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欣喜若狂的小妹,汪孚林不禁有些心虚——前世里倒听说过债主像杨白劳,欠债的像黄世仁,可怎么现在他的境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七十一章 逼宫!
  而秋枫陪着看完了这说是两进,实则可以算是小三进的院子,发现有一口清冽的水井之外,竟然还找到一个很深的储物空地窖,心里对汪二老爷的大手笔直咂舌,再一次庆幸自己昨天没有被那虚无缥缈的承诺给冲昏了头脑。当汪孚林让金宝带着汪小妹到堂屋去摆设带来的那些行李,他就上前说道:“小官人,等回头菡姑娘住腻了这楼上的屋子,就让我住这里吧。我一向警醒,有什么风吹草动,也能报个信。”
  汪孚林笑了笑,就在这美人靠上坐了下来:“这里正对县衙知县官廨后门,要真的动辄有贼或者其他险情,那歙县也没有安全地儿了。我昨天答应过你的,把你的卖身契还给你,你不用担心我说话不算话……”
  “小官人,我不是这个意思。”
  见秋枫急了,又要往地上跪,汪孚林立刻伸手拦住了他,随即笑着说道:“你和金宝不一样,与我不是同姓同宗,还了你卖身契,你只怕留下来也会觉得不安心。这样吧,别的契书也不必签了,你就自觉一点,去李师爷那上课的时候照料着点金宝,当好陪读。他比你小,又认死理,叶公子人虽看着不错,万一欺负人也是说不好的。而在家里的时候呢,收拾书房,做一些洒扫之类的杂务,就算半工半读,怎样?”
  汪孚林这半工半读的名义在秋枫听来,简直是新鲜而不可思议。想到之前别人承诺自己的推荐去书院,他只觉得是那样不切实际,深悔那时候竟然犹豫过。他使劲点了点头,用颤抖的声音说:“谢谢小官人,谢谢小官人!我一定会把所有事都做好的,小官人不用再添人,不但洒扫,做饭、洗菜、刷洗、端茶递水……我什么都会做!”
  这话简直和当初的金宝如出一辙。汪孚林笑了笑,遂站起身来:“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看到汪孚林从袖子里拿出一张东西过来递给自己,秋枫只觉得整个人都在颤抖。那是一张仅仅用十二两银子就买断了他一生一世的契书,曾经如同大山一般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但现在却又如同轻飘飘不着力一般还给了自己。他想要去接,但手却如同僵硬了一般动弹不得,到最后,他终于挤出了一句话。
  “我怕自己还会有一念之差铸成大错的时候,还是小官人替我收着吧。”
  汪孚林盯着秋枫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最终笑着将东西塞在了他手里:“你昨天都没有一念之差,那还怕什么?今天是今天,日后是日后。”
  他说完便转身离去,并不想费心去问,当初是否有人蛊惑秋枫。这种不光彩的事,已经没有太多必要去追究了,横竖就是那么些货色而已。
  现在剩下的,就是看看怎么解决汪二娘被骗的事,钱在其次,重要的是这事儿在汪二娘心中留下的阴影!
  虽说之前已经打扫过了,但焦大等四个轿夫还是把前院重新洒扫了一遍,后头秋枫和金宝须臾也同样干得热火朝天,汪小妹捋起袖管在旁边帮倒忙,两人死活拦不住,只能把要插一脚的汪孚林往外赶。金宝干脆直截了当地说:“爹你去外头逛会,我们会把事情做好的。”
  无奈之下,汪孚林只能索性出了门。看到对面那座知县官廨后门,他想到之前把这儿当自己家走动的那些天,想起今天金宝缺课都没请个假,就熟门熟路穿过县后街走了过去。
  由于叶钧耀对他的态度,一路上没有任何人阻拦他,一口一个汪小相公,又或者汪小官人的叫声,全都充满了恭敬和殷勤。当汪孚林来到金宝往日读书的书房时,他就听到里头传来了一个恼怒的声音。
  “平常从来都不迟到的,今天怎么说不来就不来?还两个三个,今天就只剩你一个了!叶明兆,《礼记》月令第六,给我从头开始背,背完了就注解!”
