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读多思大有裨益。”
姜颜心中有了底气,垂首道‘是’。
荀司业又补充道:“已从太常寺处打听到了殿试那日的天象,应是晴空万里、春日融融,因贡生皆是露天考试,拿到试题后你需趁着太阳还未炙热之时尽快动笔,待到正午时分,阳光猛烈,则不利于思考。”
姜颜一一应允。
到了典籍楼,翻开往年殿试时务策论时,姜颜竟看到了十八年前殿试状元姜韫川的策论文。
姜韫川便是姜颜的父亲,如今的宁阳县县令。
翰墨飘香,纸张中的话语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看到阿爹当年意气风发的文字,姜颜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的信念更坚定了几分。
三月初一,殿试日,贡生入场。
鸿胪寺早已提前备好策题案,光禄寺在殿前布置了百张案几,再由礼部官员领着贡生入场静候。巳时,翰林院大学士及读卷官便簇拥着年迈体衰的皇上和太子入场,礼部鸣放鞭炮,贡生跪拜天子,各自归位落座。
姜颜的桌案在第三排倒数第二,是个不太起眼的位置。刚落座,便有执事官捧着卷轴宣布今年的策论题,考的是对历朝律法的变更的理解。
因姜颜从小爱听故事,故而经史子集中,蕴含朝代更迭的‘史’则是她的强项,又因阮玉一案伸冤无门,她亦是研究了各朝律法,故而此次殿试的题目于她而言无异于简单到信手拈来。
简单,却也危险。
历朝历代,大多君王都喜欢粉饰太平,若写歌功颂德之作最为保险,但却缺乏新意;若笔锋辛辣锐利,虽标新立异却也很容易激怒天子……
如何写下去,是个问题。
日头渐渐高升,挡在头顶的树荫褪去,暖洋洋的太阳洒了满身。姜颜定了定神,抬头朝殿门内望去,皇帝依旧是病恹恹的模样,歪在龙椅里闭目打盹,不太精神。按照皇帝的性子和身体状况,殿试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贡生的答卷多半由大学士代为审查排名……
思及此,姜颜深吸一口气闭目,再睁眼时,她已定下胸中经纬,抬笔润墨,在三月倾泻的阳光中落下第一笔。
不觉时光飞逝,日落西山,封笔交卷。
考官挨个收好试卷送往弥封官处糊名,检查好每份试卷并无特殊标记后,再送至文华殿读卷官处批阅排名……
而这一切繁琐的工序,皆与姜颜无关了。
从初入国子监至今,已有三载春秋。离阮玉出事至殿试结束,又是九个月一晃而过。
修习三载,九月苦读,她终于走完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紧绷的心弦一朝松懈,并无太大欣喜,反而只余无限的平静,满身轻松。
走出宫门的那一刻,夕阳的余晖刚巧湮灭在山峦之后,天边晚霞如同展翅欲飞的火凤凰盘旋在西山之上。倦鸟低飞,鳞次栉比的应天府笼罩在一层昏暗的暮色余光中,静谧而巍峨。
正阳门外,苻离早已等候在此。暮色将他的影子拉得拉长拉长,投在地上,像是一把锋利的剑。
不知从何时开始,姜颜见得最多的,就是他默默等待的身影。
望见他的一瞬,姜颜先是顿了顿,随即脚步越来越快,最后几乎是一路小跑过去,一身杏白镶黑边的贡生衣袍随风翻飞,飘飖若仙。
苻离一直以为文人士子的服饰繁琐累赘,可穿在姜颜身上,却别有一番俊俏飘逸之感,不染尘埃,叫人看了赏心悦目。
正想着,姜颜在他面前站定,背后映着庄严肃穆的巍峨皇城,气息微乱,笑着说:“我想吃滴酥鲍螺,想去望月楼看灯海,想喝酒喝到天明!”
路边的杏花打着旋落下,鸟雀掠过,惊落一树暗香。
苻离望着她眼里希冀又轻松的眸光,不觉柔和了面容,轻轻勾起嘴角道:“好,我陪你。”
今晚的夜色很好,望月楼上,星空低垂,浩瀚银河好像触手可及。姜颜凭栏而望,任由夜风夹杂花香酒香拂了满面,她勾着小酒坛饮了一口,忽然侧首问道:“苻离,我们认识多久啦?”
