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点地记录下来,那个有别于这个世界的文明。
《世界》这本书他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那种写作方法,以一个个的人物传奇故事来展开,交织在一起,进而铺张成一张世界构造的大网,而这幅壮阔的世界,将由项羽这个人掀起冰山一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
而这个故事的中心,可以浓缩成李清照的这一首《夏日绝句》,或者说这首诗就是项羽这个形象的文字投影。
为了开好他这一部著作的头,苏叶特意去钻研了这个世界的历史,与自己脑海中的历史做对比。
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关于项羽的记载的,不过也仅限于天生神力,力能举鼎等三言两语就概括完这位西楚霸王的一生。
苏叶所写的《世界》不同于正史又不是真正的演义,只能勉强形容成高于历史而又尊重历史,绝对的事实不容篡改,而其中的经过却是可以以艺术的手法使其变得更具可读性,这是苏叶写这本书的原则和坚持。
这一本书的规模宏大,苏叶觉得,他大概是要穷尽一生,才能将这数千年的故事讲完了。但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写好这本书,那就真的死而无憾了!
第69章 忆当年,风光前的艰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叶已经写完了华夏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唐宋,里面的一些经典作品也被他收集起来专门出书,一首首的唐诗宋词被人们所传唱着,这是一种新的潮流,开辟了新的诗派词宗,这里的华夏诗歌发展史着实和苏叶的原世界偏离了很多,《诗经》《楚辞》同为华夏诗歌的发现源头,可是却走入了一片新的流域,没有像苏叶那个世界那样注重精雕细刻,而是偏向于意识流,更加关注的是内容,最后竟与西方的诗歌有了异曲同工之处,但东方特有的内敛玄奥却也一点也没丢失。两种不同的道路说不上谁好谁不好,但无疑苏叶前世的诗词歌赋在明清已经走到了末路,越发古板丢了灵性。
然而时代不同了,前世八股文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而且诗词的巅峰时期早已过去走向暮途,但这里不同,一个极为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世界,无数人的思想在碰撞,苏叶将这样一种新事物引了过来,两个世界文化的碰撞,无疑会迸发出盛世烟花,再造一个诗词的辉煌。只是想想苏叶也是浑身热血沸腾,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前世的精粹在这个世界焕发光彩了!
一名银发梳得整整齐齐,精神抖擞的老人手里拿着本《唐诗》低声喃喃,摇头晃脑,继而拍手称好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此直抒胸意之句,杜工部当真是心怀天下,可敬!小叶通过诗词来刻画充实人物形象性格,也算是独具匠心,开一派先河了。”
一旁的苏叶挠了挠头,喝了一口茶来掩饰自己嘴角泄露的开心:”姜伯过奖,再夸下去我就真的会骄傲了。”
“你有骄傲的资本。”这个叫姜伯的老人笑眯眯的摇了摇头,看着现在意气风发的苏叶真的是很感慨,他是从苏叶还没怎么发迹就认识了,那时他被儿子牵连书店让来讨债的混混砸了,就在这时他将店铺盘给了苏叶,作为交易其中的一个请求,他留在了书店当店长,跟他爱了一辈子的书作伴。(忘记了的读者可以往前翻——第十二章:店大欺客,云中的梦想。)
现在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苏叶崛起的几年时间里面,这间最开始只是为了实现儿时一个梦才买下的书屋没有被他遗忘在一旁,到了今时今日,当初的云中书屋真的”飞上了云端”,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实体连锁书店。姜伯可以说见证了以苏叶为核心的一个帝国的崛起。
才过而立,苏叶就已经达到了让众人难以企及只能仰望的高度,所以在文坛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应如苏叶!
苏叶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大唐》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大宋》,至此他的华夏系列已经出了一半有多,剩下的元明清以及近代化,因为年代越来越近,保存的史实资料也越来越多,写起来的进度也会快乐不少,至于其他地方,欧洲才刚刚准备写中世纪的黑暗年代十字军东征部分。时间上慢了一点没有同步,不过这是情有可原的,当初苏叶的声望只在华夏地区是实打实的,出到外面就不是这么管用了,而他所写的东西不是一般的惹争议,只能够先集中精力先在华夏打开一个缺口,就算是如此,苏叶在当初刚刚发书《乱秦—楚河汉界》的时候,就被群起而攻之。
人一上了年纪就喜欢回忆往事,跟姜伯聊着过往的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苏叶真的感觉到无法直视,却也有点感慨,果然他也是不再年轻了,喜欢想当年。
想当年,《乱秦—楚河汉界》可是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刮了一场净化文坛的风,那些卫道士直呼苏叶是异端,拿着火把就要烧烧烧!口中喊着什么“历史不容亵渎,事实不可改变!”“编排历史只为满足自己,如此儿戏且不道德!””此风不能涨,此事必受制裁!”“*/…%#~……”于是乎苏叶也没有料到这些人会有这么大反应,差点阴沟里翻船,文化部直接下发通知勒令《楚汉》下架,苏叶工作室的那些作品也被各种查,正在进行的一切事项都受阻,手下那些作者艺人人心惶惶。要不是苏叶在网文这块领域的地位超然,传统作家势力难以动他,就真的是要被全面封杀了。
其实是苏叶太过得意,招人眼红了,有哪个作家能在三十不到就已经在世界扬名了?不是那种因为一两本畅销书而出的名,而且有含金量的,真真正正的名声。看苏叶的崛起历程,就感觉是像开了挂一样,不能说一帆风顺,却也只经历过小风小浪,是上天偏爱吗?这让其他人的心里怎么能够平衡,凭什么!他们心里在对苏叶怒吼。捏造历史这样的题材不是没人写,历史类网文里有不少,但身份不同造成的后果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别人写可以,苏叶到了这样的地位,写就不可以!而这次他好写不写写得这么出格,这就给了他们发难的机会了,不然就苏叶这样的势头,谁敢当出头鸟?
