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凉人崛起-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马越拆开书信看着这封由部属代笔,以董卓的口吻写就的书信时,不禁乐出声来,他似乎能够想到虞翻那个江东直臣面对董卓这般狡黠无赖又装作一脸正气的模样时有多憋屈。

那句话怎么说,你越难过,我便笑的越开心!

他需要让孙坚憋屈,因为他感受的到,在平静无澜的天下大势之下隐藏着暗流涌动。

江东人若仅仅是这样便放弃了折腾,那他们也不会是江东人了!

对此马越是十分乐见其成的,兵临徐州,为了给裴徽报仇,当时他的确没有想的太多。但在见识了徐州人的顽强无畏精神之后,他对徐州有了新的战略构想,继而改变了全部的作战部署。

给徐州人半年时间考虑这场非北即南的战争中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给江东人半年的时间来深深地陷入徐州的战争泥潭中,但这都仅仅是次要的。

马越对别人从来不是个那么宽容的人,通常情况下如果他对敌人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多半是认为在这个时候丢出杀手是不妥当的。

有些人杀人不用刀,而马越杀人从不借刀,出鞘的那一刻,敌人的命运多半就已经定下了。

重要的是马越要给甘宁半年的时间,让他将手中凉国精锐从天下西北转移到徐州边境上来,在哪里安营扎寨并不重要,但他必须在马越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

同时,也是给数量庞大的青州军半年时间来整合与凉国将校的契合度,以在将来的战争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凉州人……还是太少了。

从头至尾,马越都还没有享受过人海战术完全压制敌人的爽快感,大多时都在以少量但精锐的强兵对抗更多的敌人,即便少有的几次势均力敌,也是建立在人困马乏的状态下……他多希望凉州在他统治初期就是个人口百万户,拥兵数十万的地方。

马越心底一直有个大中华帝国的梦,这是他起始忠于先帝,而后拱卫新帝,直到皇帝因为忌惮与自己撕破脸都不愿与朝廷兵戎相见的原因。

否则不要说区区一纸诏令,西北大漠绵延百里的黄沙都阻不住他前进的脚步,多少个横绝在他面前的天线都挡不住他,难道皇帝的一纸诏令就拦得住了?

真正拖住他进位脚跟的,是他心底里对这片土地喷薄欲出的热爱……是骨子里抹不掉的中华民族自尊心。

忠、孝、仁、义,他不但知道这四个字应该怎么写,还知道一撇一捺的人应该怎样做。

很多事他能做,但不想做,他便不会去做。

不然区区朝廷那几万兵马,摆在凉国面前算得上什么?

就像是他知道这个世间有火药这种东西,但这种东西在当今情况下于天下无益,威力更大的武器只能导致死更多的人,所以他不提……或许统一天下之后他会将研究火铳提上上林书院匠作学者的日程,但不是现在。

但他非常愿意,在这个时刻发动天下的能工巧匠来研究一下蒸汽机这个东西究竟是如何运转的。

夺得天下近半州域,马越都没能做到拥雄师百万,即便是现有的八十万兵马若举国为战,所需耗费的人力则是兵马的三倍,数百万人远征的代价便是数以百亿计的钱币……多少钱都在路上消耗掉了?

当兵的要吃饷,运粮的也要吃饭,这中间平白消耗掉的粮食就是原本所需要的数倍之多。何况这全凭人力、马力,很难供应得上。

如果有了蒸汽机,他尽管不了解许多机械的内部构造,但他至少了解正确的方向,只要成功做出蒸汽机,他有把握把它装进铁箱子里在铁轨上奔跑……那个时候,即是只有慢跑的速度,运载辎重的火车补给线也能跟上步卒前行的速度,至少在凉国境内能省下多少劳力!

哪怕火车无法实现,轨道马车也是省时省力的方法。

更何况,蒸汽机的用处可不仅仅火车一例,就别说做出汽车……哪怕仅仅是用于耕作与建筑的拖拉机,甚至速度更慢效率更低的机器,对这个时代而言都是改变世界的创举!

从东海到葱岭,由红水至五原,如果这么广袤的土地都铺上铁轨……尽管这只是幻想,但如果这种幻想有真正成功的可能,那现实就是史上最庞大的世界王朝很有可能在马越与马擎这两代人手中实现!

蒸汽海船、蒸汽火车,海陆二维战争中,这两样东西就是制胜的法宝、王座的基石!

凉国的大框架已经搭好,重商重农在这个特定的大环境下趋于平衡,官办工厂与私人雇佣关系的出现……强大的国力,物质的基础,文化的兴盛,几乎让凉国成为历史大变革漩涡中的存在。

如果说建安五年向前的事情著作史书由后人评说,他们这一批人被历史所成就。

但再过十五年,马越的设想若能实现一半,后人的评价将会是……改变世界!

封建王朝,有封建王朝的好处,统治者如果有足够的前瞻性,只要一人之心是正确的,千万人之心都能向同一个地方用力!

马越很期待大汉的匠人们在将来的日子里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

“传令甘宁转道入青州,命徐晃据守琅琊国,屯粮于青徐边境……杜伯候,青州就交给你了,等甘宁来了让他一同加入港口的修筑与海船的改进,演练海战准备与江东军的决战!”

时至秋日,马越准备离开青州返回陇都,此前他已经召集了凉国境内的大匠在陇都书院聚集,准备在陇都城外开始一场为期半年的大研发,为凉国将来的工业基础奠定契机。

杜畿拱手应道:“殿下放心,臣定不辱海军之名!”

“管承,你要为孤操练好青凉武卒,将来的大战中少不了你们建立功勋的时刻。”马越对着管承说道:“你也不希望自己仅仅止步于偏将军吧?”

