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六七章:许攸
“文约。”贾荣低声道:“我来看你了。”
几道精美的菜肴和两瓶鲜艳的葡萄酒,被孤狼士兵,迅速的放在了监狱内。
潮湿阴暗的环境,让贾荣微微皱眉。
“将军。”韩遂没有起身,只是淡淡的问候了一句。
“文约,城中发生的事情,你应该已经知道,成公英和成牧父子,通敌卖国,伙同黑衣人刺杀官员,贩卖匠作坊兵器。”贾荣缓缓说道。
“将军的意思老夫明白,老夫死而无憾,只是希望将军能够善待老夫的家人。”韩遂声音平淡,丝毫没有因为即将问斩而表现出恐慌亦或是其他的情绪。
贾荣道:“文约放心,祸不及家人。”
“想到当年第一次和将军交手的时候,就应该全力攻打平襄,不给将军任何的机会。”韩遂突然说道。
贾荣哈哈笑道:“文约,想起当初的战事,也是你大意了。”
两人畅谈良久之后,贾荣离开了监狱。
韩遂的死,对贾荣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在这个时代,要么你成为天下人人畏惧的强势者,要么在战斗中消亡,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不引人注目的浪花。
在韩遂成公英被处死之后,贾荣身边的守卫,几乎全部更换,看守匠作坊的士兵,也做了调整,对于匠作坊的管理,变得更加的严格。
这些时日的耽误,造成城中人心惶惶,匠作坊的正常运转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贾荣格外加强了对匠人的控制力度,对于武器的管制,更加的严格,普通士兵的武器铠甲,皆是登记在案,出现什么状况,找的就是各部将领。
对于李莹李玉加入暗杀,王越没有表现出什么抵触,他知道暗杀不可能是他王越完全做主,贾荣也曾多次在暗杀中安插人员,既然选择为西凉军办事,就只能妥协,他也知道,贾荣不可能容许军中有独立的存在。
浪迹官场,也有些时日,对于这些情况,王越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黑衣人事件过去半月,将军府宣布了大汉第一个银行成立,名为西凉银行,银行的标志更是两把相交的刀剑,表示着银行是在战争中成立,即使是付出再大的代价,西凉军也会为守卫银行付出所有。
将军府的名誉自然是不用说,明白了银行的一些条例之后,不少商人纷纷兑换了一些钱劵。
银行发行的钱劵,上面的面额分别是从一角到一百,沿袭后世钱币的制度,一角也就相当于这个时候的一钱。
纸币上印刻的是一名手持弯刀的西凉军骑兵,威风凛凛,栩栩如生,防伪措施也有很多道,以免有人造假,不能否认古人的智慧,他们造假的手段,比后世也差不了多少,就拿仙恋来说,已经出现了很多仿制品,不过没有真正的秘方,这些仙恋一眼就能看出伪劣,不过贪图便宜的百姓却不会在乎这么多,真正的贵族,还是一直使用正宗的仙恋的,这也是仙恋阁在大汉境内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银行的发行,在大汉掀起了一阵风波,用纸币代替金钱,在一定程度上是方便了很多,但所有的金钱却变成了由西凉军控制,一旦长安有变,商人手中的纸币还会有用吗?这些纸币可是真金换来的。
银行暂时只是在西凉军治下通行,也就说商人手中的纸币,到了其他诸侯的治地,就是一张废纸,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这种纸币,在诸侯的商人之间也是可以流通的,西凉军的信誉在那摆着,犯不着为了几个钱,对一个商人失信。
糜家卫家十分响应,几乎将一半的家产兑换成了纸币,这个时代,商人做生意也想要图个方便,大笔的生意,出门携带的物品金钱,就是一个负担,但使用纸币就不用了,只需要数十个檀木箱子,就能买下一个车队的东西,但前提条件是这些纸币能够在大汉各地真正的实施起来。
纸币的实行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首先是商人没有彻底的信任,加入银行的糜家和卫家和西凉军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人们何其狡诈,只是拿出部分的金钱兑换纸币,以观后效。
不得不说,纸币的实行,让商人在长安城内方便了很多,出门不用带着沉重的金钱了,买东西只需要一张轻飘飘的纸币,商人和小贩就不得不收,对于不收纸币的商人,西凉军可是有明文规定,一旦发现立即赶走,或是抓捕。
百姓是朴实的,钱拿在手里放在家中才是安稳的,一张纸币,就能代替那么多的钱,让他们感觉到很不安,上街依旧是使用金钱,而非纸币。
对于这些,贾荣也没做强制性的要求,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等到百姓真正发现了纸币的方便之后,肯定会使用的。
商人交易起来是简单了,但不代表其他的诸侯会配合,他们在看到了西凉军成立银行的威胁之后,也出列了对应措施,鼓励商人在城中使用金钱,对将军府发行的纸币进行打压。
纸币这种跨时代的举动,出自贾荣手中在贾诩等人看来,就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的,有过那么多的奇思妙想,纸币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放眼仙恋阁还是月光杯,哪一件不是旷世之举,不过这些谋士肯定不懂得通过银行来打压诸侯,一旦诸侯发觉银行有那么的好处之后,肯定会成立属于自己的银行,而那时,就是商人之间战争的到来。
处置好银行的大体事情之后,贾荣确定了西凉军的常备士兵为十五万人,不增加军队的人数,由于和诸侯一战已经收复并州,攻占幽州时损失了不少的士兵,西凉军开始征兵。
规模空前的壮大,不少的队伍在各部将领的带领下,行走在西凉军治下的疆域,鼓励百姓参军,而后就是经过严厉的选拔,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录用。
成为西凉军的士兵,是很多男儿的梦想,各地的反应十分强烈。
幽州阎柔的败亡,刘和的投降,西凉军快速的征战步伐,让袁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不断的招兵买马,防备西凉军的偷袭,仅在涿郡一郡之地,袁绍就驻扎了三万名士兵,反观西凉军在整个幽州并州的常备兵力,不过四万人。
不仅是袁绍恐慌,曹操同样为这样一个盟友的扩展速度而感到心惊。
贾荣似乎一心发展实力,将幽州占据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进军的意图,而发生在青州的战事,再次将天下人的目光聚集在了袁绍和曹操的身上。
曹军以奇兵偷袭了乐安国,将袁军杀的大败,意图将袁军彻底的从青州赶出去。
袁军一方面要随时抵抗来自西凉军的压力,还要派遣大军前往青州抵御曹操。
袁绍一时间焦头烂额,袁军的兵力倒是不少,足有二十万之数,但是除去防备西凉军的军队的之外,真正的可战之兵仅有十万余人,而曹军实力强大,在中原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和西凉军的强势有一拼,不过面对这样的敌人,袁绍却是没有任何的畏惧之心,提起贾荣,他或许没有战意,但和曹操交手,袁绍有着很强的信心能够战胜。
从小的玩伴,对于曹操,袁绍自问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乐安国发生战事之后,袁绍一方面加强青州的戒备,冀州的防守同样被加强,防备曹操偷袭。
两方人马在青州打的是不亦乐乎,来自冀州的使者也到达了长安。
看到长安的熙熙攘攘,百姓商人摩肩擦踵,许攸不禁喟然叹道:“长安繁华,果然非虚!”