文人干架最为凶险,因为他们不会真刀真枪明着来,一定要拐个弯,各种关系动用得是不亦乐乎,拼的就是人脉。苏叶根基尚浅,而且又是以一敌众,就算是有作协会长和几个泰山北斗的赏识,斗起来也是节节败退,只能在网文这块死守。
文人干架也最有趣,暗斗不过瘾,他们喜欢对骂,报纸啊,新闻啊,访谈啊,杂志啊……他们要隔着一个媒介,斗起来才爽!
前世要说最厉害的就是鲁文豪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发动起来就是地图炮啊,和别人对掐的时候,一篇文章明着暗着中枪无数人,一个人拿着笔杆子战斗,毫不落下风。
当时苏叶表示一定要跟鲁巨巨学习,你们每人发一篇文章骂我,我发一篇文章将你们全部人都轮一遍。
真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老学究才发现,苏叶的词汇量好丰富,文笔好犀利辛辣,而且骂人的逼格还特高。完全占不了上风啊!!!
舌战群儒,这件撕逼互掐的事件在后来的文坛殇成为了一个传说,给苏叶生平的履历又添了一笔墨。
然而在那时苏叶可不像后世美化的那么威风,也就仅仅能占到口舌上的便宜而已,实际上他已经被打压得举步维艰,一个不慎就万劫不复了。
而这种情形在苏叶连载完《楚汉》,开始开新的篇章《大汉》才开始有了新的转机……
“唉,现在谈起也是唏嘘啊!只能感谢上天,如此厚爱我。”苏叶拿起茶杯转了一转,在嘴边兜了个圈又重新放下了,“在坏透了的情况下,竟然如此戏剧性……”
第70章 回忆结束,专访邀请,下一章 完结
战局陷入了胶着,虽然苏叶被压制得厉害,但在他的严防死守下,那些想要!一举打垮他的人短时间内也没办法。然而就在这时,文化界上发生了一件地震般的大事——
谢玉婷,华夏文坛硕果仅存的元老巨擎,在十二月大雪纷飞的京城与世长辞了,享年九十二岁。也就是这一位老人,在她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帮了苏叶一把。
说起谢玉婷这个名字,华夏之外可能问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不知道你说的是谁,但是要是在华夏,如果不知道谢玉婷,要么就是还不懂事,要么问的对象是一个弱智傻子。
谢玉婷的作品达不到世界名著的水平,论起得过的奖项也比不过作协主席梁中正,那么她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
七十年前有一场影响了千千万万读书人的新思潮运动,她就是发起人之一,这场运动的其中一个成果之一就是间接的使华夏融入到世界大同的洪流中,要不然今天世界一体的局面至少要往后推一百年;四十年前文坛上发生了一起类似于苏叶前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乱,最后也是她联合几位巨匠镇住了局面。谢玉婷的传奇事件大大小小加起来可以出一本长篇小说了,但比起这两件来却显得没那么突出,在此便不做提及。
也就是这样一位名头能吓死人的老人,在十二月初病重送去了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场手术后暂时稳住了病情,然后接见了一些前来探望她的人,其中曾与人聊到文坛的发展和最近苏叶搅起的风波,谢玉婷说了几句,话语里没有提到过苏叶和这场风波,但明眼人都能听的出话里的意思,在护士进来要结束谈话的时候,谢玉婷拍了拍来探望她的那人的手,道:“文坛是属于年轻人的,只有越来越多新鲜的热血注入,华夏的文明才会更加璀璨。我们呀!都老了,该将舞台让给后辈们,且看能造出个怎样的未来。”
谢玉婷明确地表示了她的态度,是站在苏叶这边的。
大概觉得后事交代得差不多了,谢玉婷开始拒绝接见访客。三天后,她的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离世。那一天,京城的雪还夹杂着雨,特别的冷,雨雪落在地上都凝结成了冰。
就在有关谢玉婷讣告漫天飞的时候,苏叶的境况却是由严寒一下子转去暖春,各种封锁开始破冰消融。苏叶真的觉得很神奇,一切都来的太突然太莫名其妙,明明他自己还没有什么动作,敌方却自行退却了。
苏叶根本没时间去自行脑补这其中不能不说却不可告人的故事,他悠闲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了起来,旗下的公司重新开始运作,一大摊手尾需要他去跟进,简直忙成狗了卧槽!
也是在后来参加谢玉婷的追悼会的时候,苏叶才从梁中正那里知道了风波戛然而止的真相。
“叶小弟,过来。”等到苏叶准备进入灵堂哀悼时,梁中正叫住了他。
苏叶走了过去,搞不清楚状况:“梁兄,怎么,有事?”
“我猜你一定纳闷过本来还声势浩大的净化文坛运动为什么草草收场了。”见苏叶点了点头,梁中正双眼看向了灵堂,道:“我告诉你,都是谢姨的功劳。”梁中正跟谢玉婷能够扯上一点亲戚关系,这是在两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