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汉书-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后六十余岁之闲,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
  三世谓元帝、成帝各为一世,哀平二帝皆元帝之孙,共为一世,故三世也。王莽执政,始开边隙也。
  注'一三'更始无道,扰乱方内,诸夏如布帛之裂也。
  注'一四'及光武中兴,更通宣、元之旧好。
  注'一五'报命相属,言其往来不绝。金帛常载于道,言其赏遗常行。
  注'一六'世祖二年,令中郎将韩统报命,赂遗金帛以通旧好。而单于骄踞,自比冒顿,对使者辞语悖慢也。
  注'一七'遑,暇也。
  注'一八'虽得骄踞悖慢之词,而忍其羞愧,思其患难,但以善言报谢而已。徒,但也。
  注'一九'移徙幽、并之人,增益边屯之戍卒。
  注'二0'争言恚唷⒒羧ゲ。雷谥狈バ倥乱病
  注'二一'帝厌其用兵,欲修文政,未许猛夫扞将之事。
  注'二二'比季父孝单于舆以比为右薁鞬日逐王,日逐即南匈奴单于比也。
  注'二三'总贤髃臣之策,善均从觽,与之和同,而纳其降款也。
  注'二四'由南北二庭自相驰突,而汉之塞地晏然无事矣。
  注'二五'军走曰北也。
  注'二六'北虏*(乌孙)*遂奔*'乌孙'*,漠北乃空,其地三千余里也。
  注'二七'械在手曰梏,音古督反。
  注'二八'为刻石立铭于燕然山,犹前书霍去病登临瀚海,封狼居胥山也。
  注'二九'漠北既空,宜即迁南虏以居之。
  注'三0'河西虏觽居之,于时遂为边境,若还南虏于阴山,即为内地也。
  注'三一'戎羯之乱,兴于永嘉之年;即勒燕然,乃居永元之岁。中人以上,始可预其将来;窦宪庸才,宁可责其谋虑。
  注'三二'建武二十四年,八部大人共立比为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蕃蔽,扞御北方。帝用五官中郎将耿国议,乃许之也。
  注'三三'窦宪欲立北单于,安议不许也。
  注'三四'若从耿国﹑袁安之议,即言平易正直之道如此之弘远也。
  注'三五'三捷言胜也。自乡功伐,专行威惠,为臣不忠,即其人也。又章和二年,窦太后临朝。单于屯屠何上言:“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既威北边,即宜銟成南部,更请存立,其何惑哉。
  注'三六'永元三年,将军窦宪上书,请立于除鞬为北单于,朝廷从之。四年即授玺绶,方欲辅归北庭,会窦宪被诛。五年,于除鞬自畔还北,帝遣将兵长史王辅诱诛之。
  注'三七'言窦宪斩日逐,刊石纪功,即宜灭其北庭,以资南部。重存胤绪,滋生孽隦。南北俱存,即是并恩两护。以私己福,乃招其祸。斯则□蔑天公之事也。天公谓天子也。前书云“共秃翁何为首鼠两端”,秃翁即乃翁也。高祖云“几败乃公事”,乃公即汝公也。惇史直笔,时复存其质言也。
  注'三八'由窦宪请立北庭,遂使匈奴滋蔓,即是坐树大鲠,永言前事,深可恨哉。载,事也。
  注'三九'单,尽也。单与殚同也。
  注'四0'既勒燕然之后,若复南虏于漠北,引侍子于京师,混并匈奴之区,使得专为一部,则荒服无忿争之迹,边服息征戍之勤。此之不行,遂为巨蠹。自单于比入居西河美稷之后,种类繁昌,难以驱逼。魏武虽分其觽为五部,然大率皆居晋阳。暨乎左贤王豹之子刘元海,假称天号,纵盗中原,吞噬神乡,丘墟帝宅。愍怀二帝沉没虏庭,差之毫端,一至于此。百代无灭,诚可痛心也。
  赞曰:匈奴既分,'一'羽书稀闻。'二'野心难悔,终亦纷纭。'三'
  注'一'谓分为南北庭也。
  注'二'檄书有急,即插鸟羽其上也。
  注'三'纷纭之事,具如上解。
