来送别亡灵,度化死者的。但这一次,林原的民众一改常态,除了在六个桥墩上挂满白幡,在系着小浩天的红领巾的那个桥墩上,同样密密麻麻地系满了许多的红丝带。在桥墩和桥墩之间,有横幅上面写着:小浩天,你在哪里,妈妈等着你回家吃饭!
林原,你还我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杨志远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那横幅上的话语既有市民们美好的祝愿,也有对官僚的声讨。什么叫民心不可违,这就是最好的注释。这一刻的杨志远虽然满腔悲伤,但他同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穿透心灵,天地在这一刻为之渺小。
杨志远看了周至诚省长一眼,这一刻的省长,表情同样是悲哀的,但悲哀之中,杨志远还感到了一丝冷峻,这同样是一种力量,它会让许多的官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杨志远随同省长把花放到了10号桥墩下,这天的林原依旧是下着丝丝细雨,天空阴沉沉的,空气中流动着一种无语的忧伤。此时,早有人认出了前来悼念的周至诚省长,人们静静地看着周至诚在10号桥墩前鞠躬,然后静默了三分钟。
如果说沉默是一种力量的话,那么这一刻的杨志远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存在,在现场弥漫,所有的一切都停驻了,这是对遇难者的悼念,也是对生的敬畏。
三分钟后,有人在轻轻地抽泣,有失踪者的家属跪倒在周至诚的面前,说:“周省长,我们需要真相啊。”
周至诚默默地依次把跪倒在地上的人们搀扶起来。周至诚默默地做完这一切,省长面对大家,掷地有声地:“苍天可鉴,我周至诚一定会还给林原人们一个真相,告慰遇难者的亡灵,这个世界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我周至诚,但不可能没有天理良心。”
周至诚深深地向林原的父老乡亲鞠了一躬,动容地说:“作为省长,我周至诚愧对大家了。”
杨志远知道,从省长提议召开常委会,向林原派驻调查组的那一刻起,真相就像是午夜的末班车,虽然姗姗来迟,但它总还是会来,藏是藏不住的。
胡捷一时只觉得胆战心惊。
现场没有喧哗,有的只是沉默,有小提琴爱好者,拉起了一首凄凉的小提琴曲,杨志远对小提琴知之甚少,尽管他不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但音乐和心灵是相通的,杨志远能感受得到这些充斥在空中的音符,淡淡的,忧伤的,有如丝丝细雨,从天堂淡淡地随雨飘零,慢慢地沁入人们的灵魂,让人感到无尽的忧伤,让杨志远忍不住想哭。
安茗依在杨志远的身边,泪流满面,安茗知道这首忧伤的小提琴曲的出处,这是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为纪念舒伯特而写的《纪念曲》。这是一首充满忧伤和伤情的小提琴曲,很适合今天这样的一种伤别的氛围。
琴声忧长渺渺,现场一片肃穆,杨志远默默地祝愿那些飘荡在高架桥附近的灵魂,一路走好!希望那个叫天堂的地方,时时公平公正,处处鸟语花香!
第17章水落石出(1)
周至诚省长在回榆江之前,特意在三招待所召集调查组的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会议。
大家刚刚从悼念现场回来,一个个心情沉重,对于生死,因为工作的性质,调查组的成员都经历得比较多,但这一次,大家都感到自己的灵魂受到了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对这次到林原来参与调查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周至诚说:“今天林原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相信在座的同志们也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什么是民心,什么又是公道正义和良知,我想今天的悼念现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那么多的市民,大多数人应该都和遇难者非亲非故,人家为什么要自发地前往现场悼念,就因为人性之中的善和良知在驱使大家。我今天之所以在回榆江之前还要把同志们召集到一起,开这么一个短会,是因为今天的经历迫使我这样做,也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催促着我必须这样做,一刻都不容耽搁。我今天就是要对同志们寄予希望,我希望同志们全力以赴,尽快还百姓一个公道。我不需要大家说什么套话,只希望大家用行动来表示对生命的敬重,还市民一个公道,籍慰在天之灵。在此我周至诚拜托大家了。”
周至诚省长看了组长张博一眼,说:“张博同志,你是纪检战线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同志的,工作能力强,说说,你准备怎么做?”