苻离侧倚着栏杆凝望远方蜿蜒的灯海,侧颜完美,不假思索道:“三年零一月。”
“三年。”姜颜笑了声,托腮道,“三年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和你这么个倨傲冰冷的家伙在一起。”
苻离嘴角轻扬,缓缓道:“三年前,我也未曾想过会向婚约妥协,和你这么个‘红颜祸水’在一起。”
姜颜笑得双肩发颤,佯叹道:“造化弄人呐。”
“是佳偶天成。”苻离低声纠正她的措辞。
感受到他灼灼的视线,姜颜勾着酒坛望了他一眼,又望了他一眼,忍不住问道:“小苻大人,你总望着我作甚?”
苻离盯了她半晌,忽的朝后退了一步,站在望月楼拐角处的阴影里,朝她微抬下颌,示意道:“过来。”
不知道他卖的什么药,姜颜狐疑地走过去:“你要干什么?”
话还未说完,苻离一把攥住她的手将她抵在檐下的阴影中,倾身吻住了她的唇。
夜空墨蓝,星河流转,应天府十里灯海如炬。街上热闹未消,而寂静无人的高楼之上,谁也没发现阴影中有一对璧人静静相拥,交换了一个带着杏花酒香的吻。
一吻绵长,分离时苻离的眸子深邃如海。他说,“姜颜,我带你去个地方。”
半个时辰后,东街的成衣铺子里,姜颜穿着一件松花色绣银团花的琵琶袖袄子、配石榴红百褶罗裙走了出来。
她束起的长发披散,只在头顶挽了个简单的小圆髻,素面朝天,却肤白唇红。许久未曾穿姑娘家的裙子,姜颜有些不适应地原地转了转,裙摆轻轻旋开如红莲初绽,映得她的笑颜明艳万分。
姜颜问:“好好的,为何给我买衣裳?”
“你穿男子服饰与我同游,诸多不便。”苻离忍不住向前一步牵了她的手,低声道出了自己的夙愿,“不管以后如何,至少今夜,我想牵着我的‘祸水’招摇过市。”
说罢,他难得展露笑意,如冰雪初融,宣告主权般扣紧五指,肆无忌惮地拉着姜颜走入人潮来往的夜市之中。
天上明月,人间灯火,勾栏瓦肆琵琶不停、鼓声不断,一身武袍的锦衣公子拉着红裙少女的手,恣意穿梭在这片千年如一日的繁华热闹中。
今夜没有锦衣卫,没有女学生,没有厮杀,没有功名,没有危机,没有冤屈……有的,只是一对执子之手、笑意如春的年轻恋人。
第68章
三月初三; 文华殿内,读卷官跪拜; 恭迎皇帝和太子亲临。
春意正浓; 老皇帝的鬓发却如同打了霜的秋草,干枯稀少; 皱巴巴的眼皮耷拉着; 只留出一条狭窄的眼缝,虚虚实实地望着庭前跪拜的翰林学士读卷官和礼部官员; 哑声道:“起。”
说罢; 他在贴身太监和太子的搀扶下颤巍巍落了座; 靠在雕龙的椅子上; 干瘦的五指捏着两颗文玩核桃滚动,对亲自奉茶的太子视而不见; 只有气无力地宣道:“开始罢。”
见父皇并不多看自己一眼; 朱文礼只好将热茶轻轻放在龙椅前的食案上,随即退至一旁,垂首而立。
巳正,春光正好; 读卷官开始读卷。
此次挑选出来的几份卷子; 皆是一众大学士所评选的佼佼者; 几乎是前三名预定,至于究竟谁第一、谁第二,还需读卷之后由皇上亲自裁定。以往这些事都是交给皇后协同太子打理,但今年不知如何; 皇上竟对殿试颇为上心,竟亲自来文华殿听卷。
如此一来,读卷官更是谨慎,肃然地拿起第一份卷子,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地诵读起来。
这份试卷是众人公认最好的一份,见解犀利独到,语言严谨流畅,洋洋洒洒千余字文,如行云流水令人咋舌,连太子听了都不住点头赞誉……故而读卷官读得十分认真,盼望圣上垂青惜才。
谁知读到一半,方才还闭目假寐的皇帝悠悠睁开了眼,开口道:“呈上来给朕瞧瞧。”
读卷官以为皇上是被此贡生的才学打动,忙起身,将糊了名的卷子双手奉上,再经由贴身老太监的手转呈给皇上。老太监将拂尘插在腰带中,双手捧着卷子跪拜,以身为案,展开字迹飘逸的卷子以供皇上观看。
朱文礼站在皇上身后,垂眼就看到了这份气势磅礴的时务策文章,心中一动。
这样干净漂亮的行楷他只见过两次,但每一次都印象极为深刻……除了她,谁还能写出这般飘逸的字、做出这样针砭时弊的文章?
