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事情,是死也不能做的!
“我……”织田信长正要拒绝。
平安摆手,拦住了他,“阁下,我们不贪图贵国的土地,想的无非是公平贸易,讲本求利,对贵国,对阁下,都有好处。我们是看重阁下的胆魄,才选择和阁下合作,假如阁下犯了傻,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我们呢!”
织田信长沉吟了一下,突然暴起,五官扭曲,伸手按住了刀柄。
“年轻人,我不会接受任何人的威胁,谁也不成!”
唰!
武士刀抽出,光华闪耀,好像打了一道闪电。
戚安国和猴子瞬间跳起,他们也把佩剑抽出。
“不要乱动!”
平安让他们两个收起兵器,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态,斜倚在榻榻米上。
“织田信长,把你的刀收起来,准备逐鹿天下的人,脑子里只有武力,离着败亡也就不远了。想杀一两个人,就解决问题,那是蠢货才干的事情。最好祈求我们安然无恙,不然大明的几十万军队,随时可以踏平倭国!告诉你,这一次不会有神风帮你们了!”
屋子里充满了平安嚣张的笑声,面对着这个少年,杀人如麻的织田信竟然害怕了,他的手在颤抖,虽然只有一下,但是还是被平安捕捉到了。
“织田信长阁下,我知道你胸怀大志,想要革新贵国,但是我不得不说,你们还不太懂得治理一个国家,你所要做的事情,早在一千多年前,秦朝就已经成功了。秦国历代君主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合纵连横,耕战立国,秦始皇挥百万雄兵,扫清六合,天下一统,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行郡县,货币,官制,文字,田产,度量衡……”
平安每说一句,通译都及时告诉织田信长,很快织田的呼吸急促,眼睛瞪得老大,没错,一点都没错,他要做的正是摧毁所有的诸侯世家,一切的旧势力,把权柄统统收于一人之手,莫非自己真的如少年所言,在走秦始皇的道路?
织田信长迷离了……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你吗?为什么会有庞大的包围圈?只要读一读《史记》,你就清清楚楚,当年六国联合攻打秦国,和你眼前的局面何其相似。”
“秦国是怎么战胜六国的?”织田信长好奇而急促问道。
平安淡淡一笑,“你想效仿秦皇?不要想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时间,中华先贤经过无数次辩论,无数次争锋,百家学说,争奇斗艳。到了最后,先贤们终于认定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此后虽然偶有分封复辟,但都很快销声匿迹,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沛然不可阻挡。贵国上下,根本没有辩论,也没有共识,即便你手下的人,也不过是贪图你给他们的权位财富,你摧毁了旧的世家诸侯,又会产生新的诸侯,永远没有止境。”
轰!
一番话好像是雷霆,落在了头上,震得织田信长七荤八素。长久以来,困惑他的难题终于解开了。
为什么自己的势力越强大,支持自己的人反而越少,反对的力量与日俱增,包括自己的家臣,都不是真心追随自己,他们只是被自己的权威给慑服,不得不去执行命令而已。
因为他缺少了一个东西,这玩意就叫做:思想!
“只有人们认可你的主张,你才能在战斗之中,不断变得强大起来。刀只会让人口服,唯有思想,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这种思想,贵国之中,没有一个人拥有,不得不说,这是你们最大的遗憾。”平安想起父亲曾经说过,倭国历史不算短,却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的战略家,也没有哲人,更没有思想家。
他踏上了倭国的土地,就有了强烈的感触,他们的房舍,衣着,依旧保留着唐代的影子,这就是大化改新的遗迹,他们的寺庙清幽典雅,充满禅意。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么穿,为什么要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为什么寺庙要远离喧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才会出现和尚娶妻生子,把庙宇当成家的笑话。
“唯有大明,能提供你最宝贵的治国理念,能让你的行为变得合理,能让支持你的人死心塌地。”
无与伦比的说服力,先让织田信长心悦诚服了,他迟疑道:“你真的愿意帮助我?”语气充满了怀疑。
“我说了,北洋公司就是给人排忧解难的,我可以给你聘请最好的文官,让他们教导你的部下清丈土地,征收税负,制定法律,裁决案件,维持地方安全,管理国家运作。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行政制度,那些诸侯势力才没有机会反扑。推行儒家教化,才能让武士心甘情愿放下刀剑,建立科举,给予底层民众机会,他们才会真心认同这个国家……我可以安排你的人前往大明,接受最纯正的教育,他们回到了贵国,甚至可以帮你推翻天皇,让你成为真正的倭国之主!对了,还有一件事,你不是讨厌佛门吗,不是自诩第六天魔王吗?不是看那些寺院拥有无数信徒,敛聚无穷财富,又气又怕吗?中华的历史上,就有三武一宗灭佛,我们的文人同样可以帮你瓦解贵国的禅宗,让他们土崩瓦解,从此再也无法干涉贵国的世俗事务……”
平安说完之后,一招手,让猴子把紫砂壶送过来,放在嘴边,吸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润了润喉咙。
织田信长已经彻底蒙圈了,天下布武,多么了不起的想法,能光靠着手里的武士刀吗?不能,绝对不能,必须要有统治的合理性,必须要有思想作为后盾。
大一统,效仿天朝,全面中化!
