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所以他选择了你,帮助你夺取大周国祚。你是大周权臣,李家在关陇又有强悍实力,如果再加上他的帮助,你完全可以崛起于关陇建立李氏霸业,然后你们翁婿强强联手,这天下就是囊中之物了。”
李丹惊骇不已。司马有这种想法,那大周人是不是也有这种猜测?如此一来,事情岂不是很麻烦?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我就可以说服一
骄人。全力帮助你。”画雨继续说道,“大周国主是鲜卑人,让大周统一中土北方,让宇文氏鲜卑人拥有中土半壁江山,这是天骄人不愿看到地事情。所以……”
“我凭什么相信你?”李丹打断了她的话。
画雨想了片刻,忽然举起双手放在颈后动了几下,接着从贴身处拿出了凤凰璧放到了案几上。
李丹迟疑着,慢慢拿起这块熟悉的凤凰璧,放在眼前仔细端详着,一幕幕地往事突然涌进脑海,木兰凄厉的哭喊声直刺心灵,让他黯然魂伤。
“你真的是木兰?”李丹略感窒息。吃力地问道。
“我相信你说地故事。”画雨眼里慢慢涌上泪花,“我问了母亲,她说父亲把我带回家地时候,这块玉璧就挂在我身上,但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也不知道真相,母亲说,要想知道真相,必须去江左。”
“你要去江左?”
画雨点点头,“你相信我是木兰吗?”
李丹良久没有说话。画雨自嘲一笑。从李丹手上拿回了玉璧,重新系到了脖子上,“我要走了。我来这里只是想告诉我,大齐使者和突厥使者马上就要到长安,他们会逼你对付斛律光,你有麻烦了。”
画雨站起来。躬身告辞。李丹犹豫了一会儿,忽然急行数步,一把抓住了画雨的手,“等等。我问你,你右手手臂上有伤疤吗?”画雨吃惊地望着李丹。李丹比划了一下伤口,“小时候,木兰非常喜欢骑马,有一次那马受惊狂奔。木兰掉到了马下,被踩断了胳膊,留下了一道伤疤。那伤疤很长,一辈子都不会消失。”李丹指指她的胳膊。“你手上有伤疤吗?”
画雨娇躯微颤,脸露惊喜之色,眼里的泪花悄然滚落。李丹狂喜,用力摇晃着画雨的手臂,“木兰,真的是你?”
“不是,我不是木兰。”画雨哽咽的声音有些激动,但说出来地话却让李丹浑身冰凉,喜悦之情霎时不翼而飞,“你手臂上没有伤疤?”
“没有。”画雨轻轻擦去脸上的泪痕,笑容很苦涩,很失落,“我不是你的木兰。”
李丹失望地松开手。画雨转身离去,脚下速度很快。
“等等……”李丹再次喊住了她。画雨停下脚步,转身望向李丹,脸色已经渐渐正常。
“你马上去江左吗?”李丹问道。
“秦王有什么嘱托?”
