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点小伤,何足挂齿!”我笑了笑,转头过去,噗!又是一口鲜血!这是怎么回事?”
“还说没事!”妲己抓过我的胳膊,真气灌入我的体内,但不多时就被我自身的真气给弹了回去,伤的不是气,是心脉!
不过感谢这次坠楼,让我成功把烟给戒了,因为以后再抽烟,就会感觉烟从肺里往全身扩散,难受至极!
“无缘无故”地吐了半个多小时的血之后,终于恢复了正常。
当然没了再和上官缠绵的激情,大家都不忍离开,便五人大被同眠,一边搂两个。
一夜无话,次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被褥和枕头都很干净,没有再吐血!吃过早饭,乘坐塔吉克将军派来的直升机(共和国援助的),飞赴邻国卡巴基斯坦。
卡巴基斯坦是个神奇的国度,因为他们和共和国的关系非常微妙!这种国际关系在如今的国际社会,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共和国刚建国时,巴国完全走亲米国的路线,与共和国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但是在60年代,巴国亲眼目睹共和国是如何以几万的边防部队就可痛击他们的死敌阿三国的。
情况就此发生了转变。
70年代,卡巴基斯坦先后被米国和苏连两个当时的世界霸主所抛弃,结果被两个帝国武装起来的阿三国空军,将巴国轻松击败!其东部部分领土最终被迫独立,眼看就要被阿三国给吞并了!
就在这时,一个贫穷但是很大的国家突然站在了巴国背后,为巴国提供了当时该国勒紧裤腰带造出来的最先进的J…7战斗机,巴国得到以后,让猖狂的阿三空军接连遭受重大损失。此时巴国内部开始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反思”行动,新政府上台,就改变原有的一边倒向米国的政策,转投入共和国的怀抱。
到了80年代,共和国开始走单边亲米的政策,而对巴国的政治态度也变得有些冷漠,但是巴国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共和国不离不弃,尽管遭到了空前的压力!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米国又开始坏共和国,采用软手段对我们进行内部分化,最终导致了“魔都之春”,而米国随后在联合国大会公开提出要求全世界制裁共和国。
此时是巴国抉择的分水岭,因为与此同时,米国以援助大批过剩军事物资,包括部分新型战斗机,以及美元援助等为条件,要求巴国离开共和国站立到所谓“民主与自由”一边。
巴国当时没有给予直接回答,而米国则以为巴国默许了。结果当联大决定对华实施制裁性投票之际,巴国代表突然站出来高声呐喊:“我们坚决反对制裁共和国,这是毫无理由的干涉其他国家主权!”,这就是联大制裁共和国问题议案的第一张反对票(那次大会,只有两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另一张来自古巴),结果巴国迎来了米国风暴般的军事、经济及外交制裁。
搞的巴国彻底乱了套,不久后巴国军事政变,军政府上台,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是唯独一样东西巴国军政府没有任何改变,反而加强,那就是对华关系走向。此后,双方紧密无间,巴国把他们从米国、法国等先进国家买来的先进武器,都偷偷送给共和国研究,共和国的潜艇就是在法兰西潜艇的基础上研发而来的。
而共和国造出来什么新武器,出口销量不好的时候,巴国就成批量购买!
进入21世界,两国一起研究了十来年的枭龙战机终于飞起来了,这几乎就是共和国给巴国的一个承诺,自己装备很少,都连送带卖地给了巴国,用来平衡他们和阿三国空军的实力差距!一个国家的国民因为盟国研究出一款战斗机而举国欢庆,这估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共和国领导到访,该国总统以最盛大仪式率领政府团队前去机场恭候,竟然打出了“6星红旗”,以此表示崇高的敬意,让共和国人哭笑不得!
在巴国,禁止以“澎湖和共和国”或者“魔都和台蓓”等所谓擦边球辞令来报道,他们依旧在说“共和国澎湖省”(貌似我们都不怎么说了)。
05、06年期间,巴国那里曾经出现了几次武装分子袭击共和国工地事件。此后,凡是由共和国负责完成的工程项目,巴国都增加了为数众多的武装士兵,超过总统护卫的规模。
在巴国公车上,如果你是共和国人,无论你年轻还是年老,巴国人都会热情地给你让座!你可以参观很多设立有禁区的设施,因为那些禁区仅是针对西方人和阿三人的!
08年纹川地震,为了节省运输机的空间,多载些救灾物质,随队的巴国医疗队拆了座椅,贴着机舱站在里面,手里拎着医药箱,就以这样的姿势飞往共和国救灾!
还是那次,因为受灾人数实在太多,共和国连续三次请求国际社会支援帐篷。其他国家动作迟缓,巴国迅速行动,连续向地震灾区捐赠,其他国家都是5000、10000地捐,巴国则分批捐助了22260顶,而在分批运送时,甚至精确到了个位数,别人问,为何数字这么零碎?巴国人说,俺们不富裕,没那么多帐篷,俺们把国家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都捐出来了。
该国人,包括军政领导,称呼共和国时,用的都是“Chinabrother”的称谓,说实在的,很多亲兄弟都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我们,好像总是把他们看成是跟阿三差不多的穷叫花子国,就知道跟共和国要东要西的,就连涉外人员,有些还把巴国人和阿三同等对待,这引起了在华巴国人的极大不满!但这都是小节,巴国人宁愿相信这是因为他们和阿三人长得太像,让共和国兄弟误会了的缘故!
从国家层面上面说。我们政府可以说对得起朋友,但是从国民层面上说,我们有些并不知道到底谁是朋友?到底谁看得起你!
