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对此不会坐视不理的。“……总理先生,你说的是整个朝鲜吗?”芮恩施此时才发现杨锐所说的是全部,而不是之前约定的半个。
“完全正确,我说的是整个朝鲜半岛。”杨锐道,“如果只占领一半,那以后对抗日本人的军费将会非常惊人,只有把日本人全部赶下海,在釜山和他们对持就轻松多了。”
芮恩施能听懂杨锐的意思,作为他个人来说,光复整个朝鲜当然要比光复半个更好;而对于美国来说,这也是有利的,此战过后,日本将只有一个仇敌,那就是中国,太平洋上美国的最大的威胁将会因为敌人转移敌对目标而解除。
芮恩施思考间,杨锐接着说他的想法,“我现在比较担心还是英国,他们即便现在不会有什么大的抗议,但是战后欧洲可以放开手后,身为日本盟友的他一定会支持日本要回整个朝鲜半岛或者半岛上的一些利益,这个时候局势就需要美国的支持了……”
“我完全赞同这一点,我相信威尔逊总统一定会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在外交上支持中国。”想到自己所能完成的事情,芮恩施忽然有些莫名的激动——把一个有两千万人口的国家从奴役中解救出来,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壮举。
为了掩饰自己的激动,芮恩施低下头理了理自己的胡子,只待心情平复之后才回到了正题,道:“总理先生,那中国将通过怎么样的特权来补偿自己的军费开销?”
美国人问。杨锐则把事先准备好的备忘录递了过去,而后道,“主要是分成这么几个,一是彻底改造现在朝鲜的各自情况。主要的目的让她以后能独自对抗日本,这就要全面整顿她的土地、税收和文官体系、再就是要重建朝鲜陆军;再一个则是为了弥补我国这次出兵的军费,日本在当地的产业将有我国继承;还有就是整个国家的政治模式,考虑到高宗陛下的因素,整个国家的政体将采用类似英国的模式。实施君主立宪,我们相信这种模式的政体最为适合现在的朝鲜,毕竟在朝鲜各处的起义者,他们都效忠高宗陛下……”
杨锐递交的文件很厚,但还是像一般简报那样做了一个简要提纲,而后才是具体内容。芮恩施简要的浏览之后并没有对中国的要求提出反对意见,不乏商业头脑的他,很清楚中国是要拿回自己的投资的,但他却对改造朝鲜的土地改革方案有着不小的兴趣,他道:“总理先生。据我所知,中国的土地问题解决的很完美,为什么朝鲜不能按照中国这样解决土地问题呢?”
“公使先生,中国的土地问题是没办法的选择,”朝鲜是彻底全面土改的,这也是杨锐极力要求的,“如果在开国初期就强制地主把土地分给农民,那么复兴会难以在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获得对日战争的胜利,地主们知道自己的土地最终失去后他们一定会发动叛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观望妥协。
而朝鲜。在我们的保护和协助下不需要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可以彻底对国家的土地分配做一个彻底性的改革,即便有地主叛乱,也不用担心他们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真要是叛乱,那就坚决镇压便是。朝鲜要想正为一个正常国家,就必须要经过彻底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上,不然国家的政权会很不稳定,同时。那些有钱的富人并不能创造太多的购买力。”
芮恩施听着杨锐的解释,但还是对土地改革一类的东西他知道还是不多,只好道:“总理先生,我想我应该彻底看完它才能答复您关于美国对此方案的态度问题,但我很高兴能看到您和整个政府并没有将朝鲜看成是一个附属国,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正常国家对待。”
“当然,我一直坚信,一个人完全没有理由去奴役控制另外一个人,一个国家也没有理由去奴役和控制另外一个国家。中国所秉承的,一向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既然是几千年来的邻居,为何不能相互友好呢?”杨锐笑着阐述着美国自由精神,芮恩施听的满脸笑容,一会他就起身告辞了。
当天的夜里,李承晚告别李相卨等人后来到美国公使馆,芮恩施把备忘录交给他之后道:“这就是中国人的条件,我已经看过了,我想它基本上公正的,最少中国获得的特权在十年之后会逐渐放弃。他们确实是用商人思维在做这个计划的,先是投资,回收成本后就放弃在朝鲜的一切。”
李承晚觐见岷王之后晚上又被赐宴,下午那几个小时主要是主使李相卨在和中国外交尚书谢缵泰谈判签约,他这个副使的副使根本就看不到文件,也插不上嘴。但以谈判的时间和友好程度来看,中朝双方怕是早就谈好了一切,这一次签约盖印才会如此顺利。所以他很担心高宗、李相卨因见岷王答应出兵,脑子一乱就出卖国家权益,这才连夜托词来到公使馆打探消息,他知道在他觐见岷王的时候,公使先生也在拜访总理杨锐。
紧绷着心弦将备忘录的提纲读完,松了一口气的李承晚又接着看具体内容,小半个小时之后他才对芮恩施道:“中国确实不再把朝鲜当藩属国看待,虽然有一个十年的协助管理时期,但是他们对朝鲜的控制是一步步放松的,朝鲜的主权也是完整的,除了不能租界军事基地给中国的敌国外,并无其他什么限制。”
“李,这下你可以彻底放心了。中国如果有不正当的想法。美国将不再会支持他对抗英日同盟,哦,对了,还应该加上俄国。复兴军有一个军团正在往哈尔滨进军。”芮恩施不好直说中国的外交策略实在是缺乏灵活性,既然和日本交恶,又不和俄国缓和关系,真以为欧洲战争能打十几年吗。欧洲的战争一旦结束,中国就将遭受英国和俄国两个强国的压力。这将使中国在外交上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局面。不过这对美国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到时候孤立无援的中国将更依赖美国。