“昭武江南此刻正在建康。”李丹躬身说道,“我想拜托你去见一下她,请她尽快返回长安。”
“这件事很重要吗?”画雨问道,“我这趟不是去建康,如果事情很重要,我可以先去一趟建康。”
“很重要。”李丹说道,“非常重要。”
画雨不再多问,躬身告辞。
第二天,李丹和韦孝宽等大臣返回长安,商议攻打吐谷浑一事。
中枢大臣一致反对。大周刚刚打了一场大战,军队疲惫,财赋紧张,百姓辛苦,不宜再起战事。宇文宪的叛乱虽然平定了,但府军军心散,需要时间整顿军队。北部稽胡和巴蜀山獠的叛乱尚未平定。律光的大军在河阳虎视眈眈,时刻威胁关中安全。等等,一系列诸多困难摆在面前,大周根本没有力量发动一次西征。
李丹和韦孝宽则坚持要西征。
突厥汗国的新一代大可汗已经产生了,大漠暂时稳定了,而中土的战事也平息了,室点密将统率西突厥大军将越过乌浒水,向波斯人展开攻击。突厥人西征开始后,势必无力顾及吐谷浑,正是大周人攻击吐谷浑的最好机会。
律光已经被李丹说服,愿意亲率五万铁骑相助。有这五万铁骑,加上陇西、河西府军,大周有足够的兵力优势。十五万新兵可以为主力大军运输粮草辎重,这样既能以战代练,迅速提高新军战斗力,又能减少民伕地征调数量,节省大量粮食,缓解百姓的疾苦。另外,斛律光参加西征,关中的威胁随即降到最低,这对稳定关中局势有很大帮助。
中枢大臣们权衡再三,还是犹豫不决。
这时大齐使者和突厥使者联袂赶到长安,他们指责大周违背盟约,故意庇护斛律光,要求大周军队即刻渡河展开攻击。
突厥人扬言,说大周人如果拒绝攻击斛律光,他们的军队将从北部威胁长城,同时吐谷浑人的军队也将攻击陇西,而大齐人和大陈人将再次结盟两路夹击,要再次把大周人推进四面楚歌之困境。
中枢大臣们被突厥人激怒了,他们断然决定,支持李丹的决策,急速攻击吐谷浑,砍断突厥人地“右臂”。
第三章 百战沙场碎铁衣 第七节
谷浑入侵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丹马上带着凉州军驰开了京师。
李丹的突然离去让长安上下产生了各种猜测。从当前形势来看,大周危机重重,已经没有实力抵御吐谷浑人的进攻,李丹应该留在长安,乞求突厥人出面调停,阻止吐谷浑的入侵,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不顾一切地跑到陇西去打一场没有任何胜算的大战。李丹的做法,显然是一时的冲动,这一则表现为他在国政上的幼稚,二则也说明他对突厥人的愤怒。为了保全大周,这几个月来他不停地割城让地,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方,他想用一场胜利来回击突厥人的胁迫。
李丹走了,到陇西打仗去了。太师李晖和尚书令豆卢绩暂领国事,继续和突厥人、大齐人谈判。韦孝宽则屯兵同州,和河阳的斛律光遥相对峙。关中局势看上去风雨飘零。
七月中,李丹带着大行台僚佐赶到渭州的陇西郡,行军元帅李穆率众相迎。
李穆详细说明了陇西战况。他率军到达陇西后,首先击败了洮州方向的吐谷浑人,收复了洮州,把吐谷浑人赶回了积石山,这给了吐谷浑入侵的借口。吐谷浑可汗夸吕随即指挥大军直杀州、河州,攻克了乐都郡、湟河郡,现正在全力攻打金城郡。
“李曜的军队坚守在金城,陆通的军队坚守在河关,但我们兵力严重不足。如果没有足够援兵,我们可能要退守大夏、榆中一线。”李穆手指地图,在黄河东岸划了一条线,“我需要援兵,非常需要。”
李丹两眼盯着地图,浓眉深皱。“如果我们要击败吐谷浑人,大概需要多少军队?”
“十万。”李穆说道,“夸吕这次出动了大约五万大军,我们要想击败他,至少需要十万人马,但大周如今四面受敌,府军主力都在各地征战,我们能够得到地援兵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把战线控制在黄河两岸。”
李丹点点头,“如果我给你六万铁骑,你可有把握击败吐谷浑人?”
李穆苦笑,“如果有六万铁骑,我们可以借助当前的劣势,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然后在黄河东岸伏击吐谷浑人,但是……”他看看李丹,无奈摇头。“你除了一万凉州军,哪里还有援兵?虽然韦孝宽手上还有四万府军,但那要戍守京畿,要Http://zZzcn防御斛律光,根本不能调动。以我看,你还是尽快答应突厥人的条件。请突厥大可汗佗钵出面调停,逼迫吐谷浑人撤兵,否则陇西可能不保。”
李丹笑了起来,神情颇有几分得意,“斛律光的大军就在我后面,五万铁骑马上就能到达渭州。”
“斛律光?”李穆难以置信,“他来帮我们打吐谷浑人?”
