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化及哈哈笑道:“老弟,有我宇文家的支持,只要你确保这辽东半岛不失,担保你这辽东总管做得安安稳稳。”
王猛微微一笑,颇为自信的道:“如今高句丽连续两年大战,早已民不聊生,处处危机四伏。这大半年来我身弥岛斥候四处探查,对这高句丽的情形了如指掌。若不是杨玄感这档子事,恐怕早已马踏平壤城了。”
宇文化及会意的站起身来,微微笑了一笑,道:“高句丽如此,国内何尝不是如此。依我看来,杨玄感等人此番未必成事,但因此而引发的叛乱恐怕经久不息了。”
王猛愣了一下,看向宇文化及的眼中就带出了一丝诧异。这,这还是早年的那个纨绔子弟么?能说出这番话来,无疑对当前的大局有些研究。若是这些话出现在其他人口中,还则罢了,但偏偏是从宇文化及的嘴巴里吐露出来,这就颇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诧异归诧异,这话头上却是越发显得亲密了许多。直到最后,宇文化及兀自将王猛的胳膊拉住,似乎一见如故的感觉。等到将宇文化及等人送离开新义州后,王猛吩咐手下,即日起提高警惕,随时提防高句丽的人马进行反扑。
而此时的辽东地面,却已经变的乱象环生。乙支文德扼守辽东城,虽然城中守军此时还多达五万余人,但被围困多日,早就疲累不堪。再加上外面山城尽数被隋军征剿干净,乙支文德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将队伍派将出去。而平壤城中的情形,与辽东城也有些类似。
在大对卢渊子游的强力控制下,平壤城内诸多贵族,纷纷迫于无奈下献粮献力,一时间平壤城内的军力达到了六万人左右。这些人马,守城是足够了,但若想拿他们去进行野外作战,无疑是高看了他们的战斗力。
渊子游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又等了两日这才将手下兵马陆续派出,但外面各座山城早已被杨戈率领人马征剿完毕,多数只余下了空城,以及一些老弱病残,甚至在其中几座山城的城门口处,堆积着高句丽族人的京观。看着这般景象,渊子游除了大声咒骂隋军心狠手辣外,再无别的好办法。
不过好在隋军已经离开,渊子游当即下令,拨出了不少的士兵,意图将那些山城重新纳入到自家版图上来。但他却没想到的是,正是此举导致了他的下场。
在这样的三光政策指引下,高句丽人重新获得的山城顿时成了鸡肋,不要是不可能的,怎么样也不能轻易放弃。但想保持住对山城的掌控,那就意味着必须要分兵了。
这次隋军前来,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俘虏上面。受了杨戈的影响,隋军对待俘虏,简直不将他们当成人来看待,对高句丽族人与非族人的甄别,待遇的不同,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句丽人的判断。
而此时,距离平壤城足有五十多里地的一处深山当中,杨戈的大队人马就驻扎在这里。等到斥候回报,谈及高句丽人已经陆续分兵把守那些山城,杨戈与李靖对视一笑,果然不出两人所料,高句丽人还真就如此做了。
杨戈所属人马,再加上周法尚周文博所带的人马,也不过近两万人,若想直接攻取平壤城,无疑是最不明智的。这人数之多寡,优劣也太过明显了。但是面对那些山城,嘿嘿,送上来的饭,不吃白不吃!
杨戈当即发布命令,按照此前就已经规定好的计划,派出了数个队伍,人数也不算多,每支队伍不过三五百人,但各个里面核心人物必定是属于骁果军无疑。而除此之外,在这山谷中留守的大部队,则是养精蓄锐,准备最后的一击。
只是几日的功夫,高句丽人重新又陷入了恐慌之中。周边各个山城,几乎是同一时间遭到了打击。隋军似乎对那些山城了如指掌,行动之间井然有序,往往是趁守军注意力不怎么集中了,往往就是这个时候,遭到了灭顶之灾。尤其让渊子游恨之入骨的就是,这次的隋军似乎根本不是从礼仪之邦的中原地区而来,所作所为比起那些蛮夷来说更加显得蛮横不讲道理。
高句丽平壤城内,原本已经平静的朝堂重新又乱成了一团糟,接连数次的斥候回报消息,竟是毫无例外的都是高句丽士兵全军覆没、大部溃兵之类的惨事。城中早已有了传言,风传隋军其实根本没有离开,前几日的撤兵无非就是个障眼法罢了。
收到的消息多了,大对卢渊子游也是遽然色变。此前他为了重新掌控山城,已是派了数路兵马,总数约将近万人。但这分别驻守山城后,这每一支队伍的人数就显得不多了。显然隋军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局部地区以多打少。让人最为可恨的就是,隋军似乎对山城的得失并不在乎,在乎的只有高句丽士兵的尸体。而这些精壮汉子,正是高句丽人建立王朝的基础。到了后来,渊子游已经不怎么敢派出队伍了,而只是龟缩在平壤城中,似乎外面还在被隋军所包围一般。
很快,杨戈就与新义州的王猛取得了联系,当得知王猛手下也有近两万人,杨戈不禁大喜,如此说来,他们两股军马加在一起足有五万上下,已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了。
杨戈亲自跑了一趟新义州,与王猛商定好了计策,这就要彻底攻破高句丽。
第295章 传言四起
第95章传言四起
六月中旬,杨玄感在汲郡南渡黄河,尾随者数不胜数。杨积善率军三千,在偃师顺洛水向西挺进;同时间杨玄挺从白司马坂翻过邙山南下。而杨玄感自己率军紧随其后,所部将士大多数都是缺少盔甲军械,战斗力根本不足为虑。
东都留守樊子盖见叛军来势汹汹,急病乱投医,竟是赶鸭子上架,任命河南令达奚善意,率领隋军五千余人,南渡洛水,在汗王寺筑垒,以抵抗杨积善;河南赞治裴弘策率领八千人,抵抗杨玄挺。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面对犹如农夫走卒的叛军,达奚善意还根本就是个军事白痴,手下堂堂五千大隋精锐,竟然没等接战,手下军队竟然先行奔溃,士卒四散奔逃,盔甲武器都被叛军所掳获。另一路的裴弘策孤木难支,也败退而走。一路且战且退,竟是连败了四场。最后裴弘策置属下而不顾,径自逃入了洛阳,手下无数精锐都投降了杨玄感。
