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北宋行-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军队的操练还是项目不少的。有是两对武将比武后,第三对武将出来竟然拿的不是包着毡子的枪,而是弓箭。
有趣的是,两人持弓的左臂竟然还各绑在臂上一个盾牌。这方法到挺巧妙。这样射出箭后还可以马上用盾牌保护自己,然后在盾牌的保护下再从容的把箭认在弓上,一抬手,便又可以射第二箭。好方法。
可这种方法为什么没听说呢?我自以为是的想着,可能是这样左臂多了盾牌的重量,射箭速度就要满些,而且也不能长时间举箭待射。还有身体疲劳这一因素,射的箭数目也会减少。
呵呵!看来我还是很聪明嘛,一下子就搞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看场上。两个人等青旗一挥,立刻对射起来。
这次没多长时间,一员武将便用连珠箭的手法把对手射下马来。哈哈!我看见他这连珠箭是怎么射的了。要是这位武将知道我仅偷看了他的比武,就把他的连珠箭手法学去,不知以后还敢不敢公开和人比武呢?
这个观察也让我对武侠小说中的连珠箭法彻底的失望。原来这连珠箭法就是用来持弓的手再持有两只箭而已,这样每射出一箭后不必从箭囊取箭而加快了射箭的速度。当然,三只箭都射完后还是要取得。这让我想起小说中一连珠箭就是几十甚至几百发的连射。靠!上当了,难道这箭还能像机关枪一样吗?除非那个射箭的人有一百根手指。
我刚想对那帮没文化的作者进行人格上的贬低,突然想起我的小说中也是这么写的。似乎还已经在李家书坊印刷发行了。算了,我就睁一眼闭一眼好了。
这个比箭的节目结束后剩下的就十分无聊了。有些东西在我看来就纯粹是为了好看而弄出来的表演秀。
不过由于见识了些我不懂得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多问问多看看和多聊聊的。叫过一直没有讲解员职业道德的那位老兄,我开始把各种各样的问题抛出。
“大人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讲解员通过张统制知道我是个正九品的忠翊郎。对我这个武官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懂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还听说我这官位是战功得来的,所以他的震惊就难免了。
“我军中只是兼职。”我要解释的话得说一大套,便淡淡的提了一句。讲解员理解般的点点头,然后马上洋洋自得起来。显然,一一个私人幕僚的身份指点一个军官军事上的事很是让他自满。好在这样一来废话虽然多了些,但讲解之详细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由于过于详细,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讲解,并表示我知道马可以骑、枪可以刺、刀可以砍人。而甲胄就是士兵们身上穿的那些沉甸甸的东西。
“为什么队伍是以十为单位呢?三小队为一中队,三中队为一大队不好吗?”我准备露一手后世的部队编制。
讲解员用看傻子的目光不肖的看了我一眼。高傲的道:“咱胜捷军隶属殿前司,是禁军中的精锐。这每队多少编制调过无数编。从未有过你那种三三制的情况。或许厢军才会有这等编制。”
我好歹知道这厢军是类似于预备役的一种辅助部队。根本没多少战斗力。作为主力部队的禁军无论待遇和战斗力都不是厢军可比的。这讲解员显然没看好三三制这等后世的智慧。
为什么会这样?我试图解释三三制的好处,但这就要观察出胜捷军现在兵制的不足。仔细看了一会儿,我发现,我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三三制是适合火器时代的兵制,在这冷兵器时代并没有绝对优越性,相反还会有很多不方便的限制。我突然得出了个不好的结论。我这个拥有壹千年知识沉淀的现代人,在古代的指挥能力,可能还不如童衙内那个草包这个发现让我十分的惊恐。本来我并没有想着什么带兵打仗的事。可人总是会变的,剿匪后,做个绝世名将,挽狂澜于即倒。甚至平定金国、西夏、蒙古乃至全世界的念头也不时蹦出来让我小小的兴奋一下子。可是在我的野心不断的膨胀后,突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竟然是个连赵括都不如的人时,打击可想而知了。
这时,讲解员为能够指出我的“错误”而得意,话也就多了起来。于是,一大堆我以前从未想到的各种冷兵器的基础知识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次,我放下高高在上的现代人的心理,认真听着这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苟老弟,感觉如何呀?”不知不觉中,操练已经结束了。张统制安排好手下后,来看我。
我从浩瀚的冷兵器战争知识中清醒过来,惭愧的对张统制道:“名不虚传呀!小弟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操练。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还要多向张兄请教。”这话半真半假,佩服倒是谈不上,可我确实有了多来偷师的念头。
张统制哈哈笑道:“以老弟的才学,向我这个老粗学习岂不可笑。我可不够资格当老弟的老师。这样吧,我帐中有〈武经七书〉一套。我是老粗不识字,本来是让夫子们给我讲读的。里面可都是带兵的窍门。就送与老弟了。”
《武经七书》我听说过,这是宋朝为了培养将军而制定的兵法教科书。里面分别是《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六韬》《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略》。可惜我除了《孙子兵法》看我几篇外,其他的只是听说过名字。至于没列入《武经七书》的兵法书如《孙膑兵法》《鬼谷子》《孟德新书》《武经总要》《诸葛亮兵法》我更是连是否真有这些书都不清楚。还有那个赫赫大名的《武穆遗书》就算有这书,也得是岳飞几十年后才能写出来。现在就不用惦记了。
