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不可能在修复的,并且也没有办法拖回奥尔斯克,最后撤退的党卫军只好将其彻底炸毁,文森特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的坦克损失不大,跟随的步兵和装甲车损失同样不是很大,最多不超过三十辆,这还是在苏军有“巴祖卡”的情况下。
而苏军的华西列夫斯基一盘点损失,差点吐血,虽说华西列夫斯基不是很在乎步兵的消耗,但是昨天晚上就阵亡三万多人,加上白天的伤亡人数,苏军的伤亡总数达到了五万人,坦克损失三百多辆,飞机一百多架,大炮五百多门,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华西列夫斯基最多只能坚持十天时间,就会把重武器消耗得一干二净。
华西列夫斯基不是蠢猪,连忙把战争暂时停了下来,先是修复东南方向的防线,同时把把英法美三国援助的这些的武器的优劣和缺点写成详细的报告,用电报发了出去,华西列夫斯基最看重的两款武器就是“巴祖卡”和战斗飞机,至于坦克华西列夫斯基也算是看明白了。
英法美三国的坦克在德国坦克的面前一样是垃圾。现在自己这边已经出了一款名叫t34的中型坦克和kv系列的重型坦克,华西列夫斯基深信自己的这些坦克,不敢说比德国的重型坦克厉害。但这些坦克绝对可以和德国的坦克拼一拼的。
t34坦克可以说是二战时候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就连德国的四号坦克也只能是各有优劣,但t34使用铸造装甲,价格廉价,制造方便,机动能力强,倾斜装甲也增加了t34的防御力,当然苏军的t34也是有缺点的,首先因为苏联的无线电工业没有跟上,所以t34大多没有配备无线电。另外早中期的t34毛病还是不少。直到战争后期才完善起来。
德国的四号坦克当然比t34好,但是四号坦克建造的太精密,并且还是使用的汽油机,价格昂贵。建造不容易。也是四号坦克比不上苏联t34的坦克海的主要原因。历史上t34的产量总数在八万辆。
华西列夫斯基有信心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苏联的t34坦克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当然这是t34坦克的早期型号。确切地说应该叫t34/76,这个76就是指的t34的坦克炮口径,苏军很快就会发现76毫米的反坦克炮对德国的豹式正面没有多少威胁,马上就会生产另外的一种型号——t34/85,这个装备85毫米的t34,才是德国四号坦克的最大威胁,当然对豹式的侧面也有很大的威胁,正面下部的威胁也不小,同时在500米之内还可以击穿豹式正面车体装甲。
后来全面生产的t…34/85坦克配备的zis…s…53型85mm主炮相比早期的f…3476mm主炮穿透力几乎提升了一倍,而且发射高爆弹的威力大大增强。在与德国四号坦克对抗时,可以在1500米以外轻易击穿四号坦克的正面80mm垂直装甲,并可以在500米以内击穿豹式的正面车体装甲。尽管东线战场的坦克战一般发生在1。2km的距离上,但豹式可以在t…34…85进入有效击穿距离前击毁它们。
苏联的坦克制造能力十分强大,现在虽然有德国的飞机进行轰炸,但是乌拉尔工业区和莫斯科的工厂,能隐藏分散就尽可能地隐藏分散,能搬迁的就搬迁,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苏联的坦克生产和研发一刻都未曾停歇,最近几天就有几百辆t34运到前线来,到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又可以和奥尔斯克的党卫军开始血拼了。
文森特想不到自己的这一次突袭居然让苏军停止了攻击,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后的每天晚上文森特都要派自己的坦克出去搞一下苏军,华西列夫斯基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军队撤退二十公里,继续包围奥尔斯克,同时还挖了更多的反坦克壕沟,这才让文森特消停。
文森特的卡车虽然有一万多辆,但是被苏军空袭炸毁的也多,虽然文森特在尽力隐藏自己的卡车,但奥尔斯克毕竟只有这么大,再说豹式坦克才是文森特最优先考虑隐藏的,文森特的那些物资,当然是全部藏到地下面去了,因为苏联人的每栋房子都有地窖,刚好可以让文森特用来存放物资,这样分散地隐藏在地下,苏军的轰炸对党卫军的物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没有办法在晚上出击的文森特,也和苏军一样,开始大量地修建防御工事,虽说在强的防御工事也经不住持续猛烈的炮火攻击,但不能因为会被击毁就不修理吧,尽可能地给自己的步兵提供一些防御,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每少牺牲一个士兵,文森特的坚守就多加一分。
……
奥尔斯克是暂时平静了下来,而斯大林格勒前线却战云密布,随着各种军火物资的到位,李默已经把自己的近一百万兵力部署到了斯大林格勒前面,准备对斯大林格勒发动攻击。
希姆莱因为不懂军事,抢下的这个南方集团军群的总司令,结果是统帅部的一个陷阱,让希姆莱跳了进去,希姆莱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再一次在德国和欧盟境内招募党卫军。
如果党卫军战败或者是全军个覆灭,失去党卫军的希姆莱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只能是一坨屎,这种情况下希姆莱怎么可能不使尽全力,装备该捞的绝不手软,就连招募党卫军也是一样的。
希姆莱在李默等待军火武器的时候,一百万新编的党卫军已经猎装完毕,这下李默的总兵力可是两百万了,就连坦克和飞机,希姆莱也是拼着被再一次捅菊花的下场,为李默抢了一个装甲军的装备,其中两个四号坦克师,两个豹式坦克师,飞机也有一个航空军。但这一百万新编的党卫军还在德国境内整训,就算德国兵员素质好,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训练。
为了这两个军,希姆莱差点就和统帅部的那帮孙子在统帅部干起来,本来希特勒也是和统帅部一样,不想给希姆莱这么多的装备,可是当希特勒接到李默的一份电报后,立马改变了主意。原来李默发的一封请示电文,请求希特勒任命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两人为党卫军上将。
这个电文让希特勒感觉到他的“李默元帅”还是一样地敬重他,很多事情并没有擅作主张,自己的孩子随便打也不会变成别人的孩子,这让希特勒倍感亲切,连忙就把希姆莱捞的装备拨给了李默。中国人的圆滑,岂是希特勒能完全搞懂的。
