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担任礼部尚书之后,朱国祚为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和万历争得不可开交,朱常洛捞到太子之位,此老出力相当大。
也因此朱国祚得罪了万历,本来入阁有望,结果改任吏部尚书,不久被人参劾,以纵酒愈检的罪名赶回老家吴江,一住十八年。
等到朱常洛即位,立刻把此老调回了京城。别看朱国祚是南直隶的人,和东林党有着香火情分,不过双方关系并不密切,朱国祚更像是一个中间派。
对于这样根基深厚,又态度暧昧的老资格,谁都不敢怠慢。顾秉谦对朱国祚执礼甚恭。
“兆隆先生,家里可都好?”
“多谢元辅关心,一切都好!”
两个人并肩走到了天启的书房,一起拜倒行礼。
“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天启略带歉意地说道:“大过年的,把两位请过来,打扰你们了!”
“臣惶恐!”顾秉谦急忙说道:“陛下,臣身为首揆,不能替陛下分忧,臣五内具焚,惶惶不可终日。”
不得不说,顾秉谦是很好的演员,说到动情的地方,眼圈竟然红了,偷偷擦了擦眼泪。一旁的朱国祚倒是微微有些鄙夷,堂堂首辅没有本事解决问题,就知道哭哭啼啼,又不是一个娘们,嫌不嫌丢人啊!
“陛下,老臣以为当今大明的首要敌人就是关外的建奴!辽东乃是朝廷臂膀门户,如今落到建奴手里,京师不稳,老臣夜不能寐,苦心焦思,有一策献给陛下。”
“请讲!”
“是,老臣询问过钦天监,京城西南大房山有金代女真帝王陵寝,若是能捣毁陵寝,断了女真建奴的龙脉,他们必然不战自溃!”
满心以为老先生会有高招,竟然是挖坟掘墓,让天启有种郁闷欲死的冲动。
“朱阁老,此事洪通政已经向朕启奏过了。”
“哦?请问陛下,洪大人是什么看法?”
天启微微一笑:“洪大人考证过了,金代女真和如今的辽东女真并不是一回事。我朝只是将杂居辽东的各个部落统称女真,其中有蒙古人,有熟女真,还有生女真,甚至有胡化的汉人,十分杂乱。老奴不过是窃据女真之名,冒充前朝后裔。若是我大明去捣毁女真的陵寝,岂不是正中建奴的下怀!再说了,收复辽东,击败老奴,靠的是强军猛将,不是什么风水之说!”
小皇帝长篇大论下来,说的朱国祚老脸一红一白的,说实话他也不信挖坟能有用,总之死马当活马医。
要是以往天启或许会同意,可是手里拿着张恪的捷报,他信心满满,旁门左道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朱国祚被说的老脸通红,他也不尽服气,说道:“圣上,姑且一试,臣以为总归没有坏处……”
“不要费那个功夫了!”天启把张恪的奏疏掏了出来。
“顾阁老,朱阁老,这是张少保刚刚送来的捷报,他在营州大破鞑子十余万人,草原东部的鞑子几乎一举全歼,正是我大明向草原进军的好时机。歼敌数万,拓地几千里,功勋之大,必须厚赏,两位阁老尽快安排人手核实战功,派遣官吏协助张少保稳定草原局势。”
顾秉谦和朱国祚后半段根本没有听进去,他们只是听到张恪大破十万鞑子,就彻底傻了,耳朵什么都听不见了。
老天爷,鞑子不是一群猪,随便谁过去,就能砍一堆脑袋回来。他们是狼,凶恶的野狼,九边重地,被鞑子打得不敢冒头,只能蜷缩在城墙里,眼睁睁看着鞑子烧杀抢掠,满意而去。
凶悍的鞑子,几乎成了明朝君臣的噩梦,怎么别人拿鞑子没有办法,偏偏张恪就手到擒来,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顾秉谦还好,他是老魏的门下,和张恪关系自然不会差。
他短暂吃惊,急忙跪倒在地,泪水横流。
“圣天子在世,才能护佑大明,天降忠臣名将,大涨我朝国威。臣以为应当立刻晓谕天下,向太庙献捷,令群臣上贺表。至于有功将士,内阁立刻去文询问,拟好单子,奏请御览。”
顾秉谦说的头头是道,天启连连点头。
可是朱国祚眉头紧皱,给兴奋的君臣泼了一盆凉水。
“启奏陛下,张少保此战果然胜利,拓地千里,可是千里国土要如何守卫,要有多少军队,安置多少民户,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要不要重修一道长城,把鞑子隔绝到外面。据老臣所知,那块地方正是当年的大宁都司,要不要一起恢复?”
