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鄙希蛟诒狈揭χ氐锹浇ィ骨寰媳敝ё尽5鞫患啊

没错,就是水师。夏国相等人越来越觉得明军的水师已经成了胜负的关键,而就目前来说,明军水师对于清军来说,是不可战胜的。

而现在的明廷也不再是两年前的状况,即便有一两场大战失手,也不会动摇其根基。同样,清廷在遭到一两场大败后也能继续支撑。但人心向背却已经无法扭转。清廷靠的是强制性的征伕征粮,明军呢。老百姓是自发地予以帮助,更强悍的则举旗造反,呼应明军。

历史上,南明亦有湘、桂、川大举反攻的战例,势头也是极猛。桂林大捷,衡阳大捷。在四川,蜀王刘文秀甚至打到了保宁。但得地快,失地也快,没有巩固的胜利成果,一旦落败。便尽丧无遗。

“明军的形势比孙可望全盛时还要好上很多。”胡国柱在私下商议的时候便是这样判断的,“当年大西军虽然有湘、桂、川大反攻,但事实上并未切断洪承畴所组织的五千里防线。荆襄剧变,有了水师助阵,夔东闯贼面对楚军会有更大的优势,夷陵怕是守不住的。”

“岷藩想不行险而取天下。”夏国相认为自己看得更透,更能洞悉岷藩的心理,“因为有强大的水师,清军被迫在山东至江浙,乃至直隶沿海都需布兵防范;还有长江,一支偏师都能横冲直撞打到三峡,明军想再兵临南京,或者切断漕运,都不是太过困难。所以,明军其实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不攻江浙,却留给清军一个无底洞,大江以南亦将是清军的坟墓。”

“或许岷藩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出去,才是正途吧?”胡国柱当时提到了李自成,从陕西一路打到北京城,可谓是顺风顺水,招揽降兵降将无数,竟有数十万之多。但山海关一败,便是稀里哗啦,一退数百里,依然稳定不下来。

“不急攻江南取南京,或许便是吸取了闯贼的教训。”夏国相思索之后,深以为然,“南京重地,即便攻而克之,也要遭到清军的不断反攻,必留大军防守。或把江南打成一片白地,或主力被钉牢于南京,便无法象现在这样攻掠赣省和湘省。不急于横断长江,怕也是这种考虑,把包袱和负担扔给清军,使清军在长江沿岸处处都要分兵留守,实际上却又处处难以守住。”

不断的分析判断,也是一个不断的脑补的过程,夏国相和胡国柱等人已经把朱永兴当成了古今难有的战略大师,而明军的每一步行动都富有深意,都在使清军陷入不可自拔的深渊。就如同现在,黔省吴军的处境,战则是孤军,不要指望清廷相助,结局可想而知,不战就只能投靠归顺。

“胡先生回来了,快请!”吴三桂一拍桌子,又把夏国相和胡国柱等人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举棋不定的吴三桂并不是什么也没做,而是派出了胡心水前往曲靖,推说落马失足,需要将养,恳请再宽限几日。在夏国相等人看来,即便是争取了几日时间,也影响不大,又何必非要拖延着看呢?

片刻工夫,胡心水便匆匆进了厅堂,脸上风尘仆仆,显是路上奔波所至。

“胡先生,快说,此行结果如何?”吴三桂赶忙起身招呼,“岷藩是如何说的?”

“回王爷,卑职,卑职根本没见到岷藩。”胡心水摇了摇头,说道:“卑职只看到曲靖兵马云集,粮草物资运输频繁。”

“啊?!”吴三桂大吃一惊,紧盯着胡心水。

胡心水苦笑了一下,说道:“卑职到了岷藩驻跸的府宅,也请人通报,述说情由。可岷藩根本不见。只派人传话说,说:既是王爷身体不适,便在贵阳安心休养,他即刻便启程,亲来贵阳探病慰问。嗯,还有。他马上派人去广州接世子一家,父病岂能无子侍奉汤药,这孝道正是儿孙该尽到的。”

