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个时代,却尚处于等级森严的时代,不管你是谁,只要你不是天皇老子,总要有人压你一头,人总是有卑躬屈膝的时候,所以在于孝天身上,自然而然的比着这个时代的人们,有着一种自然天成的自信和自尊,这是这个时代的人无法养成的素养。
故此当看到于孝天之后,颜思齐也被于孝天这副卖相给镇住了。
“在下于孝天,这位一定就是颜老兄吧!果真是条好汉子!于某这厢有礼了!”于孝天看到颜思齐之后,对颜思齐大生好感,于是毫不吝啬的对颜思齐先夸了起来,同时起身抱拳对走入他议事厅的颜思齐见礼到。
颜思齐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抱拳对于孝天说道:“在下颜思齐,见过于大当家!颜某路过贵地,未打招呼就冒昧闯入,还惊动了于大当家,实在是冒昧冒昧呀!还望于大当家多多见谅则个!”
于孝天当然不能表现出他早已想要和颜思齐这个传奇人物结交的想法了,另外颜思齐现如今刚刚从日本回来不久,其实在大明沿海一带名气并不大,知道他的人其实并不算多,而且他在日本的名头,也远没有李旦的大,之所以他能后世留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带人较早的开拓台湾岛,同时郑芝龙继承了他的衣钵,才算是让他得以青史留名。
所以于孝天还是把握着自己的尺度,淡然笑道:“不知者不罪!更何况颜当家还认识一官老弟!(于孝天比郑一官实际年龄要大几岁!)这就好说了!颜当家请坐,来人,上茶!”
颜思齐看到于孝天对他还算是比较客气,也承认了郑一官这层关系,这心也就放下了许多,知道今天起码这个于海狼不会轻易和他翻脸,于是这才谢过之后坐了下来。
有人很快送上来了茶点,摆在了颜思齐的手边。
“以前倒是听飞黄(郑一官号飞黄)提起过于大当家,飞黄对于当家相当的推崇,多次提及于当家御下有方,但是颜某之前未曾有幸得以一见,今日到了南日岛之后,方知飞黄所说非虚,颜某近观于当家麾下部众,果真各个精悍无匹,举止进退有度,令行禁止,纪律森严,颜某实在是佩服之极!”颜思齐坐下之后,忍不住对于孝天夸赞了起来。
于孝天听罢之后心中还真是颇为受用,毕竟天底下按照近代纯军事化管理的海盗,估摸着目前为止他算是独一份,海狼部众入伙之后,都要经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使之形成军人应该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服从意识,就连南日岛上的工场以及奴仆们,也要接受一定的准军事化的训练,使之在必要的时候更容易组织。
这一点上不是任何人都能想学就学得来的,这也是他海狼的优势所在,不动则已,一动则如臂使指,上下一心,此种做法可以说已经成了他的立世之本,颜思齐今天到南日岛,看到海狼部众的表现,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不足为奇,应该不是简单的对他的阿谀奉承,而是应该是出于他的肺腑之言。
“让颜兄见笑了!于某哪儿会什么御下之道呀,只不过是率性而为罢了!喜欢看着手下弟兄们懂点规矩,远没有颜兄说的那么厉害!呵呵!
对了颜兄,不知近来颜兄在何处发财?为何忽然间却来了福州这边?”于孝天客套了一下之后,避开了深谈有关他如何操控手下之事,转而开始装傻,问起了颜思齐的情况。
颜思齐听罢之后摇头苦笑道:“其实说来惭愧!颜某早年乃是出身闽南,只因怒杀官宦奴仆,不得不逃到了日本,初到九州之时,在下无以为生,只能给人当裁缝,靠着缝缝补补过日子!
幸好颜某喜欢结交朋友,后来便认识了一些泉州一带过去的朋友,干脆就下水干了咱们这一行!
后来颜某和朋友到了平户,倭人见我好武,于是便任命我为当地明人甲螺,也就是咱们这边说的头领吧!
可是好景不长,颜某无意间得罪了当地幕府,被其追杀,只得带着弟兄们回到了咱们大明!
只是此次回来,对于颜某来说,这边反倒是人生地不熟了!于是颜某无奈之下,只得在台员岛找了个地方临时安置了下来。
这不进来得了点货,为了生计,联络了福州这边一个商贾,想把手头这点货出掉,换些东西回去,无意间冒犯了于当家!
幸好当初飞黄说过,于当家行侠仗义,对于同行颇为照顾,在下被贵帮巡船堵住之后,不敢动强,只求能见于当家一面!能免去误会最好!”
“哦?这么说数月前从鸡笼湾过去的那支船队应该就是颜当家的船队吧!”于孝天听罢之后,颜思齐所说和他记忆中的基本上相吻合,于是便继续装傻充愣,对颜思齐问道。
“正是!当日颜某带着弟兄从九州岛一路南下途径台员岛北边的鸡笼湾的时候,确实在哪儿停留了一下,得知原来鸡笼湾已经为于当家所控,于是颜某便转道继续南下,在台员岛西岸的一个湾子靠岸,打算就在哪儿定居下来了!”颜思齐倒是也不瞒于孝天什么,将他现在的情况大致给于孝天说了一下。
于孝天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不瞒颜当家,在见你之前,于某还多少有些不高兴,觉得你们这么做是坏了我的规矩,本来是想要跟你理论一二的!
但是没成想于某见过了颜当家之后,却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再加之有飞黄老弟这层关系,今日这件事也就算了!
来人,去告诉巡船码头那边的弟兄,颜当家的几条船解除控制,任由他们随时离开!