这就是平安给他开出的药方,虽然自从南宋灭亡之后,倭国渐渐失去了对上国的尊崇,但是富庶庞大的大明,依旧是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倭国的上空。
探究倭国文化的扭曲矛盾到病态的根源,四岛恶劣的生存条件使然,同时也是庞大的中华压力所致。
第二次大化改新,毫无疑问,是有市场的。
只是国策的选择,远比一桩交易要艰难得多,织田信长陷入了天人交战,许久,他长长吸气。
“尊敬的朋友,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需要思考,要做这么大的事情,我也需要你们证明自己的实力。”
“没问题,我们可以草签一份协议,你接受一部分条件,我送来第一批军火,还有二十名文官。”
织田信长思索了许久,终于点头,提起了手里的毛笔。
……
“平安,你不会真的要帮倭国吧?”戚安国闷声道。
“你觉得呢?”
“倭国野蛮暴虐,狼子野心,要是他们真的强大起来,可是心腹大患啊!”
“哈哈哈,安国哥,你信儒家之道能让一个国家强盛起来?”
戚安国一下子被问住了,想想也是,要是倭国人放下武士刀,拿起四书五经,开始科举取士,重文轻武,或许真的就会人畜无害了。
“不对,不对!”猴子用力摇头,“唐相爷教导我们,凡事都有例外,万一倭国学会了大一统,还保留了尚武精神,那岂不是更可怕了?”
“大一统是那么简单的吗,我们是干什么的!”平安把草约举起来,淡淡一笑,“把这玩意给毛利家送去,告诉他们,交出石见银山,不然就等着第六天魔王灭了他们吧!”
……
“唉,这小子比我还能折腾啊!”
唐毅靠在椅子上,手里的密报他已经反复看了三遍,包括平安和织田信长的对话,都一字不差。
要锻炼孩子不假,可是才十几岁的小娃娃,唐大首辅舍得让他冒险吗?
早在当年抗倭的时候,唐毅就收买了一些倭国的武士,把他们重新放回倭国,降服了王直等人之后,唐毅又利用他在倭国的人脉,安插了不少人员,虽然倭国极为排外,但是架不住水磨工夫,而且倭国也急需大明的商品,官方贸易不通,就要暗中进行,包括岛津家,毛利家,甚至织田信长的周围,都有唐毅的眼线。
这一份密报,就是毛海峰送回来的。
“小东西知道玩软实力了,进步不小。”
唐毅笑着揽着妻子的肩头,“这回你放心了吧?”
王悦影眼角含泪,用力点头,“儿子长大了!”
第1023章进士大批发
唐毅不断思索着,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倭国,一直战乱下去?就会有武士失业流浪,成为海盗的来源,闹得海疆不靖,虽然眼下的大明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也犯不上浪费太多的精力。
如果让倭国统一,出现一个丰臣秀吉一般的人物,入寇朝鲜,少不得大明朝就要陷入一场战乱之中,还是那句话,不怕打仗,但是打这个仗不值得。
假如扶持一个德川家康一般的人物呢?闭关锁国,大明又拿不到贸易的利益。
思前想后,对大明最有利的应该是一个松散的统一的倭国,最好能接受儒家教化,从此之后,变得软弱无能,形不成威胁,同时又开放国门,大明可以予取予求。
现在看起来,扶持织田信长,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他能把倭国捏合到一起,至于织田信长会不会提前变成丰臣秀吉,掀起一场入侵朝鲜的战争?
唐毅并不担心,从各种回报的消息来看,织田信长的革新精神远比其他大名要强烈无数倍,而且手段激进,有砸碎一切的勇气。
一手握着隆庆新政,唐毅非常清楚,变法改革有多难,分寸火候非常拿捏,织田信长越走下去,就越是孤单,甚至到最后都难免众叛亲离的可怜下场。
再说了,就算他真的能掌控变法的节奏,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明朝,还不能把他捏死在萌芽之中啊?
唐毅终于拿定了主意,他立刻写了一封密信,让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倭国,交给毛海峰。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唐毅没有随便说什么要如何如何,更多的是把他的要求写下来,至于具体该怎么操作,还是交给身在倭国的那些人吧。
尤其是平安,臭小子真不愧是老子的种儿!
唐毅推开纱窗,仰望着天空的一轮明月,点点星光,志得意满,老怀大慰,唐家后继有人了。
身为帝国的首辅,唐毅依旧非常忙碌,在一举干掉了三个内廷大珰之后,隆庆将派往南京的大太监李芳调回了京城,成为掌印太监。
原本呼声最高的冯保只能屈居首席秉笔,提督东厂。
这个结果让冯保无可奈何,眼下内廷彻底消停了,权威削弱到了极限,哪怕嘉靖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惨。
哪怕成为掌印,都做不了什么,更遑论一个秉笔太监!
要知道当初隆庆已经松口了,可为何又调回了李芳?
冯公公百思不解,好在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摔倒了不可怕,要知道再哪里摔倒了。
终于通过李贵妃,他总算打听出来,隆庆在寒食节的时候,和李贵妃透露,宫里的日子要好过了,北洋公司运转起来,宫中的银子就多了。李芳经营过江南织造局,忠心耿耿,为人正派,又懂财务,让他盯着点,皇帝也好放心。
“呸,傻瓜,笨蛋,二百五!不是你放心,是唐毅能更放心!都说聪明莫过帝王家,咱家怎么就摊上了一个笨蛋皇帝啊?”
江南织造局、北洋公司、李芳……这几个词联系到一起,冯保哪里还不明白,都是唐毅在背后捣鬼,这家伙果断出手,阴了滕祥三个,回手不动声色,把自己给暗算了。
李芳那家伙就是个吃鼻涕拉脓的怂货!
跑了江南一趟,早就被唐毅给买通了,从此之后,司礼监就成了摆设,内廷外廷,都落在了唐毅手里。
冯保的猜测还真没错,彻底摆脱了内廷的掣肘,唐毅推动变法的速度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