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追随着自己走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在冲锋的路上倒下。

但是他知道的是,自己今天站在这里,未曾辜负他们的期待和追求。

今天自己站在这里,已经改天换地,挽回这天之将倾!

不是蒙古铁骑横扫么?

不是朔风浩荡无人能敌么?

某叶应武孑然一身来到这七百年前,终于改变了这一切。就算是历史庞大的车轮依旧厚重,但是叶应武已经让它一路碾压而来的车辙和自己原本所在的那个时空大相径庭。

某,终究还是做到了。

此去天涯岂孤旅,犹有青山九万里。

叶应武站在钟山山顶,手按佩剑环视周围的莽莽山峦林海,也将山下那如同一棵棵劲松默然站立的士卒尽收眼底。

青山九万里,是啊,直到今天,知道某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是青山九万里,才明白是何处的青山,何处的希望。

这青山九万里,既是南宋半壁山河,也是站在这山下的文武,站在这山下的森然军列,更是即将诞生在自己眼前的巍巍大明。他们的站姿,已经如同一座座青山,以他们的灵魂,已经千锤百炼。

这是汉家的青山,华夏的青山九万里啊。

叶应武缓缓转过身,一步一步走到天坛中央。

不得不说陈宗礼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天坛上虽然只有一张再简单不过的桌案,但是当这桌案的背后就是青山和无尽天空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感到这桌案的孤单和矮小。

因为就像山下那阵列像青山一样,这桌案也仿佛和天地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这里接过来上天的旨意,从这里登上属于一个崭新王朝的君王之位。

沉默片刻,叶应武心中也是蹦蹦直跳,轻轻伸出手,小阳子低着头小心接过叶应武的头盔,然后退后两步,站到台阶之下。

天坛之上再无一人,如果此时此刻站在高处踮起脚尖眺望,所看到的整个钟山最高的地方,便是叶应武所站的地方。

这一刻叶应武站在了天地之间。

陈宗礼并没有按照正常的登基大典那样陪同皇帝,甚至至始至终都没有跟着迈上台阶。

没有人指引叶应武,也没有人告诉他天命在何处。

陈宗礼这样布置不是没有其道理所在,毕竟叶应武不是从前朝那里接过来的天命,而是重新自上苍处获得,所以不需要让人来指引,真正天命所归的人,本来就能够听到苍天的旨意。

至于叶应武能不能好好的装神弄鬼,实际上陈宗礼并不关心,因为没有人会看的到叶应武在天坛上做了什么,人们看到的只是叶使君在那里和上天沟通,在那里走上自己的王位,在那里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就已经足够了。

身前身后空无一人,叶应武忍不住露出一丝苦笑,高处不胜寒,莫非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他还是一步一步的走到桌案前,桌案上除了中间香炉,左面一排瓜果,右面一排胙肉,甚是简单,不过叶应武却也没有轻视。

就算是没有人,他还是小心翼翼的点燃三支香,冲着天的方向躬身,又转过来,冲着建康府、冲着地的方向躬身。

祭天、祭地。

人在做,天在看,叶应武不相信自己是平白无故来到这个时代,不管自己是不是被苍天选中的人,他都不想让自己的心中留下遗憾。

这是自己的第一次祭天,也是一个王朝崭新的开始。

太阳挂在空中,下面日月的赤色旗阵在风中舞动。

日月初升,照耀万方。

前宋咸淳三年四月初一,叶应武于建康府钟山登基开国,自号明王。

明延承前宋火德,尚赤,战旗衣甲依旧不变,国号大明,年号暂沿用咸淳,以示对于那个灭亡在蒙古鞑子手中的王朝的尊重和悼念。

另外叶应武叶使君在登基时候也声明,一日未曾驱除鞑虏,则一日不称帝,此言一出,天下沸腾。(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日月初升照万方(下)

“左丞相文天祥,右丞相苏刘义,参知政事陆秀夫。”站在叶应武身边,梁炎午一板一眼的高声念道,“礼部尚书陈宗礼,礼部左侍郎江万载,礼部右侍郎叶应及,户部尚书谢枋得,户部左侍郎李叹,户部右侍郎江铎,吏部尚书王爚,吏部左侍郎汪立信,吏部右侍郎李叹,兵部尚书张世杰,兵部左侍郎刘师勇,兵部右侍郎张贵,工部尚书章鉴,工部左侍郎郭守敬,工部右侍郎陈元靓。”

黑红色相间的四爪金龙蟒袍披在身上,叶应武的目光炯炯,看着大殿上缓缓站出来的一道又一道身影。

这大殿是临时整修了一下之前宋高宗时候的行宫,房檐低矮不说,这么多文武大臣站在殿上,已经很是拥挤。虽然大明的宫城不可能这么寒酸,但是在叶应武也只能先忍忍了。

毕竟新的宫殿已经开始设计规划,不过想要避免建设成豆腐渣工程,还是需要时间的。

“臣领旨,谢殿下。”文天祥冲着叶应武一躬身,重新走回去。

一名又一名的文武官员依次出列,当吏部尚书王爚站出来的时候,叶应武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静静地看着王爚上前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对于叶应武,新朝开国初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虽然叶应武很清楚实际上自己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叔伯还是心向旧朝的,但是毕竟汪立信和郭守敬都是年轻初登高位,而且汪立信还要坐镇临安,郭守敬忙着规划建康府,一时间都脱不开身,让两位老人这个时候出来顶上,也是无奈之举。

“接着念吧。”叶应武沉声说道。

阶下的梁炎午点了点头,接着朗声念道:“大宗正叶梦鼎。”

