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文报纸《大公报》问道:“暹罗新的立宪政府妄想通过吞并寮国和柬埔寨的一部分来重建其过去时代的巨大王国,这是在重温其古代帝王的迷梦吗?”反过来,印度支那实行重新武装的计划也使暹罗人感到惊恐,尽管它在实行方面远不及暹罗的计划有效。由于暹罗人通知废除1925年条约,遂于1937年12月缔结新约,治外法权和对暹罗关税自主权的种种限制终于全予取消。1939年春天,双方都伸出了橄榄技,但丝毫掩饰不了彼此的疑惧。不过,暹罗人收复领土的想法只是稍稍显现,并不曾有要求归还失土的暗示。
  暹罗同日本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虽然两国的外交路线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但自1904…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以后,暹罗很自然地意识到远东的政治均势在发生变化,在此后的年月中暹罗政治家又进一步注意到日本的上升力量和它所宣称的抱负,而此种抱负迟早将导致日本同西方发生冲突。与此同时,他们也觉察到英法的力量日益削弱。暹罗观察家过去要注意的只有两颗政治星座,不日便会有三颗了,而且这颗新星座至少也会同原有的两颗向样明亮地闪耀在远东的天空。但是当1933年因日本侵略满洲而投票对它进行谴责时,暹罗弃权不参加,这也许是为了要维护它的中立,然而,日本人的无限感谢,却使它大为窘迫。根据接着出现的事态发展,有些观察家发觉暹罗在后来几年中有着“倾向日本”的趋势,而且据说在暹罗政府中还存在着一个颇具影响的日本集团。但此种说法后来也并无证据可资佐证,实际情况似乎是,暹罗虽然害伯日本,但也并不偏爱日本。
  当我们观察暹罗在1939年头几个月的局势时,看到的是这个国家完全为一种好斗的民族主义情绪所控制。銮披汶颂堪已代披耶拍凤出任总理,领导着一个军人占优势的政府,銮巴立已任财政部长。有迹象表明,銮巴立终将获准实行他的经济方案。当时还有流产了的巴恰提波国王阴谋复位的消息。但是没有迹象足以说明暹罗将在三年内同日本共命运。
  暹罗增加军备的订货单是受这一事实的影响,即它的财政情况只容许它向最便宜的市场去购买,所以它虽然从日本和意大利购买了驱逐舰,但它的购货单上也有美国飞机,而英国是决不会得不到订货单的。1939年春,暹罗对外政策给人的印象是:它急于盼望避免卷入强国之间的任何冲突。法国的陷落和珍珠港事件这时还是遥远的后来的事情。其时暹罗全力忙于国内事务——开发经济资源,使自己适应于进行社会改革和结构改革,并学会象一个现代国家那样地前进。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南部一大片地区的推进,建成了一个人为的政治单位——法属印度支那。1858年,法国人建立了交趾支那殖民地,接着将柬埔寨(1863年)、东京和安南(1873…1885年)、老挝(1884…1893年)和广州湾(1899年)相继划入他们的保护范围内。到了1899年,这些领土便合并在一起置于印度支那总督的管辖之下。法属印度支那的面积总计为二十八万六千平方英里,1938年的人口是二千三百零三万。
  法国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倾向是保护贸易。那时法国的重工业正在开始发展,工业家害怕生产过剩,他们需要新的市场。1892年的法律所体现的观念是,殖民地产品以供应母国原料或非竞争性的产品为限。根据同一法律,印度支那被宣布为“同化”领地。根据规定,母国产品进入殖民地可以免税,而其他国家的产品则须课以在法国征收的同样关税。一般说来,印度支那的产品亦可以免税输入法国。但对该项法律所作的解释更加清楚地说明了驱使法国立法者的乃是保护法国工业的愿望。起初对印度支那当地人使用的许多中国货和日本货的课税还不算重,但后来的税额便提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设了许多开发印度支那的商业公司,私人资本自由流入该殖民地。1928年颁布了新的关税法,据此印度支那得定期调整其税额以满足殖民地的需要。凡当地工商业等团体提出的要求均被认为是得到政府默契的,除非母国政府在很短时间内作出相反的决定。
  然而结果是,1928年的新税法导致实施甚至更为苛刻的保护主义措施。印度支那的欧洲人各界提出的要求超过了法国国内所提出的要求。对外国商品规定的新税率甚至比法国规定的税率还要高,结果使这个国家愈益陷入孤立状态,原先能够进口的许多中国货和日本货都无法进口了。
  新关税法实施时,正值世界大萧条开始,这对改革是不幸的。萧条会在世界上造成以一国或帝国为基础的极端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这种趋势是对保护主义政策的鼓励,这就有把法帝国的经济变成封闭经济的危险。特别是许多批评家都认为,试图把印度支那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分隔是一个错误。印度支那工农业产品的性质以及当地人的需要和习俗都有必要使这些产品享有进入东方市场的便利。这些意见日益被人们理解,因此在后来颁行的法律以及同外国签订的条约中逐浙承认了印度支那的特殊地位。
  法国人一向非常尊重他们自己的文化和风俗,很难使他们相信把这些东西塞给大异其趣而又身处远方的其他人民对蒙其恩赐的接受者竟是一无好处的。他们承认平等,不象英国人那样在他们的殖民地上倾向于种族隔离,但也只能对真正按高卢模式完全同化了的法国同胞才以平等相待。十九世纪晚期,法国舆论对法国殖民地的政治同化和文化同化大为赞扬,但即使在1900年之前,就已经有人为此担忧,大声疾呼地发出警告,指出当地民族的文化不论有何缺点,毕竟颇能适合他们的需要,如果企图加以摧毁,则非但徒劳,而且还是非正义的。舆论开始有了转变,但转变得很慢,随着舆论的逐渐转变,政策也作了修改。