长安的主干街道,可容下八马并驾,不过商人百姓和官员行走的道路却是不同,普通的百姓是不允许随便行走在官道之上。
许攸这辆奢华的马车出现在官道上,立即引起了旁边百姓商人的驻足观望,在长安,能够使用这样的马车,身份定然不一般,马车的周围有一百余名士兵守护,这样的阵势,除非长安的重要官员出行才会有,看着两边的百姓指指点点,许攸十分受用。
好景不长,许攸马车前方出现了一支马队,人数约有五十人,每名士兵皆是大马弯刀,静静站立在原地,看向许攸车队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善。
马车中的许攸笑道:“没想到大将军还派人前来迎接。”
一旁的将领道:“大人在袁将军手下职位显赫,就是贾荣亲自前来迎接,也不为过!”
许攸对将领的一记马屁显得十分受用,笑道:“回到冀州之后,本大人会在将军面前为你多多美言。”
“多谢大人!”将领喜出望外。
“来者止步!”糜威威风凛凛的喝道。
车队没有收到命令,依旧继续前行。
糜威稍微愣神之后,一声令下,骑兵纷纷搭弓上箭,对准了许攸的车队。
围观的商人百姓,见情形不对,急忙退到一边。
许攸听完士兵汇报的情况之后,感觉到了不对,问道:“怎么回事?”
“大人,那些骑兵让马车停下!”将领道。
许攸的脸色微变,毫不犹豫的说道:“停下来!”
五六八章:请客
这里是长安,而非是袁绍之下的冀州,若说在冀州,许攸一声令下,鲜有人敢不从,田丰何等智谋之士,不还是在袁绍面前被许攸力压一头,在长安城内因为冲突一些规矩而身死,才是最憋屈的,袁绍不会因为他而和西凉军翻脸,死了也就是死了,至于你是不是袁绍手下第一谋士,再也没有任何的牵连,最多在史书上留下许攸其人如何,某年出使长安,为大将军一怒之下而杀之的话语。
“前去问问是什么拦路?”许攸示意身旁的将领说道,他始终是自持身份,不愿和武夫交谈,文人有着属于文人的风骨和骄傲。
将领急于拍马屁,自然是欣然前往,威风凛凛的喝道:“何方人物,竟敢在前方阻拦我家大人的道路。”旋即一想此处是长安,不禁缩了一下脖子,论职位,他不过是小小的军中将领,因为走运被许攸选中,前来长安,西凉军种最不缺的就是精兵猛将,什么时候轮到他一个小小的将领来指手画脚。
糜威勒马立住,冷哼道:“何处来的人,怎么这般不知礼数,竟敢在官道上驰骋,你二人前去查探一番。”
“诺!”两名骑兵抱拳下马,信步向马车的方向走去,手早已是放在了腰间的弯刀上,一旦发现不对,立即拔刀出击。
“前面的将军且请止步,本官乃是大将军的贵客,请将军速速带本官前往大将军府。”许攸闻言,急忙走出了马车,谁知这群武夫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没有人会为他说情,为了保留最后一丝颜面,只好从马车中走了出来。
糜威道:“什么本官?长安城何时有过这样的官员?莫非是本将军不曾得知?”糜家在城中也能算得上是有数的大家了,糜环是贾荣的夫人,糜竺又是城中的富商,负责西凉军的部分粮草,几乎没有人愿意惹他们,官员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枕头风,碰到哪天贾荣心情不好,而糜环再趁机捣鼓上几句,连带的效果是难以承受的,糜威见许攸语气甚大,是故生出了教训一番的心思。
“将军,本官是冀州使者,不懂得城中的许多规矩,还望见谅一二。”许攸急忙服软。
糜威道:“不论是何人,在城中就要守规矩,这条道路乃是官道,只有长安的官员才能走,还请到另外一条道路上吧,这件事本将军就当没有发生过。”
人在屋檐下,许攸也不过多争辩什么,等见到贾荣之后,顺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