偏将军是个多大的官职?最小最小的将军位,若放在先帝在世时,再小的将军身份也是独步天下的,就是在洛阳顶着将军位都能横着走,但是现在……随随便便,哪里还能没个将军?单说凉国便有数十名将军,更不必说朝廷了,朝廷带兵两千的都要有个杂号将军位,不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带兵的。

“诺!”

管承的话不多,人却非常牢靠,点头应诺从不会说什么花哨话,只是低头闷声将事情做好。

因为这个优点,让马越非常赏识这位海贼头子出身的将领。

“若江东军有入驻徐州的意思,不好犹豫,直接出兵不必等我指示,一切可由甘宁做主,你二人为辅。若兵力不足可由冀州关云长派遣兵马前来支援,但是注意,你们可以知道还有援军,但不要太早给江东军势力庞大的感觉,要尽力拖住江东更多的人马加入战场!”亲随小声汇报启程的车驾已经备好,马越再度对杜畿说道:“我走之后,对徐州大族的招揽不要停止,加大力度帮助贾穆沟通各氏,要为凉国争取民心……还有,照顾好擎儿。”

说罢,在青州众将的拜礼下,凉王铁骑在城外整军列队,马越踏上了回归陇都的路。

第六卷目送归鸿第五十五章匠人大典

马越非常喜好集结匠人聚在一起。

前些时候,因为程立、梁鹄、蔡邕三位凉国老者的病情,马越征集了华佗与张机在内的天下名医于陇,数不尽的医道圣手在凉国境内讲学、著书,上万人的食宿皆由国内赋税一手承担,一连就是近一年,至今都没有停止。

集思广益的代价是巨大的,这相当于多养了近万骑兵,巨大的花销带来河陇之地的医药水平有了具体的体系与长足的进步。

这个时代什么是名医?

在一郡一县行医讲学,轻轻松松治愈跌打损伤或是刀兵创口,那便是名医了。

这个时代什么是神医?

神医的难度就要来得大得多,要治得好别人治不好的疑难杂症,更甚至要游走四方妙手仁心。

能被称作名医的人也就仅仅几十个,神医更是不过寥寥几人,很多病症甚至是古书都没有存在的,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

听天由命!

有些运气好的医匠能够得到一册医书,从而学习到一些系统化的医术。但更多的乡里游医根本没有傍身的本事,仅仅会治一点跌打损伤罢了。

从全面的角度去看,此次凉国医匠大典的好处便可以预见了。

在后世,这个时代的名医最出名的当属华佗,不过在如今,还是做过南阳太守的张机声望最盛。

发明麻沸散并擅长为患者开刀根除病灶的华佗此时尤属离经叛道,在医师之中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不过由于病卧榻上的程立对华佗非常推崇,在医匠中如今也有了很高的地位。

早年间程立曾经见过马越锯掉伤兵的病腿,也曾割开皮肉纠正骨头。因此这位权势滔天的老凉国相对于华佗的行为,也就是马越口中的‘外科手术’非常信任,甚至专门为其在陇都书院开设医匠学科,准其开馆授徒,与张机共任书院医科首席讲学。

而如今,凉王尚在归陇的路上,便已经命人飞马传至各州各郡及各地书院,征召铁、木良匠前往陇都,堪称‘匠’门大典。

凉王一封信,匠人千里行。

木匠与铁匠的远行,可不像医匠背着药篓携着僮仆酒客上路那么容易。一名铁匠要离开自己的地方前往陇都,至少要带一架牛车,装着自己的工具缓缓而行,更有甚者家里不过有头耕牛,干脆就拖家带口地朝着陇都前行了。

古人乡土情结非常严重,若非日子过不下去,人们是很少愿意离开自己家乡的。因此,这也间接决定了木匠与铁匠的大典不会像医匠那么容易。

所幸,工匠工匠,工与匠是不同的,匠人需要懂得许多知识,但做工这一方面,只要有匠人讲解,凉国强大的流水线式工厂与各地派遣的力役足矣完成一切他们想要完成的工作。

这也是马越初掌凉州时紧紧依靠着一个刘坏便能够搭起如今凉国强大手工业架子的原因。

说起刘坏,这个大凉第一名匠如今可是愁昏了头。

原因无他,与凉王征召天下匠人入陇的诏令一起发到刘坏手中的,还有一份马越给他的私信,私信上下达的两条命令非常明确。

一,要他统计书院会制图测地的学子,派遣他们前往凉国境内各地丈量道路。每一州、每一郡、每一县,甚至每一个乡里的道路都要测算精确。从而规划出凉国边境数座军事要道的长度、坡度、弯度。

丈量的是什么道路?秦朝修出的直道与驰道,以及汉时修补的各地道路。

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包括凉、并、益、冀、青五州及广袤的西域,单算便有数十个郡,各郡百至十余个县,各县数十个乡……单单一个凉国如今掌控的西域二十七国便有着不少于四个州的土地。

凉王这是要他派人丈量先汉时全天下等量的土地啊!

这第一道命令已经是难于上青天,第二道命令更是近乎苛刻。

凉国在各州的数座铁矿要进行全力挖掘,在陇都张家川的铁匠厂要进行工匠的重新整编,绘制出长一丈、宽五寸、高五寸,其中宽度两侧各少一寸名为‘铁轨’的铁条,两根铁条各距离七尺距离上方要能承受三千斤重量而不变形。

这简直令刘坏愁白了头发。

制作出铁条并不难,只要做出模具,灌入铁水之后很容易就能成型,甚至量产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三千斤重量而不变形的要求就有些太难了,要多坚固的两根铁轨才能承受住那么沉的重量?

为此,凉国久负盛名的兵器名匠终日聚在一起,实验了无数次却始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