  校勘记
  二九三九页六行至比季父孝单于舆时汲本﹑殿本无“孝”字。按前书匈奴传云:
  “单于咸立五岁,天凤五年死,弟左贤王舆立,为呼都而尸道嚱若鞮单于。匈奴谓孝曰若鞮。”范书意译为“孝单于”,后人不晓,灭去此“孝”字耳。下“以御北狄之冲”注亦称“孝单于”。
  二九三九页九行虚闾权渠单于*'子'*也据汲本﹑殿本补。
  二九三九页一一行以单于相传乃十八代也按:李慈铭谓“相传”上当脱“兄弟”二字。
  二九四0页四行赂遗金币汲本“币”作“帛”。按:通志亦作“帛”。
  二九四0页一0行杀略钞掠甚觽按:校补谓掠即略,不当杀略钞掠并言,通志无“钞掠”二字可证,二字当衍。
  二九四一页九行以次当*'为'*左贤王据校补引钱大昭说补。按:通志有“为”字。
  二九四二页七行时比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下殿本改“渐”作“斩”。按:通鉴胡注谓“渐”当作“斩”,传写误加水旁耳。校补谓匈奴言语文字不与华同,其王号非译不晓,渐将亦未尝无义。观晋书作“左渐尚王”﹑“右渐尚王”,将尚一音之转,安知“斩”不正当作“渐”耶?
  二九四四页一行令中郎将置安集掾*(吏)**'史'*据汲本﹑殿本改。
  二九四四页二行单于岁尽辄遣奉奏按:刊误谓案文少一“使”字。
  二九四四页一四行且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史记作“且居”。
  二九四五页九行及悉复缘边八郡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及”字于此义无所施,盖当为“又”。
  二九四七页八行愿复裁*'赐'*据汲本﹑殿本补。
  二九四七页九行遣驿以闻按:殿本“驿”作“译”。
  二九四七页一三行矢十二曰发见汉书音义按:汲本﹑殿本作“发四矢曰发,见仪礼也”。
  二九四八页四行中郎将段郴按:“郴”原斗“彬”,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九四九页一行胡邪尸逐侯鞮单于长按:“胡”原作“湖”,径据汲本﹑殿本改。
  二九四九页五行中郎将吴棠按:校补谓袁纪“棠”作“常”。
  二九四九页一0行随太仆祭肜按:“肜”原作“彤”,径据汲本﹑殿本改。
  二九四九页一一行皋林温禺犊王按:丁谦南匈奴传地理考证谓“温禺犊王”前书作“温偶駼王”,上加“皋林”字者,似分数部也,故下有右温禺犊王。
  二九四九页一二行北匈奴入云中遂至渔阳太守廉范击却之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范为云中太守,“太守”上当有“云中”二字。
  二九四九页一四行征西*(大)*将军耿秉刊误谓案秉传不为大将军,此多一“大”字。今据删。
  二九五0页四行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按:刊误谓“驿”当作“译”。
  二九五0页五行大且渠伊莫訾王按:“大”原斗“夫”,径改正。
  二九五一页五行薁鞮日逐王按:汲本﹑殿本“鞮”作“鞬”。
  二九五一页六行又闻取降者岁数千人按:王先谦谓语气不了,疑夺文。
  二九五一页九行荼苦也殿本“荼”作“涂”,集解本从之,然涂不训苦。张森楷校勘记谓疑本作“涂炭言苦也”,“涂”下脱“炭言”二字。按:张说亦言之成理。此殆后人以涂不训苦,遂改“涂”为“荼”耳。又按:注与正文不相应。
  校补谓此传之注复沓纰缪,至于不可究诘,疑章怀本皆无注,而妄人附益之,且又不出一手也。
  二九五一页一三行取其匈奴皮而还按:刊误谓匈奴一种,安能尽取其皮,明多“匈奴”二字,或云取其匤皮。