  还有一种信念同样也在慢慢地产生,即当地人民应当共同管理国家。不过到了1909年,法国国民议会才在一项议事日程上宣布:“逐步地和明智地为当地人参与公众事务的咨询工作作准备是适当的”。当地人代表已同法国人代表一起坐在交趾支那殖民地的议会厅里了。1928年成立的经济与金融业大理事会也有当地人代表参加在内。在其他印度支那国家也成立了完全由当地人代表组成的议会。
  与此同时,安南人在思想上对法国殖民主义的反应是根据他们的本能和逻辑推理作出的。(应当记住:安南受中国影响达二千年之久;而柬埔寨和老挝继承的是印度的传统。)自从法国渗入安南以来,对于法国的政治和文化推进,一开始便存在着抗拒的意志。由于法国将印度支那置于“自负一切支付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安南财政负担,以及由于1904…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和后来的中国革命所唤起的亚洲的觉醒,激励了民族主义感情的高涨,安南的阴谋和暴力行动几乎就成了每日常有的事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中,安南怨声载道。他们主要抱怨的是:印度支那所给予法国和法国企业的支援并不是互利的,法国没有给予安南人以机会,使之获得为掌握他们自己命运所必需的培养和经验。
  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时,印度支那有组织的民族主义还局限于那些安南人的国家。这种民族主义视柬埔寨人和老挝人为理所当然的从属民族。但民族主义运动分成几派,各派之间几乎互不合作。它们在厌恶法国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不能达成一个共同的纲领。在老一代的民族主义者和年轻一代的民族主义者之间存在着不和,相互之间极不友善。加之,作为民族主义政治之特征而几乎通常都有的侵吞党的基金以及其他营私舞弊行为,也完全无助于提高民族主义运动的声誉。
  某些民族主义政党立志按民主路线进行改革而不主张同法国断然决裂。范琼的东京党和裴光炤的立宪党就是如此。革命分子曾经于1926年成立过另一个党——越南革命同盟,其组成成分为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这两部分人后来日益互不相容。广东人的力量开始占优势。到了1929年,该党已丧失了势力和影响;当共产主义者在这一年从该党分裂出去的时候,它就寿终正寝了。
  一个比较有生气而且寿命铰长的组织是安南国民党(越南国民党)。这是一个东京人的组织,党员很少(大约只有一千五百人),是按照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的模式建立的。它着重号召青年,从一开始便是一个恐怖组织。它向学生、雇工和军队散发宣传品,并致力于取得女权运动者的支持。它企图同暹罗的类似组织通力合作未果。但却于1930年同中国国民党的广东和云南支部建立了联系。1929年1月,它图谋行刺总督帕基埃未遂,一个月之后却杀害了劳工招募局局长巴让。警方在案发后的调查中才发现,这个迄未为人知道的政党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员是政府工作人员。
  国民党发觉警方搜捕甚急,就决定提前实行紧急行动方案,结果便发生了一系列暴力事件。安沛发生了兵变;在河内,炸弹扔到了军需处;永保县的副县长被暗杀。但是法国当局的行动(包括派飞机袭击该党的领袖们,但炸死了二百名无辜村民),却取得了成功。据报道,1933年该党已不成其为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了。
  安南共产党成立于1925年,缔造者是阮爱国(即后来的胡志明)。该党的纲领以实现安南在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统治下的独立为第一步,第二步实现安南同苏联合并。阮爱国受过莫斯科的训练,在广州和鲍罗廷共过事。1927年,中国国民党清洗共产党人,阮爱国不得不随同鲍罗廷飞往俄国。阮爱国在俄国接受了在印度支那建立共产党的任务。广东当局答应给予方便,许可他们在广州设立组织,条件是他的追随者必须将活动限制在攻击法帝国主义范围内。阮爱国的一个大问题是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保守的”共产主义者之间调和分歧,后者于1929年分裂出去自成一党。莫斯科的影响(至少在这个阶段)是一个决定性的约束因素;它不赞成搞恐怖主义,而且主张同民族主义运动合作。
  无论在殖民地或法国,当局对民族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严厉镇压都招致猛烈的抨击。1936年人民阵线在法国执政时,对这些运动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但事实证明也只是昙花一现。活动不久便又被迫转入地下。在印度支那的两个监狱里有着成千上万遭受折磨的人,由于骇人听闻的不卫生和非人道的待遇,受到了法国和其他各地批评者的谴责。
  老挝是最后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组成部分的一大片地区。这曾导致同暹罗的冲突,因为暹罗往往对所有操泰族方言的国家都声称拥有宗主权。法国在外交上曾于1868年承认暹罗对柬埔寨的吴哥和马德望两省拥有主权,这就促使暹罗人得寸进尺地沿着湄南河流域侵占土地。英国人偏向于支持暹罗人的要求。法国对老挝的保护关系是在1893年10月3日签订法暹条约时才建立的。根据这一条约,暹罗放弃对湄公河左岸的所有主权要求。在条约的实施问题上,几乎立即发生了摩擦。于是重开谈判,1902年缔结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