吴三桂张了张嘴,颓然地坐回到椅中,眼珠木然不动。他似乎看到了明军正大举入黔,直逼贵阳;似乎看到了儿子和孙子被鞭挞于马前,凄惨而行的模样;似乎看到了明军在贵阳城下挥刀而落,儿孙血淋淋的头颅被挑于高杆……

够狠,够绝。也够损,一点余地都不留啊!夏国相和胡国柱看着岳父颓然之态,不禁暗自心凛,也顿生恻然之心。

“罢了,罢了。”吴三桂突然长声叹息,缓缓起身,对侍卫交代道:“备马,叫人。本王这就带亲卫去曲靖,向岷。岷殿下请罪。”

“父王,还是多带些人吧?”夏国相上前劝道。

“多带些人?几千,几万?”吴三桂摆了摆手,苦笑道:“既是无济于事,又何必令岷殿下猜忌?他要招降,定要言出必诺。嗯,这也是他有今日成就的关键所在。所以,肯定会善待本王。至于以后——”吴三桂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夏国相等人,叹道:“便要看你们的了。”

夏国相早想得明白。岷殿下是肯定不会放吴三桂领军在外的,留在身边作什么左都督,便是控制吴军的一个手段。吴三桂也说得清楚,若是他们能建功立业,他纵是人质,也必安全。若是败绩连连,那可就不好说了。

“我朝曾有此帽子吗?”吴三桂万般无奈之下做出了决定,但心火压抑,正好对着捧衣送帽来侍候他更衣的下人发泄出来,指着自己的头大声叫道。

“去,给王爷取方巾来。”方心水赶忙斥责下人,并发出了指示。

“我朝有此衣服吗?”吴三桂又扯一把自己的衣服,咆哮着。

…………………。。

曲靖,本就是滇黔防线的重点,明军不仅修筑了防御工事,更驻扎有重兵。一旦调动起来,便显得更为快捷迅速。

对吴三桂的拖延,朱永兴是恫吓加威胁,可军事行动的时间却是与桂林的叙国公马惟兴约定好的,明军压向黔省也只是前奏和准备,并不是马上便要大举进攻。

政治、军事,两手都要硬。朱永兴在曲靖不光是和赵王等诸将商议准备军事上的行动,还召见了总督那嵩及准备入黔的文职官员。

在不久前文官集团的阴谋破坏时,那嵩也表明了立场,将劝说自己的官员绑了交给朱永兴,算是经住了考验,也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人呢,都是现实的。远在缅甸的永历除了给那家几个空头衔外,并没有任何的实惠。而在朱永兴手下,那嵩才算是实打实地当上了云南总督,那焘也继任了土知府,那家的子侄们也有了安南都统使的官职,并且在外面挣得了不少的地盘。

再说滇省的民众,是最先安定下来进行战后恢复的。看到治下百姓能够吃上饱饭,穿上新衣,吃肉的日子不断增多,更不必再担惊受怕。那嵩的心里也就明白了,孙可望不行,永历更不行。在这样越来越好的状况下,还有谁会想着在缅甸的皇上?而那些搞阴谋的文官,嘴上喊着忠于皇上,还不是自己失意了才如此?自己若学他们,不仅那家会受影响,老百姓也会象对待那些文官一样,唾弃咒骂。

“那总督。”朱永兴打断了那嵩的思绪,他赶忙正身倾听。

“这位方先生,是新任命的贵阳知府。”朱永兴一指方光琛,给那嵩作着介绍,“他熟知吴部各人的情况,以及黔省目前的状况,能更好地安置好吴部家属,使其能放心征战。”

“卑职方光琛,见过总督大人。”方光琛恭谨地施礼。

“方知府不必多礼。”那嵩笑着抬了抬手,说道:“本督正愁没有熟悉情况的官员入黔相助,安置不当以致激起吴部家属不满。现在有了方知府,本督也就放心了。”

“那总督不必急于入黔。”朱永兴善意地提醒道:“待赵王率军稳定了黔省形势,那总督再去主政不迟。嗯,滇黔总督,现在才算是实至名归了。”