整个大殿上顿时沉默和寂静了几分,所有人的目光霍然投在站在文天祥前面的那个老人身上。已经年近七旬的叶梦鼎,嘴角边流露出一丝笑意,手中拐杖敲打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而终于按捺不住,叶应武缓缓的站起来,快步走下台阶,还不等叶梦鼎拜下去,就已经伸出手架住他:“爹爹,您无需如此,还速速请起。“

叶梦鼎上午方才到建康府,便来这正午朝会,所以还是叶应武在称王之后第一次看到自家爹爹。

“走到这一步,也不知道爹爹应该责骂你是逆子,还是感谢你真是光耀门楣了。”叶梦鼎的声音很低,而且他又站在最前面,所以只有叶应武能够听的清楚。

心头微微一震,叶应武只是轻轻地搀扶起来叶梦鼎,对于叶梦鼎,实际上叶应武要说没有心存愧疚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叶梦鼎一直想要让叶应武匡扶社稷、保扶这赵家天下,可没有想着让这个臭小子一脚踢开了官家自立为王。不过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叶家都成了一个崭新的皇室,就已经容不得叶梦鼎有更多的反对。

叶梦鼎并没有抵抗叶应武的搀扶,即使是已然年迈,不过手脚依然麻利,深深地看了叶应武一眼之后,缓缓后退。

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叶应武知道大宗正这个位置是自己能给爹爹最好的补偿了,而且对于年迈的爹爹来说,这也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实际上这也有叶应武的私心在里面,毕竟叶梦鼎身为大宗正,自然也要负责处理前宋皇族,实际上等于叶应武到最后还是对前宋皇族有所宽恕。

毕竟至少叶梦鼎在的时候,还可袒护一二,换做别人对这些前朝余孽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见叶梦鼎站在那里低头不语,叶应武也未有多说,只是一挥衣袖,重新走回台阶上那个椅子旁,却是笔直站立,并没有坐下,目光也变得冷峻而深邃,让所有文武都下意识屏住呼吸。

他们不知道叶梦鼎和叶应武刚才说了什么,但是看叶应武明显阴沉和冷峻下来的脸庞,自然知道使君和这位“太上皇”肯定有些不愉快,而叶梦鼎是原来众所周知的大宋忠耿之臣,易地而处,一众人也能够想明白叶梦鼎为什么会生气。

毕竟自己忠诚于的王朝,被儿子葬送,而儿子又亲手建立了一个以自家为皇室的崭新王朝,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恐怕都是一样的难以抉择。就算是心中有再多的不满,叶梦鼎也要服从于朝野的呼声,也要为了叶家的团结和未来考虑,所以他不得不站在这个地方。

而叶应武脸上的不悦没有丝毫掩饰,更是让所有人心中惊讶。

明王殿下这是在告诉所有人,自己称王称霸之心,已经亮亮堂堂摆在这里,无须你们再揣测。而且就算是自家的爹爹对此不满意、有疑虑,明王殿下都可以面露不悦,更不要说你们这些没有什么血缘的人了。

现在摆在这些文武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

跟着叶应武,跟着这大明,一条路走到黑。

成王败寇,已经不是这些文武官员能够自己决定的了。

江万载、王爚等人有些担忧的微微侧首看向一言不发的叶梦鼎,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五味杂陈。他们是前朝老臣,今天重新站在这个地方,一来是因为叶应武继承大宋衣钵,依旧是华夏子孙,所以虽然大宋亡了,但是华夏依旧还是华夏,大明不过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存在,在道义上和良心上实际上并不是说不过去;二来江家、王家都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也是最早从龙的家族,叶应武再怎么着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荣华富贵。

站在家族的利益这里来考虑,王爚等人容不得不站在这大殿之上。

而当今天此时此刻,当叶应武毫不掩饰的表示心意的时候,王爚他们才豁然发现,自己不只是站在一个新的王朝的殿堂上,而且也不知不觉的从当初扶持、帮助叶应武的长辈叔伯,变成了这个战车上牢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变成了和叶应武同进退的人。

实际上这也是说的好听一些,说得难听就是他们这些长辈从现在开始就不再只是长辈叔伯了,在他们的头上又多了一个令他们不得不仰视的关系——君臣。就算是他们和叶梦鼎称兄论弟,见到叶应武已经应该行礼,以及应该以君臣礼仪为先。

嘴角边流露出一丝苦笑,王爚下意识的看向旁边章鉴,只不过章鉴眯了眯眼,似笑非笑的看过来,又旋即转回。

王爚顿时暗暗叹了一口气,章鉴这分明就是铁了心要和叶应武一条路走到黑了,这老家伙终究没有老糊涂,既然现在已经来了,既然已经骑虎难下,那就索性闭上眼睛向前走吧。

不管这大明未来,到底是真的光明闪耀,还是就此南北割据沉沦,随他去吧。本来剩下的寿命就已经不长,和贾似道在朝堂上争高下时候,就已经不惧生死,更何况现在。

小心翼翼的环顾四周,王爚发现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脸色如常,顿时明白叶应武这一下子分明就是在给他们这些老人看,当下里心中索性也就平淡下来,一生无论是起伏波澜还是碌碌无为,所剩时候也不多了,倒不如用这把老骨头的余力,为晚辈们多做些事,为百姓多做些事,终归是不错的。

叶应武轻轻挥了挥手,梁炎午急忙低声接着念道:“御史台监察御史江万里,左都御史陈宜中,右都御使姚訔。”

江万里还在南康军,出来领旨谢恩的只有陈宜中和姚訔,不过谁都不敢小看这两位都御史,一来百官心知肚明这两位的来路,一个是和叶应武里应外合推翻了贾似道甚至推翻了整个大宋的主,另外一个也是临安危急时候揭竿而起响应叶应武的豪杰人物。

而且更重要的是,别看陈宜中原本是监察御史,现在好像反倒降职了,不过谁都清楚江万里年迈,自从退回南康军之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