但这个时候锋芒毕露,或许并非好事。
朱文礼不动声色地观摩天子神色,在心中暗自为姜颜捏了把汗。
皇帝不露喜怒,虚着眼扫视卷面字迹,继而用带着浑浊苍老的嗓音道:“此卷不可,下了。”
这份卷子无论文笔还是见识皆属一流,可不知为何,一向不问红尘俗世的皇上此番竟是一锤定音、说撤就撤!
“这……”读卷官和大学士们皆有些为难,下意识看了太子一眼。
朱文礼忙向前一步出列,行礼道:“父皇,栋梁之才乃国之命脉,您还是看看别的卷子再决定裁撤与否罢!”
翰林学士紧跟出列,斟酌着问道:“陛下,臣愚钝,不知这份答卷有何不妥之处?还请陛下明示。放榜之日,微臣也好给士子们一个交代。”
众官皆附议。
皇上只是沙沙转动手中的文玩核桃,歪着的脑袋不可抑制地轻轻抖动,似有偏瘫之兆。
日头高升,阳光小心翼翼地从殿外斜斜照入,却依旧驱散不了殿内千年如一日的阴寒。不知等了多久,只知道殿外石阶上的鸟雀来了又走,光影悄然变化,众人额上都渗出了细密的冷汗,才听见歪在龙椅中的皇帝重重一咳,胸腔中发出‘嗬嗬’的杂音,极慢极慢道:“答卷之人身份不妥。”
闻言,众官皆是不解,殿内一时响起窃窃的议论声。
只有朱文礼猜到:父皇定是认出了姜颜的字迹,刻意打压。毕竟于他看来,姜颜再有本事,大明的状元也不能是一个女人……
翰林学士再拜天子,问道:“陛下,所有贡生的考卷皆已糊名,我等并不知这份策论的主人姓甚名谁,不知陛下为何就笃定此人身份不妥?如若真的不妥,也应交予阮尚书核查其祖上三代有无作奸犯科者再做定夺,臣恳请陛下三思,切勿以一己之念而错失栋梁之才。”
皇帝自然不能说出真实缘由。
上次鹿鸣宴一事,他虽默许姜颜入仕,但只许姜颜以男子的身份参与考试,并命朝中上下三缄其口。殿试核查贡生祖籍身份,姜颜的存在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却无人敢放到台面上来说,包括皇帝自己。
又或许上次鹿鸣宴,姜颜不过是在刻意藏拙,故而此番崭露头角,杀了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只当姜颜是个稍有才学、却不知天高地厚的玩意儿,等着她殿试之上贻笑大方,顺便借此给专权僭越的皇后一个响亮的耳光……谁知,姜颜一步登天,即便糊了名也能让饱读诗书的读卷官和大学士交口称赞,奉为魁首。
见众官迟迟不愿裁撤姜颜的答卷,老皇帝意义不明地吁了声,蜡黄而没有血色的唇蠕动着,似笑非笑道:“朕求仙问药十载,还未退位,可怎的,说的话便不顶用了?”
闻言,众官惶恐,忙跪拜叩首道:“皇上恕罪!臣等忠心可表,皆是殚精竭虑为大明网罗贤才啊!”
皇帝沉默不语。
……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