“正是。”李丹笑道,“我和律光有个约定。他来帮我打吐谷浑人,我则帮他打山东。”接着他把朝廷决定西征吐谷浑之策详细说了一遍,“申王,你看如何?”
李穆半晌无语。他想了好一阵子,隐约察觉到李丹的用意。从他地角度来说,李丹假如篡僭成功,对陇西李家的好处不言而喻,不过假若李丹失败了,陇西李家必遭噩运。他随即想到了斛律光。现在李丹的背后有强悍的斛律光做支撑,成功的可能非常大,但问题是,斛律光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他和李丹目前利害相连,可以诚心合作,但一旦形势变了,两人便会针锋相对,昔年尔朱荣和高欢之争可能再次重演,那时李丹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抗衡斛律光?
“你相信他?”李穆问道。
“我现在必须相信他。”李丹说道,“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关陇立足。”
“将来呢?”
“将来府军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斛律光地实力却在慢慢耗损,此消彼长,无须担心。”
李穆沉默良久,淡淡一笑,“好吧,那就准备围杀阿柴虏。”
律光率军日夜兼程而至,他仔细听取了李穆的诱敌围歼之策,遂决定把战场放在榆中城。
李穆随即急书李曜,退守榆中,把吐谷浑主力诱到榆中城下。同时急令陆通、李雄等人,各领大军,急速赶到榆中城会合斛律光,准备展开围歼大战。
李丹率领大行台随后跟进,就在这时,他接到了阿史那西海送来的书信。
“玷厥也在攻打吐谷浑。”李丹看望书信后,极度吃惊。高颎、苏威急忙接过书信细看。西海这封信是用突厥文写的,高颎看得懂,苏威却不认识,他叫高颎读一遍,让行台几位尚书都听一听。
“你们看,这是室点密的意思,还是玷厥自己的想法?”李丹想了半天
定。如果这是室点密的意思,那自己Http://zZzcn西征吐谷浑的虑了。
苏威、李彻、元岩等人对大漠上的事都不是很熟悉,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高颎。
“这肯定是室点密地意思。”高颎若有所思地说道,“去年我在大漠上接触了不少人,突厥很多部落首领和西域诸国王对室点密西征波斯一事均持谨慎态度,认为波斯很难打,虽然突厥人和罗马人要实施两路夹击,但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五六年时间才能击败波斯,而长乐公主也曾听室点密亲口说过,攻打波斯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时间,由此推及,室点密对丝路的依赖非常大,他急切需要中土给他提供战争物资。”
“目前西域三条丝路有两条控制在室点密手上,而距离葱岭最近的丝路前段河南道却控制在吐谷浑人手上,这对室点密地威胁太大了。他当然要迫不及待地占据河南道。”高颎说道,“吐谷浑是突厥汗国的藩属,而吐谷浑可汗夸吕又是燕都地女婿,所以过去控制河南道的实际上是燕都。现在燕都死了,佗钵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室点密为了西征的胜利。为了西部突厥地强大,当然要攻打吐谷浑了。”
众人频频点头,都同意高颎的分析。
“这样说起来,现在的状况和十六年前岂不一模一样?”苏威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是不是即刻放弃西征?”
—
十六年前,突厥大可汗燕都曾和拓跋大魏的凉州刺史史宁联手攻打吐谷浑。
突厥人进攻吐谷浑地贺真城,俘获了吐谷浑可汗夸吕的恪尊
吐谷浑是突厥人和拓跋大魏人一起打下来的,所以双方协商处理战后事宜,但出乎吐谷浑人地意外,他们不但没有亡国,还保住了自己的疆土。
之所以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和