……
ps:鸣谢:
书友150119。。。
起点币打赏100起点币打赏
套娃
投了2张月票月票
三渺茗馨
投了1张月票月票
七杯茶
投了1张月票
第430章世界枷锁
可是统帅部那边又有了新的动作,基辅战役结束后,统帅部四百多万人立即攻占了莫斯科的南北大门,这里距离莫斯科只有三百多公里了,统帅部为了现实“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紧急制定了“台风计划”,也就是莫斯科战役计划,这个计划只能算“巴巴罗萨”计划的分支。
统帅部制定的这个计划,是完全没有告诉李默,直接就上报元首通过的,统帅部当然也知道现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实际兵力,那可是两百万,和他们一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基本没有多大的差距了……
你希姆莱不要抢统帅部的武器装备吗?抢我们的兵员吗?好,咱们统帅部又给你挖一个大坑,统帅部制定的“台风计划”就是四面合围莫斯科周边的三百万苏军还有数不清的民兵,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五百多万人,北方集团军群绕莫斯科北面包围,中央集团军群正面进攻,而莫斯科南面将由南方集团军群来完成包围,这可是五六百公里长的包围防线,最少兵力要一百万,机动兵力不能少于三十万到五十万。
而李默手中除去文森特带走的,就九十万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留下来面对斯大林格勒的军队不能少于三十万,而防守的区域是几百万平方公里,虽说现在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就六十到九十万,谁敢保证在“台风”计划吃紧的时候,苏军不大规模增兵。然后选这里为突破口,没有人敢保证,要知道斯大林提报起来的几个青年将领,有几个都是后世名将,战略眼光也是很独到的。
统帅部那帮孙子为了折腾李默想尽了办法,在“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已经连续两次把李默推入陷阱里,流血牺牲李默没有意见,李默痛恨的是那些把国家的命运拿来当做权谋的工具,这纯属用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来达到个人或者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统帅部这样做的原因和动机很简单。李默是看的很明白。现在李默的战功赫赫,声望也是如日中天,在德国大有取代统帅部凯特尔的架势,统帅部凯特尔作为德国的传统守旧势力力量。怎么可能甘心失去在德国的统治地位。打压李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统帅部那帮孙子居然使用的这种方式,表面上的为了实现“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彻底合围莫斯科。结果是让南方集团军群的南方集团军群百分八十部队掉头向莫斯科进攻。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那就是欧盟国家芬兰,虽然与苏联有苏芬战争之耻,本来就是和德国商量好的,结果芬兰在战争初期,的的确确在对苏联大规模用兵,当芬兰夺回了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后,就停驻不前了,结果是就统帅部与芬兰商量战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比如芬兰截断北方港口与莫斯科的联系,包围列宁格勒等等战术目标一个没有实现,统帅部就把主义打到了南方集团军群的身上。
欧盟表面上看是一个军事同盟,其实也是一盘散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想在对苏联的战争中捞到好处,有的国家就是典型的骑墙派,如果德国一旦示弱,这些欧盟国家会立马变节,投入大西洋同盟,其实后世的欧盟也是这个样子,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
大西洋同盟就是死心塌地的同盟吗?其实一样的,他们也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走的一起,就拿美国来说,他援助英国,借钱给英国,就是要让英国成为他最大的负债国,从而把英国拉下世界霸主地位,另外苏联和英法美也不可能是一条心,要知道苏联的制度可是消灭剥削,消灭资本家的,英法美三国的统治者就是资本家的代言人,这些统治者难道想让苏联输出革命,然后来革自己的命,可能吗?绝对没有那个可能,后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就很说明问题,这种两制度之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绝对没有妥协的可能,后世以华约的彻底崩溃而终结。
现在的欧盟和大西洋同盟两大军事组织,其实都差不多,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组成的军事集团,欧盟的主心骨是德国,而大西洋同盟的主心骨的美国,只是现在的美国还没有直接参战,而是在台前幕后上蹿下跳,煽风点火,以谋求美国的利益的最大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征战,绝对没有他们所标榜的那样纯洁。
(★★★★★重点)其实德国这场不义之战中,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利己行为,造成利他后果。”怎么来解释这句话呢!就是德国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二战前夕,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殖民体系的统治之下,英法美三国就是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而德国发动的战争就打破了这种殖民体系,极大的消弱了这些殖民主义国家,让被殖民的国家和人民可发动各种各样的革命,来推翻或者挣脱殖民统治,这就是德国造成的利他后果。
怎么来评价德国的利己行为,和利他后果,我们用一种哲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