颜当家,以后你如若再想出货的话,其实不必如此大费周折,我南日岛上现在就商铺林立,大小海商的商栈不下二三十家,何苦还要跑到福州那边去呢?
更何况只要你需要什么东西,到我这里,各家商贾自然能为你备齐,更犯不着去福州那边冒险!
如若不信的话,一会儿我就派人带颜当家到岛上的商栈区那边去看看,凡是在我这边经商之人,都要守我的规矩,不管是收货还是出货,价格都必须公道,绝不会让颜当家吃亏!
其中有家茂盛源,更是生意做的相当公道,如果颜当家不放心的话,可以先在这边打听一下,然后再去福州那边看看,价格不合适的话,颜当家可以自便就是了!”
于孝天忽然间灵机一动,一边示好于颜思齐,一边开始猛给自己做广告,颜思齐现如今刚刚回到大明这边来,根基可以说并不太稳,搞不好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窝主,如果这会儿他可以笼络住颜思齐,把南日岛作为出货的地方的话,那么以后他和颜思齐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良好的互动关系。
眼下台湾岛还大得很,双方一南一北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冲突,各自经营各自的地盘,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
另外荷兰人以后肯定会想办法吞并整个台湾岛,到时候和他们这些大明跑去拓垦台湾岛的海盗集团,肯定迟早都会起很大的冲突,颜思齐所在的一带,距离台南近,肯定是要首当其冲,到时候他搞不好还能趁机做点什么事情,捞取一些好处也说不定!
所以对于这个颜思齐,他觉得与其结交,要比和他交恶更好,而且颜思齐所处的位置,对于下一步他南下泉州一带的行动,也可能给他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二更到,求月票!呵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划界
颜思齐听罢了于孝天的话之后,顿时大喜过望,本来他还想着多少交一些买路钱,把这趟买卖做了,可是于孝天一句话就免了他的买路钱不说,还给他指了一条更好的出货的明路,原来南日岛上就有这么多商铺,那他还何苦巴巴的跑到福州那边出货去呢?
更何况这里是南日岛,是于孝天的地盘,商家在这里收货出货,肯定是要看于孝天的脸色行事的,他如果和于孝天交好的话,那么在这儿出货收货,肯定比他跑福州或者泉州的价钱还要合适一些。
于是颜思齐当即便答应了下来,起身连连对于孝天称谢,于孝天看时间还早,就让刘旺带着颜思齐以及他几个手下去商栈区那边转转,先去打听打听行情,另外告诉那些商贾,这位颜当家是他于某的朋友,价钱上要照顾一些。
颜思齐再次称谢之后跟着刘旺去了商栈区一带,中午的时候于孝天派人设宴款待了颜思齐一行,问及了他在商栈区打听的情况。
“多谢于当家款待!真是没有想到呀!南日岛上的商栈区居然如此热闹,我那些弟兄们到了哪儿之后,可谓是流连忘返,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是好了!哈哈!这帮家伙几个月没见女人了,不敢闻到一点骚、味!呵呵!
至于价钱方面,于当家所说的那个茂盛源,确实价格相当公道,不瞒于当家,这茂盛源给颜某开出的价钱比起当初福州那位姓雷的给颜某开出的价钱还要高不少!别的不说了,以后我颜某出货的话,就来这儿了!”
颜思齐满脸堆笑的对于孝天说道。
于孝天点点头笑道:“看来我于某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嘛!既然如此,在下也欢迎颜兄来此地交易,于某其他不敢说,但是只要是于某的地盘,于某可以保证颜兄财货的安全,而且这里交易,于某可以担保,结账如果出问题的话,大可找于某便是!”
颜思齐一听,更是喜出望外,连连点头称是,并且从怀中掏出了一份礼单,交到了于孝天手中。
“于当家,颜某初来这里叨扰,还受到于大当家如此款待,颜某实在是承情不尽,别的也没什么好答谢于当家的,只能在船上选了点不值钱的东西,略表一下心意,还望于大当家不要嫌弃,笑纳为好!”
于孝天也不客气,接过礼单之后,低头大致看了一下,礼单上有纹银三百两,精铸倭刀十把,倭国铁炮五杆,折扇、木雕、漆盘等物若干,大部分基本上都是日本那边的特产,估摸着连银子在内,都是当初颜思齐他们从日本带过来的。
现如今这些东西作为礼品,被颜思齐拿来送给了于孝天。
虽然于孝天并不喜欢倭刀,从他的时代过来的人,看到这种刀,往往都想起了日本对我们的侵华战争,死在这种倭刀之下的国人不计其数,所以于孝天天生对这种倭刀有一种抵触感。
但是反过来说,他又不得不承认倭刀确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好刀,大唐盛世年间,中国创造了非常高的刀剑打造技艺,所铸造出的唐刀、陌刀以及其他刀剑即便不敢说举世无双,但是起码也可以笑傲群雄。
小鬼子当年被大唐修理了一顿之后,知道了大唐的厉害,于是便派出大批留学生(遣唐使)跑到我们大唐来学习各种技术和文化,结果是他们把唐刀的铸造技艺偷师了回去。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大唐崩溃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反反复复的战祸,许多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技艺在这样的纷乱年代之中,逐步的泯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未能被传承下来,以至于到了这个时代,已经没人知道真正的陌刀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了。
但是唐刀的打造方法,却被小鬼子的工匠偷师了去,并且完善的传承了下来,等到了明朝的时候,中国所铸的刀剑质量上,已经和倭人所铸的倭刀有了相当的距离,加之倭寇在明朝年间肆意横行于中国沿海一带,给大明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至于大明的人们一提及倭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