  二九五一页一四行屈兰储卑胡都须等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章帝纪“屈”作“屋”。
  二九五二页五行依安侯河西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鲁恭传作“史侯河西”,安侯史侯未知孰是。
  二九五二页一0行臱无报暛之*(义)**'地'*据殿本改。按:钱大昭谓闽本作“地”。校补谓通志亦作“地”。
  二九五三页三行威镇*(西)**'四'*夷据殿本改。
  二九五三页四行秉因自陈*'受'*恩据汲本﹑殿本补。
  二九五三页九行首虏二十余万人按:刊误谓案文多一“人”字。
  二九五三页一二行匈奴河刊误谓“奴”字衍。按:匈奴河或省称匈河耳,“奴”字非衍,参阅窦融传校记。
  二九五三页一三行夜围北单于*'单于'*大惊据刊误补。
  二九五三页一四行获阏氏按:校补谓据和纪,此阏氏,单于母也。纪亦言“获”,而耿秉传独言“斩”。
  二九五四页一行故*(从)*事中郎将置从事二人刊误谓案文多一“从”字,言故事如此。今据删。
  二九五四页四行右校尉耿夔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右”当作“左”。
  二九五四页六行赐玉□四具羽盖一驷按:刊误谓当云“玉具□四”,又衍一“驷”字。
  二九五四页一二行而不附安国*'安国'*由是疾师子据通志补。
  二九五七页一五行副中郎*'将'*庞雄据刊误补。
  二九五八页五行安帝即位之二年也按:安帝于殇帝延平元年即位,至永初三年,即位已四年矣,“二”乃“四”之斗。
  二九五八页一一行安帝永初*(六)**'八'*年据集解引洪亮吉说改。
  二九五八页一五行诸降胡余万人按:汲本﹑殿本“余万人”作“万余人”。
  二九五八页一五行部觽分散按:“散”原斗“明”,径改正。
  二九五九页一行温禺犊王呼尤徽按:校补谓通志“徽”作“征”,下并同。
  二九五九页六行弟拔立集解引惠栋说,谓凡单于立皆载号谥。下云“乌稽侯尸逐鞮单于”,乃拔号谥也。“弟拔立”已下当接此文,今错出“耿夔复免”以下十五字,未知所属,当有脱误。按:校补谓案通志“耿夔复免”以下十五字在“乌稽侯尸鞮单于拔延光三年立”下,“耿夔”上并有“是岁”二字,知今本皆涉上“立”字误倒,又脱二字也。
  二九五九页六行以太原太守法度代为将军按:刊误谓一传中处处皆云“度辽将军”,惟三处没“度辽”字,以后又复举之,明此三处脱漏也。
  二九五九页七行新降一部大人阿族等遂反畔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安帝纪云南匈奴左日逐王叛。
  二九六0页九行句龙王按:顺帝纪作“句龙大人”。钱大昕谓王与大人皆匈奴尊称,译语小异。
  二九六一页五行中国之所长*(也)*据殿本删。按:校补谓钱校本据闽本亦无“也”字,通志同。
  二九六一页九行此则陈龟之由也按:据张元济校勘记“由”原作“同”,然今商务影印本亦作“由”,殆依殿本描改。又按:“同”字当误。“之由”上疑脱“获罪”二字。
  二九六一页一0行犹书云谟谋汲本“谟谋”作“谋谟”。按:校补谓今案尚书,无“谋谟”“谟谋”连文之处,疑皆“谋猷”之误,猷本亦训谋也。注或涉下文“谋谟”而误。又按:注“犹书云”至“古书之重语”应在正文“马续素有谋谟”句下,然各本皆同,故不改。
  二九六一页一三行*'则'*匈奴之兵不能当也据殿本补。
  二九六一页一三行下马地□按:殿本“地”作“步”。
  二九六一页一四行去就相簿汲本﹑殿本“簿”作“薄”。按:薄簿通。
  二九六二页一三行薁鞮或作薁鞬按:沉家本谓顺帝纪作“薁鞬”。
  二九六三页七行即今之□*(用)**'朋'*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