“皆赖殿下指挥得当,又得一省之地啊!”那嵩向着朱永兴拱了拱手,“收服吴军,则湖广亦将唾手可得。”

“现在还未竞全功,谈收服言之过早。”朱永兴谦逊地笑着。

“有殿下那番话,吴三桂敢不从命而来。”方光琛笑着说道:“他呢,便是想得过多,以致优柔寡断。只要不被逼到没有退路,岂愿打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就算是胜算极大,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朱永兴感慨地说道:“少些死伤,便少些孤儿寡母,便少些悲伤哀痛。这场战争啊,死的人已经太多了。”

“可这战争还要打下去,直到最后的胜利。”朱永兴的目光转瞬变得坚定而决绝,“为了那些依旧在鞑虏暴虐统治下苦苦挣扎的百姓,为了华夏的传承,为了将来——”

朱永兴的话并没有继续,因为他看到的中华的落后以及饱受的屈辱,整个民族的麻木沉沦,是那嵩和方光琛所无法理解的。

那嵩和方光琛不明所以,见朱永兴突然停住了,似乎陷入了什么难题的思索,也不敢打扰,便静待其回过神来。

好半晌,朱永兴才吐出一口长气,往椅子上靠了靠,保持了一个较舒服的姿势,自失地一笑,说道:“贵州土司众多,要稳定,要发展,便不能不与他们搞好关系。但也不能一味牵就,有雷霆之威,亦有雷露之恩,软硬兼施,方为治政之道。”

“滇省情况也差不多,那总督经验丰富,属下尽力辅助,当不令殿下忧心。”方光琛对贵州情况也很了解,虽然回答得谨慎,心中却认为明军强势,土酋当不敢造次。

第二百五十二章三桂低头

那嵩颌首,说道:“滇省之法可用,却不可照搬,当根据实情而稍加变更。”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可见农业发展潜力有限。”朱永兴望着那嵩,笑道:“初期稳定却是少不了滇省的钱粮补贴,那总督既身为滇黔总督,孤便不担心会厚此薄彼,会小家子气了。”

“殿下说笑了。”那嵩正色道:“滇省是我故土,然我亦是大明官员,黔省亦是大明疆土,我自当秉公心,去私念,万不敢以私废公。”

“秉公心,正是我大明官员该有的品质和作风。”朱永兴赞赏地轻轻点头,“方知府,你要以那总督为楷模,好生去做。”

“是,属下学那总督公忠体国。”方光琛向那嵩拱了拱手,态度恭敬。

“莫要如此,本督可是愧不敢当。”那嵩抬了抬手,表示谦逊,停顿了一下,又小心地对朱永兴说道:“殿下万金之躯,身系中外之望,这亲征当谨慎。”

“孤摆出亲征的架势,乃是向吴三桂施压。”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他肯反正投诚,那孤自然不必亲临战阵;若是他执迷不悟,那没话说,孤便亲往贵阳走一遭。”

以势压人啊!那嵩和方光琛心中都是这样想。

方光琛更了解贵州形势,三路明军由曲靖、桂林、衡阳呈包围之势,更有水西在内策应,吴军战则必败。吴三桂应该很清楚,除了覆亡,便只剩下反正投诚一途。想再回到清廷,他的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有这种选择。儿孙皆在明廷手中,满清亦早已猜忌疑心,穷蹙来归,会有何下场,可谓是不言自明。

而且自谶语成真后,吴三桂对朱永兴是忌惮非常。朱永兴大概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摆出亲征的架势,在心理上给吴三桂更大的压迫。

“殿下——”方光琛突然想到了一事,开口提醒道:“吴三桂会不会不敢入滇?您忘了,那谶语是如何说的?”

朱永兴愣了一下,随即莞尔,“三鬼死于滇,呵呵,孤确实忘了。嗯,吴三桂会如此惧怕吗?”

“岂有不惧上天所示的?”方光琛陪着笑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