连续几个尖锐的问题抛出,天启和顾秉谦都傻眼了,的确,打赢容易,可是安置困难!只要多少人,多少钱啊?不用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国祚继续不客气地说道:“陛下,胜利固然喜悦,可是十几万鞑子战败了,他们会甘心吗,若是转而侵略其他各处,九边告急,岂不是背着抱着一般沉!”
天启一听,顿时垂下了头。
这时候突然老魏从外面跑了进来,急匆匆说道:“主子万岁爷,张少保又送来一封奏折,请您御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满桂
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时光磨洗,大明朝的机器已经老旧不堪,就连满朝文武也是毫无进取之心,只想着抱残守缺,能混一日就是一日。
草原上的大战自从爆发开始,朝廷就有一股强烈的呼声,大家认为张恪是擅自挑起战端,拖累朝廷,应该严惩,长城以外的屯田该全部撤掉。
持这种论点的人不少,可是无奈司礼监站在张恪一边,把奏折都给扣下了。而且东林党的前车之鉴,大家也不敢贸然和张恪死拼。
可是等到大胜之后,尘埃落定,这股声音又起来了。
尤其是次辅朱国祚更是旗帜鲜明反对在草原扩充疆土,老头主要提出三大理由,两百年间,大明的贤君名臣,多少次和蒙古人作战,或胜或负,大明和蒙古就像是一对冤家对头,谁也没法把对方消灭。如今张恪也没有这个本事,反而会把明朝拖进无休止的大战之中,已经有女真老酋一个劲敌,招惹更多敌人,实属不智。
千里草原,移民百万尚且不足,没有三年时间,无法收获粮食,期间人吃马嚼,军队粮饷,百姓口粮,城池道路,所需花费,天文数字。如今户部空虚,似这般数百万不止的花费,纵然是太平盛世,也万万拿不出来。
大明和蒙古开战,牵制兵力众多,一旦造成辽东空虚,建奴趁机入寇,若是广宁,山海关等地有失,则京城撼动,京城不稳,则天下不安,事有轻重缓急。总兵张恪一味逞强,贪图虚名,此等武夫不加节制,则大祸不远……
天启当皇帝快两年了。对待朝政也有自己的见解,虽然朱国祚的奏折言辞不好听,但是其中的道理是不差的……
在龙书案的另一侧,还摆着一份奏折,这份奏折则是张恪上来的,其中详细写着张恪处置草原的全套方略,其中描绘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张大伴,你怎么看?”
天启问到了司礼监掌印张晔的头上,论起办事,魏忠贤雷厉风行。任劳任怨,深得天启信任。
可是老魏始终没有高升一步,拿下掌印的宝座,成为内廷第一人,张晔的手段可见一斑。他经过多年的历练,军事,政务,宫中的大小事情,全都一清二楚。尤其是学识眼光,远在目不识丁的魏忠贤之上,天启经常喜欢咨询张晔的意见。
“主子,老奴仔细看过双方的说法。朱老大人老成谋国,张少保锐意进取,都是朝廷栋梁!”
“别耍舌头,朕要听的是谁对谁错。不要推诿扯皮!”
“是,老奴以为张少保的奏折当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譬如第一条,说两百年间,蒙古草原未曾平定,张少保就提出如今和百年前全然不同。”
“有什么不同?”