被张统制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我既然来到了这个乱世。赶快多看几本兵书还是很重要的。我连声称谢,心里打定主意,要把我能搜集到的兵书都好好研究研究。这兵营,我也打算经常来看看。
接连的日子里,我突然对军事上感兴趣让香香十分疑惑。一天晚上,在我挑灯夜读兵书时,香香照例给我端来茶水。然后小心翼翼的向我进言。含含糊糊的表示,朝廷重文轻武。我的官职里文官的级别明显高于虚衔的武职。而且辽国京城都被攻破,辽帝也在金兵的追逐下惶惶如丧家之犬。我就是读了兵书,立功的机会也很少。还是应把精力放在诗词歌赋这等正业上比较有前途。
“你这话是听谁说的?”香香虽然聪明,但不识字的她可没水平说出这些话。我疑惑的问道。
香香不好意思的低声道:“这话是妾身昨日去拜见夫人和小姐时,夫人问起相公。妾身就把相公近日苦读兵书的事说了出来。不料王小姐听了妾身的话后,就这么跟妾身说的。”
王小姐说的?我明白了,这话分明是金二少爷为了提高自己贬低我,才说出的这番话,王小姐不过是转述而已。以王小姐这等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千金小姐。就算文采出众,也不可能对朝廷的政策这么关心的。
对于金二少爷的这种观点,其实正是此时大宋朝朝廷上下的共识。在他们看来,宋朝的主要宿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已经可以说是灰飞烟灭了。而金国是自己的盟国。本身只是一些野蛮人而已。根本对大宋的江山没什么威胁,甚至朝中有不少人还打着趁火打劫金国的主意。在这种局面下,以及自宋朝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的宗旨,我这么热心武职实在是傻的可以。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堂堂的大宋朝会顷刻间被这帮打败了契丹辽国的生女真人给打的险些灭亡。尽管这样,宋朝也不过在南方一耦偏安了百来年,最终毁于另一更加野蛮的民族蒙古。
但这些话我现在是万万不会也不能说的。以我这可怜的政治斗争经验。来汴梁后已经险些因为言语不慎而丢了性命了。要不是一连串的幸运我可能已经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了。
“朝中之事,香香你是不清楚地。相公我看兵书自有我的道理。”我摆出一家之主的架势严肃的对香香说到。看到香香有些诚惶诚恐的样子,我心中不忍,便放缓语气道:“香香,你不说我还忘了。相公我教你的防身术你练得怎样了?”
香香脸一红,喃喃的道:“妾身觉得相公教我的东西太阴毒了,所以只练了其中的几招。”
“几招?那怎么行!必须都练好。至于阴毒不阴毒,只要你分清使用的对象怕什么!”我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香香点了点头退下了。看来是怕我再想起什么东西来考她。我目送香香离开,便又拿起了放在桌子上的兵书。这些书我都看过一遍了。也有了很多新的理解和见识。可我知道,我此时的水平依然是低的可怜。上阵指挥打仗,能保住命就可以庆幸了。
那帮没读过兵书的名将是怎么学会打仗的?我揉揉发酸的眼睛,自言自语的念道。游牧民族有不少这样的“名将”。这是他们本钱厚。恶劣的生活和无耻的掠夺性格造成了他们士兵的强悍。有了强悍的精兵,战争实力大于农耕民族,带兵的将军只要不是太傻,胜利还是有保障的。这一条我没法学,那么我们自己的“名将”呢?岳飞、韩世忠我想到。
等等!我想我应该去打听打听这些在历史上闪闪发亮的将星们。无论是交好他们,还是从他们那里学习打仗的本领。都是件对我极其有利的事。我放下书本,开始努力回忆这些人的情况。

第十二章大事

没想到打听这些历史人物会这么难,我实在怀念后世有因特网的方便和快捷了。辗转多时,我也没打听到岳飞这个人。亏他还是河南人,我现在就在河南省,竟然连这么个了不起的人都打听不到。
至于韩世忠,我通过几个衙内的帮助,从兵部搞到了韩世忠的消息。他现在竟然跟着王渊、梁方平等在山东河北一带干抓强盗的工作。据说因为干得好已经是官拜武节郎了。至于其他的“名将”竟然都是些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家伙。唯一知道的就是“童贯”了。郁闷,童贯也能称“名将”吗?
既然“名将”们我一时找不到,偷师学艺的方法也就没法用。于是,找了几个衙内作引见,汴梁城中驻扎的禁军营中,我的身影也就常常出现了。
与军事上进步的缓慢不同,我的人缘不知不觉中好了很多。一些本来职位高过我许多的大人们,似乎也开始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于是,李忠处受到的请我赴宴的请柬也越发多了起来。尽管大部分赴宴都需要我在席上讲个小故事或说些奇闻轶事。但人缘好了毕竟是不争得事实。
每回看到这些迎向我的笑脸时,我都在猜测这笑脸的背后,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事和金府有关,就是金柔金大小姐满十四周岁十五虚岁了。按照传统,由母亲一方的亲人,给她举行了及笄之礼。这个礼仪表明金大小姐已经成年了,从此以后会梳高髻并插上特制的发梳,用以区别未成年少女的双髫髻。而一般此时就可以许婚了,当然,对大多数贵族来说,结婚的时间一般是在及笄之礼后的两年。
及笄之礼是一个女子一辈子最重要的仪式,相当于男子的冠礼,也是人生中唯一一次作主角的机会。仪式上所用的梳子是由本家族最尊贵的长辈准备的,然后按照女子所属等级由地位相当的人来为女子插梳子。
我早听说过这一礼节,但不知道这宋代的及笄之礼是什么样的,心痒痒的想去看,但偏偏我作为外姓男子又没资格去看。真是的,好热闹有趣的事没法看,太让人失望了。郁闷下,只好反复询问参加了礼仪的香香里面的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