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他也是最明白老排长的意思的,由他来组建狙击手班,带来狙击手班训练无疑是最恰当的人选。
《狙击手训练手册》出来后,李路机要员袁方把草稿整理成册,同时列为a级绝密资料。在手册里面,李路不但借用了后世国防军狙击手训练大纲的成熟方法方式,还借鉴了后世接触过的国外老牌特种部队训练狙击手的经验。比如海豹突击队、三角洲特种部队、俄罗斯信号旗、以色列总参谋部的野小子等。
往往在后世公众知晓的狙击手训练方式,在这个时代,那就是一等一的国家机密。
《观察手训练手册》、《突击手训练手册》、《爆破手训练手册》、《火力手训练手册》……李路把训练对象细分到每个岗位,编写出小册子,有的厚一些有的薄一些,但是都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每个岗位的战士应该如何获得怎样的技能。
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这么一个系列的训练手册全部完工,同样的被列入a级绝密资料。
时间来到9月18日,这一天101大队停止了上午所有的室外训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室外——918,国耻日,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新建成的外面是迷彩涂装的大礼堂里,李路亲自授课。
把兵们带回1931年9月18日的沈阳事变,里里外外地剖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描述了他们的暴行。李路仅仅说了两句话就脱了稿,苏长城为他撰写的课件,被他扔到了一边。
从918事变讲起,一直到抗战胜利,延伸到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拓展到1840年,一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时期。一段华夏人民的屈辱史完完整整地呈现在官兵面前。
“从1840年始,华夏人民从未真正站起来过。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非但欧美强国,连安南那些小瘪三也敢过来撩拨几下。过河拆桥,用我们援助的武器朝我边民开枪,用我们援助的大米充当掩体。我堂堂华夏天朝,竟要受此侮辱,是我辈军人最大的耻辱!”
“1979年,我们忍无可忍教训了他们一顿,1984年我们在海上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安南没有悔改,可以肯定是,他们将会在未来三十年内不断地侵犯我们!”
“同志们,看看你我们的周边,北边的北极熊、半岛火药桶、日本,南边一众不知天高地厚的东南亚小国,西边蠢蠢欲动的阿三、中亚火药桶……我们就在这样一个被各种不安分因素所包围的位置。而且,大家别忘了目前跟咱们打得火热的美帝,他们也不是善良之辈!”
“作为101大队的一员,我要求在座的每一个人,脑子了都要有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每个人都要有即将亡国的危机感!”
李路没有继续说下去,最后一句话已经过分了,再说下去,他担心自己控制不住,发表出更多鹰派的言论。
他整整讲了一个上午,原本安排讲话的副大队长陆勇、副政委郭明、参谋长闫正天,全部被取消掉——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
借着918国耻日这个机会,李路让兵们接受了一次心灵和思想上的洗礼。他是军事主官军事干部,但是那不代表他不重视思想教育。恰恰相反,李路一致认为,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战斗力的根本。
国防军能够战无不胜,关键在于这是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个本质永远不能也不会改变。
上午的大会结束,下午兵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对上午接受的思想教育进行实践的巩固。
也就是在下午,目前暂时具体分管大队后勤工作的副政委郭明找到李路汇报了一个情况。大队成立之前的后勤工作是由闫正天这个参谋长负责的,因为郭明要协助李路进行对外的工作。大队成立了,后勤处长还没到位,就由郭明这个副政委先管着。总是让闫正天这个参谋长管后勤,不但工作量大,也不正常。
郭明汇报的情况是——库存的弹药不多了!
第069章 装备处人选
上面是按照普通步兵团一年的训练量,给101大队拨付弹药的。当然都是步机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等等轻量级的弹药。101大队是没有火炮那些玩意儿的。
从集训营开始,到现在101大队正式成军,也不过三个月。居然把一年的训练弹药量给打光了!
说到这一点,郭明面上苦笑心里暗暗道:衙内就是衙内,够败家的!
两百多号人把足够上千人的步兵团使用一年的子弹手榴弹啥的打没了,这话往出说谁也不会相信。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郭明特意查看了出库登记表,赫然发现,常常一个班一天的消耗量都是在千发以上。要是专门的射击训练,每个战士一天的子弹消耗量居然达到了恐怖的五百发!
老天,即便是战时状态,单兵的携带基数才是一百五十发!
怪不得现在提起射击训练,很多战士都下意识地哆嗦,拿筷子的手开始抖动。普通部队的战士求之不得的射击训练,101大队的战士们现在是视为最为恐怖的训练。
那么大的量,要求还那么高,肩膀、手受得了,那股火药味也受不了,有些人当场就吐了。更让兵们崩溃的是,频繁的射击训练意味着频繁的擦拭枪支。每一次射击训练结束都得擦拭武器。
你以为那个活轻松?
擦不干净没饭吃,班排长是戴着白色手套检查的!
而郭明自然而然地就想起李大队长给射击训练定下来的一个原则:敞开了打,只许多打,不许少打!一副败家子的豪气!