张博参与此类调查成百上千次,他知道此类事情,只要用心去查肯定可以查出结果来,作为调查组人员,最怕不是案件的难度,怕就怕在查清事实的过程,领导一时一个主意,一旦涉及到高级领导,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无疾而终,难言结果。张博今天在现场亲见省长在悼念现场掷地有声,大义鼎然,知道这次不同寻常,而且调查组的所有人员都是经过省长亲自审核认可的,自己任这个组长是周至诚省长亲自点的将,这让张博备感欣慰,这说明省长对自己的人品和能力颇为了解,表示认可。省长还把杨志远派到这个调查组来,意图就更加明显了,省长这是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这种情形之下,张博自然知道该怎么去做,他据理坦陈,说:“根据目前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林原隐瞒遇难者人数的事情是肯定存在的,就看是瞒多还是瞒少了。我的思路是,一,将这次承包拆除高架桥的法人代表、总承包人和项目经理人等相关人员予以控制,调查公司账目及其资金走向;二,将今天现场登记在册的失踪人员名单逐一落实,逐一排查;三,对林原及临近各市的医院、殡仪馆进行彻底的排查,对近期开出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逐一落实,对因伤住院不知姓名没有家属陪护的伤病员彻底排查,看其是否和高架桥的坍塌有关联。四,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民众公布调查组的电话号码,接受群众举报。”
周至诚一听,点头,说:“张博同志的思路清晰,好,就按你的思路办,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肯定可以还原事情的真相。我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林原方面瞒报高架桥坍塌事故的目的又是什么?承包商之所以隐瞒,那是他们想逃避责任,减少经济损失,之是利益驱使,有动机,可以理解。但林原呢,为什么会涉入其中?这就值得大家好好去斟酌和思考,我希望同志们用事实用证据为我解开这个疑惑。”
杨志远一听,省长这是要调查组不仅仅是停留在调查事故的伤亡和瞒报的表面情况,还要求调查这次坍塌背后深层原因。
张博自然也是懂得周至诚的意思,他心里明白这种事情,肯定会牵扯到市里的主要领导,调查起来只怕不会那么容易。省长这是要撕开口子,揭开黑幕。
周至诚也知道自己这个要求一提,调查组遇到的阻力越大,他把杨志远放到调查组的目的也就在此,他给调查组的同志们鼓劲,说:“张博同志,有什么问题直接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由我来给你解决。”
张博知道这是周至诚在给他鼓劲,他想有你省长这句话,还有什么实情查不出来。张博心想既然如此坚定地要找出这背后的真相,那有一个人非要调整不可,张博其实巴不得省委省政府能把林原的主要领导都调离林原,但他知道就凭目前这些零星的证据,省委不可能采取这么大的步骤,既然林原的主要领导不能动,那动一动下面的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博说,鉴于林原市公安部门的同志在此次事件中多有涉入,我建议省委对林原市公安局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杨志远知道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林原市公安局局长沈炳元只怕已经涉案,在寻找小浩天家人和下落的消息在林原电视台播出后,有住在高架桥附近的群众秘密到三招待所向杨志远反映,说其在高架桥坍塌现场看到有民警用警车运走了至少四具遇难者的遗体,其中是不是有小孩,因为隔得太远,根本没法看清楚。杨志远相信群众的眼睛,也相信他看到的肯定真实可信,但既然遗体已经转移匿藏了起来,调查组真要去找沈炳元调查,他大可以推三推四,断然否认,拼死抵赖,作困兽之斗。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得有确凿的证据,得用证据说话,沈炳元才会缴械投降。还是张博考虑的周详,既然现在还没有掌握沈炳元违法违纪的证据,那建议组织部门将沈炳元调离林原,减少阻力,就是一着不得不为的好棋。沈炳元是市公安局局长,掌握警力,具有反侦察能力,他如果给调查组设置障碍,那他只怕比谁都难以对付。
周至诚也是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他对张博这个提议表示赞赏,心想张博有此想法,这说明自己没有看错人,张博这人敢碰硬,不畏缩,有彻查事实真相的决心。周至诚自然会对此表示支持。
沈炳元只是一个市公安局局长,连林原市委常委都不是,他的调任用不着通过省委常委会,周至诚直接给公安厅厅长打个电话打声招呼就成了。周至诚心想非常时期,得上非常手段,自己给省厅厅长打招呼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手段,省厅要调人,林原市委不可能不放,这样就绕开了林原市委,谁知道沈炳元幕后的主使又是谁,就凭拆除方根本就指使不了沈炳元。周至诚偏过头,说:“国良秘书长,你这就给省公安厅打电话,取得省厅支持,我不管省厅用什么方法,必须让沈炳元在二天内离开林原,上省厅报到也好,调到其他市局也罢。”
付国良点点头,说我明白。拿起电话,起身走了出去。
周至诚想了想,沈炳元一旦调离,其空出的局长人选就是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由自己亲自点将,交由林原市委讨论通过,报省公安厅批准,要是让林原自选,如果换汤不换药还是一个麻烦。周至诚说:“杨志远同志,你是林原人,你对林原的情况熟悉,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接任沈炳元同志的局长职务。”
杨志远虽然是林原人,但和市局的领导都不熟悉,也就无所谓了解,此事事关重大,杨志远摇头,实话实说,说:“省长,我与林原市公安部门的领导没有什么接触,这个我只怕没有发言权。”
周至诚说:“非常时期非常阶段,我们就没有那么多的程序可讲,为方便工作的开展,如果调查组的同志有合适的熟悉的人选,他可以提出来,我会向省厅和林原市委推荐。对了,我们调查组就有省公安厅的同志,说说,在林原的副局长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供推荐。”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可谁都知道事关重大,一旦推荐的人选有问题,那肯定会殃及自身。省公安厅的成员说:“省长,以目前的情况,谁都不能保证林原公安部门的其他领导就没有涉入其中。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