“先生,中国虽然不再把朝鲜当作藩属国,但他想控制或者应该说,想要影响朝鲜的目的是很明显的。朝鲜军队将在中国的帮助重建、文官体系将在他们的指导下重建、财政制度也在他们的指导下重建,政体也完全抄袭中国、还有这个闻所未闻的土改……”李承晚抱怨道,他是一心希望朝鲜变成亚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而他则会成为这个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但现实却将他的这种想法击碎,做一个身在美国的密使。他对朝鲜义兵和其他革命者没有丝毫影响力,新民会在朝鲜的宣传资料中,一直是李相卨那班人频频露面,靠着那些义兵的战绩来鼓舞斗志,他在美国的成绩一点也没有提及。
听到李承晚抱怨,明白他心思的芮恩施没有像一个无耻政客那样挑拨离间,而是学者解惑般的劝解道:“孩子,想得到什么,总是要放弃些什么,关键朝鲜要是朝鲜人的。就以正义而论。我不认为中国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就备忘录提及的内容看,贵国高宗陛下很早就在和复兴会合作驱赶日本人了,不管处于什么动机。高宗陛下这样的做法对于这个国家是有益的,只要战后他能真正的把大部分权力交给议会,是像英国那样而不是德国那样的议会,那我们就可以接受。
李,我越来越感觉……不,我是说。我认为在一个帝制传统久远的国家里,有一个皇帝是好事。据我、以及公使官武官观察所知,中国士兵之所以能在战场上能承受难以想象的伤亡,就是因为他们效忠于自己的皇帝,他们每个人都认为为皇帝去死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同样,日本士兵也是如此,他们的对天皇的崇拜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很多人为了皇帝可以自杀。在中国十年后从朝鲜撤军,朝鲜要想抵挡住日本人的进攻和挑衅,我认为必须让他们信仰什么,或者是上帝、或者是皇帝。”
听着芮恩施不站在外交立场,而是公平立场,李承晚很是失望,他在芮恩施说完好一会才道:“可是如果同意中国人,那就是要把日本人抢夺来的那些财产转让给他们,特别是铁路,这条铁路贯穿整个朝鲜,它的价值巨大……”
“可它终究会还给你们。”芮恩施看着略显激动李承晚有些无奈,“美国有很多人也想要这条铁路,但是他们都出不起中国的价钱——这意味着要派十几万军队深入朝鲜作战,这是他们难以完成的。英国人现在正在策划中日和谈,如果我们不答应中国这些条件,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跨过鸭绿江袭扰日本军队即可,没必要打到汉城或者釜山。报纸上很多中国有识之士都认为政府应该马上和日本和谈,收回台湾之后获得少量赔款便可,这样就能中日和解;
一旦杨锐阁下选择中日和解,通过协商结束战争,通过协商解决朝鲜问题,那么朝鲜获得的最多只能是名义上都独立而不是实质上独立。李,想想琉球吧,当初琉球被日本吞并时,清国政府北洋大臣李并没有出兵,而是选择了默认,你想朝鲜也和琉球一个结局吗?”
芮恩施说道这里才感觉自己说的东西太多了,就美国而言,关键是要中日敌对,其他一切利益都可以放一边;虽然威尔逊总统曾经询问过他美国在朝鲜获取利益的可能性,芮恩施考虑到国内除了海军想参与到远东战争中来外,国会和陆军一点也不想介入战争,不管事欧洲的,还是亚洲的。因此,他只能回答威尔逊总统,美国在远东最大的利益就是中日敌对。其他一切都没有这个重要。
芮恩施懊悔自己说的太多了,他无奈之余只好再次安慰李承晚,“李,根据杨锐阁下对我的承诺。中国将光复整个朝鲜,而不是之前在华盛顿时所承诺的一半。”
“是的,先生,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李承晚下午在乾清宫就知道这个消息了,这是中国的外交尚书亲口承诺的。见在美国人这边无法获得支持。他只好站起身鞠躬告辞道:“先生,威尔逊总统和您才是朝鲜光复真正的恩人,总有一天这段历史会被朝鲜国人所铭记。”
李承晚认为威尔逊总统和芮恩施公使是朝鲜光复的恩人,但朝鲜的太皇帝李熙却不是这么看。朝鲜之所以能光复,完全是天命所致,祖宗所佑。确实,谁能想到七年前那骗子一般、问自己索要龙袍冠冕、宦官宫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复兴军真能夺取天下呢?谁能料到开国才两年的后明能再次屠尽倭寇、光复朝鲜呢?
年已六十李熙每当想起这七年来发生的奇迹,就如年轻人那般激动。虽是退位,但他还是通过一些忠实的宦官获知着复兴会的一切消息。他知道他们在杭州举事失败,知道他们最终避入了严州山区,还知道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围歼满清部队,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辉煌,最后,奇迹般的,这支军队居然在鞑虏皇帝寿典当日神兵天降至京师,而后举国光复。
李熙每每想到这里就热泪盈眶,他认为这一定是大明诸帝在天之灵在保佑着这一切。是他们不想中国沦落到朝鲜这般境地,才请玉帝派了杨竟成、蔡元培、王季同、林文潜、雷以镇诸多星宿下凡,辅佐岷王重登帝位。大明复则朝鲜复,这是李熙复国的希望。从辛亥年中日辽东大战开始,他就预感到复国很快就会到来,可不想他居然这么快。
当北京银安殿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候,身处几百米空中的李熙想着这些事,第一次腾云驾雾的喜悦完全被他所忽略,他想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