  “不是吧……先生,这是前天才刚教的!再说今天是金宝没来,我可是准时来的,您怎么罚我!”
  “我是先生还是你是先生?快背,背错一个字一戒尺!”
  汪孚林听着里头那对师生的对话,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大步走到门前,才想叫人,却不料斑竹帘一下子被人拉开。现身出来的正是听到动静的李师爷,发现是他而不是金宝,李师爷登时瞪大了眼睛:“怎么,是金宝病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又或者说你没想好怎么说服叶县尊,打算回松明山去?”
  李师爷平时是说话不紧不慢的人,可这会儿却连珠炮似的,汪孚林不禁莞尔,拱了拱手就解释道:“今天我们乔迁,所以金宝来不了,我就亲自过来告知李师爷一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面对面只隔一条街的邻居了。”
  听到前头一句,李师爷眉头紧皱,可听到后半句,他登时又惊又喜。而从他背后闪出来的叶小胖就更高兴了,欢呼一声窜过来问道:“那是不是说,明天就是金宝和秋枫两个人一块陪我读书了?”
  小胖子你高兴得太早了,就凭那俩小子的资质,日后你恐怕会常常挨李师爷的戒尺!
  汪孚林有些同情地看着这会儿只顾高兴的叶小胖,点点头算是肯定了这个说法:“不过,兹事体大,我还得亲自去对叶县尊禀告一声。”
  李师爷登时长舒了一口气,面上的急切之色蜕变成了镇定自若,一把拽起小胖子进屋读书去了。不消一会儿,里头就传来了小胖子惨烈的哀嚎声:“先生,为什么还要背啊,金宝他们明天不就来了!”
  汪孚林只能默默为叶小胖掬一把同情之泪,复又去往叶钧耀的书房。这里他就不好随便乱闯了,少不得让僮仆通报了一声。不多时,里头就传来了叶县尊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
  “进来吧。”
  自从粮长以及赵思成之事解决之后,汪孚林就没有再来过这里。此时踏进此间,屋子里布置一样,但书桌后头的叶钧耀瞧着就不一样了,脸上少了悲苦急切,多了几分腆胸凸肚的威严。甫一见面,这位歙县令就针对昨天他的冲动大加责备了一番,可看得出来,叶钧耀的心情很不错,教训的话固然多,可字字句句都是责他不该冲动,随即又得意地告诉他,冯师爷已经决定把他补为增广生。
  横竖秋闱之后,原本的廪生和增广生中,每次总会有至少二十余人考中举人,这就是歙县的底蕴!再说又没有廪米,所以这件事没人反对。
  汪孚林顿时傻眼了。他没想到自己已经撂下那样的话了,还能得到如此“福利”。可是,他辞又辞不掉,只能苦笑道谢,随即婉转提出,能否添个秋枫让李师爷一块教。得知李师爷本人同意,叶钧耀几乎想都不想就点了头。
  “本县身为父母官,有这样的好学少年岂能不加体恤?准了,三人读书正好做个伴!”
  最大的目的达成,汪孚林少不得又解释了一下,自己已经搬到了知县官廨对面。和李师爷那反应差不多,叶钧耀也表达了一番祝贺,但心底却是因为房子是汪二老爷送的而高兴。在他看来,汪孚林还年少,能够有宗族之力,才是最大的助力——而且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助力。
  至于追查骗子,汪孚林暂且没说。他打算先到专管刑名的刑房打探一下,然后再看看怎么对面前这位一县之主提。他盘桓了好一阵子,重申自己暂时不想去县学——其实是不想去找虐——然后预备告辞离开的时候,外间就又传来了一个声音。
  “堂尊,承发房王司吏,刑房张司吏,壮班赵班头,户房钱科刘令史联名请见。”
  汪孚林记得这几个人全都是之前因为叶钧耀选择站队后,投靠过来的中坚人物,可此时此刻听到他们请见,却只见叶县尊一下子面色一僵。知道必有内情,他刚打算赶紧告辞走人,可须臾只见主位上的叶钧耀努嘴示意屏风,意义非常明确。
  他想都不想,立刻起身避到屏风后,可刚来到那后头,他就看到这里已经躲着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人物,差点没惊呼出声。
  又是那个青面獠牙的鬼面具!