“主子,就是这个东西!”
张晔一摆手,小太监急忙捧着描金托盘,送来一块呢绒。天启接过来看了看,很是柔软厚实。
“主子,此物叫做呢绒,是用羊毛织成的。张少保建议扶持毛纺作坊,从草原采购羊毛,靠着商贸厚利,一点点消去蒙古人的野性,让他们定居下来,专心致志养羊,而不去抢劫,如此草原不愁不治!”
天启拿着呢绒,在手里反复把玩,若有所思地问道:“大伴,蒙古人有了营生,就能不闹事?”
“这个……仓廪实而知礼仪,养羊能活得很好,何必去抢劫呢!当然,或许也有宁顽不灵之徒,凭着张少保的手段,应该能够压服!”
天启点了点头,他拿起了一旁的裁纸刀,在呢绒上面划了好几下,弄得羊毛乱飞。周围的太监宫女都吓了一跳,难道陛下高兴地疯了?
“哈哈哈,朕前几天还琢磨过纺车,既然毛纺这么重要,朕非要做出一架最先进的纺车送给张恪!”
敢情是职业病犯了,张晔也是十足无语。
算起来老朱家的皇帝都挺有追求的,远的不说,正德放着皇帝不当,跑去当大将军,嘉靖更是几十年修醮炼丹,做了老道,接下来隆庆好色如命,偏偏儿子万历又是个痴情的种子,到了天启,迷恋起锛凿斧锯,以后要是再出任何奇葩的皇帝,都不会感到意外……
“大伴,朱阁老还说了两条,张少保又是怎么应对的?”
“回主子万岁爷,张少保提出了一套移民方略,每年花费极少,老奴也不由得拍案叫绝。”
张恪早就知道朝廷拿不出多少钱,他精心设置了移民方案,不但不赔钱,相反或许还能赚钱。
首先毛纺业前景光明,光是从蒙古人手里买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因此必须圈地养羊。
将开拓的草原划分成一块块牧场,公开出售。想要草原的商人就从内地购买粮食,或者干脆在草原划出一块屯垦区,生产粮食。
有了卖地的收入,就可以招募民众,修建城池、烽火台。另外草原还有盐湖,铁矿,煤矿,全都可以标价出售。
按照最保守估计,三年之内,至少能换来五百万两的收入,有了这些银子,安顿移民,整军经武,不成问题。
朝廷需要做的就是拿出五十万两的启动经费,帮着从遭灾的省份招募百姓,送到草原安顿,三年之后,草原开发成熟,毛纺大兴,千里草原自然是大明的疆土……
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弄到一大片土地,还能凭空多出几万精兵,这个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天启拿着张恪的奏折,和张晔一起参详,把计划咀嚼透了,天启忍不住长叹一声。
“张永贞真是当世奇才,有他辅佐朕,何愁大明不中兴!”
一下子给拔高到了中兴名臣的地位,张晔可不敢随便多说什么,生怕适得其反。
“主子,张少保还提到避免两线作战,应该以蒙治蒙。”
“这个要怎么办?”
“在鞑子当中,炒花部。兀良哈部都心向朝廷,可以让他们南北分治,瓜分草原东部,将速把亥部、兀班部、喀喇沁部等全部吞掉,至于势力最强大的土默特部,俘虏了他们的汗王噶尔图,张少保已经连夜把噶尔图送到京城,他提议圣上不要杀了噶尔图,反而封赏他,把他留在京城。然后挑拨他的儿子和兄弟争斗,土默特自然不战而溃。”
张晔笑道:“只要如此一来,辽东,蓟镇,张家口,宣大一线全都免除了鞑子荼毒之苦,能剩下九边军费。而且把战线前推,还能避免建奴绕过辽东,偷袭京师。实在是一举两得。”
天启听到这里,终于动容了。
自从辽沈丢失之后,就相继有人提出要加强京师防御,避免建奴偷袭。
天启明发奏折。让满朝大臣讨论出方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