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不久前发生在山东的信教妇女在家颂经,被其夫得知后逼杀的案例,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种,则属于因为各地发生的水灾和旱灾造成贫民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而社会救助又不能及时,结果百姓正好把怒火发泄到教会和教民身上。因为教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地冲击本来就犯了众怒,加之民教之间为数众多的私人恩怨、因天灾**引发的贫富差距及赤贫化等多方面因素,这种冲击产生的后果和一系列的惩罚往往会落在教民与教会的身上,象山东和山西发生的多起流民抢劫教会和教民财产并杀死反抗者的案例,就属于此类。
在华夏共和国立国之后,改刑部为司法部,负责司法行政,并另立“大理院”,专门负责全国的法律事务,但面对各地层出不穷的各种“教案”,地方官员和北京地这些最高法律机关虽然也想“秉公处理”,但因为清朝遗留下来地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其它一些特殊权利,他们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得到领事地保护,就连传教士的寓所和教堂,中国方面其实也无权管辖,即使中国犯人逃到那里,中国官吏也不能去逮捕。这样一来,中国的各级司法官员即使想改变“袒教抑民”的老作法,在实际操作上也是相当困难的。
现在,司法部和大理院处在夹缝当中左右为难,一方面是有冤无处申的民众,另一方是咄咄逼人的西方教会,中国的司法部门现在已经等于被逼进了死胡同。
赵舒翘在清时从基层地方官做起,一直做到刑部尚书,“谙熟刑律”,每到任上即清理积案,救济灾民,在民间颇有直声,其本人思想倾向属于保守一类,但关心民众疾苦却是毫无疑问的,他痛恨外国传教士欺压中国百姓,曾数次向李鸿章等人提出要求中国借机同列强“修约”,废除领事裁判权,争回司法主权,而李鸿章担心国家刚刚从动乱当中平息下来,不能“轻启衅端”,所以一直没有答应,他为此曾经想提出来辞职不干了,后来在王文韶等人的劝说下才留了下来。
“不是老夫难为中堂,可这些冤案难道就这么一直压下去不成?”赵舒翘向孙纲介绍完情况,不由得在那里连连的吹着胡子。
“中堂那里也有难处,”何启劝慰赵舒翘道,“暂以现有之力,尽力为民申冤,待他日国力渐充,再图收我主权。”他看了看孙纲,笑着说道,“那时,就得靠敬茗帮咱们出这口气了。”
“赵先生,何先生,关于这事,我倒想了个办法,只是事涉国家安全,不便于向两位先生言明,”孙纲这时已经有了主意,对两位部长说道,“两位能不能帮我把这些教案分门别类统计一下,共有多少,属于哪种类型的,如果秉公依律判案,孰是孰非,如何定案,给我列个表,我来解决。”
“这些教案早有定论,统计起来也不难,只是老夫不明白,敬茗要此表何用?又将以何法应之?”赵舒翘奇怪的问道,这边何启也是一脸的莫明其妙,不知道孙纲想要干什么。
“两位放心,我这个法子,既可解民之怨愤,又可以让那些传教士和外国公使无话可说,两位就瞧好吧。”孙纲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说道。
“闻敬茗行事不拘泥成法,常有匪夷所思之举,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赵舒翘和何启对望了一眼,随即吩咐手下官员开始统计教案,报给孙纲。
在司法部官员们开始统计的时候,因为还得一阵子才能弄出来,孙纲去拜会了一下红发美女尤吉菲尔,这次他没有和她说起他们平时常谈的话题,而是一本正经的和她讨论起来了关于宗教的问题,以及一些诸如历史上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神主耶和华在人间所显示的神迹,差点让这位罗斯彻尔德家的公主以为这位华夏共和国的最年轻参政要“改信归宗”,但她不象法国造船大师白里安的女儿丽妮那样的单纯,在给他大讲了一番“神迹”之后,她看着他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还是把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
“我感觉你好象在策划一场巨大的阴谋。”尤吉菲尔看着孙纲说道,湖蓝色的剪水双瞳在不住的打量着他,似乎要从他身上把“阴谋”揪出来。
她现在不再掩饰她对他的好感,在他们两个人谈话的时候,她也开始用“你”来称呼他了。
(四百四十三)我们什么都没做
“你误会我了,我象搞阴谋诡计的人吗?”孙纲“大言不惭”地挺了挺胸脯,冲红发美女眨了眨眼睛,说道。'。'
“象。”尤吉菲尔偏着头看着他,飞快地答道,她眼中荡漾着欢快的笑意,让孙纲不由得心神一荡。
“别忘了那艘已经到手了的俄国战列舰,你们中国人如果没有做手脚的话,我也不可能让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尤吉菲尔说道,“别告诉我你和你的属下什么都没有做。”
“你还没有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呢,能让那个缺心眼的俄国暴君最终放弃的。”孙纲笑着说道,“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可以分享一下各自的秘密嘛。”这句话放在别人嘴里说出来,他自己就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反正这艘战列舰已经是中国的了,你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知道过程呢?”尤吉菲尔露出个极为可爱和纯洁的笑容,问道。
“学习一下嘛。”孙纲一脸坏笑地说道,
“我其实也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俄国人的运气不好,谁也没想到天气变化居然会导致电报信号接收失误,让人们对传递的消息产生了这么大的误解。”罗斯彻尔德家的小公主学着孙纲的样子,眨了眨那双漂亮的蓝眼睛,用他的口气一脸“无辜”的说道,好象这件事和她全无干系似的。
虽然到现在她还是“拒不认罪”,但根据她随后的讲述,孙纲已经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为了能把俄国在美国费城造船厂订造的“列特维赞”号战列舰弄到中国来,罗斯彻尔德家的这位小公主充分利用她在美国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让人无法想象的“精确暗箱操作”,愣是生生的把这单大生意给搅黄了!