第七十二章 屏风后那轻轻一推
  嘘!
  看到那一根纤细的食指放在那张血盆大口上,汪孚林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但更纳闷的是叶钧耀是否知道这屏风后头还有一位的存在。可这会儿,那位叶县尊已经开口吩咐人进来,他只能无可奈何地与人分享这四扇屏风后头的躲藏空间。随眼一瞥那翡翠色纱衫,鸭卵青的湘裙,他觉得这不太可能是官廨中哪个胆大包天的丫鬟,很有可能是让婢女和金宝给自己捎了几次话,又送了他一套《徽州府志》的叶小姐。
  此时此刻,他终于想起了那一次带着金宝走在县后街上的那次偶遇。那时候那一乘青绸小轿也是如此,本以为兴许是一次值得纪念的惊鸿一瞥,结果却是吓了一跳的经历。而同时跃上心头的,还有程大公子那心有余悸的讲述,以至于他陡然生出了一个念头来。
  难不成程乃轩的未婚妻便是叶小姐?不对啊,程老爷常年在外行商,叶县尊却是年初刚上任,这要说婚约似乎不太可能。而且以叶小姐的脾气性格来看,就算偶尔恶作剧,也不至于做出恶犬追人这种出格的事情来。
  “堂尊,昨日英雄宴上我歙县生员威名远扬,五县宵小则折戟而归,正是趁胜追击的时候,帅嘉谟已经忍不住了,他一力要再去徽州府陈告。如果徽州府继续和稀泥,他说要去南直隶都院,向巡按御史刘爷继续陈情,还不行就去京城敲登闻鼓!”
  因为身边有人,汪孚林不禁微微分神,此刻耳畔陡然钻进这么几句话,他登时大吃一惊。他本能地侧头往身旁看了一眼,奈何那张鬼脸将疑似叶小姐的女子头脸遮得严严实实,他除非有透视眼,否则根本看不出她是个什么表情。
  汪孚林都吓了一跳,直面四人的叶县尊就更加震惊了。他顾不得一县之主的威严,蹭的一下站起身来,厉声说道:“做事情总得循序渐进,他怎敢如此!”
  刚刚率先说话的是赵五爷,这时候,却是刘会接过了话茬:“堂尊,不是那帅嘉谟狂妄大胆,而是我歙县夏税丝绢积弊太久,民众因此受苦多年,嘉靖年间便有人提出,奈何最终首倡者死得不明不白,事情也就没了下文,如今终于又有义士肯为歙县百姓张目,下头自然群情汹涌。据说,今年分配到各粮区的应交夏税,以及摊派下来的各色岁办岁贡军费等等,已经有不少地方叫苦连天,只怕八月未必能够完税。”
  尽管明初对于夏税秋粮的解运全都有严格要求,交不齐就从粮长到府县主司一层层处置,但到现在这年头,交不齐的年份已经越来越多了。究其根本,不在于作为赋税正项的夏税秋粮,而在于摊派下来的军费以及岁办。这是汪孚林在之前看完那套《徽州府志》后最大的感受。哪怕加上那一批数额庞大的夏税丝绢,再加上那些麦子茶叶,这正项赋税才多少钱?可岁办加上军费常常就有数千两,碰到什么藩王就藩等破事还要再加,所谓轻税简直是笑话!
  可叶县尊却不会这么看。这年头的州县主司考核第一条是什么?交税!现在交税的原则是,岁办岁贡和军费一定不能拖欠,夏税秋粮可以稍稍拖一拖,可问题是,交不齐夏税秋粮,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