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着雨,默不作声。
关乎于还都之事,神策府早已打探清楚了,近来已经进行了讨论,幕友们争论不休,有的觉得是喜事,也有人认为弊大于利,总之都是好坏掺半,神策府到底该做出什么反应,眼下却还没有定论。
世事就是如此,卑微的时候,要努力,要力争上游,所以必须破釜沉舟,可是等到家大业大,对任何事都不免要谨慎,好在,许多的分析探讨都不必秦少游去劳心,他要做的,只是等幕友们商定出几个方案,进行选择罢了。
所以在这风雨之中,秦少游尚有闲情,只是细雨带来的愁绪,却让他也不禁被感染,茶水入口,带着些许的苦涩,竟是不见甘醇,不远处,有人穿着蓑衣踱步过来,秦少游见了他,笑了。
“殿下。”王琚到了檐下,忙是脱了湿哒哒的蓑衣,交给一旁的奴仆去张挂起来,行了个礼,二人熟透了,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客套,直接落座,陪秦少游吃茶。
“王先生,近来是多事之秋,怎的你也有闲情了。”
王琚苦笑,且不说洛阳的事,这弘农,还在疏通河道呢,如今下了雨,就不免延误工期,也不知这雨会不会停,就怕细雨变为豪雨,一旦河水暴涨,此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好在现在是深秋时分,因为害怕秋汛,所以疏通河道的时候,也做了一些防止万一的准备,不过却也足够王琚忙上许多天。
王琚喝了口茶,把玩着手里的杯盏,道:“这雨真不是时候,可是天象就是如此,谁也奈何不得,学生听说,韦弘敏已经召开廷议,讨论迁都之事了?”
“是啊,今日清早开始商议,一直到了现在,也没有消息,怕是僵持不下。”
王琚脸色肃穆起来,道:“这是且喜且忧的事,只不过轻易的放过了韦家,实在是遗憾的很,殿下近来闲散的很,却不知,是不是早有了想法。”
秦少游敛衽,慢悠悠的道:“哎……这却是说不清,其实还想听先生高见。”
王琚沉吟片刻,道:“其实……是不是好事,就看殿下的心思,殿下若是安于现状,倒也罢了,可若是有更大的心思,迁都未必是坏事,不过当真如此,却也不能让迁都太过容易,所以非要狠狠的闹一闹不可。”
“先生继续说下去。”
王琚从容道:“韦家现在是急了,所以非要促成迁都不可,而关陇诸家,怕也是这个心思,韦皇后把宝押在这上头,也是为了免得受关东人和神策军的牵制,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迁。殿下若是无动于衷,固然对殿下也有好处,可若是闹一闹呢,若是闹一闹,他们必定心生惧意,这个时候,实在不是翻脸的时候,这里,毕竟是关东啊,毕竟神策军,就环伺在洛阳,所以为了安抚殿下,他们会怎么样?”
秦少游淡淡道:“莫非先生以为,他们会暂时媾和,甚至是许诺好处?”
王琚笑了:“只要让殿下不闹下去,他们就少不得要如此,殿下难道认为不对吗?”
秦少游也跟着笑了起来。
………………………………………………………………………………………………………………………………………………………………………………………………………………………………
第一章送到。
第三百七十四章:走着瞧
王琚的话,正合秦少游的心意。
这种事只能闹,无论自己喜欢与否,都要假装不喜欢,都要拆台,因为对方的意愿更加强烈,所以为了迁都,他们就不得不想方设法的补救,甚至是——绥靖。
秦少游笑呵呵的看着王琚,道:“那么先生以为,该怎么闹呢?”
王琚抿嘴笑了笑,道:“这个……可就不太好说了,无风不起浪嘛,此事,只怕要从长计议,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闹起来似乎也是理亏,凡事都要占着理才好,殿下,能否容我想一想。”
秦少游咳咳要笑出来:“遇刺怎么样?”
“什么?”王琚楞了一下。
秦少游道:“若是本王遇刺,怎么样?”
王琚一拍大腿,道:“这个法儿好,惊天动地。殿下,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再优柔寡断了,理应……”
秦少游抬头,看着檐下如水帘一般滴落下来的雨幕,突然道:“是啊……只争朝夕。”
话音落下,神策府内竹哨骤然响起,有人大呼:“不好,不好了……有刺客,有刺客……”
“快……快拿人……”
“往殿下那儿去了……”
……………………………………………………………………………………………………………………………………………………………………………………………………………………………………
雨水依旧淅淅沥沥,可是王琚却已经惊呆了,他看着淡定的秦少游,一时之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这刺客说来就来啊。
他起先是惊讶,可是旋即一想,明白了,弘农王殿下这分明是早有准备,人家就等‘刺客’来呢,一切都已经谋划好了的。
想到这里,王琚显得有些尴尬,这件事他居然不知道,不过细细一思,这件事倒没有牵涉到了政事,自己这些日子,都在为这几日的雨水而发愁,心思都放在了避水患上头,那么这件事是谁安排的呢?
理应是上官辰,上官辰那厮,总有许多歪门邪道的东西,要布置一场行刺,而且做到密不透风,不留有丝毫破绽,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不是他还能有谁?