樊子盖原本就与裴弘策有仇怨,借此机会斩首示众,以示其抵抗到底的决心。同时间,不少世家子弟都被樊子盖的血腥手段骇的不敢入城,居然都投降了杨玄感。其中就有开国元勋韩擒虎之子韩世、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内史舍人虞世基之子虞柔、大将军来护儿之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之子裴爽、大理卿郑善果之子郑俨、周罗喉之子周仲等四十余勋贵子弟。
这些反贼之中,当朝五贵竟多有涉及,而杨玄感沿途之上开仓放粮,大收民心,其手下人马迅速增多,等到达洛阳城下之时,号称十多万之多。叛军士气大振,洛阳危在旦夕。
此时的高句丽,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杨广虽然大军撤退,但对于高句丽来说,已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境。
辽东城乙支文德手下兵将虽然众多,但经历过如此漫长的城池攻防战后,消耗之大,不难想象。本来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很快斥候送来的一条消息,让乙支文德的心又吊了起来。
整个辽东半岛,在辽东城被围困之际,诸多山城被隋军扫掠一空。没想到隋军撤退后,据斥候来报,其中部分山城至今仍留有隋军驻扎。乙支文德吃惊之余,倒是并没有放在心上。让他忧心忡忡的并非这些山城,而是扼守在鸭绿江畔的新义州,居然也有隋军把守。而这些隋军的统领,赫然就是此前盘踞身弥岛不断侵袭高句丽的王猛。
乙支文德早就听说了王猛的大名。这大半年来,王猛异军突起,占据了身弥岛。起初他并不在意,只当是一股海盗罢了。但没想到的是,这股海盗发展的势头极为迅速,短短半年多时间已是控制了整片海域,甚至从平壤城得来的消息,这王猛手下的水军势力已经蔓延到了江华湾一带,堪堪与百济接壤了。
对方有海路作为倚靠,此时又占据了新义州,隔断了辽东城与平壤城的联系,其居心之险恶,可见一斑。这个王猛绝非以前的隋军,乙支文德思虑多时,不敢贸然进犯。休息了多日后,才小心翼翼的派出了两万士兵,前来攻打新义州,力图打通这南北通途。
王猛的应对很简单,根本不为所动,牢牢的守住了新义州,并不与乙支文德硬拼,只是凭借着地理优势,将辽东城士兵阻挡在了鸭绿江对岸。乙支文德手上缺少战船,而自己这边却是正好相反,战船众多,畅游在鸭绿江上,双方水面上的实力有天壤之别,高句丽人面对鸭绿江,只有望江而兴叹,毫无办法。
如此一来,乙支文德的心里更加没底。现在辽东城本身也是危机重重,若是冒险率军沿着鸭绿江北上,寻机过江,倒也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但一来时日拖得甚长,二来辽东城实力锐减,若是王猛率军来攻,恐怕也是潜在的危险。思来想去,也只能心中默默为平壤城祈祷,自求多福吧。
一时间,鸭绿江两岸,高句丽人与隋军两两对峙,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而王猛也并没有强攻辽东城的想法,只是扼守在新义州,时刻警惕着乙支文德的动向。
而此时的平壤城,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当中。自从派出去救援各山城的军队被逐个击破后,渊子游索性将所有人收缩了回来,固守平壤城,竟是报了死耗的打算。平壤城内兵多将广,守住城池的胜算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尤其是城内历年来储存的粮草众多,哪怕是隋军围困十年之久,恐怕也是不在话下。而隋军似乎也缺少攻城良策,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几场仗后,又退了回去。除了留下一部兵马依然驻扎在海浦码头外,平壤城外也只是偶然才能看到几名隋军的斥候,剩余人马竟是不知去向,没了丝毫踪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壤城内紧张的气氛渐渐消弱,似乎隋军又要像去年一样无功而返了。但对于渊子游来说,越是这种平静的气氛,就越发觉得有些诡异。隋军绝对不会就这么退走的,渊子游已经收到了消息,此时隋军鹰扬郎将王猛正扼守在新义州,将辽东城的援军阻挡在鸭绿江北岸,莫非平壤城外消失的隋军是赶去了新义州,要协助王猛攻打乙支文德么?
但渊子游并不敢完全肯定,眼下平壤城中的士兵也不过四万多人,若是分兵北上,若是中了隋军的阴谋,恐怕再想保住平壤城就难上加难了。正在他犹豫不定之时,平壤城内却慢慢的流传出了一些小道消息。
“隋军早就撤走了,渊子游不过是借机独揽大权罢了。大王也颇为不满!”
“乙支文德故意留守辽东城,迟迟不来救援平壤城根本就是居心叵测,另有目的。恐怕早已经与隋军达成了协议,要与隋军讲和了。”
“渊子游早就与外面的隋军勾搭成奸,要用大王的人头换来后世富贵,不日将血洗平壤城。。”
“…………”
“…………”
此种言论,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三五人闲聊,后来却是传的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将这些小道消息传的活灵活现,似乎就是自己亲耳听闻。那些贵族朝官家中,更是议论纷纷。即便是朝堂之上,众人看着渊子游与渊大祚的眼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