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亿万到零-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国际持有的八佰伴食品的股权降到28%,痛失半壁江山,四洲获得控制性股权。因“八佰伴”名气仍如雷贯耳,八佰伴食品与八佰伴饮食,都保留原名不变,仍属八佰伴系。
  3月,八佰伴国际出售蓝田汇景商场5楼予满年集团,套现约6亿港元。至此,八佰伴国际在香港已没有一项商场物业,光一年商场租金支出就达4。6亿港元,相当于总营业额的11%,令集团背上沉重负担。和田一夫杀鸡取卵,可见资金是何等的窘迫!
  这6亿港元的分期进项,只能是杯水车薪。才十几天后的4月,和田一夫不得不对上市公司旗舰八佰伴国际大割其肉,将19。87%的八佰伴国际股权售予太平协和集团,套现1。34亿港元。而和田家族所持的股权也是19。87%,仅比太平协和多出1股(应是一手)。在香港,股大权大,和田家族稍有动摇,八佰伴江山就要彻底易帜他人!
  1997年9月,八佰伴国际再次将18%八佰伴饮食的股权售予陈伟彰家族,套现1。1亿港元。至此,陈伟彰家族今年新增的股权就接近45%,而原来的首席大股东八佰伴国际持有的股份才7。3%。
  八佰伴急不可待拍卖资产,加上不利的市场传言,当然卖不出好价钱,贱卖减磅,剜肉补疮,八佰伴集团已经成为一具残躯。
  事到如今,八佰伴如此频密出售资产,是为向中国内地转移已经说不过去。不断有各方人士指出八佰伴的深重危机。如果不是八佰伴集团的全线崩溃,人们还没有这么快触及更深层的问题。
  1997年9月18日,平地一声惊雷,日本八佰伴宣告破产!
  第二十一章 东瀛基业 债台高筑大崩溃·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在其发源地静冈县,向当地法院提出更生公司申请,理由是负债额高达1613亿日元,变相宣告破产!在此之前,日本八佰伴将18间分店售予大荣,仍未挽破产厄运。破产原因,除日本经济大萧条外,那只有从八佰伴自身去寻找了。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集团在它的发源发迹地静冈县,向法院提出申请“会社(公司)更生法”,理由是负债总额达1613亿日元(约折美元13。4亿元,港币103亿元)。
  在日本,申请公司更生,即变相申请破产。日本八佰伴破产,是日本战后零售业最大的破产事件。日本八佰伴遭此厄运,既是日本经济大环境所致,又是自身大肆扩张所招惹。
  我们先看外部原因。
  日本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最先使世界市场感到畏惧的是,日本产品如潮水般地涌来;接着,日本资本如排山倒海之势向各国渗透。
  80年代后期,日本产业受到高工资、高租金、高成本的困扰、一部分产业继续向海外转移,另一部分涌入非生产领域——房地产和股市。地价股价齐齐飞涨,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这便是“泡沫经济”。
  东京地价炒到最高峰时,大东京地区的地皮市值,竟超过全美国商业地皮的价值。大东京地区能容纳多大的经济规模?这个价值高得太离谱,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股市毫不相让,1989年1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225家日经指数成分股的平均价,每股高达46O美元。
  日本资本大张旗鼓向海外扩张。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巨款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制片公司;1990年松下电器斥资61亿美元,收购拥有环球制片等一系列大公司的MCA集团。“日本要买去美国人的灵魂!”美国人感到愤怒又无奈,人心惶惶。
  为了让日本庞大的剩余资本寻找出路,日本大藏省、通产省制定出更宽松的政策,为银行放贷投资海外业务提供方便。八佰伴集团正是这个时候,以更大的气派进行跨国投资。
  1990年“泡沫泄气”,导致地产股市下降。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这是暂时的,表面的市景繁荣依然。到1992年股市凄云惨雾笼罩,地产商愁眉苦脸,人们才相信大萧条的来到。
  1990—1994年,东京银座的地价平均下降了5成。日本地陷楼塌,地产商身价大减。曾为世界首富的堤义明,从此告退首富宝座,由美国微软大王盖茨取而代之。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北美欧洲倒获得可观的增长。1995年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集团,45年来首次裁员,在日本产业界引起极大的恐慌,日本大企业的终身制动摇了。
  日本大藏省于这年6月公开金融业呆帐4710亿美元,但东京的金融分析家认为不止这个数,认为大概有12100亿美元,相当日本经济总产值的1。“4。实际上,日本的金融体系已濒临全面崩溃。
  199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全球100家大银行,日本有5家进入前10名。而到1997年,日本只有2家进入前10名。呆帐拖垮了整个日本金融业,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至1997年11月,日本倒闭的金融机构有13家。其中11月份最频繁,3日,三洋证券破产,负债31亿美元;17日,日本10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24日,负债高达290亿美元的山一证券破产;26日,德阳城市银行因588亿日元的坏帐而宣告倒闭。
  这些金融机构的倒闭,引起一系列关连企业破产。而整个金融业因呆帐所困,一律紧缩银根。日本的企业都是建立在贷款基础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致使整个日本产业界都不景气。