我们当中有些人就是这样,别人越是瞧不起我们,我们却要把热脸偏偏往人家冷屁股上贴,整天为人家歌功颂德的,觉得人家那国度就天堂,整天嚷着让人家来解放咱们,到时候好给他们带路!反而对那些真诚热爱我们的朋友,却给与冷嘲热讽!
不要忘了,当有一天他们真的踩在六星红旗上的时候,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是战败国!是奴隶!看看伊拉克人!看看阿富汗人!远了的再看看当年被岛国人践踏的我们共和国人自己!
不要忘了,上世纪最后十年是共和国在国际上最困难的时刻,遭到全世界的制裁,只有巴国站出来公然支持我们!但是那时我们能够给予他们什么?钱?还是先进得不得了的武器?还是别的什么?几乎什么都没有!
那种对我们无条件的支持,是一种信念,存于巴国人民心中,他们相信,共和国会有崛起的一天!
我也相信!
451、诗秘
为什么相信呢?我会告诉你们这是后来我要求陆压大美妞再搞了一条龙脉,测算出来的么?
落地之后,果然,该国(尸灾也很惨重)北方共和国的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一些可爱的卡巴基斯小盆友们挥舞着那传说中的六星国旗夹道欢迎,参差不齐的三军仪仗队(应该是原先的仪仗队被尸灾毁了,临时组建起来的),接受检阅。||
我偷偷问旁边的驻巴国大使,这规格是不是有些超标了?我不过是个中将而已,大使说没关系的,只要代表共和国来,谁来都是这种规格!
巴国领导人只是在机场给我搞了个欢迎仪式之后就离开了,因为在南方他们正在和从海岸线攻过来的皮包骨丧尸军团作战!我问他们要不要帮忙,他们说不用,战斗打得比较轻松。
“莱拉找到了么?”我又问大使,大使说找到了,正在往首都赶过来的路上。
从机场到下榻的酒店,满目苍凉,看得出来他们的人口锐减,不过却到处都是汉语横幅,写着诸如“向远见卓识的共和国将军夏朗及伟大的共和国人民致敬”的标语,但“共和国将军夏朗”明显是后来贴上去的覆盖掉的,隐约还能看见后面的一号首长的名字,应该是上次用了之后剩下来的。
我便小声对妲己说了这事儿,不料旁边的巴方随行人员居然懂汉语,马上道歉,并当即掏出卫星电话,准备打电话让工作人员换上崭新的条幅,我赶紧制止了他的热情,说你们也不容易,能搞成这样,我已经很感动了!
这是发自肺腑的感动,因为巴国首都的兵力,包括军警,继续悉数到机场迎接,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开拔奔南方战场,首都根本没人可用,挂条幅的,很可能是为数不多的留下负责维护城市秩序的官员。
到了酒店,让所有巴方工作人员该忙什么忙什么去,不用陪我,等那个莱拉到了我就回国去了。
两个小时之后,一道巅峰紫气由远及近,乘坐汽车而来!
咦?是道坤(nv)气(ren)啊!连叶居然骗我!
见面,果然这个莱拉是个女子,长得跟连叶似的,有点女汉子的味道,肩膀还带着血,估计刚从南方战场下来。
但我这个事业是为了全人类的,而不仅仅是共和国,所以从巴铁兄弟们手里借走莱拉,也没什么好感到愧疚的!
废话不多说,直接回机场,又乘坐塔吉克军机返程,这个莱拉不会说汉语,幸好有小昭可以充当翻译,由此得知,莱拉的家在边境,小的时候全家被阿三国部队给俘虏,父母及哥哥不屈,逃跑回国的途中被开枪打死,她则被一个阿三国僧侣给救下,带到庙里假扮成小沙弥抚养长大,也就是说,莱拉相当于一个释教教徒,但佛本是道,也算是同门!
丧失爆发之后,阿三国也惨遭大难,但莱拉选择回国效力,帮助祖国人民抵御丧尸的入侵。她的紫气巅峰的修为,正是已经圆寂了的阿三师傅传授给她的。
不同于萨满教的小昭,莱拉的气息,跟我们是完全一致的,实力很强大,大概介于我和龙女之间!
直接过了塔级克斯坦国境,入了吉尔吉斯境内,因为塔吉克方面已经联系好让我参观青莲居士纪念馆。我只是怀着走马观花的崇高敬意来参观的,毕竟是祖师爷的出生地,有这个路过的机会,不拜谒一下的话,心里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个纪念堂完全是吉尔吉斯造的,很中亚的风格,要不是里面用两国文字写的介绍性问题,以及玻璃器皿里的一些李白的诗句书法作品,完全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倒是有一把剑引起了我的关注,像是出土了很久似的,也盛放在一个玻璃器皿中,介绍说这叫青莲剑,李白的佩剑之一,原来存于圆明园,后来被不列颠人搜刮了过去,本世纪初的时候,被吉尔吉斯人买了回来,存放于此。
吸引我的不是剑的气息(绿气,中等偏上吧),而是剑身上斑驳的刻字……我居清空里,君隐黄埃中。声形不相吊,心事难形容。欲乘明月光,访君开素怀。天杯饮清露,展翼登蓬莱。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对面一笑语,共蹑金鳌头。绛宫楼阙百千仞,霞衣谁与云烟浮。
这尼玛是李白的诗?别逗了!但下面的介绍,却说这是李白写的。
以祖师爷的心高气傲,怎么会写这种高度赞赏别人的诗?这个跟谢灵运歌颂曹植“才高八斗”的基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