首先,由于费城造船厂工人的大罢工还没有结束,使得“列特维赞”号地建造工程完全的停顿了下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流言悄悄的传播开来,说费城造船厂将要破产倒闭,流言在越来越多的工人中间产生了恐慌,接着又有流言说费城造船厂要裁减掉闹事的工人,还有传闻说罢工将被镇压!流言象病毒一样的迅速传播开来。结果工人们纷纷来找费城造船厂地总经理查尔斯。克朗普理论,正当克朗普一筹莫展之时,俄国人也听到了消息,担心战列舰不能如期完工,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还向克朗普发出了询问函。克朗普向俄国人表示战列舰一定能够完工,他企图利用合同当中关于罢工的条款请俄国人稍微放宽一点时间,俄国人后来勉强同意了。
由于费城造船厂工人的大罢工间接的波及到了美国的其它造船企业,很快掀起了美国造船行业工人地集体大罢工,爆发了一场全行业的危机。甚至于连华尔街都给惊动了。俄国人一直在关注着费城的局势,但不久,一条电报消息却传到了俄国,说美国的造船企业大量的倒闭。美国政府应对无力,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正在考虑要不要给美国的造船行业重新“洗牌”,推倒重来!
这一消息让俄国人感到无比震惊,原先就不怎么支持在美国订购战列舰的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要求取消合同,因为消息过于突然,原先支持克朗普地俄国海军部官员对此表示“疑虑”,但随后消息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而且又有传闻说俄国海军部官员为了让克朗普拿到定购合同,收受了克朗普的佣金回扣,这下俄国海军部也不敢再坚持了。而后来又有消息说在美国的华工得知俄国在美国订造军舰准备对中国不利,正准备秘密策划将俄舰炸毁,这一系列的消息让俄国人担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所以坚决彻底干脆利落的取消了购舰合同。
这一系列地打击差点没把想成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的克朗普逼得跳海自杀。
这时一家意大利的钢铁企业则趁机收购了未完工的“列特维赞”号。
就在克朗普签订了收购合同之后,俄国人庆幸自己躲过了“美国造船业危机”地时候,又有消息传来,前些日子传到俄国的关于美国造船业“危机”的消息,“系天气原因导致的电报发送信号传输失误”,那意思就是说消息有误,美国造船业好好的,根本没那码事。
俄国人知道后傻了眼,又想反悔,但这时“列特维赞”号已经让美国人给卖了。而且沙皇尼古拉二世认为在美国的中国工人有很多。一旦他们“惦记”上了“列特维赞”号的话,“美国人很难保证俄**舰的安全”。最后俄国人取消了在美国订购军舰的所有合同和计划,这一举动在美国的造船行业引起了普遍地不满,美国政府向俄国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但美国造船行业工人大罢工还在持续这个事实也让俄国人抓住了美国人地把柄,两国对此还进行了数次交涉,最终也没有能够达成一致,由于俄国人的行动损害了美国商人地利益,再加上前些日子俄国入侵中国东北也给美国商人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本来还算友好的美俄两国关系出现了恶化的迹象。
后来在美国政府的出面调停下,持续了半年之久的美国造船行业工人大罢工终于结束了,而那家收购“列特维赞”号的意大利钢铁企业这时也向克朗普表示同意取消按钢铁价格收购的合同,并愿意“介绍其它国家”前来购买这艘未完工的战列舰,克朗普闻讯后当然是喜出望外了,立刻满口答应。克朗普和俄国人当然都想不到,意大利人介绍的这个“其它国家”,竟然是中国。
“听说这艘战列舰已经在按照贵国提出来的要求进行改建了,”尤吉菲尔看着孙纲,笑道,“而俄国人现在还以为是意大利人在购买这艘船呢。”
“我很想知道,俄国人一旦知道了是我们把这艘船买回来了,他们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孙纲说道,“我真是佩服死你了。”
“我说过了,我什么都没做,和这件事一点关系都没有。”她笑着向他“抗议”道,“倒是你们,挑动美国工人没来由的举行罢工,给美国的造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在这里替我的在美国生活的同胞们向你提出严正的交涉。”
“我在这里郑重声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百姓,同在美国发生的工人罢工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对发生在美国的不幸事件表示深深的惋惜和同情,”孙纲一本正经的对她说着,很“不经意”地握住了她的手,占了她一回便宜。“我们殷切的期望,美国人民能尽快摆脱这一不幸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
“得寸进尺。”她的手本能的微微一挣,但没有挣脱,她有些害羞地看着他,没有再动,而是用了一句中国成语来回答他的“无耻”。
手上余香犹在,孙纲心情无比舒畅地从红发美女那里出来,回到了司法部。
刚才和尤吉菲尔的谈笑又给了他一个重要的启示,让他对如何消除“满清余孽”借“民教相仇”挑起的动乱有了更为妥善的办法。
经过紧张细致的忙碌,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