  据日本民间信用调查机构“帝国资料库”11月17日发表的统计数,10月份日本负债额超过1000万日元(约折68万港元)的破产企业161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0%。l—10月份,全日破产企业负债总额9。2575万亿日元。
  可想而知,日本零售业无可避免遭遇巨大困难,消费水平下降直接影响零售业。因此,日本八佰伴的破产。不是偶然事件。但是,众多的百货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虽陷困境,仍可独善其身,有的尚有余力进行扩张。
  如是,人们自然还会从八佰伴集团的自身去寻找原因。
  1997年元月时,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拥有58间店,主要在静冈县及附近的市镇,以中小型店为主。该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拥有26间店,均是大中型店,另持有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19%股权、澳门新口岸购物中心50%业权。日本八佰伴的资本金236亿日元,国内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35O0人。
  日本八佰伴破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扩张过速。
  八佰伴的海外投资及国内拓展,均在80年代后期加快步伐,这与整个日本资本大扩张相吻合。但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八佰伴仍未刹车,还越战越勇,结果债台高筑。
  然而,站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立场上看,日本的企业都是债台高筑。在日本经济上升时期,银行不怕放债,企业不怕借债。现在银行界自身难保,债务问题显得异常突出。日本的呆帐,一部分是银行间的拆借,一部分是银行与企业间的借贷。日本八佰伴欠银行437亿日元,另有为关连企业所作的49O亿日元的银行贷款担保(据说相当部分用于香港八佰伴各公司的投资)。
  第二大原因,是投资回报不利。
  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最失败的投资,一是在爱知县斥资200亿日元,兴建了大型的综合性商城“新世纪半田”,而集团的国内总收益才11亿日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在日本同业引以为笑谈;二是犯了“不熟不做”的商界大忌,开办既无品牌优势,又毫无经验的家电贩卖店、鳗鱼食品店等等,亏得一塌糊涂。
  在日本八佰伴的海外投资中,亏损最严重的数持有19%股权的上海新世纪商厦。用和田一夫的话说:这是“新世纪半田”在上海开花结下的果实。如果说,“新世纪半田”是一颗苦果的话,那么规模更大的上海新世纪商厦是一颗更大的苦果。如期收回投资,日营业额须500万元人民币,但据1996年7月号的《资本家》杂志透露:近期日营业额只有100万元人民币。
  日本八佰伴在台湾台中和桃园的2家分店,亏损也比较严重。日本的财经学家揶揄说:财神(指邱永汉)怂恿和田一夫的结果,是亏了朋友,肥了自己,财神靠炒卖超级市场旁边的地皮发了一笔财。台湾的传媒又是另一种说法,说和田一夫未听财神劝告,放弃在商场旁边买地,结果做了成全财神发财的傻事。笔者不了解内情,也许和田一夫手头太紧无法又开商场又买地吧。
  对银行家来说,他们最怕的还不是负债率过高,而是借款的企业回报不理想。银行对经营基本良好,欠有巨债的企业,即使该企业遇到新的困难,还是会继续贷款,让它渡过难关。八佰伴的这种情况,若继续借款资助,很可能就会变成打狗的肉包子。,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八佰伴与银行的关系破裂。
  日本驻港记者权并臣之助在1997年11月份刊文指出:“和田一夫本人很不喜欢和银行打交道,他相信凭八佰伴的实力发行债券,可直接从市场获得资本。他不与银行家们应酬,日本银行一再强调说,八佰伴投资发展不透明。4年前,由于八佰伴激进的投资策略,日本银行警告八佰伴,可是八佰伴指责银行干预内政,使八佰伴与银行之间本来不信任的关系更加深刻。在整个八佰伴集团的背后,竟然没有一间主体银行(Mainbank)支撑!这使得八佰伴在现代商业经营中如履薄冰。与日本金融机构关系不善,在海外发展亦不适应外国银行运作。”
  八佰伴国际集团总部迁来香港,得到香港汇丰银行大班浦伟士的鼎力支持。这实际上获得一张世界十大银行之一汇丰银行签发的LC(银行信用状),很容易获得世界金融城市香港银团的融资贷款。但和田一夫却觉得香港的外国银行“态度生硬”,贷与不贷都是“板着面孔”,不像日本银行,即使要将你拒之门外,也会笑容可掬、点头哈腰。
  自称是“国际公民”的和田一夫觉得不堪忍受,不但国内的融资任务由三弟和田光正全盘揽下,海外银行的贷款事宜,也基本交给身负日本八佰伴总裁重任的和田光正担当。
  在要不要对身染病疾的八佰伴集团继续输血的问题上,外国银行与日本银行一样的慎重与无情。
  下面,我们看导致日本八佰伴破产的最直接的原因。
  1992年,八佰伴在国内的几家主要关连银行,注销八佰伴的银行帐户。这是八佰伴与银行关系破裂的最明显的表现。而另一些关连银行本身也是债权银行,无法注销帐户,但不再贷款。
  日本八佰伴早在1992年之前,转向了债券市场,发行无抵押可换股债券。和田一夫十分看好这条融资渠道,故而不怕亦不惜与银行破裂。
  可换股债券,是一种较新的债券品种,只适宜上市公司发行。上市公司透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即借款;投资者购买债券,债券是留以兑现的凭证。因这种特殊债券的持有人到期可行使兑换公司股票之权利,一般利率较低。债券到期,如果该只股票升值,投资者大都要股票,而不要现金;反之,投资者则宁可兑回本、息现金。
  企业发行债券,都是衡量了日后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而进行的。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发行可换股债券,虽有低息之利,却有摊薄股权的风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