王琚看向秦少游,却见秦少游依旧淡定的坐着,任由这神策府中‘大乱’。他依然看着雨水淅沥,只是下一刻,他从手中翻出一柄匕首,毫不犹豫的在自己的小腿上划了一刀。
这一刀不深不浅,看上去颇为狰狞,实则却没有伤到任何筋骨。
秦少游看向王琚,道:“王先生,你还呆坐在这里做什么,本王被贼子刺伤,速速唤大夫来。”
匕首已经直接投掷在地,发出哐当的声音。
雨水依旧。
王琚终于清醒,二话不说,直奔医署。
是日……
神策府大乱,随后,大量的神策军开始出现在了大街小巷,似乎是在按图索骥,捉拿什么贼人,以至于整个孟津都不消停。
无数的捕役昼伏夜出,到处都在打探。
…………………………………………………………………………………………………………………………………………………………………………………………………………………………………………
洛阳城中的人,本来还把心思放在那迁都上头。
对于迁都,有人无感,因为即便是天子脚下,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好处,倒是这高官和权贵多如狗,一不小心,就可能冲撞到了人,也有人心中不舍,若是真迁了,那么一下子不知多少人都要前去关中,百业萧条啊。
不过对于寻常的百姓,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终究还是遥不可及,这毕竟是那些大臣们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至多也就是个津津乐道的话题罢了。
可是接下来的消息,却是炸了锅。
弘农郡王遇刺了,而且受了重伤,神策府大乱,孟津城已经封锁,四处都在缉捕凶徒。
弘农郡王遇刺的事儿,只怕不亚于当年武则天在朝时武三思遇刺,当年武三思遇刺,乃至天下震动,这也是为何,武则天彻底断绝了武三思作为皇太子念头的原因。
而如今,弘农郡王爵位虽不及当年的梁王,可是毕竟是实权派的人物,现在这么一个人,居然遇刺了。
此时不免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是谁有胆子,居然敢刺杀弘农郡王。
寻常人,显然没有这个胆子,毕竟是一群刺客,若只是寻常人,也不可能随意能够混入神策府,更不可能随意就能接触到秦少游。
他们刺杀能够成功,必定是有周密的安排,比如神策府内部的结构他们十分清楚,秦少游的作息习惯也已掌握,如此看来,这些刺客背后的力量,只怕也很不简单。
而秦少游得罪的人是谁呢?是尉迟家的人吗?这显然不对,尉迟家的势力是在关中,在关东会有这样的能量,而且,虽然秦少游打击了尉迟家,可是现在主持家业的尉迟建言,却是因为秦少游而得利,人家显然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
那么这个人谁呢?
倒是在此时,一个小道消息开始流传开。
据说……当时在庙堂上,韦家的人与秦少游撕破了脸,此后韦家自食其果,倒是在出宫的时候,那侍中韦弘敏似乎是深恨秦少游,在宫门口将秦少游截住,特意说了一句话,叫走着瞧。
走着瞧三个字很轻巧,可这种话是侍中韦弘敏这样的人说出来的时候,可就不太轻巧了,至少……韦弘敏对秦少游恨意很深,直接撕破了脸皮,韦弘敏……这个人乃是侍中,若说要刺杀秦少游,能量是足够的,而且动机似乎也十分明显,这么说来……
私底下的议论,已经越来越猖獗,此事毕竟太大太大,以至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
…………………………………………………………………………………………………………………………
第二章送到。
第三百七十五章:韦氏慌了
相比于坊间的热议,公门那儿,却是尤为的沉默。
这种沉默的背后,更多的是某种恐惧。此事太大了,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这么个消息,那秦少游手掌神策军,贵为郡王,如今又是关东士族鼎力支持的人物,陛下的肱股之臣,即便是如日中天的韦家都要让他几分,可是现在……遇刺了。
即便是坊间的百姓尚且知道,这件事背后绝不简单,何况是那些心思更复杂的官人。
能策划此事的人掐着手指头,也就那么几个,而眼下,唯一最大嫌疑的人,就是韦弘敏。
韦弘敏的背后又是谁呢?
韦弘敏乃是韦家的人,他的背后就是韦后。
也就是说,因为韦后与秦少游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彼此双方已经彻底的撕了脸皮,于是乎,一场有预谋的行刺也就随即展开。
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若你当真杀死了他,事情倒是好办的很,人走茶凉嘛,秦少游一死,他的党羽当然是树倒猢狲散,这件事倒算是干净漂亮的很,既没有隐患,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偏偏你有这行刺的决心,却是没成,那么……
此时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战争要开始了。
神策军在那儿,已经封锁了神策城,所有来自于洛阳的人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盘查,在洛阳城里,秦家的党羽动作也很大,据说还有无数的信使,飞马往塞外去。
这是逼急了啊,狗急了还跳墙呢,那秦少游,到底想做什么?
当时打击秦少游的时候,即便是韦家也知道要先去其羽翼,不敢真正的下狠手,因为神策军毕竟在侧,又得到了突厥人的鼎力支持,这样的力量,即便双方势同水火,对付他的手段也不过是温水煮青蛙罢了,更不必说,关东人对神策府的好感远远好于韦家,所以她们折腾了这么久,也不过是拿尉迟家和欺民的事来做文章,生怕一闷棍要打死秦少游,从而导致激烈的情况。
可是现在……似乎要彻底的翻脸了。
弘农郡王差一点丢了性命,这姓韦的痛下杀手,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便是寻常百姓,还晓得官逼民反呢,莫非这一次,又可能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持这样想法的人不只一个,任何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怕也是如此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