李大队长呢,坚信好射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要做到指哪打哪,就必须人枪合一,就好像学开车一样,一开始挂档都很生硬,踩离合踏板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只有熟悉了才能顺畅了,这就是人车合一。
要做到人枪合一,除了练还是练,毕竟有天赋的人是极少部分的,那些人都被挑去狙击手班了。
战士们的枪法是练出来的,每个战士都掌握了手枪、步枪、轻机枪、重机枪、60毫米口径迫击炮、40火等武器的使用方法,这还不够,每个人都要达到;大队长亲自制定的标准。
照这么用下去,一年的训练用弹药量还真的不够!
李路早有预料,所以郭明汇报之后,他微微一笑,先给他倒上杯水,然后说道:“老郭,我正想找你商量商量军械这方面的事情呢,你就过来了。”
101大队的政委还是由李路兼着,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兼职很快就会去掉的,也肯定是由郭明来接任的。现在郭明本来就是顶着副政委的帽子干政委的活。
所以,101大队的两位主官,实际上是李路和郭明,一般事情他俩商量着就解决了。只不过101大队这种情况,李大队长是一言九鼎的。
“难道大队长向上级申请拨付弹药了?”郭明有些惊讶地说道。
李路点点头,又摇摇头,讲道:“不单申请拨付弹药,还申请了一批新武器。”他点上一根烟,“明天我带人去一趟白城子,把东西押回来。”
郭明喜上眉梢,不禁竖起大拇指,“新型武器?大队长,这个要得!”
“上次常委会议咱们通过了把装备部门从后勤里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装备处,已经获得上级批准了。”李路抽了几口烟,“关于装备处处长,你有什么好人选?”
其实李路也就是循例地问问郭明,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好推荐,毕竟他没在后勤干过。
“我还真有个人要推荐。”
谁知,郭明低头想了会,郑重其事地介绍了一个人,“z003号仓库里,有个军械科长,叫全德昌,今年也四十出头了,干了十几年科长一直没动窝。级别是正营,军衔却上到了中校。”
z003号仓库是隶属总部的综合性战备仓库,看编号就知道,它的规模是如何的庞大。它的级别是正师级。
李路讲道:“不过是一个升迁无望的老军械罢了,在正营职上待了十几年,按照他的年龄,差不多也该专业了。”
郭明点点头,说道:“没错。一连指导员范远良在z003号仓库工作过一段时间,昨天向我汇报工作提起了全德昌这个人。此人在军械管理方面才能突出,可以说是z003号仓库的第一人。可惜人有些古板,好几次调整都没落到他头上。这不年底该专业了,范远良感叹部队要流失掉一个人才,所以在我这提了几句。”
范远良是郭明从外面调进来的人,副连职干部,当了一连指导员,级别也小上半级成了正连职。他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和郭明闲聊,显然关系不一般。按照郭明的描述,全德昌就是那种性格耿直不懂世故圆滑的干部,没有升迁的机会那就正常了。
也许范远良真的为全德昌的能力惋惜,也有可能范远良和全德昌之间有私人关系。不过这些李路不打算去深究——只要能把活干好,管你是谁!
李路缓缓点了点头,“能够得到你这么重视,想必是个人才。这样吧,你马上启动审查考核程度,如果他能通过,那么装备处处长是他的了。”
没想,郭明此时却有些犹豫了,说道:“大队长,这个全德昌的能力应该是足够的,只是他的年龄……”
郭明的顾虑也有道理,101大队几乎是青壮派军官。大队四大领导中,郭明年纪最大,也就三十**岁,年轻如斯的李大队长就不必说了。副大队长陆勇也是一个三十三四岁的副团级中校青年军官。底下那些军官就不用说了,全部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从这些就能看出,李大队长在建设101大队的过程中,加入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点。
李路也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干部队伍年轻化不代表就不要老成稳重经验丰富的干部了,只要有拿得出手的绝活,年龄就不是问题。
“全德昌要真是个人才,他的年龄就不是障碍,起码在101是不存在问题的。”李路缓缓讲道,“中校正营的情况不多见,不过也说明不了什么。你可以告诉全德昌,只要他干得好,一年之内我让他上副团。”
这个话,也就李路敢说,敢当着副政委的面说。谁不知道李大队长有这个能耐。
国防军中,一个人的军衔上升明显快于职务,通常说明这个人混得不如意,纯粹是靠资历在撑着。因为军衔的晋升,在和平年代,一般是看服役年限的,时间一到,就给你晋衔。相对而言,职务才是关键的玩意儿。
就好比地方上,正厅级巡视员和财政厅厅长,行政级别是一样的,但是职务不一样,后者手里抓着的是省级行政单位的财权。巡视员就是闲职一个。
如果一个人的职务上升明显快于军衔,那就只会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个人要么有极强的工作能力,要么有极强的背景。比如上尉营长啊,中校团长啊这些,就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军官代表。
像李路这种综合了两大因素的怪胎,也就是他,才能以上尉的军衔担任正团级大队的大队长还兼着政委一职,行政级别去到了副团待遇。其中自然也有“特殊环境下特殊情况”的因素。
“装备处长暂时就先这么定了,全德昌要是不行,咱们再商量。”李路讲道,“装备处下面的军械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